蝈蝈葫芦

合集下载

匏器

匏器

马洪泉:官园结缘蛐蛐罐被圈内称为“中国匏器收藏第一人”的马洪泉,前几天刚刚把自己的三只清代蝈蝈葫芦拿到央视鉴宝栏目上亮相,故宫博物院专家刘静为这三只葫芦估价80万元。

昨天本报记者来到马洪泉家中,听他讲述了自己数十年的收藏经历和京城鸣虫儿文化的有关知识。

马洪泉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孤品蛐蛐罐自幼喜欢玩鸣虫官园结缘蛐蛐罐马洪泉说,他从小就喜欢鸣虫儿,而且这种爱好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退,直到后来插队、1979年调回北京,也一直没有丢弃自己的鸣虫情结。

真正收藏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摆摊儿开始的。

那时候,喜欢收藏的人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东西的价钱也相对便宜,一些著名的京城“老玩儿家”多还健朗,经常活动,马洪泉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也淘得不少好东西。

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也是一位有名的“虫儿迷”,写有不少关于秋虫的著述,而且对于匏器(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十分有研究,马洪泉常与王老交流,从中获益匪浅。

马洪泉收藏的蝈蝈葫芦,王世襄基本都看过,而且马洪泉还收藏了一对王世襄曾经收藏过的葫芦。

王老现在年纪大了,但是依然惦记着马洪泉的收藏。

近来几次提出想看一看马洪泉收藏的蛐蛐罐,由于马洪泉的收藏数量比较大,所以至今尚未如愿。

马洪泉透露,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一只品相很好的蛐蛐罐,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能买到,但是当时几百元的蛐蛐罐子,现在没有五六万元根本别想买到,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有人愿意卖给你,因为现在这些古玩存世量非常少。

依照现在的行情,这些虫具的升值潜力是以10倍计的,价格几年翻一番很平常。

马洪泉:官园结缘蛐蛐罐雕刻精美的玳瑁芯子雕有梅花图案的象牙芯子“树皮”外观的清代蛐蛐罐造型别致的“四季花”蛐蛐罐一对清代蛐蛐罐一套清代象牙水牌买对葫芦四千元现在价值二十万上世纪90年代中的一天,有一位上海朋友突然告诉马洪泉,京剧新谭派创始人谭富英先生收藏过的一对蝈蝈葫芦将要流向市场,问马洪泉有没有兴趣收购。

虫具知识科普:口盖蒙芯挨个讲“小白”看完变“专家”

虫具知识科普:口盖蒙芯挨个讲“小白”看完变“专家”

虫具知识科普:口盖蒙芯挨个讲“小白”看完变“专家”1、关于虫具的基础知识(1)葫芦各部位名称相关说明:①阴虫葫芦中蒙芯和框可合称为盖(也称烧饼盖),并且需要砸底,阳虫葫芦中一般配独孔或多孔盖。

②葫芦的腰和脖都是指葫芦中最细的部位,阳虫最细处靠上,故称为脖,阴虫最细处靠下,故称为腰。

(2)葫芦常用配件相关说明:①蒙芯,一般阴虫葫芦用,但实际中一些阳虫葫芦由于口过大,特别是鸡心葫芦,用传统的瓢盖显得不好看,因此现代也有用蒙芯的。

②刷里,一般阴虫葫芦用,阴虫葫芦后期需要经常用茶水刷洗内部,刷里的葫芦更易于打理。

由于刷里可以有效的防止虫子啃食里子,所以现代也有人为阳虫葫芦刷里。

③砸底,此为阴虫葫芦专用,阴虫葫芦多为平底,砸底不仅可以模拟阴虫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环境,而且可以使鸣虫在虫具内处于竖直状态,这样便于声音通过虫具内部反射进而传播出来。

2、体的制作经选择的葫芦要进行截口,截口指的是将葫芦上端一部分去掉,留下主体部分用作虫具,所以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首先要用卡尺量准葫芦腹部最粗处的直径,以确定截口的位置。

