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合集下载

SOP-QA-030-1药学变更识别辅料操作规程2020

SOP-QA-030-1药学变更识别辅料操作规程2020

文件名称药学变更识别(辅料)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药学变更识别(辅料)操作规程,规范药学变更管理。

范围:适用于变更制剂处方中的辅料的药学变更情形。

职责:QA主管、QC主管、质量保证部经理、质量控制部经理、生产技术部经理、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对本规程负责。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药品管理办法》(2019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版)。

1综述变更制剂处方中的辅料包括变更辅料种类、用量、来源、型号或级别等。

1.1一般来说,变更辅料种类属于重大变更,去除或部分去除着色剂、矫味剂除外;1.2变更口服固体制剂中着色剂、矫味剂的种类或增加其用量均属于重大变更,但可以考虑免除生物等效性研究;1.3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肠溶制剂辅料的中等变更均应按照审批类变更提出补充申请。

2微小变更1.1.1口服固体制剂1.1.2变更情况,此类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变更辅料供应商,但是辅料的型号、级别以及质量标准不变,该变更不影响药物的释放行为、质量和稳定性。

2)去除或部分去除着色剂、矫味剂,或者将印字油墨的成分改为另外一种在已批准药物中使用的成分。

3)变更包衣材料的配方,该包衣材料的配方和用量已经在同类药品中批准使用,该变更不影响药物的释放行为、质量和稳定性。

4)变更辅料的质量标准,不降低质量控制水平。

5)变更辅料用量。

辅料用量的改变,以其占原批准处方(如关键临床试验批或BE批)总重量的百分比(w/w)计算,应小于或等于下表中的百分比范围。

变更辅料比例其他特殊情况举例:①主药按标示量的100%投料。

所有辅料用量的变更总和应不超过5% (例如:一个产品的处方包括活性成分A、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用量发生变更,变更总和不应超过5%,例如乳糖增加2.5%,同时微晶纤维素减少2.5%)。

②如原批准处方中的辅料用量以范围表示,该辅料的目标用量可假定为其用量范围的中间值。

药物制剂中常用附加剂(辅料)种类简介

药物制剂中常用附加剂(辅料)种类简介

药物制剂中常用附加剂(辅料)种类简介附加剂是药物制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材料的总称,也称辅料。

一、要求:1、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几无副作用;2、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pH值、保存时间等的影响;3、与主药无配伍禁忌,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和质量检查;4、不与包装材料相互发生作用;5、尽可能用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分类:按其使用目的和作用可分为数十个大类,在此只列出主要的七大类。

(一)防腐剂:也叫抑菌剂。

是为防止药剂受微生物污染而引起霉败变质,确保药剂质量。

但静脉和脊髓注射剂一律不准加入防腐剂,其他注射剂加防腐剂时,在标签上必须注明使用品种和用量。

常用防腐剂见下:1.苯甲酸Benzoic Acid白色或微黄色轻质鳞片或针状结晶,无臭,熔点121.5-123.5℃,受热可升华。

难溶于水(0.29%,20℃),易溶于沸水、乙醇(1:2:3,20℃)及油脂,溶于甘油。

抑菌力与pH值关系很大,酸性时抑菌力较好,pH超过4.4时,效果显著下降。

适用于内服外用液体制剂,一般浓度为0.05-0.1%,口服日许量5mg/kg。

不适用于眼用溶液和注射剂2.山梨酸Sorbic Acid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特臭熔点134.5℃,溶解度:冷水1:700、沸水1:27、乙醇1:10、氯仿1:16、乙醚1:20、甘油1:300、丙二醇1:16、油脂约1:150。

对霉菌和细菌有较强作用、特别适用于含有吐温的液体制剂,浓度为0.2%,不含吐温的制剂为0.05-0.2%。

pH3.0时抑菌作用较尼泊金强,可用于内服制剂。

在碱性溶液中效力骤降。

3.乙醇Alcohol无色透明具挥发性液体,沸点78℃,易燃烧,与水、乙醚、氯仿可任意混合。

20%时有抑菌作用,若同时含有甘油、挥发油等抑菌性物质时,稍低浓度也可抑菌。

液体药剂中单独添加乙醇为抑菌剂的不多见。

4.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Parabene(Nipagin)常用的有:甲、乙、丙三种。

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制剂中的应用

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制剂中的应用

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制剂中的应用一、前言药剂辅料不仅是原料药物制剂成型的物质根底,而且与制剂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药品质量、稳定性、平安性、释药速度、作用方式、临床疗效以与新剂型、新药途径的开发密切相关。

