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腿后区踝后区
【局部解刨学课件】.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主要内容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膝关节动脉网 屈肌支持带和踝管及通过的结构 胫神经和胫后动脉
小隐静脉及皮神经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
膝关节动脉网
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 内、外侧动脉和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 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以及胫前返 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深筋膜
骨筋膜鞘
屈肌支持带
小腿肌后群(一)
小腿肌后群(二)
小腿肌后群Leabharlann 三)足底深筋膜足底的肌和肌腱(第1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2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3、4层)
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踝后区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
(2)腓肠内侧皮神经
(3)腓肠外侧皮神经
(4)腓神经交通支
(5)腓肠神经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胫神经 (神) (4)踇长屈肌腱(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20/2/24
下肢后区

二、股后区
1、肌肉: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2. 血管神经
压痛点 臀大肌下缘与股二 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
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长头与 大收肌之间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分支至股后群肌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长头)、大收肌,股二头肌短 头由腓总神经支配。
股深动脉的穿动脉
浅层结构
下肢后区
一、臀部
1、境界 2、浅层结构 3、深层结构
深筋膜 肌层
分三层: 浅层: 臀大肌、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梨状肌 深层: 臀小肌
梨状肌上、下孔
为盆腔血管神经至臀部和 下肢的通路。
梨状肌上孔-臀上N、A、V(外 内)
梨状肌下孔- 坐骨N、股后皮N、 臀下N、A、V、 阴部内A、V、阴部N
坐骨小孔-阴部内A、V、阴部N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髋关节动脉网
以“臀部十字吻合” 为重要,位于臀大肌深面。
组成: ①两侧为旋股内、外侧动脉的
分支 ②上部为臀上、下动脉的分支 ③下部为第一穿动脉
临床意义:
手术结扎一侧的 髂内动脉,通过此动 脉吻合建立侧支循环, 血液仍可到达髂内动 脉的分布区。
3.股三角界线如何确定?其内有哪些结构? 4.简述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及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經结构。 4.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交通、属支及其
临床意义。 5.肌腔隙、血管腔隙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6.股三角的位置、境界、构成及内容物的位
置关系。股管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 7.坐骨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坐骨神经
与梨状肌的关系。
思考题
1.梨状肌上、下孔各有哪些结构穿过,排 列关系如何?
人体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人体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1。
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有3块。
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
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
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
趾骨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
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
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
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
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
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
人体解剖定义

1、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区分。
2、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3、额顶枕区: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4、颞区: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
5、颈部: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分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胸部及上肢分界。
6、颈部分为固有颈部及项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前和脊柱前方部分称为固有颈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后和脊柱后方的区域称为项部。
7、固有颈部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的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
双侧颈前区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合舌骨下区。
舌骨上区含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
舌骨下区含左右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颈外侧区位于胸锁乳突肌后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上缘之间。
胸锁乳突肌区即为该区域所覆盖的的区域。
8、颈外侧区: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围成的三角区。
该区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为上方较大的枕三角和下方较小的锁骨上三角。
9、胸部界限: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后缘与上肢分界。
10、腹部: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处和两侧肋弓下缘、经第11、12肋游离缘直至第二胸椎棘突的连线;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襞、髂前上棘、髂嵴和髂后上棘至第5腰椎棘突的连线。
11、腹部九分法:上线水平经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相当于第10肋)的连线,下水平线经过髂前上棘或髂结节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经过左、右半月线(腹直肌外侧缘)或腹股沟中点。
九个区是:上方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部的脐区和左右腰区,下方的腹下区和左右腹股沟区。
有效缓解脚痛的按摩方法