一般要求葫芦口的直径小于葫芦腹部直径约2~3毫米。

确定位置后用铅笔作个记号,平行画一圆圈,用小锯锯断即可。

注意锯条要薄,锯的料口要小,锯时不可一下锯透以免发生歪斜,可先锯葫芦厚度的一半,第二次再完全锯开。

因葫芦既硬又滑,锯时容易发生跑锯现象,所以要用左手拇指紧紧靠住锯条,勿使锯条滑至内侧。

有人为避免截口时出现失误不用锯子,而用一种凹形刀,一点一点地顺线切开,虽然较慢却是十分稳妥的办法。

3、口、盖、蒙芯的组装(1)葫芦虫具的口葫芦虫具的口实际上就是一个木质或牙质的圆环,粘在葫芦虫具上,与盖相开合。

口的大小厚薄不一,要与葫芦虫具的大小高矮及其曲线相匹配。

口一般厚1~1.5厘米,养蝈蝈的棒子葫芦虫具,口较大较厚;而养白虫的小葫芦虫具,就要用小而薄的口。

口的质料有别,最常见的是木质口,用紫檀、花梨等硬木镞成。

用*牙做成的口称“牙口”,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价钱甚贵,动辄成百上千,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蝈蝈葫芦_鲁西民俗艺术

蝈蝈葫芦_鲁西民俗艺术

献 文 据 烟 以 便 乞 用 门
秋 深 蜗 的 芦 葫 烟 姻 养 喂 于
蛔 烟 养 笼 史 历 姻 起 传 流 称 名 即 具 玩 的
哥 叫 为 呼 俗 明 到 溯 追 以 可 来 烟 姻 同 也 称
,
,


.
,
_
:
.


,



.

,
,
树 l 葫 烟 术 艺 的 熟 成
类 鸟 花 木 雕 壳 外 的 芦
实 而 息 休 会 都 孩 小 说 据 钱
民 一 是 上 际 术 艺 花 片 大 前 放 解
反 动 活 俗 好 来 起 看 张 庄 杨
了 映 形 是 象 其 岁 十
实 写 l 式 致 大 法 手 饰 装
求 追 是 为 分 叮 又
真 的 上 象 意 实 写
将 址 仁 而 实 现 丧 等 张 夸
于 用 植 人 为 因 赖 下
其 到 悟 领 业 朽 印 老 占 术 艺 J l k 雕
又 承 传 的 中 础 从 挤 划 卜 术 技 八
冬 出 映 反 系 ” { J : H 从 接 汽 的 提 得 流 还
便 寿 视 重 的 够 解
担 挑 用 不 再 现 展 发 而 共 在 后 放
把 路 走 通 交 在 领 的 党 产
,

,
,
出 看 可 也 来 跑 又 儿 榻 卧 着 设
艺 间 民 为 阅 l 范 的 烟 展 发 芦 葫 用 种 这
丘 十 月 八 清 益 效 济
省 三 北 到 走 前 以 安 西
上 头 女 妇 回 人 老 据 芦 葫 卖 把
展 发 术 日 粉 市 货 竹 是

东昌蝈蝈葫芦的历史渊源

东昌蝈蝈葫芦的历史渊源

I史学园地I东昌蝈蝈葫芦的历史渊源贺军(聊城大学艺术学院,山东聊城25259)摘要:蝈蝈葫芦是产生于聊城地区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是运河两岸人民的一项家庭手工业,历经百年而不衰。

从历史上看,东昌蝈蝈葫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创造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物质性和精神性生产高度结合的创造性行为。

东昌蝈蝈葫芦是在怡养鸣虫的风俗活动的推动下诞生的,追溯这种活动的历史渊源,可以得知东昌蝈蝈葫芦兴起的历史因素。

关键词:东昌府;蝈蝈葫芦;历史渊源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9(28)12-16-3顾名思议,蝈蝈葫芦是用葫芦怡养蝈蝈这种鸣虫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品,其实畜养鸣虫作为一种极有趣和吸引力的活动,它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东昌蝈蝈产生和繁荣的明清时代之前,鸣虫的怡养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一、唐代宫中对鸣虫的偏爱据记载:畜养蟋蟀听其鸣叫以为娱乐出现于唐代天宝年间,与斗蟋蟀为戏的出现基本同时。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于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这是有关畜养鸣虫最早的记载。

作者王仁裕是五代人,距唐不远,所说当可信。

据此,古代畜养鸣虫的做法先起自宫中,后来才传入民间。

宫女们畜养蟋蟀并不是什么高雅之事,只不过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寄托。

因为在封建帝王的后宫中,无数良家少女被禁锢其中,虽然物质上颇富有,衣绫罗,食珍馐,但精神上却是很空虚、贫乏的,人人都有满腹的怨恨。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一首白头吟,写尽了这些宫女们解闷消遣的游戏,用金笼畜养蟋蟀显然也是宫女们解闷消遣的游戏之一。