新药用辅料的出现往往推动着的提高以与新剂型的开展。

药用辅料羟丙基纤维素(HPC)是由碱性纤维素与环氧丙烷在高温高压下反响而得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

根据其取代基羟丙氧基含量的上下,其分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或L-HPC)(中国药典称其为羟丙纤维素,规定其羟丙氧基含量为7.0%~ 16.0%),和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HPC;USP/NF中那么为HPC)(USP/NF中规定其羟丙氧基含量不得超过80. 5%;JP中那么规定为53. 4% ~77.5%)。

L-HPC和H-HPC均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平安,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L-HPC在水中溶胀成胶体溶液,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具有黏合、成膜、乳化等性质,主要被用作崩解剂和黏合剂;而H-HPC常温下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热塑性、黏结性和成膜性,所成的膜坚硬、光泽度好、弹性充分,主要被用作成膜材料和包衣材料等。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是纤维素衍生物,也是目前国和国外最受欢送的药用辅料之一,由于它相对分子质量和黏度的不同,具备乳化、黏合、增稠、增黏、助悬、胶凝和成膜等特点和用途,在制药技术中用途广泛。

二、HPMC的根本性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 ,HPMC为白色或乳白色、无臭无味、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枯燥失重不超过10%,能溶于冷水而不溶于热水,在热水中缓缓膨胀、胶溶,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冷却为溶液,加热时相应地成为凝胶。

HPMC不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溶于甲醇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也溶于丙酮,氯甲烷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以与其它一些有机溶剂中。

其水溶液能耐盐(其胶体溶液不被盐类破坏),1%水溶液的pH6一8。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变更辅料用量,变更辅料种类。

处方中辅料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的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对于后者,需考虑进行各自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总体上应按照技术要求较高的变更类别进行。

(一)总体考虑制剂处方发生变更后,需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研究工作宜根据以下方面综合进行:①变更的具体情况,②变更对药品的影响程度,③制剂的特性等。

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辅料的性质。

变更涉及的辅料是否为影响药物溶出行为、释放行为,或影响制剂体内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关键性”辅料。

辅料有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

以口服制剂为例,大剂量使用某些辅料,如聚山梨酯80等表面活性剂和甘露醇、山梨醇等甜味剂可能会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

而对于缓释/控释制剂,缓释材料种类或用量变更对药物释放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

对渗透泵等制剂而言,调节药物释放的物质的种类及用量改变对药物释放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多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其体内生物利用度。

对于经皮给药制剂,渗透促进剂种类或用量改变可能对药物皮肤渗透量有较显著的影响,可能影响产品疗效。

因此,如果变更涉及上述“关键性”辅料,需考虑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全面考察变更前后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的一致性。

第二,制剂的特性。

对于不同特性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可能对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缓释/控释等特殊释放制剂药物需要按照临床治疗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释放,生产和质控难度大,这些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对产品的影响可能较普通制剂大,需考虑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

