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的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椎疼痛性疾病的康复

11.01.2021
5 精品医学ppt
一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一种腰 腿痛疾病, 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 上, 受到相应的损伤和应力作用, 造成 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而压迫神经根 或硬脊囊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11.01.2021
6 精品医学ppt
(一)病因
内因:
腰椎退行性改变 脊柱畸形: 脊柱的畸形或生理曲度的改变, 易诱发椎间盘退变;
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 为主, 这是因为
①前屈时坐骨神经被拉紧, 神经根全压在突出物上, 疼痛增加;
②前屈使髓核移向后方, 对 神经根的压迫加重, 引起 腰痛及放射痛。 同时伴侧 屈和后伸受限。
11.01.2021 15 精品医学ppt
体征
压痛 ①椎间盘所在位置的压痛一 般在患椎旁2~3cm, ②有时 棘突间或棘突亦可出现压痛, ③神经分支或主干上的压痛 对诊断亦有意义, ④典型的压痛可沿神经根走 行向下放射, ⑤椎间盘突出多为深压痛, 而浅压痛则见于各种软组织 损伤。
骶髂部皮下脂肪疝
起病部位 疼痛机理 症状特点 治疗选择:
11.01.2021 22 精品医学ppt
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概况
腰痛的病因复杂,任何疼痛的来源均 有其神经支配的结构基础,阻滞该支配 神经不仅可以止痛并可达到定位的目的。 有关脊神经后支的行径及分布的研究, 发现腰痛的部位与后支有密切的神经联 系。
放射痛多起于臀部, 逐渐下行放射至足部; 多为单侧放射痛, 以麻痛为主, 亦有刺痛和胀
痛; 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而加重, 站立或步行
也可加重疼痛; 放射痛出现后, 腰痛可以即刻缓解; 一侧腿痛可以转换到对侧腿痛。
11.01.2021 压迫症:可出现大、小便障 碍、鞍区感觉异常
脊柱侧弯的康复【30页】

• 为了外观上不引人注意,可穿较宽松的衣服
适应性训练
• 初次穿戴矫形器的患者需要1~2周的适应性训练.特别是矫
正目的性强的矫形器会给初次穿戴的患者带来不适,如局 部压痛,背部肌肉酸痛,胸闷气短等,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以下 的适应性训练
• 第1~2天.每天白天分3~4次穿戴0.5~1小时.夜间睡前查
0.5小时,然后脱下并检查皮肤是否发红或破皮,如有应对起 进行碘酒消毒
谢谢大家!
准备比较仓促,不足之处望 大家加以指正!
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 确定康复原则 • 制定康复目标 • 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案 • 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 根据目标,依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 定期进行自我目标评估,并及时更改目标,方
案,计划
脊柱侧弯的康复原则
• 早发现,早干预 • 患者的心理疏导应放在整个治疗过程的首
位并贯穿其中
复 脊柱侧弯的康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躯干冠状面上偏离 枕骨中点至骶骨棘连线的弯曲畸形.临床 表现以双肩不平,后面观察其脊柱呈侧 向弯曲畸形,局部有隆起,弯腰后部分患 者有明显的剃刀背改变.脊柱侧弯不仅影 响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形象,而且发展到严 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影 响其社会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 的负面影响
懈的积极配合,坚持正确的穿戴和功能训练 是影响支具疗法的关键因素
• 原则上穿戴的时间应保证22~23h/d, 其
余时间主要用于运动训练以及洗澡.骨骼发 育成熟以后可只在夜间穿戴,并继续使用数 年,以维持已得到的矫形效果
注意事项
• 正确穿戴矫形器至正确的位置,否则易引起
不适,力点也会发生移位,如长时间的局部压 痛,或皮肤溃烂,应及时的咨询矫形技师
支具疗法
适应性训练
• 初次穿戴矫形器的患者需要1~2周的适应性训练.特别是矫
正目的性强的矫形器会给初次穿戴的患者带来不适,如局 部压痛,背部肌肉酸痛,胸闷气短等,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以下 的适应性训练
• 第1~2天.每天白天分3~4次穿戴0.5~1小时.夜间睡前查
0.5小时,然后脱下并检查皮肤是否发红或破皮,如有应对起 进行碘酒消毒
谢谢大家!
