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学(第3版) PPT课件 第一章 推拿的治疗作用

推拿调整、疏通作用的大小,与推拿时手法操作的经络、 穴位(或部位)的准确与否、手法作用时间的长短、刺激量 大小等,有明显的关系。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 行气活血
推拿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其作用途径有三: 一是推拿对气血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二是通过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 三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循行,活血化瘀。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机制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可刺激到胃肠,使平滑肌 的张力、弹力和收缩能力增强,促进胃肠蠕动。
推拿可以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推拿手法能改善胃肠血 液淋巴的循环,从而加强胃肠的吸收功能。
推拿可降低胆囊张力,抑制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缓 解胆绞痛的作用。此外,推拿可使去氧胆酸含量明显下降, 从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空,减少胆结石的形成。
推拿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胰岛 功能、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的调节和对钙、磷代谢方面 的影响。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机制
❖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三、松解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四、纠正骨错缝、筋出槽 五、改变突出物的相对位置 六、解除肌肉痉挛 七、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 八、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 理筋整复
中医学中所说的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 ,类似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
筋伤后,由筋连接的骨所构成的关节,亦必然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产生“筋出槽、骨错缝”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 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的作用进行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 异常,使各组织各守其位,有利于软组织痉挛的缓解和关节 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理筋整复可使经络关节通顺,从而 达到治疗目的。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 行气活血
推拿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其作用途径有三: 一是推拿对气血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二是通过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 三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循行,活血化瘀。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机制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
推拿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可刺激到胃肠,使平滑肌 的张力、弹力和收缩能力增强,促进胃肠蠕动。
推拿可以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推拿手法能改善胃肠血 液淋巴的循环,从而加强胃肠的吸收功能。
推拿可降低胆囊张力,抑制胆道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缓 解胆绞痛的作用。此外,推拿可使去氧胆酸含量明显下降, 从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空,减少胆结石的形成。
推拿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胰岛 功能、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的调节和对钙、磷代谢方面 的影响。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机制
❖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三、松解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四、纠正骨错缝、筋出槽 五、改变突出物的相对位置 六、解除肌肉痉挛 七、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 八、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 理筋整复
中医学中所说的筋,又称经筋,是指与骨相连的肌筋组织 ,类似于现代解剖学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软组织。
筋伤后,由筋连接的骨所构成的关节,亦必然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产生“筋出槽、骨错缝”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 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的作用进行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 异常,使各组织各守其位,有利于软组织痉挛的缓解和关节 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理筋整复可使经络关节通顺,从而 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PPT课件

推拿PPT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推拿手法介绍 • 推拿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 •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与禁忌 • 推拿效果评估与后续护理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3
推拿定义及作用
作用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活 血止痛。
13
摩法
2024/1/30
定义
用指或掌在身体某一部位做轻柔的摩 动。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动作要领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指掌自然 伸直,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 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作用
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祛风除湿。
14
推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 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单 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2024/1/30
21
腰肌劳损推拿治疗
01
推拿对腰肌劳损的疗效
通过推拿可以舒缓腰部肌肉紧张,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腰部