处方中辅料种类变更,需使用符合药用要求的辅料,并避免使用可能涉及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牛海绵状脑病)问题的动物来源的辅料。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X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3.1水凝胶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X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较好的透过性,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重现性,具有缓控释性能,很容易合成,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类缓控释给药系统.水凝胶主要通过发生水化作用形成起屏障效应的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调节不同性能的材料与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释药速率的制剂.水凝胶还可以用于生物粘附制剂中,因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粘附作用长时间粘附于粘膜,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等.3.1.1天然胶明胶<Glatin>明胶又名白明胶,药用明胶,为浅黄色或琥珀色半透明的薄片、条状、碎片或粗细不等的粉末,微带光泽,易碎,无臭.不溶于冷水,可吸收本身重量5~10倍的水而膨胀,变软,能溶于热水,形成澄明溶液,冷后成为凝胶,溶于醋酸、甘油和水的热混合液,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挥发油和挥发油中.利用明胶的独特的理化性能:①能形成凝胶,易于成型;②能与甲醛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缓释层:③能被酶降解,易彼人体吸收等. 目前医药市场上以明胶作为缓释材料的药物并不多见,但资料显示,已有不少此类制剂正处在研制开发之中,如肠溶胶囊、明胶包衣缓释胶丸、可吸收性缓释药膜、伤口控释抗生素、缓释微胶囊、缓释透皮剂等.[11]果胶〔Pectin〕果胶为无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为5万-30万,无毒,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耐热性强.溶于水〔1:20〕形成乳白色粘稠胶液,不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以果胶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片剂遇消化液发生水化作用生成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海藻酸盐海藻酸及海藻酸盐是来源于褐藻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的特性,如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电镜扫描为三维网状结构,被称为"鸡蛋箱"[12]结构,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海藻酸钠可溶于水中,不溶于乙醇、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蒋新国等[13]以盐酸普罗帕酮为模型药物,比较海藻酸钠、脱乙酰壳多糖以及两者混合物骨架的缓释作用和释药特性.结果海藻酸钠与脱乙酰壳多糖混合物的缓释作用最好.又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卓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不同分子量的海藻酸钠骨架片剂中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与释药速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固化成囊,与其它辅料合用,可制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故海藻酸钠可与CaCl2备缓释微囊.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具有以下特点:①溶胀特性,可作为缓控释给药的载体.②其溶胀特性受pH值的影响,故可防止酸敏感性药物在胃中被降解.③小球大小适宜<一般约为1mm>,可防止药物局部突释.④口服无毒性.基于以上特点,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作为口服药物的缓控释载体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适合以下模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①酸敏感性药物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溶胀对pH值有依赖性,在pH 6.8的介质中溶胀,在pHl.2的介质中不溶胀,故可将酸敏感性药物制成海藻酸盐凝胶小球,该制剂在胃中不溶胀,不崩解,可防止酸敏感性药物被降解.②疏水性药物以硫水性药物为模型研究的凝胶小球报道很多,如硝苯地平、茶碱等.③阳离子药物海藻酸及海藻酸盐中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离子交换的能力.Naoki[14]以阳离子药物普萘洛尔为模型药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制剂;Hisao[15]以阳离子药物丙米嗪为模型药,制备了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缓释制剂.④大分子药物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作为大分子药物缓释载体的可能性曾进行过探讨.以海藻酸盐凝胶小球作为大分子药物右旋糖苷<分子量约为2x105道尔顿>的缓释载体的研究是成功的,故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疫苗、多肽类等其它大分子药物缓释载体的可能性.⑤酸性药物 Sumihiso[16]制备了吲哚美辛海藻酸盐凝胶小球制剂.用贝克狗作了体内实验,在健康志愿者中考察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给药后2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12小时.表明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不失为一种有前途的酸性药物缓释载体.角叉菜胶〔Carrageenan〕角叉菜胶又称爱兰苔胶、卡拉胶,本品为淡黄棕色至白色的粉末,分子量约为100万以上,无臭.在冷水中逐渐水合,胶凝后加热至80℃完全溶解,形成粘稠澄明的或略具乳光的溶液. 可用作缓释材料、控释材料等,本品为硫酸多糖与碱性药物络合成盐,尤其适用于制备碱性药物的长效制剂.如阿片生物碱类长效制剂,扑热息痛控释剂等.瓜耳豆胶〔Guar flour〕瓜耳豆胶又名愈创木胶,分子量约为22万,白色或淡黄色,无臭,有特殊味.