准备比较仓促,不足之处望 大家加以指正!
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 确定康复原则 • 制定康复目标 • 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案 • 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 根据目标,依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 定期进行自我目标评估,并及时更改目标,方
案,计划
脊柱侧弯的康复原则
• 早发现,早干预 • 患者的心理疏导应放在整个治疗过程的首
位并贯穿其中
复 脊柱侧弯的康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躯干冠状面上偏离 枕骨中点至骶骨棘连线的弯曲畸形.临床 表现以双肩不平,后面观察其脊柱呈侧 向弯曲畸形,局部有隆起,弯腰后部分患 者有明显的剃刀背改变.脊柱侧弯不仅影 响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形象,而且发展到严 重时可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影 响其社会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 的负面影响
懈的积极配合,坚持正确的穿戴和功能训练 是影响支具疗法的关键因素
• 原则上穿戴的时间应保证22~23h/d, 其
余时间主要用于运动训练以及洗澡.骨骼发 育成熟以后可只在夜间穿戴,并继续使用数 年,以维持已得到的矫形效果
注意事项
• 正确穿戴矫形器至正确的位置,否则易引起
不适,力点也会发生移位,如长时间的局部压 痛,或皮肤溃烂,应及时的咨询矫形技师
支具疗法
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PPT课件

别针固定于床旁,防止移位脱落。 ➢ 术后1~2天内特别是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引流
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色浓,含血色素成分多; 量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色淡、量多,提示有 脑脊液漏(腰椎术后)。术后24小时量一般不超 过500ml,如引流液过多,要警惕有无潜在失血 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有 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缩及踝关节的屈伸练习等。
27
术前健康知识教育
❖ 术前准备:
➢ 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手术切口周围皮肤 15~20cm,进行床上擦浴。
➢ 胃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12h、禁饮4小时, 术前晚清洁灌肠。
➢ 心理准备
做好术前心理评估,告知术前
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告知术后并发症预防。
➢ 术日晨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建 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23
术前、后主要护理问题
❖ 术前病情观察及护理 ❖ 术前准备及健康知识教育 ❖ 术后病情观察要点 ❖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功能锻炼的操作方法
24
术前病情观察
❖ 护理评估: ➢ 脊柱局部 :损伤节段是否有肿胀、皮下瘀斑或皮肤破
损。脊柱有无侧弯、后突甚至脱位畸形。病人是否维 持一种保护性体位,翻身或腰部用力时疼痛是否加剧 (卧床病人由于患处不稳定或炎症反应,常有明显的 疼痛刺激,病人常保持一种强迫体位上并惧怕翻身。)
14
脊柱骨折:处理原则
1、伴有严重多发伤者,以挽救生命为主。 2、胸腰椎骨折:
单纯压缩型骨折: 压缩﹤1/3 压缩﹥1/3
爆破型骨折:无N症状 有N症状
15
脊柱骨折:处理原则
抢救 生命
卧硬 板床
复位
固定
腰背肌 锻炼
16
17
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色浓,含血色素成分多; 量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色淡、量多,提示有 脑脊液漏(腰椎术后)。术后24小时量一般不超 过500ml,如引流液过多,要警惕有无潜在失血 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有 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缩及踝关节的屈伸练习等。
27
术前健康知识教育
❖ 术前准备:
➢ 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手术切口周围皮肤 15~20cm,进行床上擦浴。
➢ 胃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12h、禁饮4小时, 术前晚清洁灌肠。
➢ 心理准备
做好术前心理评估,告知术前
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告知术后并发症预防。
➢ 术日晨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尿管,建 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23
术前、后主要护理问题
❖ 术前病情观察及护理 ❖ 术前准备及健康知识教育 ❖ 术后病情观察要点 ❖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功能锻炼的操作方法
24
术前病情观察
❖ 护理评估: ➢ 脊柱局部 :损伤节段是否有肿胀、皮下瘀斑或皮肤破
损。脊柱有无侧弯、后突甚至脱位畸形。病人是否维 持一种保护性体位,翻身或腰部用力时疼痛是否加剧 (卧床病人由于患处不稳定或炎症反应,常有明显的 疼痛刺激,病人常保持一种强迫体位上并惧怕翻身。)
14
脊柱骨折:处理原则
1、伴有严重多发伤者,以挽救生命为主。 2、胸腰椎骨折:
单纯压缩型骨折: 压缩﹤1/3 压缩﹥1/3