疼痛和不适感。
02
常用推拿手法
揉捏、推拿、按压等手法,针对腰部肌肉进行放松,同时配合腰部热敷
和拔罐等疗法,促进腰部恢复。
2024/1/30
03
注意事项
腰肌劳损推拿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8
推拿治疗原则及适应症
调整阴阳
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2024/1/30
9
推拿治疗原则及适应症
骨伤科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推拿手法介绍 • 推拿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 •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与禁忌 • 推拿效果评估与后续护理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3
推拿定义及作用
作用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活 血止痛。
13
摩法
2024/1/30
定义
用指或掌在身体某一部位做轻柔的摩 动。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动作要领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指掌自然 伸直,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 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作用
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祛风除湿。
14
推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 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单 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2024/1/30
21
腰肌劳损推拿治疗
01
推拿对腰肌劳损的疗效
通过推拿可以舒缓腰部肌肉紧张,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腰部
疼痛和不适感。
02
常用推拿手法
揉捏、推拿、按压等手法,针对腰部肌肉进行放松,同时配合腰部热敷
和拔罐等疗法,促进腰部恢复。
2024/1/30
03
注意事项
腰肌劳损推拿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
8
推拿治疗原则及适应症
调整阴阳
使机体阴阳恢复平衡。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2024/1/30
9
推拿治疗原则及适应症
骨伤科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推拿手法》ppt课件

02
CATALOGUE
常见推拿手法介绍
揉法
01 02
定义
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 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 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分类
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03
注意事项
推拿作用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等作用, 广泛应用于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领域。
手法分类与特点
手法类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 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
手法特点
各类手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如摆动类手法以轻柔缓和为特点,适用于全 身各部位;摩擦类手法以产生热量为特点,适用于腰背部等肌肉丰厚处;振动类 手法以高频振动为特点,适用于头面部等小部位。
推法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 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 直线推动的手法。
分类
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
注意事项
操作时力度应均匀,速度 适中,保持一定的节律性 。
拿法
定义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
分类
三指拿法,五指拿法。
注意事项
操作时力度应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保持一定的节律性。
操作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律性,力度轻柔深透,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摩法
定义
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环形摩擦的手法。
分类
指摩法,掌摩法。
注意事项
操作时力度应轻柔,速度均匀,不宜过快或过慢 。
擦法
01
02
03
推拿治疗学理论课件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在推拿治疗后应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
、合理的饮食等。
推拿治疗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忌症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进 行推拿治疗。
恶性肿瘤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 疗。
传染性疾病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推拿 治疗。
皮肤破损、炎症
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不宜进行推拿 治疗。
05 推拿治疗学研究 进展与未来展望
现代医学对推拿治疗学的认识与研究
现代医学对推拿治疗学的认识
推拿治疗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推拿 治疗学的原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
推拿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推拿治疗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机制探讨等方面。同 时,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动物实验等。
推拿治疗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现代发展与创新
推拿治疗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早期以 按摩、捏脊等形式应用于临床。
现代以来,推拿治疗学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更多有效手段。
经典文献与理论形成
随着历代医家的实践与总结,推拿治 疗学的经典文献和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
02 推拿治疗学基本 原理
推拿治疗学理论课件
目录
• 推拿治疗学概述 • 推拿治疗学基本原理 • 推拿治疗学临床应用 • 推拿治疗学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推拿治疗学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推拿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推拿治疗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 指导,运用推拿手法进行疾病防 治的医学学科。
患者在推拿治疗后应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
、合理的饮食等。
推拿治疗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忌症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进 行推拿治疗。
