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故事_名人读书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者和思想家,他的一
生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命运,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故事。
李大钊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他年轻的
时候,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统
治让他深感痛心。
他决心要为中国的未来奋斗,为民族的解放贡献
自己的力量。
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了他的
革命道路。
他坚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拯救中国,他积极参与了当时
的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革命理
想和坚定信念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影响深远。
然而,正义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
李大钊多次遭受国民党政
府的迫害和打压,但他从未屈服,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一边。
他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民族的热爱,成为了革命的
楷模和榜样。
最终,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李大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不仅要有高尚的理想和信念,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
他的一生是对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革命道路的最好启示。
让我们铭记李大钊,传承他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古代名人读书的历史故事精选十则

古代名人读书的历史故事精选十则古代有许多名人读书是很刻苦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作过顽强的斗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名人读书的历史故事精选十则,欢迎大家阅读!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
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李大钊的青春励志故事

李大钊的青春励志故事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5期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
1917年开始任职于北大,先后担任图书部主任、历史系教授、评议员、校长室秘书等职位。
另一方面李大钊积极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并最终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少年束发受书李大钊少年读书的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的时代。
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
五岁时,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
在他十一岁那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滦州等地。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钊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进了。
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李大钊如是说,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李大钊少年时代积累了渊博的学识追求真理,焕发着“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爱国思想,这就为他一生壮丽的革命事业种下了根苗。
高筑神州风雨楼1913年,清政府北洋水师“复师之陈迹,渺不可睹”,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
在早稻田大学,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章士钊,二人时常共同探讨,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从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条”要求。
李大钊参加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并被推举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
2023先烈革命事迹故事800字素材(精选文档)

2023先烈革命事迹故事800字素材(精选文档)先烈的革命事迹故事1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组织。
1921年,中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名人李大钊刻苦勤奋的故事

三一文库()〔中国名人李大钊刻苦勤奋的故事〕导语:李大钊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
中国名人李大钊刻苦勤奋的故事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
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
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
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
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
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
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
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
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
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
耆年,是长寿的意思。
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
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你看这念个啥?”“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李大钊的故事六则

李大钊的故事六则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
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
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李大钊的故事六则,希望你喜欢!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可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让孩子们劳动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李大钊对儿子和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5篇

名人读书小故事精选5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名人读书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读书小故事1鲁迅在“三味书屋”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
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
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
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
”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
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
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
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
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
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
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
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
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
同时,学习需要思考。
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名人惜时的读书故事

名人惜时的读书故事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你了解哪些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名人惜时的读书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名人惜时的读书故事篇一李大钊7岁时正式入学,是个勤学苦练,惜时如金的孩子。
有一天爷爷有事外出,把孙子一人留在书房里读书。
当时春光明媚,一群麻雀在房外树枝间嬉戏,吱吱叫个不住,大钊只是聚精会神地读书写字,根本不受外界的一丝干扰,好像外面不曾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
快到中午了,爷爷还没回来。
大钊做功课也觉得很疲劳,便去姑姑房间里,帮她干一点儿小活计。
没过多大工夫,姑姑便要大钊到院子里去玩玩。
大钊笑着说:"我帮姑姑干活,就是休息脑子的,跟到院子里去玩不一样吗 "爷爷回家后,听姑姑说了这件事,很高兴。
他说:"大钊这孩子有志气,将来终会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
"大钊聪颖早慧,连先生们也另眼相看于他。
自从大钊7岁起,相继跟好几位先生读书学习过。
由于他学得快,特别善于思索,有的先生过一段时间,便再也教不了他,只好要他祖父另请先生。
到大钊13岁时,跟黄玉堂老先生读书。
那时候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招致了列强步步入侵。
不久,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
慈禧太后带着皇室成员逃往西安了。
而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义和团和红灯照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抵抗。
帝国主义的魔爪也伸到了大钊家乡附近。
中国人民遭受侵略者的烧杀掠夺,苦难深重极了。
有一回,李大钊听先生讲太平天国的故事。
他不等先生讲完,便大声喊:"我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一时间,吓得黄先生忙去捂学生的嘴,生怕张扬出去有杀身之祸。
老先生深知大钊有志于救国,便在暗中鼓励他好好学习。
后来大钊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政府办的北洋法政学校,走出了山乡,去寻找救国之路了。
几经探索后,他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
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开创和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历史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的故事_名人读书故事
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
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
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
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
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
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
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
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
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
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
耆年,是长寿的意思。
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
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
当时的大黑坨村,赌博之风颇盛。
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
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
大钊同志知道了赌博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
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
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
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
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
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
她相信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
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
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
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
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