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创】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临床护理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疾病的生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成为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学科,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护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情绪反应和行为特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对于患者而言,疾病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常常伴随着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康复进程甚至生活质量。
而护理心理学的应用,能够让护理人员通过心理评估和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对于护理工作本身来说,掌握护理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患者的心理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效果。
二、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1、患者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运用心理评估工具,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情绪反应、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等。
这些评估结果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2、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帮助患者消除因对疾病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对疾病,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等,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情绪支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给予鼓励和安慰。
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可以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引导积极思考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吉林省通化市北山社区医疗站,吉林通化134001)随着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已经意识到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标签:心理学;护理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
在门诊病人中,有近80%病人的健康问题是由社会、家庭、婚姻、感情、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促进医患互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强烈的紧张、焦虑、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心血管病发生之后,病人亦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且这些症状往往与血压和心功能的升降呈平行关系。
因而,在此类疾病的防治措施中,除了应用药物等躯体治疗外,还应配合心理治疗。
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可发现病人体内的外周肾上腺素能活力下降.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作用减弱,血压下降。
1.内分泌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的发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较健康人抑郁,且有显著性差异。
抑郁状态可降低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导致空腹血中胰岛素含量下降和血糖升高或诱发糖尿病。
因此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应有计划地通过与患者沟通来消除消极抑郁情绪,指导患者缓解心理矛盾冲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同样多注重甲亢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可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尤其与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削弱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病人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身心处于良好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可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照顾病人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以达到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护士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后续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心理评估包括对病人的情绪、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病人的心理问题和需要。
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指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心理疏导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倾听、安慰、鼓励、启发、引导等,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三、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指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支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质支持等,以帮助病人度过难关,恢复健康。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以达到治疗病人心理问题的目的。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家庭治疗等,以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病人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在与病人交流时,护士应该注重语言和行为的礼貌和尊重,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和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和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工具。
心理学的目标是改善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的效果,建立有效的护理关系,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的价值,建立有效的护理团队,建立健康的护理社会关系,增加护理的技术和学习,实现护理生活的质量。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心理学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通过了解患者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护士弄清楚患者的健康问题,找到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护士识别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这些精神和心理问题可以是抑郁、焦虑、失眠、社会恐惧症等。
当护士发现患者有这些问题时,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给予应有的支持和护理。
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一种健康的护理关系,让患者和护士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同时,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护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问题,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进行护理。
心理学也帮助护士更好地与家庭成员合作,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让家庭成员参与护理过程,探索家庭护理参与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帮助缓解家庭护理社会关系的紧张。
总之,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护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护理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护理,改善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时间,提高护理的价值,建立有效的护理团队,增加护理技术和学习,实现护理生活的质量。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医院的病房里,护理人员往往是患者最亲近的人。
大多数时候,病人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身心俱疲,急需关爱。
而心理学的应用恰好可以在这个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说到心理学,不要以为它只是那种严肃的学术理论,啥“深奥的分析”啊,什么“复杂的治疗”啊。
其实在临床护理中,心理学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打开病人心灵的窗户,带来阳光和温暖。
你想啊,病人躺在病床上,身体痛得不行,心情自然也差得不行。
说实话,如果能有人和他聊聊天,抚慰一下那颗焦虑的心,那一切可能都会好得多。
很多时候,患者并不是不理解自己的病情,甚至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他们的内心常常被焦虑、恐惧和不安所占据。
正是在这种时候,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说,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它能帮助病人理顺自己的情绪,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
患者只是因为担心“万一我治不好怎么办?”这种负面情绪在脑袋里打转,最后影响到他们的康复。
护理人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对话,把他们的焦虑情绪慢慢引导出来,放下心里的包袱,病人的病情也会随之有所好转。
你看,心理学一点也不神秘,它就像是你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简单得让人感觉温馨而亲切。
当然了,心理学的应用并不止于安抚患者的情绪。
比如说,很多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身体逐渐虚弱,精神上也容易变得沮丧,甚至出现认知障碍。
这个时候,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比如通过游戏、谈话等方式,激发病人对生活的兴趣,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能有效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你就想象一下,原本心情沉重的老人,在聊着家常的过程中,渐渐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嘴角也开始微微上扬,身上的那份沉重也就不见了。
这样一来,不仅让患者感到温暖,护理人员自己也会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成就感,谁不愿意在工作中收获这样的喜悦呢?心理学还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情绪激动或者行为异常的患者时。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即便如此,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经常会遇到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患者情绪失控、缺乏治疗配合度、出现自杀倾向等。
