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太和站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浅析广佛岩溶地区桩基设计和施工

浅析广佛岩溶地区桩基设计和施工摘要:本文以佛山万科里水金域缇香地块详勘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为例,对广佛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广佛岩溶地区;桩基设计;施工引言工程概况:金域缇香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湖州村东北面,地块占地面积约700×125平方米。
拟建42层住宅楼13栋,33层住宅楼1栋;1~2层商业楼6栋;3层幼儿园1栋;除幼儿园外,其余区域设有1层局部2层地下室。
高层建筑为框剪结构,其余建筑为框架结构,均拟采用桩基础。
1.1场地地质情况: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Qml)、冲积土(Qal)和石炭系(C)基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土(Qml):由杂填土及砂性素填土组成。
②冲积土(Qal):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8层:②-1淤泥质土(Qal)②-2中砂(Qal)②-3粉砂(Qal)②-4中砂(Qal)②-5粉土(Qal)②-6中砂(Qal)②-7砾砂(Qal):②-8粉质粘土(Qal)③残积土(Qel):勘探孔未见。
④基岩(C):按风化程度分层描述如下:④-1强风化层(C):④-2中风化层(C):1.2、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于岩溶地区,土洞、溶洞、溶蚀发育。
根据钻探结果,在216个钻孔中,有12个钻孔揭露有土洞或溶洞(详见表3.5),见洞率约5.6%,个别土洞规模较大(如ZK63、ZK198、ZK216孔)或相邻土洞有相互连通的可能性(如ZK63和ZK64孔、ZK214和ZK216孔),且不排除相邻钻孔间区域存在土洞或溶洞的可能性,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6.2条划分,属岩溶微发育场地。
2基础方案适宜性评价2.1天然地基场地浅表土层力学性质较差,故拟建建筑不适宜采用天然地基基础。
2.2桩基础本地区常用的桩型有预应力管桩、旋挖孔或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
2.2.1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桩身性能好,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经济性好,可用于本工程,其中静压法沉桩施工时震动小、噪音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但较难穿越密度较高、厚度较大的砂层;锤击法沉桩较易穿越密度较高的砂层并取得较静压法沉桩高的桩承载力,但施工时震动大、噪音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场地邻近有建(构)筑物,拟用锤击法沉桩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震降噪措施。
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及岩溶稳定性评价

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及岩溶稳定性评价摘要:广州白云新城工程区位于岩溶发育区,在基础地质工作基础上,划分了工程地质分区,并总结了各分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对各分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重点针对岩溶问题进行了岩溶稳定性分区。
关键字:白云新城工程地质分区岩溶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vision and karst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new city baiyun in guangzhoujiang shoujun(guangdong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510080)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 of basic geology, new city baiyun of guangzhou in karst development area is divided to different engineering-geological areas, and engineeringgeological evaluation of each area is completed, division stabi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of the karst problems is the key work.key words: new city baiyu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artition; karst.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概况白云新城前身包括广州原白云机场及配套区和萧岗、江夏、陈田、柯子岭、三元里等5个城中村,东至白云山风景区绝对控制线,北至黄石路,南至北二环高架,西至机场路,面积共23.4平方公里。
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虑到白云机场受自身发展要求和城市建设影响将选址新建,便提出了开发建设白云新城的构想。
广州岩溶地区盾构地铁线路勘察研究

基于上述结论,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在地铁线路规划时,应尽可能避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如无 法避免,应选择适当的盾构施工方法,以降低施工风险。
2、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范地面沉降、涌水、塌方 等危害。例如,进行降水处理、加固地层、设置防护罩等。
3、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以减缓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 下降的速度。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为地铁线路的规划和 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结论
本次演示以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隧道为例,探讨了海底岩溶盾构隧 道的勘察、设计及岩溶处理关键技术。通过对该工程实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该 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优点方面,通过对勘察、设计和岩溶处理关键技术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
1、勘察技术对于了解海底岩溶盾构隧道的地质条件、环境水压等关键因素 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钻探以及环境水文调查等多种方 法,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