恶性肿瘤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 疗。
传染性疾病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推拿 治疗。
皮肤破损、炎症
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不宜进行推拿 治疗。
05 推拿治疗学研究 进展与未来展望
现代医学对推拿治疗学的认识与研究
现代医学对推拿治疗学的认识
推拿治疗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推拿 治疗学的原理、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
推拿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推拿治疗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机制探讨等方面。同 时,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动物实验等。
推拿治疗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现代发展与创新
推拿治疗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早期以 按摩、捏脊等形式应用于临床。
现代以来,推拿治疗学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更多有效手段。
经典文献与理论形成
随着历代医家的实践与总结,推拿治 疗学的经典文献和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
02 推拿治疗学基本 原理
推拿治疗学理论课件
目录
• 推拿治疗学概述 • 推拿治疗学基本原理 • 推拿治疗学临床应用 • 推拿治疗学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推拿治疗学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推拿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推拿治疗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 指导,运用推拿手法进行疾病防 治的医学学科。
推拿治疗学-总论 ppt课件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调理经筋 放松肌肉: I加强血液循环;II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III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恢复功能。 消除病因: I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 II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III松解软组织粘连者。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归合整复
⑴肌肉、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可适当运用按揉推擦等理筋手法, 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适当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利于断端 的生长吻合。 ⑵肌腱滑脱者,可在疼痛部位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严重 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因此,必要时可 使用弹拨活推搬手法使其复位。 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可运用牵引拔伸、一指禅推法、按法、扳 法等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解 除或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已达到治疗目的。 ⑷脊柱关节紊乱者,可运用扳法、斜扳、脊柱旋转复位等整复其 紊乱。
推拿治疗的追溯
明清时期
按摩学科可能是由于封建礼教的进一步束缚,也有当时 推拿医生自身原因,而使得按摩学科被官方取缔。
张介宾就曾予以严厉批评道:“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 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 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若此辈用者,不可不知为慎”。
成人推拿在这个时期发展虽有停滞,但是也是在这个时 期,小儿推拿蓬勃发展。 出现了《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诀》等等一系列 小儿推拿著作。对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复式操作法有了 独立的体系。提出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点、线、面。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八法: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推拿治疗学PPT课件

第14页/共77页
板前缘。 2、俯卧位:患者俯卧,健肢伸直,患肢屈膝,足跟抵住臀部,医者握住患肢小腿,
按上述方法检查。 十九、半月板移位检查法(费希尔氏试验) 患者坐位,小腿自然下垂,医者以拇指压在膝眼处,另一手旋转小腿数次,有时触及一
鞭条状的半月板碎片在拇指下滑动。 二十、膝过伸试验
患者仰卧,患肢伸直,医者左手压住膝部,右手抬起小腿使膝过伸,此时半月板前缘受 股骨于胫骨挤压,如其前角损伤,则膝关节的前缘处出现疼痛。
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病人不痛,如前臂旋前并将腕关节屈曲后,再伸直肘关节, 此时桡侧伸腕长肌张力较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试验阳性。
九、握拳试验(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
芬克耳斯坦氏征)
患者握拳,如拇指在伸直位紧靠食指,将其腕关节被动内收(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 部一般不痛或微痛;若将拇指屈曲包在掌心中,再将腕关节被动内收,则桡骨茎突处发生 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鞘炎。
二十七跟臀试验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握住其一足使足跟接触臀部如腰椎或腰骶关节有疾患则引起腰痛而且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二十八4字试验盘腿试验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侧髋关节稍外展髋关节屈曲足搁在健侧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住健侧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侧膝部向上搬或向下压如下压时产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患侧骶髂关节或髋关节有病变
第17页/共77页
小,并作两侧对比,腰椎间盘突出时,患侧明显减弱,提示腰与神经根受压现象。 二十五、端坐伸膝试验(别赫节列夫氏征)
患者端坐床上,两腿伸直,向前弯腰,如患肢不能伸直,更不敢向前弯腰,若在患侧膝 向下按压,即会引起患肢后部剧痛,提示坐骨神经痛。
二十六、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患者仰卧,将其两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同时压向腹部,如腰部发生疼痛,提示腰椎间 关节或骶髂关节有病变。
板前缘。 2、俯卧位:患者俯卧,健肢伸直,患肢屈膝,足跟抵住臀部,医者握住患肢小腿,
按上述方法检查。 十九、半月板移位检查法(费希尔氏试验) 患者坐位,小腿自然下垂,医者以拇指压在膝眼处,另一手旋转小腿数次,有时触及一
鞭条状的半月板碎片在拇指下滑动。 二十、膝过伸试验
患者仰卧,患肢伸直,医者左手压住膝部,右手抬起小腿使膝过伸,此时半月板前缘受 股骨于胫骨挤压,如其前角损伤,则膝关节的前缘处出现疼痛。
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病人不痛,如前臂旋前并将腕关节屈曲后,再伸直肘关节, 此时桡侧伸腕长肌张力较大,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试验阳性。
