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考点1. 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掌握好汉字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部首、笔画、构造和基本读音等方面。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认识生僻字、解释词义、查字典等。

2. 词语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常用词的词义和用法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词语考点主要涉及词义辨析、词性转换、熟语搭配等方面。

3.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句子结构对于正确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句子结构考点主要涉及句子的成分、从句的引导词、句子成分的位置等方面。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修辞手法考点主要涉及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方面。

二、阅读理解考点1. 短文阅读理解短文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回答问题等。

2. 图表阅读理解图表阅读理解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填空、解释图表意思等。

三、写作基础知识考点1.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考点主要涉及词语搭配、句子成分、语法错误的改正等方面。

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

考点主要涉及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的写法等方面。

3.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

考点主要涉及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过于简单、乏味的表达方式等方面。

四、语言运用考点1. 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要求对事物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主题写出一篇说明文。

2.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观点表达、论证和辩论的一种写作形式。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议题或材料写出一篇议论文。

3. 小说或故事写作小说或故事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来叙述故事。

初中语文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全总结

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形体结构、意符、音符、注音符号。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横、竖、撇、捺、点。

3. 汉字的基本部首:部首的分类、部首的作用。

4. 汉字的构字法:会意、象形、指事、形声字。

5. 汉字的认读:常见偏旁、结构分析、常用字的笔画和构造。

6. 汉字的造字法:旁、声、形、义。

7. 汉语拼音:拼音字母、声、调、音节、拼读、拼音规则。

二、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地域性1. 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语言文字的标准、语言文字的修辞规范。

2. 语言文字的地域性:方言、方言文学、方言的传承和保护。

三、修辞法和文学修辞1. 修辞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比、夸张、衬托、反讽、描写等。

2. 文学修辞:隐喻、暗示、多义、联想、寓意等。

四、语言文字的描写和表达1. 描写:叙写、写景、写人、写事、画面描写、哲理描写、情感描写等。

2. 表达:抒情、议论、叙事、记叙、描写、对话、借物表达、拟人表现、写实表现等。

五、阅读与赏析1. 阅读的技巧:快速阅读、理解阅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综合性阅读。

2. 赏析的技巧:文学作品的品位、情感、主旨、语言、结构、风格等。

六、作文与表达1. 作文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 作文的修辞:修辞的运用、形象的描写、情感的表达、语言的优美程度、思想深度等。

1. 古代文学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2. 文言文的体裁:古诗、楚辞、论语、小说、传记、散文等。

3. 文言文的阅读:古汉语的理解与体会、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修辞技巧等。

八、现代文学阅读与欣赏1.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呐喊》、《我们仨》等。

2. 现代文学的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报告文学、寓言、杂文等。

3. 现代文学的阅读:情节分析、人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结构、思想深度等。

初一到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一到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一到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

- 初一阶段注重对汉语拼音的巩固,如多音字(“行”有xíng和háng两种读音)、易错字读音(如“忏悔”的“忏”读chàn)。

- 初三则要掌握一些在文学作品中容易读错的字,例如“狡黠”(jiǎoxiá)。

2. 字形。

- 初一要学会辨析形似字(如“辩”“辨”“辫”),正确书写常见汉字。

- 初二在文言文学习中注意通假字的字形,像“具”通“俱”。

- 初三重点掌握一些易错的成语字形,如“再接再厉”(不能写成“再接再励”)。

3.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 初一学习词语的基本意义并能正确搭配使用,如“美丽”和“漂亮”的细微差别。

- 初二要理解古文中字词的古今异义,例如“妻子”在古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妻子。

- 初三能够辨析近义词在语境中的准确使用,如“必须”和“必需”。

(二)语法。

1. 词性。

- 初一初步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性。

例如“花朵”是名词,“跑”是动词,“美丽”是形容词。

- 初二在阅读和写作中进一步掌握副词、介词等词性的用法,像“很”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在”是介词,常用来表示方位或时间。

- 初三对词性的掌握要更加熟练,能准确判断句子成分的词性,如在复杂句子中分辨出主语的词性等。

2. 句子成分与结构。

- 初一学习简单句子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如“我吃饭”)。

- 初二开始分析复杂句子的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和作用。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美丽的”是定语,修饰“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是状语,修饰“摇曳”。

- 初三能够准确分析长难句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对于阅读理解和文言文翻译都很有帮助。

3. 病句类型与修改。

- 初一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中“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

- 初二学会多种病句修改方法,包括增、删、调、换等。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 修辞方法
- 比喻:用A来形容B。

- 拟人:用人的特点来形容非人的事物。

- 夸张:语言夸大其词,以引起注意。

- 排比:将几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排列在一起,形成语言韵律。

- 对仗:句子前半句和后半句意义相对称,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

2. 文学常识
- 唐诗三百首:唐代著名的诗歌合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
宝之一。

-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西游记:明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3. 古诗文背诵
- 《登高》王之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文言文背诵
- 《论语》《孟子》《大学》等中的名言警句。

- 《滕王阁序》王勃: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上是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的精华版。

熟记这些内容可以提升
你的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基础语言知识词语1.词语分类–名词:指人、事、物、地名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等。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介词:用来介定名词、代词或动词。

–连词:连接同类成分或并列成分。

–叹词:表达人们赞叹、惊奇、喜悦等情感。

2.词义辨析–同义词:具有相同或接近的意义。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语。

3.词语用法–词性变化:形式上的变化,如动词的变位和时态。

–词义变化:意义上的变化,如汉字的多音字,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

语法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2.句子类型–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谓语或宾语。