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火梭区间海底隧道的实际情况,其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
1、隧道直径:根据盾构机尺寸、施工方便性以及考虑到人行空间等因素, 合理确定隧道直径。
2、隧道长度:根据线路规划、地形条件以及盾构机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钢筋混凝土厚度:考虑到结构受力、耐久性以及抗渗性能,合理设计钢 筋混凝土的厚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广州岩溶地区盾构地铁线路勘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广州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广泛,给地铁线路的规划和建设 带来了一定难度。
2、在盾构地铁线路勘察中,综合运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测 试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岩溶形态和发育情况。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勘察及溶土洞处理建议的几点体会

及砾砂 。对白云国际机场场址进行勘察的 同时 , 院对该机 场飞 我 行区桥梁工程 、 助航灯变 电站 、 机场使 用油库 、 机场旅 客航站楼 、 南航 综合楼 、 南航 基地货 运 区等多 个 配套工 程场 址进 行 了详细 勘察 , 配套工程场址钻探深 度均为钻 至微风 化岩不 小于 5 5 ~1m
之 间 , 对 广 州 白 云 国 际 机 场 勘 察 及 地 基 处 理 建 议 有 如 下 几 点 现 体会 : 1 场 址 的地 质 情 况
3 场 址溶、 土洞的存在给安全 部份地 段均 较 薄, 一般不 大
于 5 下伏 ( m, 与基岩接触带 ) 以松散一 中密状 ( 多 以稍密 状为主 )
广州 白云国际机场场址地处 广东广 花盆地西北 部 的盆 地边 缘, 属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 的冲积平 原 区, 在构造 上位于广 州广 花似复向斜 的次 级构 造——黄榜 岭 背斜 上 , 部最 老地 层为 下 轴 石炭统大塘 阶石磴 子段( ) C 灰黑色 石灰 岩 , 夹少 量炭质页岩 , 依 次为测水段 ( ) 灰黑色炭质页岩 , 浅灰和紫红色 石英 细砂岩 、 泥 岩和 页岩 , 以夹多层薄煤层为特征 的煤系 地层 , 门桥段 ( 中 灰 梓 C ) 黑色石灰岩 、 粉砂 岩及硅 质岩 , 上石炭 统壶天 群( }s 灰 白、 中、 C )
中图分 类号 : 1 . +4 文 献标 识码 : U2 3 1 B
议 体 广 州 白 云 国 际 机 场 勘 察 及 溶 土 洞 处 理 建 的 几 点 会
李 双 辉
( 东省工程勘察院 , 东 广 州 501) 广 广 15 0 摘 要 : 州 白 云 国 际机 场 场 址 下 伏 基 岩 为 石 灰 岩 , 岩 面 处 冲 积 砂 土 层 广 范 分 布 , 厚 度 大 , 、 洞 较 发 育 , 岩 面 广 基 且 溶 土 基
分析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和探讨重难点

分析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和探讨重难点摘要:岩土勘察是工程施工的前提。
勘察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到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
本文着重从地铁工程勘察的特点出发,结合广州铁路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 探讨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难点问题。
以便同行借鉴。
关键字: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特点重难点Abstrac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premise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lated to personal safety.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subway engineering survey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railway area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fea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metro,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So that academic reference.Key word: guangzhou metr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 point前言广州市地铁工程勘察工作,根据现场踏勘表明,沿线交通干道纵横交错,地面交通流量大,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古建筑及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众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建设繁忙,给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地铁工程线路较长,第四系地层分布复杂,具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组合、土体成因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地铁勘察比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更复杂。
实例分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特征与评价

实例分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特征与评价1 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云城西路东侧白云旧机场内,场区南侧紧靠齐富路,西侧为云城西路,东侧紧靠萧岗涌(沟),北侧为废土堆填区。
由两个地块组成,其中一号地块:用地面积419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7927平方米,建筑限高70米;二号地块:用地面积18998平方米,建筑面积53384平方米,建筑限高70米。
正在运营的广州地铁二号线紧靠一号地块东侧向北,穿过二号地块至萧岗站。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工程地基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2勘察方法此次勘察采用冲击和回转全取芯法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现场简易抽水试验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111个(其中取样测试孔54个),勘探总进尺3254.10米,标贯测试812次,简易抽水试验2孔,取土试样192件、岩石试样48组、水试样4组。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气候、气象场地所在地区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