爆破型骨折:无N症状 有N症状
15
脊柱骨折:处理原则
抢救 生命
卧硬 板床
复位
固定
腰背肌 锻炼
16
17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复教学课件

骨盆的异常姿势或损伤可以影响脊柱 的姿势和运动,进而影响整体姿势和 平衡。
脊柱的姿势和运动可以影响骨盆的平 衡和稳定。
在康复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脊柱和 骨盆的关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来恢 复患者的姿势平衡和功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病因 与分类
SUMMAR Y
03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症状 与诊断
脊柱创伤的症状
01
疼痛
脊柱创伤会导致局部疼痛,严重时 可放射至四肢。
活动受限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脊柱活动受限, 影响日常生活。
03
02
肌肉紧张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影响 正常活动。
神经症状
脊柱创伤可能压迫神经,导致四肢 麻木、无力等症状。
04
脊柱创伤的诊断
肿瘤
骨盆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引起骨盆结构破坏 。
骨盆创伤的分类
骨盆骨折
骨盆骨骼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骨折。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失去正常对位,通常伴随骨折 或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结构受 损。
骨盆不稳
骨盆结构不稳定,可能伴随疼痛和活 动受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 复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柱和骨盆解剖结构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病因与分类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症状与诊断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复治疗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预防与护理
脊柱的姿势和运动可以影响骨盆的平 衡和稳定。
在康复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脊柱和 骨盆的关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来恢 复患者的姿势平衡和功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病因 与分类
SUMMAR Y
03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症状 与诊断
脊柱创伤的症状
01
疼痛
脊柱创伤会导致局部疼痛,严重时 可放射至四肢。
活动受限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脊柱活动受限, 影响日常生活。
03
02
肌肉紧张
脊柱创伤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影响 正常活动。
神经症状
脊柱创伤可能压迫神经,导致四肢 麻木、无力等症状。
04
脊柱创伤的诊断
肿瘤
骨盆肿瘤、转移性肿瘤等引起骨盆结构破坏 。
骨盆创伤的分类
骨盆骨折
骨盆骨骼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骨折。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失去正常对位,通常伴随骨折 或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结构受 损。
骨盆不稳
骨盆结构不稳定,可能伴随疼痛和活 动受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 复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柱和骨盆解剖结构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病因与分类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症状与诊断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复治疗 •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预防与护理
康复医学课件第五章第十三节脊柱侧凸的康复

重程度、柔软度以及患者的骨成熟度。 ❖ 1. Cobb角的测量摄直立位脊柱正位片。沿端椎的上缘或
下缘各作切线,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Cobb角。 ❖ 2.脊柱旋转的测量通过观察后前位片上两侧椎弓根的位置
,可粗略地观察脊柱的旋转程度。两侧对称并紧贴椎体侧 缘,则无旋转移位;椎弓根离开椎体缘向中线移位为1°旋 转;移至椎体中线附近为3°;1°和3°旋转之间为2°;越 过中线则为4°。另外CT可精确地测量脊柱的旋转,明确 脊髓受压情况。
四、康复治疗措施
❖ 2.注意事项
❖ (1)第1个月治疗结束后应仔细检查以确定治疗效果,并分 析治疗部位是否需要调整。
❖ (2)电刺激要坚持长期使用,直至脊柱骨发育成熟才有作 用。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 (3)刺激强度达到适宜强度之前(通常适应性刺激强度为 30~40mA),应有一个适应过程。故刺激剂量要逐渐增 加,以免使患者产生畏惧感。
(一)基本概念 ❖ 1.顶椎脊柱侧凸弧中旋转最
明显、偏离脊柱中轴线最远 的椎体称为顶椎。
❖ 2.端椎位置最高或最低、且 相对凹侧或凸侧斜度最显著 的椎体称为端椎。一、概述 Nhomakorabea 一、概述