能分散于冷、热水中,形成粘稠的胶体溶液,1%水溶液的粘度为4~5Pa.s,为天然胶中粘度最高者.不溶于醇,丙酮、乙醇、强酸、强碱、硼酸盐等,能阻止本品的水合作用.本品具有较好的胶凝作用,可作为缓释剂的缓释材料.西黄芪胶〔Tragacanth〕西黄芪胶又名西黄芪树胶、黄芪树胶、托辣甘树胶,本品为白色或黄白色的半透明扁平而弯曲的带状薄片,质硬而脆,无臭,味淡.难溶于水,但易吸水饱胀成凝胶状,1g在50ml水中溶胀成光滑、稠厚、乳白色无粘附性的凝胶物,2%水溶胶的PH为5~6,PH5时粘度最大,不溶于乙醇,在60%乙醇中不溶胀.本品具有成膜性、胶凝作用,能用作缓控释制剂的阻滞剂,调节药物的释放.3.1.2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甲基纤维素又名纤维素甲醚,分子量为2万~38万,白色或近白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有吸湿性,不溶于热水、醇、醚、氯仿和饱和的盐溶液,可溶于冰乙酸及等量混合的醇和氯仿的溶液中,在冷水中膨胀成澄明至乳白色粘稠的胶体悬浮液,溶液在室温时,PH2~12X围内对碱和弱酸稳定,加热和冷却会导致不可逆的粘度下降,55℃左右时,溶液凝胶化.可用作微囊的囊材,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盐〔S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配合作复合囊材.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 EC> 乙基纤维素又名纤维素乙醚,白色至浅灰色的流动性粉末,无臭,无味,化学性质稳定,耐碱、耐盐溶液,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用.在较高温度、阳光或紫外光下易氧化降解.不溶于水、甘等多种有机溶剂,可与树脂、腊、油等油、丙二醇,能溶于乙醇、苯、丙酮、CCl4混溶.本品广泛地应用于缓释固体分散体,EC为载体的分散体释药速率受扩散控制,粘度和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单独使用时药物溶出速度不理想,可与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合用调节释药速率,以达到缓控释目的.如长效盐酸新福林即用EC与HPC合用来调节释药速率.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cellulose ,HEC〕本品为白色至黄色或褐色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无味.在135~140℃软化,溶于冷水和热水中成为均一的澄清液,在大多数有机溶媒中不溶,但在乙二醇可部分溶解或溶胀.在低PH时发生水解,在高PH时被氧化.可作为缓控释材料,如长效三硝基甘油片、双氢可待因控释片、普鲁卡因胺缓释片剂等中均用羟乙基纤维素作为缓控释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lulose ,HPMC〕本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易流动的粉末,无臭,无味,分子量约8.6万.在水中溶解成澄明至乳白色的粘性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可溶于甲醇与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有部分型号的产品可溶于70%乙醇、丙酮、氯甲烷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HPMC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具有优良的缓释、控释能力,可用作阻滞剂、控释剂.高粘度型号用作制备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阻滞剂和控释剂,低粘度型号的用于缓释或控释制剂的致孔剂,使这类制剂迅速获得治疗作用的首剂量,然后再缓释和控释,维持血中的有效浓度.如美沙芬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颗粒、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盐酸萘普洛尔骨架片、乙胺嗪衍生物混合材料骨架片、醋氨酚缓释胶囊、茶碱亲水凝胶骨架片等.影响HPMC缓控释制剂释药速率的因素有HPMC等级、粘度、用量,一般粘度越大,释药越慢,用量越大,释药越慢.[17]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cellulose HPC〕羟丙基纤维素又名羟丙纤维素,纤维素羟丙基醚,分子量为5万~125万,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有较强的亲水性,微溶于冷水,在水中膨胀度大,溶胀成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本品也有良好的成膜性.低取代基者主要作片剂崩解剂和粘合剂,高取代基者主要用作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缓释材料等.本品不能与其它高浓度电解质配伍,会引起"盐析".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羧甲基纤维素又名纤维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为9万~71万,白色至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本品易于分散于水中形成澄明的胶状液,不溶于乙醇、乙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分为低粘度、中粘度、高粘度、特高粘度四个级别,对热较稳定,20℃以下粘度迅速上升,80℃以上较长时间加热可使胶体变性而粘度下降.可用作缓释胶囊,如硝苯吡啶缓释胶囊.3.1.3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Chitin〕甲壳素又名几丁质、壳多糖、甲壳质、聚N-乙酰葡萄糖胺,为白色无定型固体,具纤维素结构.本品不溶于水、稀酸、碱、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盐酸、硫酸、冰乙酸和78%~97%的磷酸.可作为缓释材料用于制备缓释制剂,如:阿斯匹林缓释片、消炎痛缓释颗粒、心得安缓释片、复合膜材料包衣缓释制剂.3.1.4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P〕本品为白色至奶油色粉末或颗粒,分子量〔平均〕高粘度为20万、中粘度为13万、低粘度为3万,无臭.易溶于水,在较高温度下溶解更快.与大多数无机盐有配伍禁忌,特别是硫酸盐与磷酸盐,磷酸盐能使5%聚乙烯醇沉淀.本品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和极好的成膜性,可用作缓释材料,用于制备缓释骨架片,在低浓度时,与乙基纤维素合用,可作为缓释剂的致孔剂,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卡波姆〔Carbomer〕卡波姆又名丙烯酸聚合物、聚羧乙烯、羧乙烯聚合物、卡波普耳,为白色、疏松、酸性粉末,微有特臭,可溶于乙醇、水、甘油,吸湿性强.