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
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
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
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
台风是影响广州市的重要天气系统。
5~10月是广州市的台风季节,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广州市的可能性均较大,分别占全年的71.4%和81.5%。
据1949~1993年资料统计,有23个台风对广州影响较大,造成广州8级以上大风(或极大风速≥24.5米/秒)、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时期,每年4~9月夏季风盛行,暴雨显著增加;10月至翌年3月,主要受冬季风控制,暴雨显著减少。
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项目太和镇段拆卸工程沙亭村美

1.18建设单位代表:指建设单位指定的履行本合同的全权代表。建设单位代表由发包人依据第22.1款规定任命并书面通知承包人。
1.19监理工程师:指监理人委派常驻施工现场负责合同工程工程监理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监理工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监理人提名,经建设单位依据第23.1款规定任命并书面通知承包人。
四、质量标准
符合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五、合同价款
合同总价(大写):;
(小写):。
合同总价含建设单位绿色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为元,暂列金额为元,暂估价为元,详见合同价格清单计价表和中标通知书。
项目单价:■详见承包人的投标报价书,并满足本项目招标文件、施工图及发包工程量清单,以及符合本合同要求的有效项目单价。
1.28小时或天:除特别指明外,指时钟小时或日历天。合同中约定按照小时计
算时间的,从发生事件有效时开始计算,不扣除休息时间;约定按照天计算时间的,开始当天不计入,从次日开始计算。时限的最后一天是休息日或其他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次日为时限,但竣工日期除外。时限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当天24:00(即次日零点)。
1.29中标价格:指中标通知书中列明的,建设单位接受中标人(承包人)实施、完成并保修合同工程的价格。
1.30合同价款:指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包括缺陷责任期内的全部承包工作后,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包括调整的合同价款)支付给承包人的全部金额。其具体款项依据协议书中标明的包括暂列金额、暂估价在内的金额和第68.2款规定合同价款调整事件确定。
1.7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指构成合同文件组成部分的本合同所指明的
和合同工程依法应适用的标准与规范,以及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对有关技术方面问题做出的补充、修改和批准文件。
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

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作为地铁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地铁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和。
重点1. 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研究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对于地铁隧道的建设质量和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广州地处华南地区,壮观的南岭山脉矗立在广州城市的北部和西北部,而南部地区则直接面临珠江口。
因此,广州的地质构造特征非常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为了保证地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对广州市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区域构造特征、岩性、岩层厚度及分布,断裂和褶皱构造等地质条件,以便据此确定和优化地铁线路的设计方案和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
2. 岩土地貌特征调查岩土地貌特征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另一个重点。
在勘察和分析广州市内的土地和岩石地貌特征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地质特征,了解岩土体的成因和演化过程,例如,对于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地层,需要确定其密度、厚度等关键参数,并结合地质构造特征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滑动变形特点,以便为岩土工程分析、设计和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参考依据。
3. 隧道高压水和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隧道工程的一个重点方面是高压水和地面沉降问题。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又处于热带潮湿气候区,使地表和地下水位变化相对较大,再加上地下水通常都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这些因素均会对地铁隧道建设带来威胁。
在勘察工作中,需要详细研究地下水、高压水和地面沉降问题,评估其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例如,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可以利用模拟分析技术,准确掌握地下水运动规律和隧道周围地形等参数,以便绘制出更精确的施工制图和完善的防水设计建议。
难点1. 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是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个难点。
广州的城市地理环境独特,融合了珠江三角洲和南华岛区域环境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太和站岩溶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6T10:06:38.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曾超[导读] 摘要: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在广州市太和镇分布广泛。
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 510800摘要: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在广州市太和镇分布广泛。
