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练习题1.doc
《锦瑟》理解性默写+赏析(有答案)

《锦瑟》理解性默写+赏析(有答案)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理解性默写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
3、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赏析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锦瑟》全知全能视角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作品原文】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白话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作品简析】
《锦瑟》(七言律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17)《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19)“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
“,”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0)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怅然,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锦瑟 练习题

锦瑟练习题锦瑟,是古代一种弦乐器,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里通过几道练习题,来考察读者们对《锦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练习一:简答题1. 诗中,“故国神游”,“长啸”和“凄切”分别代表了什么意境?2. 诗人使用“弦外音”来表达了什么情感?3. 诗中的“飘摇”和“恍惚”意味着什么状态?4.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使用了对比手法,请解释这种对比带给读者的意义。
5. 你觉得诗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练习二:填空题1. “洞庭波光里”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泊?2. “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的“香”指的是哪种气味?3. 诗中的“不与肉乡遥相忆”的“肉乡”指的是哪里?4.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花”指的是哪种花卉?5.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故人”,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谁?练习三:解读题请结合诗中的意境、描写和表达方式,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作者使用大量象征意象,如“棋布星陈”、“秾艳”等,请解释这些意象对诗中情感的增强作用。
2. 诗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和情感?3. “结恨儿童入赋”中的“入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对“赋”儿童感到遗憾和惋惜?4. 诗中的“悔多阙少”一句意味着诗人对什么感到悔恨?5. 诗人通过对锦瑟演奏技法的描写,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这乐器之上,请谈谈这种情感投射的作用。
练习四:创作题请你以《锦瑟》为灵感,写一首诗歌或一段散文,表达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与诗中情感类似的经历,或者对诗中情感的理解与体悟。
练习五:讨论题请你就下列观点给出你的见解:1. 诗中的“故国神游”与现实生活中的“追忆故国”有何区别?2. 诗人所表达的“恍惚而别”是否体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伤感情愫?3. 诗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是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4. 诗中的“岁岁花相似”是否代表了生活的无尽重复与平淡?5. 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是否凸显了个人情感的主导地位?练习题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这些题目能够让你更深入地理解《锦瑟》,并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锦瑟的练习题

锦瑟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锦瑟”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诗人的作品中?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以下哪首诗?A. 《锦瑟》B. 《琵琶行》C. 《长恨歌》D. 《滕王阁序》3. 下列哪项不是锦瑟的特点?A. 五十弦B. 音色丰富C. 体积小巧D. 历史悠久二、填空题4. “锦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比喻_________。
5. 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用“_________”来形容锦瑟的音色。
6. 锦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_时期。
三、简答题7. 请简述李商隐《锦瑟》一诗的主题思想。
8. 锦瑟在古代音乐文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四、论述题9. 论述锦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五、翻译题10. 将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翻译成英文,并简述其在英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六、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 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庄生”指的是谁?12. “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望帝”和“杜鹃”分别象征着什么?13. 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4. 请分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七、写作题15. 以“锦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表达你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八、综合分析题16. 综合分析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九、诗词鉴赏题17. 请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鉴赏李商隐的《锦瑟》一诗。
十、创意写作题18. 假设你是一位古代诗人,你将如何创作一首以“锦瑟”为主题的诗?请写出你的创作思路和部分诗句。
请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试卷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锦瑟练习题大全

锦瑟练习题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古代乐器?A) 锦瑟B) 古琴C) 笛子D) 二胡2. 锦瑟的原型是由以下哪个物体演变而来?A) 琵琶B) 小号C) 古筝D) 竖琴3. 锦瑟的琴弦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A) 丝线B) 金属丝C) 羊肠D) 蜘蛛丝4. 锦瑟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春秋战国C) 汉朝D) 宋朝5. 锦瑟是通过哪种方式演奏的?A) 拨弦B) 吹气C) 弹拨D) 敲击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 锦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 )2. 锦瑟与古筝的外形非常相似。
( )3. 锦瑟的琴弦数量是固定的。
( )4. 锦瑟的演奏方式比较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
( )5. 锦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宫廷音乐演奏。
( )三、填空题1. 锦瑟是一种古代________乐器。
2. 锦瑟最早由________所创造。
3. 锦瑟的琴弦通常由________制成。
4. 锦瑟的演奏方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5. 锦瑟的琴弦数量一般为__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锦瑟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锦瑟的演奏方式有哪些?请进行详细描述。
3. 锦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
4. 锦瑟在现代音乐中是否还有用途?请阐述你的观点。
五、综合题请以锦瑟为主题,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锦瑟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文章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这里不再给出文章示例)以上是关于锦瑟练习题大全,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了解锦瑟有所帮助!。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可待(可以)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华年(青春年华)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答: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新人教版必修三《登高》练习题

《登高》《锦瑟》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栈.()锦瑟.()峥.嵘()渚.()崔嵬.()惘.然()抚膺.长叹()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课外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6.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后回答问题。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菊③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
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①《菊》:②《画菊》: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②疏篱:③抱香:④北风: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1题。
(2005高考北京卷)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漆有织锦纹的瑟。
无端:无缘由。
B.一弦.(xuán)一柱柱:瑟上系弦的木块。
C.华年:青年时代。
五十弦:传说古瑟为五十根弦,后来的瑟为二十五根。
D.惘.(wǎng)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春心托杜鹃: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
2.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
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______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______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锦瑟》一诗,有人说,是李商隐悼念妻子王氏的;也有人说,是写给他的红颜知己宋华阳的;也有人说,是他追忆一生的所见所遇,抒写惆怅叹息的。
4.下面对典故或意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梦蝶”写出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惆怅;“杜鹃啼血”写出诗人无限的悲伤和难言的怨愤。
“迷”“托”二字,极富表现力,正是它们赋予两个典故新的意义,精当地概括出了诗人陷入悲郁,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B.杜鹃:杜鹃鸟俗称鹧鸪,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
《锦瑟》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辽宁卷.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
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
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二、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下列重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四、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五、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
“迷”是痴迷的意思。
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氏“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鮫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
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六、拓展延伸。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
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
%1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 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二、略
三、B
四、 C
五、A
六、
(1)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
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