九、握拳试验(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
芬克耳斯坦氏征)
患者握拳,如拇指在伸直位紧靠食指,将其腕关节被动内收(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 部一般不痛或微痛;若将拇指屈曲包在掌心中,再将腕关节被动内收,则桡骨茎突处发生 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鞘炎。
二十七跟臀试验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握住其一足使足跟接触臀部如腰椎或腰骶关节有疾患则引起腰痛而且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二十八4字试验盘腿试验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侧髋关节稍外展髋关节屈曲足搁在健侧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住健侧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侧膝部向上搬或向下压如下压时产生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患侧骶髂关节或髋关节有病变
第17页/共77页
小,并作两侧对比,腰椎间盘突出时,患侧明显减弱,提示腰与神经根受压现象。 二十五、端坐伸膝试验(别赫节列夫氏征)
患者端坐床上,两腿伸直,向前弯腰,如患肢不能伸直,更不敢向前弯腰,若在患侧膝 向下按压,即会引起患肢后部剧痛,提示坐骨神经痛。
二十六、双膝双髋屈曲试验 患者仰卧,将其两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同时压向腹部,如腰部发生疼痛,提示腰椎间 关节或骶髂关节有病变。
推拿学治疗原理医学课件

一般检查
一、形态检查 二、功能检查 三、疼痛检查
一、形态检查
1、脊柱检查 生理弯曲、有否侧弯等。 2、四肢检查 丈量其长短、粗细等变化。
二、功能检查
三、疼痛检查
1、疼痛的性质 局灶痛:损伤是在局部神经末梢。 放射痛:损伤在神经根或神经干,疼痛沿
机理、假说
经络学说 神经、神经-体液调节学说 脊柱病因学说 生物全息律学说
经络学说
经络,背俞穴、腹募穴,特定穴
调整脏腑功能(相连、对应、内在)
有关经络、腧穴的推拿研究
⒈ 经穴实质 ⒉ 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 ⒊ 腧穴特异性
神经、神经-体液调节学说
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
生物化学
推拿的生化研究
神经受压假说
最早提出神经受压假说的是D.D.Palmer, 他认为半脱位时的脊椎位移可使椎间孔变 小,造成从大脑向组织细胞或从组织细胞 向大脑传导的精神脉冲发生障碍以及神经 活动的不平衡。后来Hadley、Junghhans 以及其他一些学者都以证明发生半脱位时 的脊椎可以压迫脊神经。
生物全息律学说
二、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
对伤筋的治疗是推拿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凡人体各个关节、韧带、肌肉、肌 腱遭受外来撞击、牵拉、扭转、挤压或因 年迈体虚、操劳过度所致的疾患,未见骨 折、皮肉破损者,皆属伤筋范畴。
1.舒筋通络
受损害的软组织,在疼痛的刺激下,通过 神经的反射作用,处于紧张、痉挛状态, 以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 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如治疗失当,痉挛 的受损组织可形成粘连,进一步影响患肢 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 效方法,因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 并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内在原因,做到 标本 皆“松”。
《推拿治疗学》课件

定位 效果 价格
推拿
对于疼痛和疾病症状 有针对性的治疗
渐进式的治疗,效果 慢而持久
一般在中等水平
药物
全身性的影响,副作 用多见
快速的作用,但有明 显的反弹现象
花费高昂
手术 一般应对严重疾病进行 一般为直接迅速的疗效 昂贵
风险和注意事项
适应证
推拿,尤其是手法比较深的按摩手法,不是对每一 种疾病和人群都适应的。需要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进行适当的选择。
与中国历史的关系
从古至今,推拿一直陪伴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传 统国粹之一。各朝代不同的经典文献中,都对推拿 有着较为详尽的论述。
理论和基本技术
1
经络学说
“经”是人体内的经脉系统,“络”是人体的经络网络。推拿传统认为,通过按摩推拿人体上的穴 位,目的是能够阻止疾病在穴位处的集结,使经络受到调整,获得健康。
改善呼吸
推拿能够放松导致肺部疾病的肌肉,促进气流 进出,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健康有明显帮助。
缓解压力与焦虑
推拿对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有显著效果。通 过按摩、伸展和按压面部、头部和颈部,患者 可以摆脱压力和焦虑。
缓解四肢酸痛
推拿通过按摩、拍打和牵引,缓解肌肉酸痛、 劳损等问题,恢复四肢的舒适感和柔韧性。
推拿与其他医疗手段的比较
2
出气法
是一种用手按摩患者体表,通过强烈的刺激来改变患者体内的“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 的目的。、筋膜、肌肉、血管和神经上,有众多的“穴位”,推拿医师按压这些穴位,从 而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劳损,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常见应用和疗效
治疗颈椎病
推拿通过改善颈部的氧气和血液,有效地缓解 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和肌肉僵硬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
推拿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痛阈和减低刺激量从 而达到止痛作用。
(一)循环障碍
有人形象地称疼痛是神经失去血液供应时的叫喊 ,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时,组织所需的营养 和氧气供应不足,酸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移去 而堆积,局部组织H+浓度增高钾、钠离子泵 运行发生障碍。
H+、K+ 强烈致痛 改善微循环 推拿
.
23
(四)炎性介质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 因素。
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对痛觉起闸门作用,
而中枢控制系统的下传冲动以突触前抑制的形成 控制闸门开关,
胶状质细胞通过突触前抑制的形成对传入神经元 发挥抑制性作用,
.
22
由粗感觉神经传入的痛觉不久就被抑制而 细感觉神经抑制胶状质细胞,粗感觉神经 与细感觉 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推拿手法 的刺激激活了神经粗纤维,此信号传入到 脊髓后角,抑制了粗神经纤维所传导的疼 痛信号的传递,好似关闭了闸门,阻止了 疼痛信号的经过,从而达到了镇痛。
有害刺激
代谢产物 大量堆积
活减 动少
肢 体 的
伤避 加免 重损
结缔组织增生
粘连,纤维化 或疤痕化
.
17
推拿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加速损伤组织 的修复和恢复。
.
18
缓解痉挛:
推拿可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拉长受损的肌 肉,从而消除肌紧张、痉挛。
局部组织温度的升高,亦可使肌紧张、痉 挛得到缓解
推拿还可起到镇静、镇痛作用,缓解疼痛 导致的肌紧张、痉挛,达到舒筋通络的作 用,
推拿要以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 或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 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
3
推拿手法作用于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 气血,濡筋骨,并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 脏器及其它部位。
.
