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德,词法,文化差异]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浅析汉德词法学中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法文学作品中汉法语言差异对比[权威资料]

中法文学作品中汉法语言差异对比[权威资料]

中法文学作品中汉法语言差异对比摘要中法文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两国的文学爱好者都希望领略到异国文字的魅力,同时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风采。

但汉法两种语音在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词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在阅读理解外国文学时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旨在通过对汉法两种语言的分析对比研究了解两国语言在文字表达语用条件、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体会到对方国家的文化魅力,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中法文学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中法文学语言对比语法中法文学在世界文坛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在阅读法国文学作品时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易理解之处,究其原因是中法文化的差异,此种差异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文化才可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们才可以领略异国文学的风采。

汉法语言差异在中法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

鹤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与仙道及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成语“鹤立鸡群”(比喻卓越出众)等。

然而,在法语中,“鹤”(法语为grue)一词并不崇高、圣洁,俗语中有“娼妓”之意,因此法国文学用语中极少使用。

汉法语言差异直接影响着对中法文学作品的理解,文字交流本身不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

只有当谈话双方在使用同样或相似的编码体系时,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这种编码体系就是语言。

对异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正是受到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字理解障碍。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法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语法及词汇三方面差异的对比,分析解释文学作品中文字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汉法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这样一个笑话,某校毕业典礼合影时,出于礼貌,校领导边指着前排正中的座位,边对法国教师说:“您请,您请!”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法国教师似乎听懂了领导的话,立刻走到第一排正中间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从法汉语言对比论中法文化差异-2019年文档

从法汉语言对比论中法文化差异-2019年文档

从法汉语言对比论中法文化差异On the Sino-French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Comparison of French and Chinese LanguageZHANG Yu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Institute ofEngineering ,Xiangtan ,Hu'nan 411100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different cultures.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rench in the title ,the meaning and origin of foreign language differenc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French culture ,and fully explain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1文化文化这个词源于拉丁语“ colere ”。

这个词的第一要义便是培植、创造,即对土地的开垦和耕作;后来延伸到精神生活中;艺术、诗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历史、政法、宗教等,都属于文化概念的范畴”。

①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语言文字进行,而语言的进步也正是文化发展历程的写照。

一句话总结就是,文化是语言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中法两国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所以两国的语言也就自然体现出这种矛盾。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法语在称谓、词义等方面的详细对比,从而进一步研究两国在文化层次上的不同之处。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

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

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研究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汉德语言对比及偏误分析

汉德语言对比及偏误分析

汉德语言对比及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汉语与德语进行对比,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入手,并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其偏误的原因和规律,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字:汉语德语语言对比偏误分析第一,汉德语音对比和偏误分析。

汉语、德语中都存在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这是两种语言中最基本的音位"它们组成语言中的基础音位,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统称为音质音位.如ӧ和eu 是德语中特有的元音音位,汉语中没有.汉语中的i在z,c,s,j,q,x,zh,ch,sh,r 之后组成的语素中构成i独特的音位.在辅音音位方面,汉德两种语言相同的辅音音位少,不同的较多。

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一个音节可能只有一个音位构成,但更多的音节是由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的"汉语中在有辅音音位的音节里,辅音音位多半都出现在开头,收尾的辅音音位只限于鼻辅音音位/n/和/ƞ/,而且不可能出现两个辅音音位连续排列的现象.在德语的音节中几乎找不到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在一起的现象,最多只有两个元音排列在一起,这就是复合元音,辅音音位多半出现在开头,但收尾的辅音音位也很多,而且不限于鼻辅音音位。

在德语音节中两个辅音音位连续排列的现象可谓俯拾皆是,没有连续排列三个元音音位的音节,但有三个辅音音位连续排列的现象。

汉语中的非音质音位最突出的表现是四声,几乎每一个元音音位都可能有“四声”,从而区别意义。

德语中没有四声,但是构成音节的元音却有长短音之分,长音和短音也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在两个音节以上的德语词语中必有一个音节的元音音位是重读的,这就是词重音。

两个音节相同的词因为词重音的不同构成了词义的差别。

1、汉语有,而德语没有的辅音。

汉语辅音中的送气音p〔p'〕、t[t']、k【k'〕,在德语中没有,这是德国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难点之一。

德国学生面对送气音p[P']、t[t']、k〔r」的时候,常常会犯错,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在面对不送气音b[P]、d[t]、g[k」时,会按照德语发音的习惯,发成浊音[b][d][g]。

法汉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运用-法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法汉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运用-法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法汉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运用-法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不同程度浸润着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体现出不同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

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讲究修辞和语体色彩,故无论是口语或文章中,人们都喜欢引用。

中法两国历史悠久,语言发达,俗语词汇皆丰富,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凸显本民族语言特色。

现实中两国处于不同地域,社会历史以及宗教民族文化存在着极大差异,这无疑会给成语翻译造成困扰。

本文从两大民族的成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探讨法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一、法汉成语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一) 历史传统任何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都与本民族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法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法语还是汉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自于真实历史或某一历史人物。

