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柏拉图文论
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

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
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
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
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
兽性。
——柏拉图
3、政治思想:理想国和法治 (1)理想国:《理想国》---乌托邦 主要内容: ①三个阶级构成 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 “智慧之德” 军人—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勇敢之德” 平民—从事生产,要有节制 “节制之德”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 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 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 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 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哲学家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 巨大而深远的。
拉斐尔所画的雅典学派,中央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课标要求: 1、简述柏拉图的生平事迹; 2、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 行的意义。(9分)
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 文化;
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2012 江苏 24)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 “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 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
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
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
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二讲柏亚

艺术家的地位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 “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 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 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 感。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 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 卜星象家之下。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 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 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本质)。
—
点西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柏 拉 图 与 亚 里 士
方 文 学 理 论 专 题
多
德
427 347
壹
柏 拉 图 ( 公 元 前
- 前
)
貳
求 学 于 苏 格 拉 底
叁
各 国 漫 游
肆
雅 典 学 园
伍
《 斐 立 布 斯 》 和 《 法 律 篇 》 等 著 作
柏 拉 图
理式论摹仿说
壹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 系的理论基石。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 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 政治的人。他懂诗却为了政治理想不得不牺牲前者,这是他的悲剧。
柏拉图的灵感说
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 本含义是“神助”、“灵 启”、“陶醉”、“迷狂”
等。原意是“神灵的附 体”,“神灵感发”,柏 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 大成者,沿用“灵感”本 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 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 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悲剧的效果与情节
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由悲剧的情节安排引起的, 为此,他要求诗人在事件安排上要做到三个 “不应”: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 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第 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此, 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 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课件1: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柏2拉.理图想认国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种具体 事①物构,成总阶处级于:不护断国衰者败、变卫化国中者。、在生这产些者变化的具体 事②物实背践后:,始【终叙存拉在古着】一阿种启完泰美的、不变的东西, 柏③拉评图价称:这种针东对西弊为端“提理出念,”人。们例受如到世启界发上;有白猫、 黑要猫使、得花哲猫学,但和柏无政拉法治图实这认现两为(件,乌事之托情所邦结以)合有。起“来猫,”而这把个那理 念些,只是搞因政为治神而创不造研了究本哲质学的和“只猫研”究,哲而学且而只不创搞造政了 一治只的,人其排他斥的出都去是,模否仿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