–并列句:由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通过连词连成的复合句。

–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3.句子结构–主谓结构:主语+谓语。

–宾语结构:宾语+谓语。

–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补足语结构:主语+系动词+表语。

–含有定语结构的句子:被修饰的成分+定语。

修辞1.比喻:用一个物象代替另一个物象,以便使读者有强烈的感触。

2.拟人:把生活中不是人的东西或抽象的东西,被赋予人的情感和形象,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3.夸张: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以加强对读者的印象。

4.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现肯定的意思,以及强调是反问的反义词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技巧理解阅读1.理解阅读的三个要素:识别、理解和记忆。

2.确定文章的体裁:新闻、说明文、论说文、小说等。

3.识别文章的层次:主题句、分论点、细节等。

4.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词汇、句式和修辞等。

5.主旨归纳:通过整理文章中的信息,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细节阅读1.细节阅读的目的: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总结文章的细节。

2.细节阅读的方法:精读、扫读和略读。

3.细节阅读的技巧:标注和概括。

快速阅读1.快速阅读的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题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深入阅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2. 现代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

3. 文学作品的分类: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

4.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

5. 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李白的《将进酒》、鲁迅的《狂人日记》。

二、古代诗词1. 诗词的基本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 诗词的韵律:平仄、押韵。

3. 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景抒情。

4. 重要诗词作品:《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直译、意译、留白。

3. 常见文言文篇章:《论语》、《孟子》、《史记》、《岳阳楼记》。

四、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2. 阅读理解技巧: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词义猜测。

3.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

五、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要素:主题、结构、语言、修辞。

2. 写作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 写作技巧:开头、过渡、结尾、点题。

4. 文章修改与润色:逻辑性、条理性、语言准确性。

六、修辞手法1.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或行为。

3.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

4. 排比:多个相似的句子或句子结构并列。

5. 对偶:两个对称的句子或句子结构。

七、古文观止1. 古文观止的概念:古代优秀散文选本。

2. 重要篇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

八、名著阅读1. 国内外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哈姆雷特》、《简爱》。

2. 名著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批注、讨论。

九、语言知识1. 汉字知识: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常用字的书写规则。

2. 词语知识:词语的构成、词性、同义词、反义词。

3.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文章基础知识
1. 文章的定义和特点
2. 文章的组成结构和要素
3. 写作技巧和常用表达方式
二、词语运用
1. 词义辨析和近义词、反义词
2. 常用词语的正确用法和搭配
3. 增加词汇量的方法和技巧
三、古诗文鉴赏
1. 古诗文的特点和分类
2. 名句赏析和意境描写的技巧
3. 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修辞手法的例子和应用
3. 修辞格的含义和运用技巧
五、阅读技巧和策略
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阅读各类文章的注意事项和解题技巧
3. 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六、作文写作指导
1. 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结构
2. 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示例
3. 作文常见问题和改进方式
七、文言文基础知识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要点
2. 文言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和技巧
3.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困难和应对方法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
1. 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2. 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3. 解读现代文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一、语言文字综合运用1.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音、形、义2.文字表达功能:记号、记录、传播信息、交际3.语言文字的特征:交际性、社会性、符号性、历史性、文化性、创造性4.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准确性、生动性、连贯性、得体性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先秦文学:诗经、楚辞、论语、庄子、老子等3.唐诗宋词:白居易、杜牧、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等4.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5.明清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三、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形音义,意义的构建2.词语的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否定词的使用3.词语的运用:写景词、描写人物词、描写动作词、描写心理词等4.常用成语、谚语、俗语的理解与运用四、修辞手法1.比喻:直接比喻、隐喻、拟人、拟物等2.夸张:过分修饰、夸大说法等3.排比:并列、对偶、反复等4.对仗:平仄、押韵等5.描写手法:写景、抒情、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写人物心理等五、阅读技巧1.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段落主题句等2.细节理解题:理解具体内容、推理等3.词语理解题: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推理等5.文体特点题:辨别文章的文体、特点等6.文段改写题:改写句子、插入句子等六、修辞技巧1.照应:词语照应、句子照应等2.衔接:衔接词、过渡段落等3.对比:正反对比、因果对比等4.承上启下:总起段、过渡段、承上段、跃进段等5.补充:补充说明、细节展开等七、写作技巧1.写作的步骤:审题、构思、起承转合、修改等2.写作的规范:格式规范、时态准确等3.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景文等4.写作方法:描写、比较、分析、解释、归纳、总结等5.写作技巧:立意新颖、语言得体、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连贯流畅等八、修辞方法1.象征:寓意、象征物等2.破题:题旨的转变、破题的手法等3.构思:构思方法、构思技巧等4.铺垫:情节铺垫、背景描写等5.对策:解决问题、对策方法等九、听说读写1.听力:听取信息、理解内容等2.口试: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朗读等4.写作: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5.语法: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等十、修辞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2.修辞方法:铺垫、纵横、破题、对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
p
m f 能和 o 拼,不能和 uo 拼。

如:bō (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儿童(?r t?ng),花儿(huür)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 开头。

(3)韵母表中?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 开头。

加y后,?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

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 (优),ui(威),un(温)。

如:牛、归、论(2)?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如:tu?(推),qiú(球)
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

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pí'ǎo(皮袄)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词语
课标要求:
1、词性;
词语根据语法
功能(A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
根据、按照、使、与、被。

自从、依靠、凭借、向,
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

介词前后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近义词的辨析角度:
A词义轻重;B适用的范围;C搭配的对象;D感情色彩;E语体色彩。

4、词语的辨析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A、正确使用;
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

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

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1)思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方法: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