4
补虚泻实
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使人体 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 泻实,达到治疗的目的。
管径的微小变化,亦可较大幅度地降低血 液流通的阻力。
(1)推拿手法的直接作用,可以松驰血管的 平滑肌,扩大管径。
(2)通过使用手法一方面降低交感神径的兴 奋性,另一方面促进血液中游离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从而促进 小动脉管径扩张,而降低血流阻力。
.
11
手法对躯体外表的压力和手法操作时产生 的摩擦力,可大量地消耗和去除血管壁上 的脂类物质,从地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 善管道的通畅性,降低血流阻力起到良好 的作用,研究已显示,推拿同时改善了淋 巴循环。
推拿作用原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 秦宇航
.
1
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 疾病的目的。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通 过 手 法 的 作 用,可
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 疏通筋络、理筋整复 。
.
2
调整阴阳
阴阳的失调是疾病的内在根本, 贯穿于一 切疾病发生, 发展的始终。
推拿通过手法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痉挛,解除 突出物的压迫,纠正关节脱位等,从而消除 机械压迫、牵拉的根本原因,还可以消除因 机械压迫、牵拉而引起的组织肿胀。
.
21
(三)闸门学说是在解释刺激引起疼痛时普 遍被接收的学说。
中枢神经系统不可能同时处理这些信息,只有对 一些重要的,达到阈上值的刺激优先考虑, 这一信息筛选,尤如一道闸门。
.
6
手法的频率和方向对补虚泻实亦起着重要 的作用。
手法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仅是量的 变化,但超过一定范围的变化,则出现了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指禅推法-- -缠法 )
手法的方向在特定的治疗部位有不同的补 泻作用。(摩腹、经络)
.
7
活血化瘀
瘀血是因血行失度而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 凝聚而形成一种病理产物,而这一产物在机 体内又会成的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弱刺激-活跃、兴奋其生理功能
强刺激-抑制其生理功能
.
5
推拿虽无直接补、泻物质进入体内,但从 本质上看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的部位刺激 ,可起到促进机体功能或抑制其亢进的作 用。
当然手法的轻重,因各人的体质、接受手 法的部位,接受刺激的阈值而异,在临床 上则从患者的酸胀感来衡量,产生较强烈 的酸胀感的为重手法,轻微的痉胀感的为 轻手法。
.
13
五、促进微循环的建立
在安静情况下,平均仅有8-16%的毛细血 管是开放的。
推拿前后进行了对比,发现推拿局部毛细血 管的开放量增加。
.
14
推拿局部毛细血管的开放量最高增加到 32%,发现治疗组跟腱断端有大量小血管 生成,形成新的血管网,由于有新的血管 网的建立,推拿组断裂跟腱的修复还较未 推拿组快。
乙酰胆碱为致痛物质,研究表明,在推拿麻醉时 ,患者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得到提高,而胆碱 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使之成为无痛物质 。
.
20
(二)机械压迫、牵拉可引起局部疼痛,机 械压迫、牵拉等损伤首先引起局部炎症肿胀 ,使组织内压力急剧增高,局部压力一方面 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另一方面可压 迫小血管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如肌肉痉挛 ,椎间盘突出、关节脱位等引起的疼痛。
.
12
四、改善心功能
心脏有节律的博动是形成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 ,心脏每博输出量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标志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部位的推拿,可以改善 患者的心功能,有人选用内关、心俞两穴进行 推拿,发现推拿后心率减慢,心肌舒张期延长 ,血液灌注也随之增多,提高了心肌的氧供, 左心室舒张未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增 强。
推拿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法消除瘀血。
.
8
一、促进血液流通
微循环障碍是形成瘀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
AV压力差促进血液流动 。
AV压力差 血液流动减慢 /停止
瘀血
推拿手法
心脏
.
9
二、改善血液的流变
血液的粘稠度 血液流动速度
推拿通过手法挤压的作用,可以提高流速, 改善血液的流变。
.
10
三、降低了血流阻力 1、 血管的阻力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推拿部位的毛细血管数,较推拿前增加了 五十多倍。
.
15
疏筋通络
肌肉的收缩,紧张直至痉挛,经络不通,局 部麻木不仁,疼痛是推拿临床的常见症状, 尤其是软组织损伤,推拿可以通过疏筋通络 ,消除上述症状,以而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16
软 组 织
疼 痛
机 体 警
痉 挛
觉
损
伤
肌肉的供血
量明显减少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