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柏拉图
三、柏拉图学园 1.学园的建立 前387年 2.学生来源及课程设置 3.教学理念及方法 ①理念:全面、和谐、发展 ②方法:问答式 四、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影响西方文化走向,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孔子和柏拉图在政治主张上有什么异同? 同:①柏拉图的哲人统治其实也是人治 ,和孔子一 样; ②孔子主张的“周礼”柏拉图《理想国》中主张的 “正义”,都认为应该把国民按不同等级、角色分 成几部分,各个等级按照不同的职责,各守本分, 各司其职。 异:①二者“德”的概念不一样:孔子主张“为政 以德”,统治者用“德”教化百姓;而柏拉图的 “德”,是统治者的智慧,即哲学家用他的智慧实 行统治。 ②孔子主张“人治”,而柏拉图在主张“人治” (即哲人统治)为最优选择的同时,还有一次优选 择,“法治”,即在哲人没出现的前提下,用完善 的法律统治国家。
A.先验论
B.理念论
C.《国家篇》
D.唯心论
5. 柏拉图所谓的“哲学王”必须具备() ①智慧②正义感③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② 6. 柏拉图认为进入深奥哲学殿堂的前提是学好 A.几何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历史学 7. 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 )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毕达哥拉斯学院 D.巴黎大学 8. 对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 A.柏拉图的哲学建立在实在与现象的区别之上 B.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完全正确的 C.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结合起来 D.护国者要有节制之德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岳麓书社版选修四教案

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岳麓书社版选修四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思想家柏拉图的生平、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程通过文字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思想素养。
教学目标•了解柏拉图的基本生平和思想•掌握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理解柏拉图思想对于后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批判能力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柏拉图生平和思想简介1.柏拉图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事件2.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柏拉图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部分: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1.理念和现实的关系2.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3.知识和真理的探寻4.义务和道德法则的建立第三部分:柏拉图思想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1.柏拉图思想的芬兰派和新柏拉图主义2.柏拉图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3.柏拉图思想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教学安排本课程安排为6个教学小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柏拉图生平简介和哲学思想概述第二课时:柏拉图的理念和现实关系第三课时: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第四课时:知识和真理的探寻第五课时:义务和道德法则的建立第六课时:柏拉图思想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加深对柏拉图思想的理解。
3.阅读法:通过文字阅读,使学生自主探究柏拉图的相关理论。
教材本课程采用《古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作为主要教材,辅以其他相关文献和资料。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如下: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2.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50%3.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思想家柏拉图的生平、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得学生们深刻领会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精髓。
第2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柏拉图之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
前387年古希腊哲学之王柏拉图于西西里岛的锡拉古进行建立 理想国的努力。其后因国王亲属的篡权而失败。柏拉图被卖入奴隶 市场,其后被友人解救。此失败对柏拉图的思想发展影响很大。
在此之前,柏拉图于《共和国》一书中提出理想中的国家是一 个行政国家,它是依赖最出色的人的自由智慧来管理的,而不是依 凭法治。(柏拉图认为,法律的原则是由抽象的,过分简单的观念 构成的。然而简单的原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来解决复杂纷繁的事 务状况的。因此,柏拉图认为最佳的方法不是给予法律以最高权威, 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以最高权威) 锡拉古活动失败后,柏拉图认识到具有最高才智的和不会作出 错误判断的人士很难找到,所以他次而提出“法律国家”。柏拉图 在其绝作《法律篇》中描述“法律国家”的蓝图。这种国家统治当 局应当成为法律的仆人,有义务从指导公民行为的一般法规中寻求 指南,而不是考虑人的因素。
