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的平均数是指()。
A. 所有样本数据的和B. 所有样本数据的平方和C. 所有样本数据的平方根和D. 所有样本数据的倒数和2. 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数据的()。
A. 中心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D. 峰度3. 在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会()。
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信息4. 下列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A. 均值B. 方差C. 协方差D. 标准差5. 在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0到正无穷D. 负无穷到正无穷6. 抽样分布是指()。
A. 从总体中抽取的所有样本数据的分布B. 单个样本统计量的分布C. 总体参数的分布D. 样本大小的分布7.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集中有奇数个数值,则中位数是()。
A. 最中间的数值B. 最中间的数值和它的前一个数值的平均值C. 最中间的数值和它的后一个数值的平均值D. 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值8.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统计学的方法?()A. 均值B. 标准差C. 回归分析D. 频率分布9. 在方差分析(ANOVA)中,F值是用来()。
A. 比较两个样本均值的差异B. 比较两个样本方差的差异C. 比较三个或以上样本均值的差异D. 比较三个或以上样本方差的差异10. 贝叶斯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它是通过()来实现的。
A. 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关系B. 似然函数和先验概率的关系C. 边际概率和条件概率的关系D. 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关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统计学中,一个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单一数值。
2. 当我们想要了解两个变量是否有线性关系时,我们通常会计算它们的________。
3. 如果一个概率分布是对称的,那么它的均值、中位数和________是相等的。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数值大小B. 是否具有确定性C. 是否可测量D. 是否随机2.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抽样3.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A. 均值、中位数、众数相等B. 均值、方差、标准差相等C. 均值、方差、众数相等D. 中位数、方差、众数相等4.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A. 置信区间B. 标准误差C. 样本均值D. 样本方差5.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 建立假设B. 选择检验统计量C. 计算P值D. 确定样本容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统计学中,数据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 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指的是________。
9. 抽样分布中的t分布适用于________。
10. 回归分析中,决定系数(R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12. 解释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并说明其特点。
13. 说明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解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14. 描述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5. 给定一组数据:2, 3, 5, 7, 11,请计算其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16. 假设某工厂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50克,标准差为2克。
如果从该工厂随机抽取100个产品,求这100个产品的平均重量的95%置信区间。
17. 已知两组数据X和Y的相关系数为0.8,X的样本均值为10,样本标准差为2,Y的样本均值为15,样本标准差为3。
请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18. 假设进行一项实验,得到以下数据:组1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1;组2平均值为7,标准差为2。
如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求t值和P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论述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A. 数学方法B. 概率论C. 社会现象D. 统计方法答案:D2.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它的偏度应该是___________。
A. 0B. 1C. -1D. 2答案:A3. 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中,____________用于衡量数据集中趋势。
A. 方差B. 标准差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B......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样本总和/样本容量2. 当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它们的联合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各自概率的乘积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样本调查,列举一些常见的样本调查方法。
答案:样本调查是通过采集和分析一部分受试者或对象的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常见的样本调查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等。
2. 请说明在统计学中什么是“假设检验”,并简要介绍其基本步骤。
答案: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满足给定假设的统计方法。
基本步骤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计算统计量的观察值、确定显著水平、进行假设检验、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1. 已知某班级学生的体重数据如下(单位:kg):50, 55, 60, 65, 70, 75求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答案:计算过程省略,标准差为9.432. 某商品在1月、2月、3月的销售额分别为1000元、1200元和1500元,求这三个月的平均销售额和销售额的方差。