卡波姆具有内在特有的交联结构,其良好的粘滞性和亲水凝胶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控、缓释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起缓释作用,一是可与碱性药物生成可溶性凝胶性内盐,使药物缓慢释放,用于制备缓释滴眼剂、滴鼻剂,能耐高温、高压灭菌面不影响释药速率,且外观不改变,用于制备缓释片、缓释颗粒、缓释膜起到亲水性骨架材料的作用,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的目的,二是起阻滞剂的作用而使药物缓慢释放.Sastry等[18]制备了阿替洛尔双层渗透控释系统,一层为药层,由卡波姆934P 等组成,一层为渗透层,由卡波姆974P等组成,然后对双层片进行包衣.结果该渗透片控制释药可达24小时.由于卡波姆遇水后变粘性,制备时不易控制处理,以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铝等强电解质水溶液代替水作为润湿X,那么显著减少了卡波姆974P与微晶纤维素混合物的粘着性,成功地制备了含卡波姆和微晶纤维素的扑尔敏小球.使用卡波姆制备的缓释制剂,药物释放受卡波姆的种类、用量、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释放介质pH的影响.药物的溶解度、pka和离子化程度也会影响药物的扩散及释放.卡波姆在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可形成强凝胶,因此药物在肠液中从卡波姆骨架中的释放一般比在胃液中释放得要慢.目前,卡波普作为缓释材料已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已有产品上市.如:抗坏血酸、异烟阱、阿司匹林等. 卡波姆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亲水性材科,其良好的缓释性能及其特殊的pH依赖型释药性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1.5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预凝胶淀粉又名α-淀粉,为白色的物理变性的粉末,具有一定的冷水可溶性和较好的流动性与粘合性.3.2生物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 polymers〕生物降解聚合物含有对水和酶敏感的化学键,可以自动降解;在机体生理环境下能化学降解或酶解为可被机体吸收或代谢的小分子;与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降解产物或代谢产物安全无毒.生物降解聚合物在药剂学领域主要用于缓控释给药系统,目前生物降解聚合物正广泛用于血管内给药的控释微囊、微球以及长期给药的埋置剂型.如:聚乳酸、聚氨基酸类、聚羧乙酸、聚丙烯酸类等.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聚乳酸又名乳酸低聚物、聚丙交酯,分子量为1万~15万,白色粉末,无臭,微酸.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丙酮,不溶于乙醇、水.本品可用于缓释材料,微囊囊膜材料,可用熔融法、直接压片法制备缓释制剂.如:Acularubicin Hydrochloride<一种抗癌药>颗粒剂,其释放可持续半个月,从而降低了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醋酸强的松龙微球释药可达64小时;聚肌胞微囊释药可达118小时.3.3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含有与离子结合的活性基团且能与溶液中其它离子物质进行交换或吸附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三部分构成:①三维立体结构的网状骨架;②与网状骨架载体以共价键结合不能移动的功能基团;③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结合而电荷与其相反的活性离子〔如:H+、OH-〕.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一般的酸、碱溶液及有机溶剂,可以再生,反复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按活性基团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树脂等.树脂分子结构中的解离酸性或碱性基团可以通过离子键与荷正电或荷负电的药物形成聚合物盐,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稳定释药速度,离子交换树脂的控释作用逐渐应用于口服缓控释释放系统中.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有微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均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网状吸附树脂.3.3.1微孔型树脂微孔型树脂在水中溶胀状态下,孔径一般为2-4nm,是在凝胶载体骨架上引入活性基团而成的,其交联度、孔隙率和表面积较低,只能在水中溶胀后使用,交换速度随交联度的增加而显著地减慢,吸附能力降低,容易污染老化3.3.2大孔型树脂大孔型树脂是在聚合物原料中加入不参加反应的填充剂或致孔剂,聚合物成形后再将其除去,在树脂内形成"永久孔",孔径可达100nm甚至1000nm以上.其交联度高、溶胀度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机械强度;可在非水溶胀状态下使用;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交换容量大.3.3.3均孔型树脂均孔型树脂主要是阴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均匀、孔径大小一致、重量和体积交换容量都较大、密度及膨胀度适中、有较强的抗机械强度及抗污染的能力、再生性较好.3.3.4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大孔网状吸附树脂是一种非离子型、具有大孔结构的球形聚合物,表面积大、易解吸、机械强度高、流体阻力小、可重复使用.按极性大小可分为非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苯乙烯二乙烯共聚物;中等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丙烯酰胺共聚物;强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如氧化氮类聚合物等.[11] 徐绪国明胶科学与技术1996,16〔4〕:194[12] 一种新的缓释载体——海藻酸钙凝腔小球的研究概况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8,19<3>:190[13] 蒋新国,何继红,奚念珠.海藻酸钠和脱乙酰壳多糖混合骨架片剂的缓释特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念,1994.29<l0>:610[14] Naoki Segi.Chem Pharm Bull,1989;37:3092[15] Hisao tomids.Chem Pharm Bull,1993;41:1457[16] Sumihiso Shiraishi Biol Pharm Bull,1993;16:1164[17] 羟丙甲基纤维素控释、缓释骨架片研究进展西北药学杂志 2000年6月第15卷第3期[18] Sastry SV,Reddy IK,Khan MA.J Controlled Release,1997;45<2>:121。