这些问题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因此,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包括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首先,心理评估是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通过心理评估,护士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心理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面谈等。
此外,近年来,心理医生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得到关注,他们以专业的目光和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心理评估,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心理治疗在临床护理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动态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通过心理治疗,护士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提高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
此外,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疾病,并在心理上逐渐接受、适应治疗过程。
最后,心理支持是临床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职业压力、患者疾病状况等。
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
同时,护士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困难。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可以使得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总之,在临床护理中,心理学的应用不可或缺,无论是通过心理评估、心理治疗还是心理支持,都可以帮助患者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
在未来,随着心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护理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学科,为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与重要性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反应,同时也注重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调适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当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痛苦,促进康复。
再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护理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提升沟通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职业倦怠。
二、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一)患者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情绪反应、应对方式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和期望等。
这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评估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心理护理干预1、情绪支持在患者感到恐惧、焦虑或悲伤时,护理人员给予温暖的陪伴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通过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理解和同情,帮助患者释放情绪。
2、认知调整针对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和担忧,护理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减轻心理负担。
3、行为指导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护理的基础。
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沟通中,护理人员注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 在 医学 治疗 中 占据 很 大的作 用 .对 患者 的预 术恢 复。对于带有各 种管 道 的 ,护 士应 主动详 细 地 向患 者
后 、康 复有 着重要作 用 ,这 就 要求 护理 人 员除 了拥 有 高超 及 家属讲解管道在术后 的作 用及重要 性 以及 护理注意 事项 ,
的护理技 术 ,还应 该拥 有高 尚的医 疗道 德 .近 几年 来 实行 让患 者消 除对其抗拒 和恐惧心理 。
传统式 的效果更理想 。
切。理解其情 绪波 动 ,给予 患 者宣泄 不 良情绪 的机 会 。除
了使用语言心理 疏导 外 ,在平 时 的工作 中也 可 以使 用 非语
耐心 和蔼 的与患者 交谈 ,站在 患者 的角 度去 向患 者做人 科 来 大 的创伤甚 至 出现抑 郁 的状7兕。若 护理 人 员不对 此类
宣 教 ,首 先 可 以 使 用 亲 切 的称 呼 用 语 .比 如 : 张 爷 爷 、李 患者进行及时有 效 的心理 疏导 势必 会影 响其 预后状 况 。而
士还可 以从多方 面采 取措 施 ,减 轻患 者疼 痛 ,例 如 :主动 巡视患者 ,了解患 者 引起 疼 痛的 因素 ,当患者 清醒 时 ,讲
当患者因疾病 原 因不得 不入 院治 疗时 .从 心理 上 是抵 患者感兴趣 的事转 移 他的 注意 力 ,安 慰 、鼓励 患 者 以应用
触的 ,会担心 自己的疾 病能 否 治好 ,会 不会 影 响正 常 的生 暗示 等方法 ,改变 卧位 ,都可 以减轻疼痛 。
征 、心理素质和品德。在 实际护理工作 中,护士恰 当的心理护理对 于患者的预后 、康复具有极大的作用… ..
【关键词 】护理心理 学;护理工作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R4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原创】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临床应用
护理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指导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护理好各类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护者的本领。
为了更好地将护理心理学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诊断患者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情况,对患者实施计划护理要使护理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要考虑患者在这种病情影响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住院后,护士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法和交谈法的形式,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关注患者病情,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起与患者相互信赖、互相合作的关系[1]。
通过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亲属和来院探视人员了解患者发病前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
通过向主管医生询问及查阅病历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发病前的特质,从而掌握患者在患病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恰当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不断观察患者疾病及心理上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计划动
态化,从而及时掌握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掌握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患者的心理活动寓于每个患者的头脑之中[2],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患者对疾病和其他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完全可以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
因此,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心理活动的方法。
通过医护人员权威性的劝说和解释可以改变患者对病情和事物认知方式;通过医护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可以转变患者的情绪状态;真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患者精神振作;热情巧妙的暗示可以使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通过提升护士自身良好的医德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通过一系列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预防和护理,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患者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差、对自身行为控制力降低的现象。
开展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环境使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医护人员应避免说教式的劝慰,避免和患者辩论,主要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启发患者敞开心扉;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要因人而宜,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方法,要灵活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医护人员言行要谨慎,要科学委婉恰当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要减轻患者受打击的程度;要懂得尊重患者人格,应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
情注意力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中,或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与患者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患者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患者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患者治疗护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掌握护理心理学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掌握护理心理学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患者是复杂心理活动的人,要想为患者服务好,就必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依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护理措施。
因此,医护人员要想真正把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应做到: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基本的人文关怀和对他人利益、健康的关心态度和能力;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医疗护理程序,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发展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其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医学专科领域知识,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以适应护理工作需要,具备判断性思维的技巧,使用科学方法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具备掌握心理调查、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的应用技能;具备灵活运用语言工具在医疗服务中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具有分析能力,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1于春燕.开展心理护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前卫医药杂志,2001,17(3):209-210.2田晶.临床护理当中护理心理学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