答案:平均销售额为1233.33元,销售额的方差为13133.33五、分析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研究人员想要通过一份问卷调查了解某公司员工的满意度,问卷包括多个问题,如“您对公司的福利待遇满意程度如何?”和“您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满意程度如何?”等等。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B 11p qC 01p qD 10p q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B 城市较大C 城市和乡村一样D 不能比较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B 4%C 5%D 无法计算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年距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平均发展速度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极差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数值型数据B. 分类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地理数据答案:D3. 在统计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0到正无穷D. 负无穷到正无穷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方差B. 标准差C. 均值D. 极差答案:C5. 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A. 调查范围B. 调查对象C. 调查方法D. 调查成本答案:D6. 在统计学中,中位数是将数据集分为两个相等部分的数值,其中()。
A. 50%的数据项低于中位数B. 75%的数据项低于中位数C. 25%的数据项高于中位数D. 50%的数据项高于中位数答案:A()A. 均值B. 众数C. 偏度D. 方差答案:C8. 在统计学中,如果一个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其概率密度函数是()。
A. 指数分布B. 均匀分布C. 正态分布D. 二项分布答案:C()A. 极差B. 标准差C. 众数D. 偏度答案:C10. 在统计学中,置信区间的宽度取决于()。
A. 样本大小B. 置信水平C. 标准误差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分类数据?()A. 条形图B. 饼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A, B12.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样本均值的估计?()A. 样本大小B. 总体均值C. 抽样方法D. 样本均值的方差答案:A, B, C13. 以下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均值答案:A, B, C14.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分布是连续型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A, C, D1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统计学中的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的准确性就越高。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标准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中的考核,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30% 。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 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五)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命题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试题力求覆盖面广一些,并应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试卷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理解和掌握45%、综合应用35%。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试题类型及结构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七)考核形式本课学习过程考核的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八)答题时限本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 分钟。
(九)其他说明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天津财经大学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名称:统计学考试日期:2013年7月1日第一题:( 14 分)现有某商场下列资料:试计算:( 1)第二季度人均营业收入;(2)第二季度人均一天营业收入。
统计学期末练习题(含答案)(DOC)

统计学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等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共2套)

期末考试 统 计 学 课程 A 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那么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会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2、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8.4分,那么A 、乙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B 、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C 、无法比较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D 、两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一样【】3、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1.5%,那么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A 、75%B 、99.5%C 、100.5%D 、133.2%【】4、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P分别为85%、82%、91%,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91% B 、85% C 、94% D 、82% 【】5、一般而言,总体平均数的无偏、有效、一致估计量是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中位数 C 、 样本众数D 、不存在 【】6、单相关系数等于零时意味着变量X 与Y 之间一定 A 、无任何相关关系B 、无线性相关关系C 、无非线性相关关系D 、以上答案均错误 【】7、在右侧检验中,利用P 值进行检验时,拒绝原假设的条件是A 、P 值>αB 、P 值>βC 、 P 值<αD 、 P 值<β【】8、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这时检验总体均值的统计量应取 A 、nSx Z 0μ-=~N(0,1) B 、 nx Z σμ0-=~N(0,1)C 、)1(~)1(2222--=n Sn χσχ D 、)1(~0--=n t nSx t μ【】9、原始资料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的平均数,其目的是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或月份)数据上的A 、季节变动B 、循环变动C 、长期趋势D 、不规那么变动【】10、为了分析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某次统计学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可运用方差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方式与标准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中的考核,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30% 。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 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五)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命题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试题力求覆盖面广一些,并应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试卷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理解和掌握45%、综合应用35%。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试题类型及结构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七)考核形式本课学习过程考核的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八)答题时限本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 分钟。