用金笼畜养一头小小的蟋蟀,放于枕畔,听着悲切感人的虫鸣,聊以自慰,以度过漫漫长夜,这就是唐代宫女们发明畜养鸣虫的真正动机。

唐代民间除学习宫女们的做法,畜养蟋蟀以外,还以养蝉为乐。

清异录载:“唐世京城,游手夏月采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乐!’妇妾小儿争买,以笼悬窗户间。

蝈蝈葫芦的种类

蝈蝈葫芦的种类

蝈蝈葫芦的种类说葫芦鸣虫的畜养和玩赏在中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唐代就有人畜养鸣虫以供玩赏。

我在这里想和朋友们谈谈养虫所用的葫芦。

畜养鸣虫、斗虫所用的器具统称为虫具。

虫具的种类很多,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就其制作材料来说,从金、玉、牙、角,到骨、木、泥、瓷、葫芦,乃至现代化学合成材料,应有尽有。

虫具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人们在长期的玩赏实践中又逐渐认识到,畜养鸣虫以葫芦虫具最佳。

它兼有实用与观赏双重价值,需要时就用来养虫,平时则可摆于厅堂供人赏玩。

有些范制极为精美的葫芦虫具,本身已成为一种高级艺术品。

一、葫芦虫具的种类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

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本长葫芦“本长”是北方玩虫者的一名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

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之致。

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

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畜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所谓本长难得主要是指亚腰葫芦。

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得不甚周正。

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

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

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

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既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5厘米,这样才大小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很好的传声效果。

然而象罩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

常见的情况是腰太细而腹太大,或腰稍粗而腹更粗,或腰与腹的比例尚好,而上腹却又嫌小,这些都不符合要求。

鸣虫葫芦的基本知识

鸣虫葫芦的基本知识

养赏玩鸣虫常需的设备和用具盆-罐以泥土和陶土烧制而成,是传统的鸣虫器具。

盆罐有南北之分,南方产的盆壁薄,北方产的盆壁厚,这是为了适应南暖北寒的气候之故。

形状可分为:直桶形和花鼓形两类。

花鼓盆造型美观,价格一般比较昂贵。

盆罐养虫以陈旧的为佳,新出窑的盆罐干燥,且有火浇味,不宜直接用来养虫。

需用河水、井水或沉淀过的干净雨水浸泡。

搪底用于喂养斗蟋的盆,还往往在盆底涂上一层以黄泥、细沙和陈年石灰配制的“三合泥”,称为“搪底”或“砸泥底”。

其作用是为蟋蟀营一个尽可能自然的环境,让其接触到“地气”,以保证良好生长。

盒1.木盒高档的虫盒为木盒,它们由各种优质硬木,如红木、乌木、紫檀、花梨等精制而成。

矩形木盒四个边都是由木工传统工艺的“榫头”来楔合,一侧的通气孔常用精雕细镂的象牙或骨片;盒面和周身也常镶以黄杨木、象牙、贝壳之类的嵌线、图案,或饰之象牙或骨质浮雕。

这类木质虫盒的做工之考究、镶嵌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矣。

价格都十分昂贵。

但笔者认为,如对鸣虫有特殊的爱好,很值得收藏一个别致的虫盒,毕竟它是鸣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竹盒竹制虫盒的做工虽不如象芽、红木那样考究,但也很有特色。

竹子天然的纹理及柔和的本色,给人一种质朴感。

由于它们透通性和保温性能好,内壁又不是太光滑,便于鸣虫在内固着、爬行。

此外,竹制虫盒坚固耐用,是价廉物美的理想虫具。

竹盒有长方和圆形两种。

长方形的虫盒是手工制作的,一般较宽畅,适于喂养中型鸣虫,如蟋蟀、金钟等,很少见有更细巧者。

圆形的虫盒是用车床镞制的,线条简练,造型美观,且有各种不同的规格,其中不乏适宜于小型蛉虫的精细玲珑者3.有机玻璃盒色泽鲜艳,造型新颖,价格适中,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由于其质地光洁滑爽,有些精制的虫盒真有仿象牙的味道。