有效缓解脚痛的按摩方法有效缓解脚痛的按摩方法喜欢徒步旅行的朋友们都知道,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会让我们的小腿变得疲劳,肌肉变得僵硬,除了可以通过泡热水澡之外,还可以做一下简单的按摩,也可达到血流畅通的作用。
一、小腿部按摩1.腓肠肌区:预备姿势:坐位,两脚踏在床上,双膝自然屈曲。
左前掌放在小圆枕上。
手法:右手单置于左膝上,左手手指伸展平贴于左小腿跟腱部,作自下而上从腓肠肌至膝胭部推摩。
重复2~3组,每组15~20次。
2.腓骨肌群区:预备姿势:坐位,左脚着地侧坐在床缘,右腿屈膝,右脚踏在床上。
左手掌放在右膝部,右手掌横按在踝部上端。
手法:右手四指从右小腿踝关节的.前外侧至膝关节作螺旋形揉捏,后再进行推摩,重复2~3次。
3.比目鱼肌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右手中指和拇指环捏比目鱼肌。
手法:用右手中指和拇指按捏比目鱼肌作横向振抖,动作连贯、均匀,有节律感,连续30~40秒,共2-3次。
二、脚踝部按摩1.踝部后区:预备姿势:坐位,右腿屈膝着地,左脚踝外侧放在右膝上。
两手一上一下抓住踝关节。
手法:十指同时推摩踝关节后区周围的肌肉和肌健,然后右手在脚根部作螺旋状推摩,左手在跟腱两侧推摩,重复2-3分钟。
2.脚背区:预备姿势:坐位,两腿屈膝坐在床上。
左手掌置于左膝上。
手法:右手掌平贴于左脚趾关节上方,从脚趾向脚背部推摩,略加压力,重复15~20次。
3.脚背侧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两手掌紧握左脚两侧(拇指置于脚背,四指环握脚掌)。
手法:两手拇指与脚掌上的八个手指同时捏压脚背上的肌肉。
共2~3组,每组10~15次,间歇30~40秒。
4.踝部前区:预备姿势:坐位同上,两手掌并列按握左外踝关节。
手法:两手在踝关节前区作环形推摩,同时踝关节作绕环动作。
连续做1~1.5分钟,共两次。
5.脚踝部按摩放松练习(1)手握空拳,轻拍或扣击脚部各肌群,然后脚踝作空踢动作,使脚踝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
(2)两手手指并拢,用掌侧呈竖位轻缓拍击脚背和脚踝区,用力均匀,以放松脚踝部肌肉。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

A.腹股沟韧带 B.腹外斜肌腱膜
C.腹横筋膜和联合腱 D.弓状下缘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流程较长
1.男性左精索静脉曲张常见于左侧的原因( )
A.流程较长 B.直角汇入左肾静脉
4..肝门的说法何者有错( )
A.肝的脏面三条构呈H形,横沟称第一肝门
B.肝的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C.在腔静脉沟下部,右半肝脏面的副肝右静脉肌尾状叶的一些小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
D.肝如同肺、肾、脾脏一样只有一个门
5. 腓深N支配( )
A.小腿前外侧群肌 B.小腿三头肌
6. 分布于颅顶部的血管神经有 、 、 、
、 。
7. 甲状腺的前面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 、 、
、 、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一、 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分,共计10分)
1. 神经点
2. 会阴浅隙
3. 动脉导管三角
4. 股环:
5. 腹股沟韧带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 掌深弓由桡动脉 和 掌深支吻合构成,位于 和 之间,有 伴行。该支经 与 间的一段易受损伤,可形成“爪形手”。
2. 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由浅入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__五层。
3. 形成腮腺床的血管神经包括 、 、 、
、 、 。
9、椎管内容何物。
10、脊髓表面被膜有哪些,并形成了哪些腔隙,有何意义。
11、简述脊髓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局解整理

位于前臂尺侧,在肘窝下方由背面转向前面。贵要静脉的内侧有可能出现副贵要静脉上行注入贵要静脉。
回流交通: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自头静脉分出,斜向内上方注入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median antebrachial vein常分两支,分别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胫神经tibial nerve位于腘窝最浅面,于腘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腘窝中线下行,到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在腘窝发出肌支和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至小腿后,加入腓肠神经。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为坐骨神经另一终末支,自腘窝上角,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绕腓骨颈,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在腘窝发出腓神经交通支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内容及排列:前向后一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足母长屈肌腱
四、小腿内侧区
1.隐神经
隐神经:是股静脉最长的皮支,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穿出此管后至膝关节内侧下行,于缝匠肌下段后方浅出至皮下后,伴随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行至足内侧缘,沿途分布为髌下、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3.)收集范围:大隐静脉手机足、小腿和大腿内侧部,大腿前面,腹外侧壁下部,会阴以及臀部浅静脉的静脉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腓肠神经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腓神经交通支
胫神经(神) (4)踇长屈肌腱 (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7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内容物:胫后动脉
足
胫后静脉
底 内
胫神经
足
底
行程:行于小腿深、浅 外
侧动脉腓动脉 (
两层肌肉之间,经内踝后方
侧 动
神 经
(踝管)入足底。
脉
)
(
神
经
)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5
5.踝管:
定义: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 内侧面之间构成。 内容物—由前向后: (1)胫骨后肌腱 (景) (2)趾长屈肌腱 (致) (3)胫后动静脉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