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合集下载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设计库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教学目标与重点(一)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认识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4.掌握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

(二)教学重点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哪些表现?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典范形态有哪些?3.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是什么?二、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设计1.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各种含义,突出强调文学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组织。

2.讲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首先需要明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它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突出强调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再次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审美的、社会的各种内涵是通过话语蕴藉而体现出来的;最后理解和把握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1)无功利与功利。

让学生理解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2)形象与理性。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通过以上三点的学习,明白文学的属性决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其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掌握话语和话语蕴藉的概念。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的五个要素:(1)说话人;(2)受话人;(3)文本;(4)沟通;(5)语境。

而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两种含义。

①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①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②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得性质与形态1、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

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得《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就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得秩序,文学理论就是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类问题得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就是静态得)或文学史则就是研究具体得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得文艺学得三个分支就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作用得。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得大量材料与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得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得分析与文学发展历史得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得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得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得灵魂,成为一堆混乱得材料与随心所欲得感想得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得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得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得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

因此,文艺学得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得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瞧: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得一般性得普遍规律得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得文学作品、作家与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得文学作品、作家与文学现象得解释、分析与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得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瞧: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得审视,对文学得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得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得具体对象上就是不同得,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得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得演进过程与规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学理论教程》提纲⽂学理论教程提纲第⼀编导论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艺学:⼀门以⽂学为对象,以揭⽰⽂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即⽂学理论、⽂学理论史、⽂学批评、⽂学批评史和⽂学史。

这五个分⽀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相互联系与渗透.第⼀节⽂学理论的性质⼀、⽂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学理论是⽂艺学的五个分⽀之⼀。

它侧重于研究⽂学中带⼀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的研究,但本⾝⼜必须建⽴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以⽂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法为研究对象。

⽂学理论的任务(四个⽅⾯):⽂学本质论⽂学创作论三、⽂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学理论的实践性(⼆)⽂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节⽂学理论的形态⼀、⽂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学活动的两个过程:⽂学创作——⽂学作品——⽂学接受过程⽂学⽣产——作品价值⽣成——⽂学消费过程⼆、⽂学理论⼏种基本形态⽂学哲学⽂学⼼理学⽂学符号学⽂学价值学⽂学⽂化学第⼆章马克思主义⽂学理论与中国当代⽂学理论建设第⼀节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艺学,康德、⿊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命性转换(⼀)⽂学艺术是⼈的本质⼒量的对象化(⼆)⽂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学艺术是⼀种艺术⽣产第⼆节中国当代的⽂学理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中国特⾊三、当代性第⼆编⽂学活动第三章⽂学作为活动第⼀节⽂学活动及其构成⽂学活动是⼈所从事的⽂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学作为⼀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童庆炳_《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童庆炳_《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章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45
文本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2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一)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二)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13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三)内涵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1、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2、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19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1、哲学意识形态 2、政治意识形态 3、法律意识形态 4、道德意识形态 5、审美意识形态 6、宗教意识形态 7、商品意识形态
20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28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 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 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 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 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 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 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童庆炳《文学理论》全部重要概念清晰总结

童庆炳《文学理论》全部重要概念清晰总结

概念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1949年建国后从俄文翻译过来,实际上正确名称应是“文学学”。

文学活动:文学不是以成品这种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研究范围:文学的普遍规律。

研究内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研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应有品格:实践性、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四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由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

其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他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

艺术生产论:第一种意义: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资料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资料

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庆炳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文学与审美》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审美意识形态论” 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 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 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 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 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 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 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 阶级性, 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人类 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与非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 过程, 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 行为和作品, 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 及政治、哲学、历史、 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 般文化形态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 表现领域, 学被划分到审美 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便条》 《便条》分析
分行排列成“ 分行排列成“诗” 的样式, 的样式,无诗意的应 用文就摇身一变成 了吗? “诗”了吗?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 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阿·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阿 布罗夫 布罗夫: 美学:问题和争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 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历史学、科学、宗教学、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 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纯 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 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才会现实地存在。 识形态 才会现实地存在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 法式,谓之文学。 法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 文字论略》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文字论略》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 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 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 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 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 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 韦勒克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 实际的、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 实际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 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 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 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 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 从理论的观点来看, 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 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 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 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 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 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小结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 独立发展 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已被 觉察到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鲁迅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功利性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 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 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 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 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 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 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 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 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 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 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 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 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 审美” 1981) 征(1981)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征论” 审美反映论” 文学审美特征论” 审美反映论 1982、1984) (1982、1984)
相关文章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曹丕《典论•论文》 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陆机: 诗缘情” 陆机:“诗缘情” 钟嵘: 滋味” 钟嵘:“滋味” 刘勰: 情者文之经”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 儒学、玄学、史学、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钱中文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 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 体审美事件, 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 与某种思想、观念、 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 在一起的。 在一起的。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 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 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 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 鲁迅《 鲁迅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世纪诗正式成为 查里斯·巴托 查里斯 巴托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 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 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 )之中,手工艺、 艺术” 是“艺术” 浪漫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 的追求
文本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满川风雨看潮生。
文本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 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 发着银光,软软的, 像一串丝线。 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 蒲棒,通红的, 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 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 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 水蜘蛛。 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 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 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汪曾祺: 受戒》 汪曾祺
作家汪曾祺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