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资料
等值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走向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走向的总趋势,大体上有三种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全球看,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东西方向延伸,这是 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 结果。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致使等温线 与海岸方向大体平行。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
温分布情况。
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比如1月 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 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 2.影响气温的因素 • 纬度(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 地形:同纬度的山区.高原.平原气温不同 海拔:海拔高度,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坡向: • 海陆位置: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海陆位置,一般沿海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比内陆小 • 洋流:同纬度的海洋—暖高寒低 • 植被覆盖率 • 冬季风 • 地面反射率 • 人类活动城市比乡村温度高(热岛效应),
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的类型
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 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 、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 低值位置 4 、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 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 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 成因。
等值线特征:
• ②.几种特殊的坡:
• (1)均匀坡面:坡面倾斜基本一致,等高线表现为间隔大致相等, 疏密一致。 • (2)凸形坡面:坡面倾斜,上缓下陡,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 小,上稀下密。 • (3)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缓,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 大,上密下稀。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判读与应用一、影响等值线数值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影响气压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锋面、洋流等。
4.影响太阳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的判读应做到“三看”:即看数值、看疏密、看形状。
1.看数值:主要看数值的高低和递变规律等。
⑴等温线数值:根据等温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或季节。
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图1中A 、C);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图1中B、D)。
同纬度:气温陆高海低→夏季(或昼);陆低海高→冬季(或夜)。
甲乙图1如图,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_________季;若此时为冬季,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海洋或陆地)⑵等高线数值:根据等高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综合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总体大势、计算高差。
①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面积较大。
②判断地势高低:如图2,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变化规律,可知该尼泊尔的地势:北高南低。
图2③计算高差:A、相对高度:(n-1)d<H<(n+1)d。
(此式适用于其它等值线任意两点间的差值的计算)B 、陡崖相对高度:(n -1)d ≤H <(n+1)d 。
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n+1)d 的值 。
崖顶的海拔:若陡崖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m ,等高距为d ,则m ≤H 崖顶<m +d⑶等压线数值: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气压的高低和风向。
①近地面风向的判别:在等高线图中,判别近地面风向可分为两个步骤:A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一、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用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A .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图的判读:a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
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温差(每升高100m 气温降低0 . 6 ℃)。
根据比例尺可量算实际长度和面积。
b )看等高线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水流愈缓;反之,间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c )看等高线形状,确定地形类型。
(a )山地和盆地为闭合线,但山地等高线是内高外低,盆地是内低外高;( b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点为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点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c )两个山顶之间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为鞍部;(d )几条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的符号表示的为陡崖;(e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可以识别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d )等高线与气压、气温的关系: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垂直高差越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温线也密集;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等压线也越密集。
B、综合应用:( a )选点:修建水库,要考虑库区、坝址及修建水库是否移民等。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在水源充足的洼地或小盆地,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集水面积、库容较大。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

(1).绘图
(2).描述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海拔状况
描述某 地区地 形(地 势)特 征的一 般思路
地势状况 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典型的外力作用地貌
(二)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1.等高(深)线 2.等温线 3.等压线 4.等降水量线 5.等震线 6.等潜水位线 7.人口等密度线 8.其他:等盐度线、等湿度线、等日照线等
(三)等值线的主要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
2.同一幅图中等差距一般相等 3.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情况:相等; 或相差一个等差距 4.等值线一般不重叠、不相交 5.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 以不闭合 6.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变化率的大小
点和最低点; (3)剖面线沿线通过地区的重要
控制点,如河流、交通线、 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等; (4)垂直比例尺的取值范围应比剖 面线沿线通过的最高点和最低 点海拔增加和减小一个等高距。 (5)水平比例尺要根据剖面线的长短, 选取与剖面线等长,或缩小或扩 大的方式。 (6)其他:平滑曲线等
抓两端,看中间,画起伏;特殊点,找关联
线之间 “大于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做1~ 3题。
1.如果从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 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50米 B.300米 C.260米 D.320米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西