❖ 3.脊柱弧两个端椎之间的椎体构成脊柱弧。顶椎位于 脊柱哪个节段,就称为哪个节段弧,如顶椎位于颈段称 颈弧;脊柱弧无结构性的椎体改变、在卧位时侧弯可以 矫正的弧为非结构弧;卧位时侧弯不能完全矫正的弧为 结构性弧;数个弧中最早出现的弧称原发弧;最大的结 构弧称主弧;在主弧上方或下方出现逆向弯曲以保持躯 干平衡的弧称代偿弧。
❖ 5.心理状况评定严重畸形者可因形体扭曲出现心理障碍, 要进行心理功能评定。
四、康复治疗措施
❖ 脊柱侧凸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 非手术方法包括:矫正体操、日常活动中的姿势
下缘各作切线,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Cobb角。 ❖ 2.脊柱旋转的测量通过观察后前位片上两侧椎弓根的位置
,可粗略地观察脊柱的旋转程度。两侧对称并紧贴椎体侧 缘,则无旋转移位;椎弓根离开椎体缘向中线移位为1°旋 转;移至椎体中线附近为3°;1°和3°旋转之间为2°;越 过中线则为4°。另外CT可精确地测量脊柱的旋转,明确 脊髓受压情况。
四、康复治疗措施
❖ 2.注意事项
❖ (1)第1个月治疗结束后应仔细检查以确定治疗效果,并分 析治疗部位是否需要调整。
❖ (2)电刺激要坚持长期使用,直至脊柱骨发育成熟才有作 用。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 (3)刺激强度达到适宜强度之前(通常适应性刺激强度为 30~40mA),应有一个适应过程。故刺激剂量要逐渐增 加,以免使患者产生畏惧感。
(一)基本概念 ❖ 1.顶椎脊柱侧凸弧中旋转最
明显、偏离脊柱中轴线最远 的椎体称为顶椎。
❖ 2.端椎位置最高或最低、且 相对凹侧或凸侧斜度最显著 的椎体称为端椎。一、概述 Nhomakorabea 一、概述
❖ 3.脊柱弧两个端椎之间的椎体构成脊柱弧。顶椎位于 脊柱哪个节段,就称为哪个节段弧,如顶椎位于颈段称 颈弧;脊柱弧无结构性的椎体改变、在卧位时侧弯可以 矫正的弧为非结构弧;卧位时侧弯不能完全矫正的弧为 结构性弧;数个弧中最早出现的弧称原发弧;最大的结 构弧称主弧;在主弧上方或下方出现逆向弯曲以保持躯 干平衡的弧称代偿弧。
❖ 5.心理状况评定严重畸形者可因形体扭曲出现心理障碍, 要进行心理功能评定。
四、康复治疗措施
❖ 脊柱侧凸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 非手术方法包括:矫正体操、日常活动中的姿势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康复课件

康复方案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接受了物理 治疗、按摩、针灸等康复手段,同 时配合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
康复效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疼痛明 显减轻,脊柱功能逐渐恢复,能够 正常生活和工作。
案例二:骨盆创伤康复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因摔倒导致骨盆骨折,需要 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方案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接受了物 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康复 手段,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和自我
处方药
注射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 注射治疗,如局部麻醉或类固醇注射 。
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开具处方药,如类 固醇类药物、止痛药等。
康复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通过加强核心肌肉的训练,提高脊柱的稳定 性。
力量训练
针对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增 强肌肉力量,减轻脊柱和骨盆的负担。
关节活动度训练
避免过度负荷
避免长时间负重或过度用力,合理安 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防止疲劳过度。
安全防护
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体育、登山 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 戴护具、使用安全带等。
日常保健
保持适当的体重
合理饮食
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增加脊柱和骨盆的负担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负担。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和 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髋关节脱位
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多由交通 事故、跌倒等造成。
创伤原因分析
外伤因素
交通事故、跌倒、重物砸 伤等是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
骨质疏松、长期劳累、不 良姿势等也与脊柱和骨盆 创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环境因素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状 况、防护措施等也会影响 脊柱和骨盆创伤的发生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脊柱疾病的康复
太和医院康复科 高峰
医学PPT
1
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1. 脊柱前面观 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2. 脊柱侧面观 可见有4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和腰曲凸向前。 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医学PPT