缓释有关

缓释有关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

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

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

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

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

水凝胶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

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

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

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

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等。

天然胶明胶(Glatin) 明胶又名白明胶, 药用明胶,为浅黄色或琥珀色半透明的薄片、条状、碎片或粗细不等的粉末,微带光泽,易碎,无臭。

不溶于冷水,可吸收本身重量5~10倍的水而膨胀,变软,能溶于热水,形成澄明溶液,冷后成为凝胶,溶于醋酸、甘油和水的热混合液,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挥发油和挥发油中。

利用明胶的独特的理化性能:①能形成凝胶,易于成型;②能与甲醛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缓释层:③能被酶降解,易被人体吸收等。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任麒,沈慧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浦力膜制剂辅料科技公司,上海1概述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l Cellulose, HEC)属非离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白色或类白色、无味,易流动的粒状粉末。

在化学上是纤维素与氢氧化钠处理后,再经与环氧乙烷反应为羟乙基醚化过程而制得一系列羟乙基纤维素醚。

分子式为[C12H21.5O8]n,结构式见图1:图1 羟乙基纤维素的典型结构图HEC的软化温度为135~140℃,一般情况下,它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由于分子内含有亲水性的羟乙基,故容易在冷水或热水中溶解,2%水溶液的pH为6.5~8.5,随着所用不同粘度规格而表现出广泛的粘度范围,在pH2~12范围之间粘度变化较小,且其溶液不受阳离子影响,可与大多数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盐共存,是一种能容纳含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的优良的胶体增稠剂。

高浓度时,表现为非牛顿型流体特性,假塑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分布,分布愈均匀,即不存在未取代或取代不充分的链段或分子链,触变性愈小,假塑性愈高;低浓度时为牛顿型流体。

在药剂中主要用作增稠剂、胶体保护剂、粘合剂、分散剂、稳定剂、助悬剂、成膜剂以及缓释材料,可应用于局部用药的乳剂、软膏、滴眼剂,口服的液体、固体片剂、胶囊等多种剂型中[1]。

羟乙基纤维素目前已收载于美国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和欧洲药典等。

常用的规格如表1:表1 各种级别的羟乙基纤维素(HEC)典型的溶液粘度值及分子量规格水溶液浓度(%)粘度值mPa.s(cps) 分子量HHX a 1 3500~5500 1,300,000HX a 1 1500~2500 1,000,000M a 2 4500~6500 720,000G a 2 250~400 300,000L a 5 75~150 90,000BH-400b 2 300~600BH-2000 b 2 1500~2500BH-5000 b 2 4500~8000BH-30000 b 2 28000~34000BH-60000 b 2 55000~65000BH-80000 b 2 75000~85000注:a为美国Aqualon公司的Natrosol®250 NF药用级羟乙基纤维素产品规格。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技术指导原则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一般包括变更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变更辅料用量,变更辅料种类。

处方中辅料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的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对于后者,需考虑进行各自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总体上应按照技术要求较高的变更类别进行。

(一)总体考虑制剂处方发生变更后,需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研究工作宜根据以下方面综合进行:①变更的具体情况,②变更对药品的影响程度,③制剂的特性等。

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辅料的性质。

变更涉及的辅料是否为影响药物溶出行为、释放行为,或影响制剂体内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关键性”辅料。

辅料有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

以口服制剂为例,大剂量使用某些辅料,如聚山梨酯80等表面活性剂和甘露醇、山梨醇等甜味剂可能会引起生物利用度的改变。

而对于缓释/控释制剂,缓释材料种类或用量变更对药物释放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

对渗透泵等制剂而言,调节药物释放的物质的种类及用量改变对药物释放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多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其体内生物利用度。

对于经皮给药制剂,渗透促进剂种类或用量改变可能对药物皮肤渗透量有较显著的影响,可能影响产品疗效。

因此,如果变更涉及上述“关键性”辅料,需考虑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全面考察变更前后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的一致性。

第二,制剂的特性。

对于不同特性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可能对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缓释/控释等特殊释放制剂药物需要按照临床治疗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释放,生产和质控难度大,这些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对产品的影响可能较普通制剂大,需考虑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