2.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
(四)等值线图判读步骤——五读
1.读数值大小 2.读闭合状况 3.读延伸方向 4.读疏密程度
5.读弯曲状况
二.等高(深)线
【理论阐释】
1. 根据等高线图可判读如下地理信息。 (1)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查等高线值。 (2)判断坡度:看等高线疏密。 (3)判断地形:看等高线数值特征。 (4)判断气温: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 降低0.6℃。 (5)相对高度的计算:任意两点的高差。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是地形或其他要素在等值线图中的表示形式。
下面是判断等值线的方法:
1. 等值线密度:等值线的密度表示了要素的变化速度。
如果等值线密度越密集,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快;如果等值线密度越稀疏,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慢。
2. 等值线间距:等值线的间距表示了要素的相对变化幅度。
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小,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大;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大,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小。
3. 等值线形状:等值线的形状表示了要素的特征。
如果等值线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示要素的变化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呈斜线、弧线或不规则形状,表示要素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4. 等值线分布:等值线的分布表示了要素的空间结构。
如果等值线平行且均匀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交错排列或呈不规则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不均匀的。
5. 等值线交汇:等值线的交汇表示了要素的变化关系。
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封闭的区域,表示要素的变化有明确的边界;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环状或相互交错,表示要素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边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等值线图中要素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地理现象。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等值线基本特征及数值判定一、自学(围绕知识点将自学内容题目化、问题化)知识点一:等值线的一般特征1、特点:①等值线图上,同一条等值线数值 (相等或不相等)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 (能或不能)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相交)③所有等值线都遵循递变原则(向同一个方向 或 (递增或递减),两条等值线间隔一个 ,有时相邻等值线数值 ——递变方向分界线)。
知识点二: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判定2、一般按照数值递变原则进行判定:判读回答:A: B: C: (利用知识点一(3)解决)3、判断闭合等值线区域内的数值(以上图为例):若:D=18,则 <M< (大于大值)若:D=16,则 <M< (小于小值)(大小之间隔一个公差——等值差)4、等值线发生弯曲时判断同纬度(或相同海拔高度)数值大小关系的法则:——大的凸向小的,说明本身比较大;小的凸向大的,说明本身比较小。
5、等值线的 状况,反映水平距离(平距)上的变率的大小。
如 :等高线——坡度陡(密)缓(疏); 等温线——温差大(密)小(疏);等压线——风力大(密)小(疏)。
6中高周低—— 地、 压、 温;中低周高—— 地、 压, 温等读图,已知a>b>0,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 的海拔小于aB.Q 的海拔大于bC.P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D.Q 是较开阔的平缓山坡上的洼地 2.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 的温度低于a B.Q 的温度高于b C.P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D.Q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例题2右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b>c 。
据此回答3—5题:3、假如是等高线,则( )A E 表示山谷,F 表示山脊B E 表示山脊,F 表示山谷C E 、F 均表示鞍部DE 、F 均表示河流走向4、假如E 所在区域为陆地,F 所在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 此图为冬季等温线B 此图为夏季等温线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D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5、假如是等压线,则()A、E为脊线,F为槽线B、E为槽线,F为脊线C、E处出现晴朗天气D、F处出现阴雨天气二、等高线1、相关计算;(1)陡崖 (2)相对高度(3)温差例3:(2013·四川卷)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16种等值线图的解读与应用

16种等值线图的解读与应用一、等值线的原理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高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二、等值线的类型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等。
三、主要等值线的应用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确定港口的区位条件。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
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6、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
10、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汇总

例:描述图中 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 因素影响
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2010年全国文综Ⅰ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 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 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C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 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 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 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 连线
7.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 去向是
16 2024 A
B
12
12 C
24
84 8 M4
12
84 8
8
12
12
20 24 24
16
20 20
16
16 16
16
F
24 20
12
16
16
16
D
1. M处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低温中心 2. 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4℃ 3. AC与BD处,哪里气温差别较大? AC处气温差别大
1月气温分布规律? --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原因? --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
0℃
N H G
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弯曲
雅鲁藏布江谷地气温高 向西(上游)弯
长江谷地 气温高向北弯
CB A
横断山区 气温低向南弯
一月
分析西段A、B、C三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C选项中对该国总人口的分析也同样缺失必要条件,
即人口总数需受制于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
基数。A选项中70年代人口增长为-0.1%说明。。。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图1显示某国 1951—2000年每 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半球、气压场类型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湖泊类型
A地在气压场中的位置:未来将经历一个冷锋天 气过程
11. 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
可 A.能晴是朗(、气温)高、气C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 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 降低
D.199米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
又能看到乙村的地
点是( )
A.① B.②
B
C.③
D.④
甲
N
100 村
① 500?