幼儿椎骨共 33块,可分为 颈椎7块、胸 椎12块、腰椎 5块、骶椎5块 和尾椎4块。
成人骶椎和 尾椎融合成骶 骨、尾骨各1 块。
2
3. 脊柱的功能: 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完成运动。
4. 脊柱的运动: 屈( 0-60)伸(0-50)侧屈(0-50)旋转(0-70)
医学PPT
3
二. 椎骨的连结 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 和滑膜关节相连。
(一)椎间盘
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 间的纤维软骨盘。
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椎间盘的作用:
连结椎体,缓冲压力医和学P振PT 荡。
4
(二)韧带 1. 前纵韧带 附着于椎体的前面,可
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 后纵韧带 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可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医学PPT
5
3. 黄韧带 连结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由 弹性纤维构成。
4. 棘间韧带 位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 5.棘上韧带 连于全部棘突尖端的韧带。
以腰椎稳定性为例,如上图所示,膈肌、腹部肌群、背部肌群、盆底肌肉都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其机制则涉及前馈、反馈等 多种控制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研究表明,下腰痛患者在躯干肌肉 控制的策略上发生了变化,多裂肌等深层的局部稳定肌(Local muscles)的 激活受到损害如激活延迟、不能紧张等,正常模式下,腰部运动时多裂肌先 于竖脊肌收缩,而在完全弯腰时多裂肌会完全放松;而研究显示,大部分慢 性腰背痛的患者多裂肌收缩延迟而在腰部完全屈曲时不能放松。此外,局部 稳定肌出现萎缩、肌肉力量下降、肌肉纤维成分转变、有氧收缩能力下降, 并可出现持续的痉挛;而整体肌(Global muscles)的肌肉力量不下降甚至出 现代偿性增加。局部稳定性肌肉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 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加重疼痛。而疼痛可 不同程度地限制腰部肌肉的活动,造成肌肉功能退化。
医学PPT
19
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 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脊柱上的 力来说,是一种能效最高的的身体姿势。 对腰部区域而言,多裂肌通过控制脊柱 的前凸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跨越多节 段的多裂肌的肌束的收缩能恢复腰椎的 前凸。
医学PPT
20
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
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 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 2.椎间盘退变 3.肌肉功能的紊乱
医学PPT
14
腰椎的稳定机制
"Global" muscles
•腹直肌 • 腹内外斜 肌 •竖脊肌 •腰方肌
盆底肌肉
膈肌
"Local" muscles •腹横肌 • 多裂肌 •腰大肌
医学PPT
15
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和肌肉 本身的肌肉势能(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三个方面)。
医学PPT
9
脊柱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
脊柱
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
脊柱不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
脊柱损伤或 辅助结构损伤
不能维持 正常结构和功能
医学PPT
10
脊柱三柱理论
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后纵
韧带) 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
前柱 后柱
医学PPT
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
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控制和肌肉 的协同工作。研究证明,人体某些肌肉有特 殊的稳定功能,称作局部稳定肌(Local muscles),它们位于关节附近,主要负责 关节局部的稳定性,而由整体原动肌实施运 动 ,(整体运动肌) “global muscles”就是 这些产生运动的肌肉。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腰部肌肉功能逐步退化、腰椎组织的微型创伤反复积累, 最终出现慢性腰背疼痛。
医学PPT
16
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
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 提供脊柱的节段稳定 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 控制小关节运动 调整椎体间压力和负荷的分配
医学PPT
17
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 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组成,起 自椎板的肌纤维止于下一腰椎的横突, 腰椎关节突除了腹侧直接和黄韧带连接, 其他全部被多裂肌覆盖,从而保持了关 节囊的紧张度,避免了关节软骨之间的 撞击。