(九)其他说明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天津财经大学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名称:统计学考试日期:2013年7月1日第一题:( 14 分)现有某商场下列资料:试计算:( 1)第二季度人均营业收入;(2)第二季度人均一天营业收入。
(注:第二季度 91 天)第二题:( 16 分)已知某企业职工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试计算该企业职工工资的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标准差系数。
第三题:( 16 分)已知在 20 件产品中有 5 件是二等品。
现在以放回方式抽取 4 次(即每次抽取后,把所抽取的产品放回),写出抽到二等品件数的分布列。
并计算数学期望。
第四题:( 12 分)某高校对大四学生进行一项关于网络文明的调查,从全部 2500 名学生中随机抽选了 300 人组成样本,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时,有 120 人说有上网抄袭的经历。
试估计该校大四学生中有上网抄袭经历的人数,并计算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第五题:(16 分) A公司从某地区随机抽取 400 户居民,对两种品牌商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调从一天的产品中抽取 50 个,分别测量直径后算得 x 4.8cm ,标准差 0.6cm。
试在显著性水平0.05 的要求下,检验这天的产品直径平均值是否处在控制状态?第七题:(14 分)某企业某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销售情况如下:要求:对该产品平均价格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名称:《统计学》参考答案命题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系部盖章:解:1) c a b 900 1000 110050 50(52045 55 520)/(4 1)60(千元 /人)共 7 分,其中分子数据 2 分,分母数据 2 分,结果 3 分)a (900 1000 1100) / 912) c 0.6593 (千元 /人)b 50 50b( 45 55 )/(4 1)22共 7 分,其中分子数据 2 分,分母数据 2 分,结果 3分)注:若第二问直接用第一问结果除以91,同时第一问结果错误,则第二问0 分。
、计算题(共16)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人)f 组中值 x xf X2f累计800 以下10 700 7000 4900000 10 800-1000 30 900 27000 24300000 40 1000-1200 120 1100 132000 145200000 160 1200-1500 80 1350 108000 145800000 240 1500 及以上20 1650 33000 54450000 260 合计260 - 307000 374650000 - 解:x xf 3070001180.77(元) f 260共 3 分,其中公式 1 分,数据 1 分,结果 1分)M e L d 1000130 40200 1150(元)120共 3 分,其中公式 1 分,数据 1 分,结果 1 分)三、计算题 (共 16 分)解:共 12 分,其中第一行 2 分,第二行每个结果 2 分) 数学期望: E (X )= np=4*0.25=1或者 E(X )= x i p i 1 0.4219 2 0.2109 3 0.0469 4 0.0039 1 i1i i四、计算题 (共 12 分)解:a 120估计量的估计方差:五、计算题 (共16 分)解:(1)提出假设:H 0 :居民对两种品牌的偏好与收入独立1000120 30(120 30) (120 80)201138.46(元)共 4 分,其中公式 2 分,数据 1 分,结果 1 216.21(元)v(A) N2 p(1 p) 1 n2 (1 N n) 25002 0.4 0.6300 1 (1 300 )2500)4414.72H1 :居民对两种品牌的偏好与收入不独立共 6 分,其中公式 2 分,数据 2 分,结果 2 分)共 6 分,其中公式 2 分,数据 2 分,结果 2 分)共 2 分,每个假设 1 分)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2 (400)n i.n .j 2 300 170 2 300 120 2 2 3 (n ij)2 (120 )2 (90 )2 ij n 400 +400300 170+400i1 j1n i.n .j300 120400(90+300 110 2) (50 400 +300 110 100401070)2 + (30100 170 +100401020)2+(20100 120100 110)2400 )100 110400 400=0.4412+0+0.6818+1.3235+0+2.0455=4.4920 共 10 分,其中公式 2 分,数据 4 分,结果 4分)400 400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2拒绝域为: 5.991,共 2 分,其中临界值 1 分,拒绝域 1 分)4) 做出检验决策2∵ (400) =4.4920<5.991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入接受域∴接受 H 0,即居民对两种品牌的偏好与收入无关。
共 2 分,符号结论 1 分,文字结论 1 分)注:若做成 F 检验,即使结论正确,结论不给分。
六、计算题 (共 12 分)解:(1)提出假设 H 0 : 5 H 1: 5(共 2 分,每个假设 12)构造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样本观测值x 4.8 52.375共 2 分,其中公式 1 分,结果 1 分)3)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Z0.025 1.96拒绝域为 ( , 1.96 U 1.96, ) 共 2 分,其中临界值 1 分,拒绝域 1 分) 4)做出检验决策Z 2.357 1.96 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落入拒绝域∴拒绝 H 0,接受 H 1,即这天的产品直径平均值不处在控制状态。
共 2 分,符号结论 1 分,文字结论 1 分)七、计算题 (共 14 分) 解:x 0 f 0x 1 f 1x 0f 11740 3360 2880 625 840 750 25560 60 2620426036901)分析对象:x1 f1 4260 相对变动f1 130x 0 f 0 2620 f 0共 2 分,其中公式 1 分,结果 1 分)共 2 分,其中公式 1 分,结果 1 分) 2)销售量构成变动的影响:x0 f1 3690对相对变动的影响f1130x 0 f 0 2620100变动的绝对差值4260 2620 130 1006.57(元 /件)对绝对差额的影响x 0 f 1x 0 f 03690 2620 130 1002.19(元 /件)125.07%108.34%3)单价变动的总影响:x1 f1 4260 f 1130 x 0 f 1 3690 f1304)综合影响相对变动关系式: 125.07% 108.34% 115.45%对绝对差额的x 0 f 1 x 0 f 14260 3690 4.38(元 / 件)对相对变动的影响1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