③
840 ④
②
?
?
河
流
600
乙 村
通视条件?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甲
N
4.如果该区域的东面临 100 村
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 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 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
① 500?
盐度先高后低, 说明航行在副
热带海区
航行在太平洋西部(台风多出现在 热带、副热带海区西部)于是:
若是在北半球,将是顺日本暖流和 东南季风航行
所以该月科考船的航行方向 是 C. 顺风 顺水
半年后是冬春季节,根据同一 海域夏秋季节水温高于冬春季节, 看图即可
某科考队历时4个 月乘船完成了环 太平洋考察,下 图是根据途中某 月记录数据绘制 而成,该月科考 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10. 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
B.湖泊水是该河流重要补给来源 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 D.该湖泊为咸水湖
f
a bc
河流
A 湖B
d e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 < b < c
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D.若e的值是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右下图为“某地高空 等压线分布图”
6.该地可能处 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上空 D.无法判断
2.2%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时段
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变化,即增图长1 率,主要原因
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1---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根据两个时间段
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和机械增长情况,50年间该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4.
-15
1951—1960
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1961—1970 1971—1980
图1
1981—1990 1991—2000
时段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时段
图1
从图1提取以下信 人 45
息:各时间段该国的
口 增
40 35
1%
自然增长率,各时间
长 数
30
\
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 万 25
20
(注意正负关系,即
15 3.9%
4.8%
净迁入与净迁出);
10
5
0
-5
-1.9%
-10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1% -0.1%
2.5% 0.3%
是( )
A.甲村 B.乙村 C.①地
③
日出方位:
D.②地
冬季:
840 ④
②
?
?
河
流
600
乙 村
夏季:
某科考队历时4个月乘船完成了环太平洋考察,下图是根
据途中某月记录数据环绘太制平而洋考成察,,该月科考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说明与太平洋
沿岸洋流有关
.多次台
风影响,
说明是
夏秋季
节
温度整体 降低,说 明航行向 高纬地区
时段
13. 1951—2000年,该国( )图1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图中的信息、题干 人
信息所限,该国人
口 增
口的年龄结构的判
长 数
断条件不足。但可 万
以确定出该国目前
净迁入人口较多,
且自然增长率较低,
符合欧洲的实际人
国为人口净迁入国。
\
人 45 口 40 增 35 长 数 30
25
万 20
15 3.9%
10
1%
4.8%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C 5.该月科考船的航行方向是 ( )
A.向北 逆风 B.向南 顺风 C.顺风 顺水 D.逆风 逆水
某科考队历时4个 月乘船完成了环 太平洋考察,下 图是根据途中某 月记录数据绘制 而成,该月科考 活动曾多次受到 台风的影响。
半年后 季节
A 6.半年后,该段航程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2012-03-08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甲
N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100 村
( )B
840 ④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① 500? ②
600
C.先向北,再向东北
?
D.向南
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
C 是
()
A.400米
?
③
河
流
乙
流向 及村变 化
B.150米
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C.278米
口增长状况。故选B;
\
45
40 1%
35
自然增长人口数 净迁入人口数 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30
25
20
15 3.9%
10
4.8%
2.5%
2.2%
5
0
-5
-1.9%
-10
1% -0.1%
0.3%
0.9%
-15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