医学PPT
6
(三) 滑膜关节 关节突关节: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
突构成,只能做轻微滑动。
医学PPT
7
二.脊柱稳定理论
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 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 异常的过度活动,也不出现脊 髓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医学PPT
8
脊柱不稳定
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 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 柱功能单位失去维持正常结构 关系的能力,发生异常活动、 移位或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畸形, 或引起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11
脊柱三柱理论
Denis于1983年提出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 中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
前柱 中柱 后柱
医学PPT12三亚 Nhomakorabea模型被动亚系—关节、韧带、椎间盘 主动亚系—相关肌肉 控制亚系—神经肌肉的控制系统
医学PPT
13
医学PPT
18
多裂肌产生力矩能力相对较小,但对椎间盘有很好的 支持和控制作用。腰部多裂肌有良好的控制各个椎骨 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这一点在多裂肌节段之间的神 经分配上有所反映。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分布在 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这就意味着节段间的多裂肌 能调整和控制相应节段去承载负荷。多裂肌与椎骨关 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控制椎骨关节突关节在 头尾方向的滑动,控制着在椎骨上的压力和负荷的分 配。多裂肌是唯一一块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 肉。腰部肌肉收缩可增强节段的稳定性,最强的影响 来自腰部多裂肌,它占了节段稳固效应的2/3多。
医学PPT
21
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
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致脊柱 各节段软组织机械性变形、过度牵伸正 常组织、脊柱结构损伤
太和医院康复科 高峰
医学PPT
1
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 1. 脊柱前面观 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2. 脊柱侧面观 可见有4个生理性弯曲: 颈曲和腰曲凸向前。 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医学PPT
幼儿椎骨共 33块,可分为 颈椎7块、胸 椎12块、腰椎 5块、骶椎5块 和尾椎4块。
成人骶椎和 尾椎融合成骶 骨、尾骨各1 块。
2
3. 脊柱的功能: 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完成运动。
4. 脊柱的运动: 屈( 0-60)伸(0-50)侧屈(0-50)旋转(0-70)
医学PPT
3
二. 椎骨的连结 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 和滑膜关节相连。
(一)椎间盘
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 间的纤维软骨盘。
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椎间盘的作用:
连结椎体,缓冲压力医和学P振PT 荡。
4
(二)韧带 1. 前纵韧带 附着于椎体的前面,可
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 后纵韧带 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可
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医学PPT
5
3. 黄韧带 连结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由 弹性纤维构成。
4. 棘间韧带 位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 5.棘上韧带 连于全部棘突尖端的韧带。
以腰椎稳定性为例,如上图所示,膈肌、腹部肌群、背部肌群、盆底肌肉都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其机制则涉及前馈、反馈等 多种控制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研究表明,下腰痛患者在躯干肌肉 控制的策略上发生了变化,多裂肌等深层的局部稳定肌(Local muscles)的 激活受到损害如激活延迟、不能紧张等,正常模式下,腰部运动时多裂肌先 于竖脊肌收缩,而在完全弯腰时多裂肌会完全放松;而研究显示,大部分慢 性腰背痛的患者多裂肌收缩延迟而在腰部完全屈曲时不能放松。此外,局部 稳定肌出现萎缩、肌肉力量下降、肌肉纤维成分转变、有氧收缩能力下降, 并可出现持续的痉挛;而整体肌(Global muscles)的肌肉力量不下降甚至出 现代偿性增加。局部稳定性肌肉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 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加重疼痛。而疼痛可 不同程度地限制腰部肌肉的活动,造成肌肉功能退化。
医学PPT
19