阴暗牢狱中,苏格拉底庄重 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分列两 旁;牢门半开,门缝中射进一束 阳光,人物在黑暗背景下格外突 出;苏格拉底位于中心位置,裸 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高举 《苏格拉底之死》 左手继续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表明信仰不变),镇静地伸出右手 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毫无畏惧。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 引起人们对他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
四、柏拉图学园
1、目的: 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王 2、情况: 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 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算术、几何、天文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教学理念:全面、和谐、发展 3、影响: ①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 ②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③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件正式版

“应用·落实体验”见“ 课时跟踪检测(二)”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诗歌是一种忧郁的媒体,而诗人的使命是孤独的。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 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 是我安静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问题, 问南方,问故里,问希望,问距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热情, 给分开,给死亡, 给昨天,给安寂。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虚假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真诚, 离不开,放不下,活下去,爱得起。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孤 寂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诉求, 需慰藉,待分享,惹心烦,告诉你。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冷漠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动情, 为时间,为白为天黑, 畏天命。那时我们有梦,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 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 都有冗长的回声。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影响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1.主要哲学观点 柏拉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的 理念论 ,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 质。 2.政治观点 (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居民分为统治者、 军人 和平民 三部分,如果他们各自恪尽职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
(2)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 _和 __谐 ___与效率。
第二讲 柏拉图

2)灵感表现是迷狂 三种迷狂:民间的迷狂术,像预言术;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除病灾的巫术,祷告人进入迷乱的状态; 诗神附体的迷狂。 诗神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 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出 各种诗歌,赞颂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垂 为后世的教训。…他的神智清醒的诗遇到 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 ----《文艺对话集》,第111页
※具体表现
1、在艺术本质的认识上,依据理式论,柏拉图 提出三种世界:理念—现实—文艺(艺术)。 柏拉图的“理念摹仿说”本质上是一条客观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为“有神论”留下了 生存空间。但“理念摹仿说”否定了艺术反 映现实世界生活的客观属性,否定了艺术的 真实性,贬低了文艺的作用意义。
2、在文艺社会功用问题上,柏拉图的态度是明 确的:文艺必须对社会有用,为城邦政治服 务。有用则是好的,否则是坏的。这种效用 说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原则,把文 艺变成政治的附庸,贵族统治的工具。
理念的影子—现实事物,因此文艺只是摹本 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
(二)文艺价值论是以极端功利主义的伦 理观为特征的
柏拉图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要求文艺“不
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 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 “正义”的人格。 他以此为标准,批评古希腊文艺一是亵渎神 灵,丑化英雄,“最严重的毛病是说谎”; 二是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对于听众的心 灵是一种毒素”。因此,他要把诗驱逐除理 想国,除非它“真正能给人教育,使人得 益”。
(一)文艺本质论是以客观唯心主义的 “理论式”为基础的。