处方中辅料种类变更,需使用符合药用要求的辅料,并避免使用可能涉及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牛海绵状脑病)问题的动物来源的辅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叶百平北京三九万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前,口服药物制剂仍是主要给药剂型之一。

深入研究口服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是开展临床药学研究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重要特点是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液浓度达较长的时间,而不象普通制剂那样较快地下降,从而就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蜂谷”现象,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

因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

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

近年来,口服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水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

口服缓释制剂一般都是通过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

在不少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

设计缓释药物制剂应考虑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如晶型的类型,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药物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及体内吸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PKA值与生物膜通透性间的关系等。

同时,也要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剂型性能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治疗指数及疾病状况等。

一般缓释剂型有十几种,如骨架型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水丸、缓释微囊、多层缓释片、缓释胶囊、磁性缓释制剂、药树脂缓释制剂和缓释药物膜剂。

骨架型缓释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释制剂种类之一。

按其所采用的骨架材料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缓释片、蜡质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和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

不溶性骨架缓释片,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制成的药片。

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等。

为了调节释药速率可在处方中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西黄蓍胶等)。

蜡质骨架缓释片是以惰性脂肪或蜡类等物质为骨架材料,与药物一起制成的片剂。

常用的蜡质骨架材料有:蜂蜡、氢化植物油、合成蜡、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巴西棕榈蜡、甘油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和十八烷醇等。

常用的骨架致孔导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1500、-1400、-600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制成。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分四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钠等)②非纤维素多糖(如葡萄糖、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和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③④天然胶(果胶、海藻酸钠、海藻酸钾、琼脂、角叉等胶、刺槐豆胶、爪耳树胶和西黄蓍胶等)④乙烯基聚合物或丙烯酸聚合物等(如聚乙烯醇和聚羟乙烯934等)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是将药物与上述两种以上的不溶性蜡质和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相互混合后制成的。

包衣缓释制剂是选用一种或多种混合包衣材料对颗粒剂、小丸剂或片剂等包衣。

缓溶性蜡质包衣缓释制剂是对各种含药小丸或颗粒包以不同厚度的药用蜡质,以获得释药时间长短不一制剂。

常用包衣材料有琼蜡、硬脂酸、氢化棉籽油和巴西棕榈蜡等。

微孔膜包衣缓释制剂用微孔膜包衣,常用的微孔包衣材料有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高纯度聚氢乙烯、聚碳酸脂、环氧树酯、聚酰胺、缩醛聚合物、聚酯、聚氨基甲酸酯、聚酰亚胺、和聚苯乙烯衍生物等,在膜材料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物质(如微粉化糖粉等),或其他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和甲基纤维素等)作为膜的致孔剂,用以调节释药速率。

胃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是用胃溶性薄膜包衣材料制备。

常用的有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基醋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肠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是采用不溶于胃液而溶于肠液的薄膜包衣材料制成以往曾采用“CAP”、“MCP”、“CATHP”等纤维素。

复合材料膜包衣缓释制剂是将多种膜材料在溶媒中混溶后,形成复合材料膜包衣液,对药物包衣,如聚碳酸钠-脱乙烯壳多糖聚电解质,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包衣材料混合使用等。

多层包衣膜膜缓释制剂是以不同浓度的同种包衣材料溶液或不同的包衣材料溶液依次对药物制剂(如颗粒、小丸或片剂)分别包上两层或多层包衣膜,常用的胃溶性纤维素衍生物有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等;胃溶性聚乙烯衍生物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二乙氨基醋酸共聚物和二乙氨基乙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肠溶性纤维素衍生物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六氢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和六氢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肠溶性丙烯酸衍生物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

缓释小丸制剂常用的胃溶性包衣材料有:阿拉伯胶、胃溶性丙烯酸树脂、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明胶、氢化蓖麻油、甘油酯类、聚乙二醇、蜡质。

肠溶性包衣材料有:阴离子丙烯酸树脂、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虫胶等。

缓释微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微粒用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于表面,形成半渗透性或密封包衣层,常用的包裹材料有:易溶于水的明胶,桃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等,不溶于水的乙基纤维素,尼龙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类,可溶于酸性介质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可溶于碱性介质的阴离子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邻苯二甲酸乙酸乙烯脂等。