很多岩溶地区的基岩主要是灰岩或者白云岩等碳酸盐岩,是作为建筑桩基的最佳持力层。
但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给建筑基础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因此,做好岩溶地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和分析,能为建筑施工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以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顺利推进。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太和站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沙亭岗村,为地下车站。
车站中心里程DK42+710,车站里程范围DK42+575.00~DK42+852.00。
车站到发线有效长277m,站台宽5.0m,站台有效长210m,车站长度277米。
车站用地以耕地为主,无建筑物拆迁。
太和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线位基坑长277m,宽14.1m,挖方深度约16~20.0m,平均18.0m,基坑底埋深约18米,基坑底标高约为5.40m,车站附属共设4个出入口,车站主体及附属围护结构拟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地貌单元为珠三角冲积平原,地面标高约23.2~24.9m,高差约为2m,地面平坦、开阔,地处岩溶地区。
2勘察任务及方法勘察对象为新建铁路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太和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并同时参照执行有关规范、专业手册等相关规定,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须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埋藏条件、工程特性、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评价地基的稳定性,推荐各岩土的力学参数建议值;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分布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补给来源、变化幅度,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并预测基坑涌水量,查明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的腐蚀性;查明基础的施工条件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案;最后,为基坑开挖与支护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为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及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出基础处理措施。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芯、薄壁或厚壁取土器取样、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电阻率测试、地温测试、抽水试验、地下水位测量、钻孔坐标及高程施放、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
其中,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孔3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16个、鉴别孔14个;钻孔深度,岩溶区钻探需钻入结构底板或桩端平面以下不应小于10m连续完整基岩,如揭露溶洞时应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加深。
3场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太和站所在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地槽褶皱系的一部分,位于花县凹褶断束内。
区域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建造类型复杂,并经历了多个构造阶段发展演化历史,形成了较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自震旦纪以来,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山运动,其中以燕山运动规模最为宏伟,活动性最强烈。
此次运动主要特点是:北东向的断裂规模宏大,动热力变质和区域变质作用强烈,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溢交替出现。
燕山期运动形成的大断裂,奠定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构造格局。
新生代的喜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续,以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和断块的差异运动为基本特征,沿断裂带形成新生代的继承性或新生性断陷盆地,如珠江三角洲盆地等。
与此同时,在南海海域发生海底扩张,导致在南海北部浅海地带出现一系列平行海岸线延伸的北东东向断裂和受其控制的珠江口外拗陷。
随之而来的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前缘的推挤作用,使北东、北西和东西向断裂进一步复活,形成陆缘构造活动带。
本区经历多次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出露了从震旦纪至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发生强烈的酸性到基性的各类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以及广泛的区域变质和动热变质作用,铸就了众多的深、大断裂带,形成了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相互交汇和断陷盆地、断隆山地相间排列的地质构造背景。
场地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湘桂粤褶皱带(二级构造单元)粤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增城-台山隆断束(四级构造单元)的东莞盆地(五级构造单元)西端。
构造格架由近东西向的由白垩系红层组成的珠江向斜褶皱南翼及上元古界震旦系变质岩东西向片麻岩理褶皱(流褶曲)组成,并被北西向北亭断裂,化龙断裂所切割,断裂构造控制着地层展布与珠江水道的形成与河网空间分布。
根据本次勘察和既有勘察资料分析,上述断裂不直接与本车站相交,本次勘察亦未有揭露。
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和冲洪积土层,下伏石炭系下统灰岩,基岩呈近北东向断续展布。
4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4.1地层岩性场地各岩土层地层岩性由上及下、由新到老叙述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耕植土、素填土、杂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黏土、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圆砾土);石炭系下统灰岩(强风化灰岩、中风化灰岩)。