1、柏拉图所说的“理式”并不依存于 物质存在,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 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理式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人只有领 会了它,才能认识世界和真理。
第二章 柏拉图

二、 创作灵感论《伊安篇》
• “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 配……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像这样,他们 自己也说他们像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 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 歌。他们这番话是不错的,因为诗人是一 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 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 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27 一前347〕 • 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 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是西方美学和文艺理 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 《文艺对话集》(朱 光潜 )
一、 影子摹仿论
•
他把世界划分为理式 世界、现实世界和艺 术世界三种。 •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 都只是摹仿者,无论 是摹仿德行,或是摹 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 材,都只得到影像, 并不曾抓住真理。
三、 艺术理想论
•
“语文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 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我 们通常拿来恭维愚笨人的那个意思,而是 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四 、 文艺功能论 柏拉图对当时流行的摹仿的文艺极为不满, 并且列举了三条罪状。 第一条,没有“抓住真理”。 第二条,亵渎神明,丑化英雄。 第三条,迎合人性中的低劣部分。 • 他是西方第一个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人, 也是第一个主张用法治来管理文艺的人。
二、 创作灵感论《伊安篇》
• • • • • • •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 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迷狂说”。迷狂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人的疾病,一类是由于神灵 凭附。 神灵凭附的迷狂,又分四种: 一是预言的迷狂 二是教义的迷狂; 三是诗兴的迷狂; 四是爱情的迷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道德功用论与悲喜剧理论
道德批评会妨碍艺术家的创 作自由,令人生厌。有意思的 是,恰恰在强调艺术的道德功 用的过程中,柏拉图提出了最 早的悲剧和喜剧理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悲剧使人放松对哭泣的警惕
坚强的灵魂遇到灾难时会约 束自己,不轻易痛哭流涕,但在悲 剧中看见别人受苦时却会放松对哭 泣的警惕,沉浸于痛苦之中。久而 久之,我们就会不善于控制自己。
迷狂:灵感的表现
柏拉图相信人在本性上是灵魂,灵 魂本来居住在理念界,后来受到肉体 的拖累才来到尘世,然而,天才的诗 人艺术家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 界里真正的美,于是,灵魂仿佛又脱 离了肉体,飞往天国,达到“迷狂” 的境界。
艺术家的迷狂境界
诗人一旦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 的支配,就感到酒神的狂欢。这是 神智清醒时所不能做的。诗人不得 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 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 或者代神说话。
美让万物美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 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 者为它所分有。美本身就是理 念。要理解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还要懂得其理念说
二、以理念论(范型论)为基础 的“摹仿说”
理念界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追寻普 遍性,认为对普遍性的把握才是真 知识。柏拉图走得更远,断言最真 实的世界由普遍的范型构成。这种 普遍的范型(eídos ,idea )就 是理念。
这囚徒可能是我们每个人
这个隐喻与夜郎自大之类成语 有类似之处。它暗示我们每个人都 可能把最虚幻的东西当作最真实的 存在。对于洞穴,我们可以做多种 解释:身体、社会、制度、文化, 等等。
追求真知识
我们应该放弃错误 的幻觉,把头朝向真实 的世界,追求真知识。 基于这个逻辑,柏拉图 开始了他狂放的批判-建 设之旅。
艺术是模仿
理念世界是最真实的存在,神 以它们为范型创造出现象界。万物 都分有和摹仿各自的理念(form,idea)。 人的灵魂本来住在理念世界中(永 生的灵魂要死很多次),认识这些 范型,但堕落到尘世以后忘记了它 们的样子,开始模仿具体事物。
艺术模仿三种床
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念, 它由神所造,是“床的真实体”; 第二种是“摹仿理念制作出的“个 别的床”,由木匠创造; 第三种才是“摹仿者”按照个别的 床画出的作品,由画家等创造,它只 得到了床的外形,只是床的“影像”。
“道德批评的肇始者”
他之所以这样排名,是因为他 着眼于艺术的功用(尤其是道德功 用)。他认为艺术家模仿虚幻之物, 其作品容易使人感情冲动,不利于 理性思维和道德修养。正因为如此, 柏拉图才被视为“道德批评的肇始 者”。
提倡道德批评的原因
1.诗的核心:戏剧化(drmatisation——文学 作品都有戏剧性,写作和阅读皆表演); 2.表演=impersonate(化身) =人格化; 3.阅读如看戏,观众也在表演——化身为作 品中的人物或面对他们的人物; 4.读什么作品会影响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作者和读者都要承担道德责任。
※柏拉图是最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留下了许多哲学对话录。 ※他与老师苏格拉底和学生亚里士多 德构成了古希腊学术文化的巅峰,三 人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在中国,他以“柏拉图式恋爱”而 闻名。