多层缓释片,现代多层压片机为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开辟一个新途径。

这些机器使两层或三层释药速率各不相同的颗粒压成片剂。

其中一层较坚硬,以使片剂输经肠道时大部分时间可保持剂型的完整性。

常用辅料羟甲基纤维素、磷酸钙、乳糖、高岭土、甘露醇、淀粉蔗糖、葡萄糖等。

缓释胶囊通常是将药物制成包衣厚度不同的小丸、颗粒、小珠和微囊等,加入适量硬胶壳内制成,也可将药物溶于或混悬于不同的溶媒或不同的辅料骨架材料混匀填充入胶丸制成。

采用玉米胶和虫胶也有微晶纤维素等辅料包衣。

药树脂缓释制剂用离子交换原理研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

常用辅料乙基纤维素等。

磁性缓释制剂是在外磁场的导引下,使制剂吸着在消化道的病灶区或癌变区,然后缓释出药物,口服制剂所用词性材料系对人体无毒性、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的碳基铁等纯铁、磁铁矿、正铁酸盐、γ-三氧化二铁、铁镍合金、铁铝合金和铁钴合金等。

常用辅料做赋形剂可采用乙基纤维素、聚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甲酯等高分子聚合物。

制备时还应加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缓释药物膜剂是将药物溶于高分子膜材料中。

常用水溶性膜材料有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邻苯-甲酸醋酸纤维素等。

不溶于水有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

可生物降解的膜材料有聚乳酸和聚二甘醇酸-乙二醇等。

从上面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辅料很多。

现有可能用于商品生产的辅料可以归纳为以下40多种:天然产物及其简单提取物如巴西棕榈蜡、鲸蜡、玉米胶、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虫胶、果胶、爪耳树胶、角叉菜胶、刺槐豆胶、西黄蓍胶和胆甾醇。

纤维素衍生物有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钠。

丙烯酸树脂有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三甲铵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三甲铵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

乙烯基聚合物有聚邻苯二甲酸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羟乙烯和聚氢乙烯。

其他还有十八烷醇、甘油-硬脂酸酯、尼龙、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硬脂酸、葡萄糖、聚乙二醇、聚丙烯和聚硅氧烷。

下面举几例子加深对这些缓释制剂所使用辅料加以进一步认识。

例1蜡质骨架缓释片:以巴西棕榈蜡为骨架材料,聚乙二醇1500、-4000、-6000为骨架致孔导剂(添加量一般为10-25%),采用熔融法和溶媒蒸发法制备茶碱缓释片。

致孔导剂聚乙二醇可增大缓释片的释药速率,以熔融法制备的缓释比溶媒蒸发法制备的释药快。

在溶出的前7小时内呈零级释药速率,此取决于致孔导剂的添加量。

例2也可用乙基纤维素压制茶碱缓释片。

茶碱用于支气管哮喘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茶碱对防治慢性哮喘的症状发作是高效的。

普通茶碱需口服三次,夜间发作时用药影响睡眠,而且茶碱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窄(5-20kg/ml),消除率,半减期也因人而异,频繁给药后血药浓度易出现“峰谷”现象,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失眠、腹上部疼痛、发热、心跳加速、抽筋及过敏等副作用。

茶碱长效片可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乙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成茶碱长效片,口服后,由于乙基纤维素在胃肠中不溶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逐渐溶解,使片剂内产生错综复杂的孔道,茶碱经孔道徐徐向胃肠液扩散。

通过调节处方中乙基纤维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配比,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筛出最佳处方。

所试剂的茶碱长效片一次剂量(300mg)给药,3.5时达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5mg/ml以上的血药浓度达到23小时;多剂量给药,3小时达有效血药浓度,到第二天已达稳态血药浓度13.78+0.47mg/ml。

例3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制茶碱缓释片:将聚乙二醇-600和乙基纤维素熔融后,分别倒入加热板上的陶瓷碟(温度分别控制在75℃、85℃和90℃各10分钟)中混合,加入丙烯酸-甲基丙烯酯树脂,搅拌10分钟。

然后,在保温下加入茶碱再搅拌10分钟,使药物分布均匀。

将此混合物趁热倒在玻璃板上,降温并保持在0℃,使其凝结。

将每块凝结的固体转入陶瓷研钵内研磨15分钟,过筛收集粒度小于420μm的粉粒。

将其压成片重200mg,直径为7.5mm,硬度为3.5和4.8kg/cm的两种片剂,整批片重和硬度的均匀性差异不超过5%。

体外溶出试验表明,药物自片剂内溶出速度受硬度影响较小。

硬度可能使片剂骨架内的孔道密度和孔道曲率改变,从而影响了释药速率。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粒和药物微粉化可获得相近的释药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