有机玻璃虫盒常有一盒多室的“套间”,有“二室户”,也有“四室户”,适宜于同时喂养雌、雄两性鸣虫或多个鸣虫。

有机玻璃虫盒由于内壁比较光滑,可在底板上粘一层卫生纸,既利于清洁,又利于鸣虫的固着、爬行。

蝈蝈的挑选、饲养、点药以及油葫芦的习性、挑选和饲养知识

蝈蝈的挑选、饲养、点药以及油葫芦的习性、挑选和饲养知识

秋季应在上午气温教高时用温水洗过的毛巾,摊在阳光下,让蝈蝈在温热湿毛巾上慢慢的爬行一会,润湿足部,同时向蝈蝈喷洒水雾,它会用前后抓摩擦全身的触须,像洗澡一样,不但清洁美观了全身,也有利延长寿命。只要平时注意在喂食,清洁,保暖等方面养护的好可使其寿命延续到第二年清明前后,还能继续鸣唱!
以上,乃本人对玩赏蝈蝈的一些粗浅体会请同好参考!
油葫芦又名结缕黄,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象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
进入冬季前,就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将其放入葫芦内(留通气孔)饲养,外面可裹层棉花。它在葫芦内仍能鸣叫,当感到温热时会发出“热叫”,若温度降低时,它又会发出“冷叫”。不论冷叫、热叫,每次听到叫声就应加给食物。这样,每逢出现温差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它就会鸣叫。
当气温降至10度以下时,可将它放在泡沫塑料小盒内(留通气孔),再放在家中焐饭锅内,底下放个50度左右的热水袋,上面再垫2~3层布,装虫的泡沫塑料盒就放在布上取暖,早晚各换1次热水袋内的温水。也可将装有虫的小塑料盒揣在贴身的衣袋内保温,若处理得好,能使它多生存半年。
油葫芦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体色偏黑的“黑葫芦”,体色偏棕的“红油葫芦”。有一种称“琵琶翅”的,翅长,末端钝圆,可盖过尾须的1/3,其鸣声洪亮。有一种翅翼很薄而透明的,称“玻璃翅”或“薄翅”,鸣叫的声音较低而发飘。一种称为“长翼”的,翅长但端部不宽,声音一般是中音。对以上这几种油葫芦,鸣虫爱好者编了个顺口溜:飞翅贵,玻璃脆,琵琶脆、长翼亮。这是内行对它们的评价。

“蝈蝈葫芦”制作过程

“蝈蝈葫芦”制作过程

“蝈蝈葫芦”制作过程那天在弘燕市场金老爷子的店里看中了一只本长,于是就把它锯了准备做成一个蝈蝈葫芦。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本长”就是对天然生成的形状适合做鸣虫葫芦的葫芦的一种称谓。

玩家对鸣虫葫芦在尺寸等方面的要求非常多,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虫鸣的扩音。

鸣虫葫芦多为套模生长,在全自然状态下葫芦自己能长得符合规格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于是有“千金易得本长难求”的说法。

好了,下面继续说我们这个漫长的变身过程。

一个普通的葫芦就这么被锯了以后,对锯口要进行仔细的处理。

首先是剌边,要求口的直径要与葫芦肚的直径一样大才是最标准的。

所以这个口锯高点和锯低点都不行,得用游标卡尺量好了才能下手。

剌好口的位置后,还要把它磨平整。

然后我们挑了上好的海南黄花梨的瘿子木为这个葫芦配口和盖.按葫芦口的大小在木材上量好尺寸.然后先用电锯把这块材料切下来.在这里顺便说说,切木料的时候满屋子都是海黄的香气,特棒!这就是店主金老爷子,它在仔细的测量着尺寸。

量完以后在车床上开始仔细的工作。

车完还要进行细致的打磨,这样葫芦口才光鲜漂亮。

从技术的角度讲,难度最大的就是在车盖的时候怎么掌握它与口的咬合力度。

如果太紧,以后养虫的时候使用起来不方便;如果太松,则盖很容易掉下来,可能会摔坏蒙心。

但是金老爷子车的这个口和盖的松紧是正合适的。

至于具体技术嘛~人家保密!口和盖都做完了以后我们又遇到了新问题,选什么样的蒙心呢?从审美的角度考虑,我们选了高蒙心。

这是一个玳瑁的高蒙心,大概是十动的松鼠葡萄。

喜欢~可是粉贵的!没钱……于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只好选择黄杨木了。

不过黄杨木的高蒙心也有很多种,招财进宝的、岁寒三友的、福禄连绵的……好难选择呀~最后我们选了这种配搭的方案,自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然后……就全看金老爷子的了手艺了。

先在葫芦口周围抹上乳胶……把口和盖粘上以后再在盖的周围抹乳胶……把蒙心粘上以后再用牙刷把多余的胶擦干净。

这样,一个漂亮的蝈蝈葫芦就做完了!(注:蝈蝈葫芦是鸣虫葫芦的一种啦~)你看,它是不是比刚锯的时候显得气派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