雅典学园
洞穴隐喻
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 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 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所 见的仅为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像。由于 从未见过真实的世界,这些可怜的家 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
1.神创造世界的范型(form/model); 2.万物的共相和本质(essence); 3.具体存在追求的理想。
感觉的虚幻性与真知识
既然现象界虚幻不实,那么,以现象为 对象的感觉就靠不住。 真正的知识不是去认识某一匹马(a horse),而是去体会“马本身”(horseness)。 有人批评他说:“我只能看见具体的马, 却看不见马本身”,柏拉图回答:“那是因 为你只有视力而没有智力。”
柏拉图认为:万物模仿理念, 艺术模仿万物及其影子。万物本就 虚幻,艺术连它们的影子都模仿, 可谓虚幻之极,只能欺骗人。他本 是诗人,认识苏格拉底之后烧掉了 自己的所有诗稿,努力表现“哲学 与诗之争”。
艺术世界的位置
理念世界
绝对真实的存在
感性世界
神亲自创造
分有理念,处于真实和虚幻之间
艺术世界
幻影世界
柏拉图
星
一 我的星你在望着群星。我愿意变作 天空,好得千万只眼睛来望着你。 二 从前你是晨星在人世间发光 如今死后如晚星在逝者中显耀。
“柏拉图著作的影 响(不论好歹)是无 法估计的。人们可以 说,西方的思想,或 者是柏拉图的,或者 是反柏拉图的,在任 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 图。” ——K.R.波普
推理
1.具体事物的美是相对 的。 2.有用是相对的。 3.恰当是相对的。 4.感官快乐是相对的。 结论:唯有美绝对。
美的等级
女 神
美 女
猴 子
马 琴竖
柏拉图的逻辑
“真正美的事物要显得不美是不可能的 ,因为按照假设,使它们显得美的东西出 现在事物中。” 真正的美永远美,有时美有时不美的 东西不是真正的美。这个逻辑是成问题的 。 不过,柏拉图这样想,我们也没办法。
美的东西与美本身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集 中体现在《大希庇阿斯》 中。这篇对话被称为美学 的开山之作。在这篇对话 中,他提出一个令人吃惊 的命题:美来自美本身 (Beauty )。
苏: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 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 由于善? 希:那是很明显的。 苏:学问和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 否则它们就不能发生效果,是不是? 希:它们都是真实的,毫无疑问。 苏: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 美? 希:是的,由于美。
喜剧使人庸俗
看喜剧时,我们听到滑稽的 笑话,会不嫌它粗俗,反而 觉得非常快乐。人于是放任 自流,最终也变成个滑稽的 家伙。
让我们享受带有恶意的快感
终审判决
由此,他认为悲剧和喜剧 迎合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 毁理性的控制,不是什么好 东西。
四、天才与艺术的创造
具体到艺术的创作的心理 过程,柏拉图提出过著名的 “神力凭附”(神灵附体) 说和“迷狂”说,开创了用 “天才”和“灵感”来解释 艺术创造的理论。
柏拉图语录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 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 技艺来做成他们优美的诗歌, 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 力凭附着。”
神灵附体:灵感的源泉
神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最高 级的神或巨匠是现实世界的创 造者。为神所附体的人可以直 接回忆起理念世界,具有更高 级的创造力。这种艺术是高级 艺术。不过,神灵附体说与他 反对诗歌的立场自相矛盾。
第二讲
柏拉图文论
Plato(前427-前347)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柏拉图与古希腊学术文化的巅峰 柏拉图早年写诗,20岁结识苏格 拉底,作了8年学生。 苏格拉底被处死后开始漫游,试图 培养“哲学王”(Philosophor King) 的传说。 40岁时回到雅典,创立了西方最早 的“学园”(Academy)。该学园延续 了900多年,为西方大学的前身。
一,对以往美的定义之批判: 先前的美学遗忘了美本身
为美而生
柏拉图《会饮篇》有一句 名言:“如果有任何值得为之 而生存的东西,那就是观照 美。”人应该“敬美如敬神”。 这一说法也被译为“美是唯一 值得为之生存的东西”。
美是最难的!
但他所说的“美”不同于先前的概念, 而是指美本身。在柏拉图之前,西方人对 于美的定义偏重于感性经验(如美是令人 愉悦的,最多的就是最美的),这点受到 柏拉图的批判。他认为前人只看到到了美 的事物而遗忘了美本身(Beauty itself),实 乃本末倒置。要找到美本身,非常困难— —“美是最难的!”,“美最不容易被赏 识”。
具体事物生灭变化
不在
存在Biblioteka 不在寻找不变的存在
现象界的暂时 性使人们猜想在 它背后必定潜藏 着一个永恒的“ 本体界”。这正 是柏拉图提出理 念论的根本原因 。
佛教: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两个世界
1.现象界; 2.理念界(存在界/本质界)。
理念的三种含义
艺术的分类
1.利用事物的艺术; 2.生产事物的艺术 3.模仿事物的艺术。
(神的生产与人的生产)
;
狭义艺术的位置
讨厌艺术家(诗人和画家)
诗人和画家 都是柏拉图 不喜欢的人。
艺术家排名靠后
在为各行排座次时,他认为诗人只能排第六: 哲学家与君主 政治家和战士 体育家 医生 预言者和宗教职业者 艺术家和诗人 工人 农民和妖言惑众者。
讨论 1.柏拉图文论中最有价值的部 分是哪些? 2.你觉得柏拉图的艺术观有什 么明显的逻辑问题?
课后阅读
柏拉图
《会饮篇》
(《宴话篇》)
Symposium
谢谢各位!
凤凰网博客: /1748515.html
美的原因
Beauty Itself
美本身的力量
“一旦你看到美本身,那 么你就绝不会再受黄金、衣 服、俊男、美童的迷惑。” (《会饮篇》211E)
美本身独立自存
“这种美景既不会表现为一张脸、一双手 或身体某一部分的美。它既不是话语,又 不是知识。它不存在于别的事物中,例如 动物、天空、大地之类的事物;它自存自 在,是永恒的一,而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 都是对它的分有。然而,无论其他事物如 何分有它的部分,美本身既不会增加,也 不会减少,仍旧保持着不可侵犯的完整。 ”(《会饮篇》2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