比如aller canossa。

Canossa 是中世纪意大利北部一个城堡的名字,因是当时教皇驻地而驰名。

中世纪欧洲皇权与教权时期,日尔曼亨利四世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革除教籍,亨利四世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教皇承认错误,于1077 年的腊月寒冬,身披悔罪麻衣,冒雪赤足向驻扎在卡诺萨城堡的教皇认罪[1]。

如果熟悉这一典故,那么就能在中文中找到较为妥帖的对应翻译: 负荆请罪。

欧洲中世纪身披麻衣是表示承认错误,请求原谅的意思,而中文中负荆请罪中的荆条也是请求对方鞭笞自己饶恕罪过的工具。

这类成语还有诸如br ler ses vaisseaux(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Filer langlaise( 不辞而别)[2]等等。

( 二) 宗教信仰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90% 以上的居民信仰天主教,宗教对法兰西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习俗及语言表达诸多方面的影响无所不在,大量成语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可以说俯拾即是。

同样,佛教也曾是中国的国教,教义一度深入人心。

由此在两种语言间往往可以找到相互匹配对应的翻译。

从汉英词义包涵的差异看东西方文化的不同_0

从汉英词义包涵的差异看东西方文化的不同_0

从汉英词义包涵的差异看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摘要: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文化的差异,这已经成为共识。

但要切实了解文化,弄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还必须深入探析语义文化差异的渊源,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使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以言语为本,把文化像锚一样牢固地抛在语言的词汇、语法、比喻之中,不要远离偏离这个方向,切实推动语言学的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汉英词义文化差异东西文化Abstrac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we mus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is has become a consensus. But it should earnestly understand cultural,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but also must to deeply analyze the origin of semantic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understanding them, making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words for this study, the culture as firmly as anchor into the language vocabulary, grammar, metaphor in. Do not stay away from deviation from this direction, the pap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research.Key Words: Chinese-English word mea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ngs culture一.汉英词义的文化差异英语“classroom”, “reading room” 汉语是“课室”、“阅览室”;“worker”,“teacher”是“工人”,“教师”;“street lamp”,“street sweeper”为“路灯”、“清道夫”。

浅谈从汉德语言的对比看中德文化差异

浅谈从汉德语言的对比看中德文化差异

:W i r w r d e n u n s s e h r f r e u e n , we n n … ; 等。汉语的谦词还常常 出
以常常看到猫头鹰,把猫头鹰运往雅典去 ,岂不是多此一举?因此 , 这
个成语 的实际意思就解是会说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客套话 , 诸如发言结束 时会说 “ 浪费 了大家时间 ” , “ 如有不当之史 批评指正”等。的国人 在这种场合下不会讲这一套 ,因而也找不到对应的表达 方式。一般在报
习 惯、 传统文 化、社会 心态、价值观念、风土人隋、审美 情 趣等。文化 的创造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文化和发展街 主 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汉语中许 多成语是具有民族特色和 历史背景 的。例如 : 他不会吹
胡子瞪眼。译成德语 :E r wi r d n i e ma n d e m z o r n i g i n s G e s i c h t s c h a u e n
[ 关键词 思维习惯 ; 语 言形式 ;汉德文化差异;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接受是语言接受的前提。汉德两种语言 词的搭配意义在交际活动中是十 分活跃的,不可等闲视之。例如 :
的文化差异就反映了这两种语言 的民 族所特有的不同的思维模式。陈建
明先生认为,文化分为三个层面 :表层 ,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
n e h me n . n e h me n 本身可以理解为拿 , 取的意思。由于跟它搭配的词不

样 ,意思也就发生 了变化 ,如 : e t wa s e r n s t n e h me n( 认真对待某
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如建筑文化、酒文化、荼文化 、饮食文化、服
饰文化、戏 曲文化等 :中层 ,即制度文化 , 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规 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 : 深层 ,即观念文化 ,包括思维方式、思维

从中德文化差异看德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

从中德文化差异看德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

所 蕴 涵 的不 同 民 族 的 文 化 差 异 及 其 同德 语 教 学 有 关 性 引起 的 特 别 是 那 些 约 定 俗 成 、 具 有 独 立 含 义 的德
很 少 是 对应 的 。 “ Ha l s — u n d B e i n b r u c h ” 的字 面 的 问 题 时便 理所 当然 地 首 先 从 词 语 着 手 . 本 文 拟 就 德 汉 词 语 .
汉 词语 的不 等值 现象 与跨 文 化 差 异 作 一 些 探 讨 。

意 思 是 脖子 和腿 部 骨 折 . 但 该短 语 其 实 在 俗 语 中表 示
德 汉 词 语 的 跨 文 化 差 异 和 相 互 关 系
对某 人的祝福 : “ d a s E n d e v o m L i e d ” 并 不表示 “ 乐曲
, 而是指“ z e n t r a l e He i z u n g ” ( 集 中供 暖) 。 文化 信 息是 相 同 的 完 全 对 应 关 系 表 明初 始语 言 的结 离 的供 暖 ) 构 和 意 义 与 目标 语 言 的 结 构 和 意 义 是 一 致 的 。 例 如 。 中 德 文 化 中都 视 ” H e r z 1 为人 的思维和情感 的 中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语