4.2水文地质特征场地地表水较发育,主要为小溪、水塘及水沟水,其受大气降水影响显著,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岩溶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的粉砂、粗砂、圆砾土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好,水量丰富,迳流条件好,为场地主要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为降雨入渗,水位较稳定,埋深较浅,孔隙水具弱承压性,勘察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1.00~2.50m(标高21.40~23.60m),根据广州市气象资料,勘察区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2m。
由于本次勘察野外作业工期较短,不能测出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实测的地下水稳定水位与设计和施工期间的地下水位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设计、施工时应予注意;岩溶裂隙水存贮于灰岩发育的溶隙、溶洞中,水量受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影响而变化较大,岩溶裂隙水具承压性。
该灰岩岩溶中等发育,溶洞普遍充填有砂土及黏性土,但钻进过程中普遍有漏水现象,由此说明岩溶溶洞充填不紧密,有地下水连同活动,地下水富水性总体丰富。
场地第四系孔隙水的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及含水砂层的侧向补给,流向原则上受地形控制,天然水力坡度不大。
岩溶裂隙水以垂直循环为主。
本次勘察有3个钻孔进行抽水试验,1个钻孔进行注水试验,根据抽、注水试验成果及有关规范计算,场地内砂土层渗透系数为1.47~18.39m/d,结合地区经验,建议砂土层的渗透系数取值10.0m/d,灰岩渗透系数取值2.1m/d,车站基坑砂土层涌水量采用大井法完整井潜水计算公式进行估算,车站线位基坑砂土层涌水量估算为3687.5 m3/d,车站建筑物结构基坑砂土层涌水量估算为5831.1 m3/d,右线YDK42+650~DK42+700段基坑下部坑壁及基坑底板为灰岩,采用条形基坑承压水计算公式,该段基坑灰岩层涌水量估算为374.8 m3/d。
根据Jz-Ⅲ16-太和站5等11个孔所取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分析报告,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车站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具酸性侵蚀,侵蚀等级为H1。
桥址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
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强透水A类考虑)判定,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
5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评价5.1砂土地震液化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车站范围属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车站所在地区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属重点设防类,按0.10g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处理。
本次进行钻探有16个钻孔揭露到砂层,主要是粉细砂及中粗砂,按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的有关条件判别,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对冲积砂层进行液化判别。
根据液化判别计算,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冲洪积粗砂(4)5-1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液化指数0.73~5.05,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综合判断液化等级为中等。
5.2岩溶岩溶包括土洞、溶洞及其它岩溶形态。
在已施工的22个钻孔中,有5个钻孔揭露有溶洞,钻孔见洞率为22.7%,线溶洞率平均值2.80%,溶洞层数1~2层,洞高0.70~4.50m,岩溶中等发育,根据钻探揭示场区主要属浅覆盖型岩溶区,局部地段属深覆盖型岩溶区,除溶洞发育外,分布大量的冲洪积物,上覆地层多为黏土、粉质黏土、粗砾砂、圆砾土等,在与基岩面接触多为软塑状黏土或粉质黏土,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第四系地层多受地下水影响,强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地面塌陷。
岩溶分布具无规律性和不确定,岩溶、溶洞对基桩施工存在较为不利影响,若桩端置于溶洞内或溶洞顶板岩层厚度薄的位置时,极易使基桩直接失稳或下陷,对桩基础隐藏着较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隐患。
车站大里程侧河流、水塘发育,基坑开挖后极易导致地表水通过岩溶通道排泄至基坑。
5.3地质灾害评价勘察过程中通过踏勘未发现车站范围内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地质发生的迹象,但预测基坑开挖、车站施工可能引发或加剧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两种。
6结论及建议综合场地各种地质因素,判定本车站场地处于基本稳定区,在采用有效防治措施及合适地基基础形式的前提下,本场地适宜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
(1)关于地基基础持力层及桩基类型,基坑底板在DK42+633.00~DK42+695.00m段坐落在中等风化灰岩上,基底地质条件较好,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可采用天然基础;DK42+575.00~DK42+663.00、DK42+695.00~DK42+852.00m段坐落在粉质粘土、砂层上。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承载力低,建议采用桩基础,以连续完整中等风化岩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2)关于基坑支护,拟建太和站主体为地下明挖车站,车站主体基坑宽度约为14m,全长约277 m,主体基坑拟开挖深度约为18m,车站主体及附属围护结构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也可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作为支护形式;风亭、出入口基坑的围护结构则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止水措施,可采用高压旋喷桩在钻孔灌注桩间或地下连续墙槽间进行止水;抗浮措施,本车站为地下站,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位较高,且车站基坑开挖深度大,建议对车站地下结构进行抗浮处理,抗浮设计水位标高22.0m,可采用抗拔桩或锚杆进行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