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 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脊柱上的 力来说,是一种能效最高的的身体姿势。 对腰部区域而言,多裂肌通过控制脊柱 的前凸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跨越多节 段的多裂肌的肌束的收缩能恢复腰椎的 前凸。
医学PPT
20
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
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 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 2.椎间盘退变 3.肌肉功能的紊乱
医学PPT
14
腰椎的稳定机制
"Global" muscles
•腹直肌 • 腹内外斜 肌 •竖脊肌 •腰方肌
盆底肌肉
膈肌
"Local" muscles •腹横肌 • 多裂肌 •腰大肌
医学PPT
15
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和肌肉 本身的肌肉势能(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三个方面)。
医学PPT
9
脊柱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
脊柱
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
脊柱不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
脊柱损伤或 辅助结构损伤
不能维持 正常结构和功能
医学PPT
10
脊柱三柱理论
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后纵
韧带) 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
前柱 后柱
医学PPT
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
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控制和肌肉 的协同工作。研究证明,人体某些肌肉有特 殊的稳定功能,称作局部稳定肌(Local muscles),它们位于关节附近,主要负责 关节局部的稳定性,而由整体原动肌实施运 动 ,(整体运动肌) “global muscles”就是 这些产生运动的肌肉。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腰部肌肉功能逐步退化、腰椎组织的微型创伤反复积累, 最终出现慢性腰背疼痛。
医学PPT
16
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
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 提供脊柱的节段稳定 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 控制小关节运动 调整椎体间压力和负荷的分配
医学PPT
17
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 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组成,起 自椎板的肌纤维止于下一腰椎的横突, 腰椎关节突除了腹侧直接和黄韧带连接, 其他全部被多裂肌覆盖,从而保持了关 节囊的紧张度,避免了关节软骨之间的 撞击。
医学PPT
6
(三) 滑膜关节 关节突关节: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
突构成,只能做轻微滑动。
医学PPT
7
二.脊柱稳定理论
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 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 异常的过度活动,也不出现脊 髓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医学PPT
8
脊柱不稳定
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 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 柱功能单位失去维持正常结构 关系的能力,发生异常活动、 移位或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畸形, 或引起脊髓神经功能损害
11
脊柱三柱理论
Denis于1983年提出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 中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
前柱 中柱 后柱
医学PPT12三亚 Nhomakorabea模型被动亚系—关节、韧带、椎间盘 主动亚系—相关肌肉 控制亚系—神经肌肉的控制系统
医学PPT
13
医学PPT
18
多裂肌产生力矩能力相对较小,但对椎间盘有很好的 支持和控制作用。腰部多裂肌有良好的控制各个椎骨 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这一点在多裂肌节段之间的神 经分配上有所反映。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分布在 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这就意味着节段间的多裂肌 能调整和控制相应节段去承载负荷。多裂肌与椎骨关 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控制椎骨关节突关节在 头尾方向的滑动,控制着在椎骨上的压力和负荷的分 配。多裂肌是唯一一块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 肉。腰部肌肉收缩可增强节段的稳定性,最强的影响 来自腰部多裂肌,它占了节段稳固效应的2/3多。
医学PPT
21
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
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致脊柱 各节段软组织机械性变形、过度牵伸正 常组织、脊柱结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