从 中德文化差异 看德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
杜 蘅
上海理 工 大 学外语 学院
新 探

要: 文 章从 词语 这一 语 言基 本 形 式 在 中德 两 种 民 族 文 化 中 的 不 等值 现 象及 概 念 内涵 意 义 差 异 等 角度 , 通
过 举 例 探 讨 了 中德 文 化 差 异 在 词 语 上 的 体 现 。 文 章 讨 论 在跨 文 化 差 异 中 中德 词 语 等 同价 值 的 同 时 , 也 描 述 和 分析 了德 汉 词 语 不 等 值 现 象及 其 原 因 。 因此 , 在 理 解 德 汉词 语 含 义 的 同 时也 要 准 确 把 握 德 汉词 语 的 跨 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浅析汉德词法学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谓说话,它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方式的一种。

对于一个非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即构成了其语言概念的全部,他们并没有必要去追究语言的深层涵义。

然而对于我们外语的专业学习者,对比母语和外语的互通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好外语,还可以使我们对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对语言的深层概念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类语言特点及规则的学科。

语言有其规则,大脑里有其语言系统。

当人们想要说话时,他就可以运用语言规则来表达交流。

而语言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多数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世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点和特色,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背景。

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对待自然、社会现象、日常交际等都有大致一致的看法。

他们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但是由此却产生了语言一致性规则。

语言既然有一致性,是不是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语言的通性,对另一门语言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了呢?因此,语言学又出现了一个分支---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各语言之间的混合、杂交以及母语和外来语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从语音、词汇、词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使学习第二语言更加容易和深入。

由于对比语言学是一门非常庞大的学科,在本文中,本人只能对汉德语言学中词法学部分进行浅显比较。

又由于德语中的构词方式分为衍生法、派生法和复合法,而汉语的构词法中多以复合法为主,所以本人主要对比汉德语中复合词构成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一)衍生法是基于词本身进行的曲折变化。

比如德语中经常把一个动词用作名词,leben 用作动词表示生活、活着,而das Leben则表达生活这个名词性概念,比如我们常说生活真美好,此处das Leben才对。

这种现象我认为比较类似于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常说种这个字,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播种;也可以用作名字,表示用来结出果实的种子;甚至我们把种子作为定语使用,种子选手来形容有潜质的比赛者。

(二)派生法是在词本身加上前缀或后缀来扩展词的含义。

比如在德语中,我们经常把动词的词尾变成er,来表示做这个动作的人或者工具。

比如把arbEiten工作这个词变为der Arbeiter,就表示工人,做这个动作的人。

wecken唤醒变为 der Wecker,就表示做唤醒这个动作的工具,义为闹钟。

中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字后面加个子字,来表示身份或者名词概念,像骗这个动词后面加个子就变成了骗子,指做这个动作的人;日就可以变成日子,表示生活,而不再是一个名词太阳或者量词几天的意思了。

(三)复合法的构词方式在德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汉语中更是最主要的构词方式。

在汉德语中,复合法的构词方式既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复合词的构成一致性的一面。

我曾经在一位德国朋友家里,看见妈妈正在擦拭孩子满嘴的巧克力酱,同时揶揄孩子Naschkatze,naschen是德语中的动词吃的意思,但是这个吃是带有贬义的,可以指偷吃或者贪食甜食的含义,Katze是动物猫,合在一起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在中国母亲宠溺的唤孩子馋猫的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汉德语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非常类似的动词+名词的组合,就连用来打比方的动物都同时选用猫咪的形象。

还有一个例子,虽然德国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级别的,但是初到德国的人都会喝不惯,因为德国的水质很硬,我又一次在德国朋友面前抱怨德国的硬水,以为他肯定不懂我的意思我
还要解释一下因为德国水里含钙太重了,结果他不但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还很惊讶地问,难道中国也用软水和硬水来形容水质吗?可见,这些复合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中体现了一致性。

然而,构词的差异性却又明显反映出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冲突。

比如曾经有位德国朋友学了半年的汉语,也发现了汉语构词法和德语构词法的互通性,有一天他用中文跟我说天冷了,我得买手鞋。

我一头雾水地看着他,他做了个戴手套的手势,我才明白过来。

在德语中手套一词是由die Hand(手)和die Schuhe(鞋)两个词组成的合成词die Handschuhe,德国人认为,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应该是重要的,既然脚上可以穿鞋,手上也可以穿鞋,于是就有了手鞋。

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我们通常以首为尊,讲究个从上至下的秩序,所以汉语里认为手是尊贵于脚的,跟脚共用个鞋字情感上很难接受,所以我们用了手套二字。

这差异又明显反映出了两种语言在构词方式上受文化影响的差异。

受篇幅所限,大量有趣的例子不能一一列举。

不过不难看出,构词方式的联系和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因此我相信通过对构词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外语学习者的任务也就不仅是学习语言,同时也要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