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专练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气候与农业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气候与农业气候与农业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农业特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三个方面,对气候与农业的关系进行解析。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不同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雨、风速等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气温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温的适应性有所不同,一些作物在高温下生长较快,而另一些作物则对低温较为适应。
因此,气温的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和生长周期有着显著影响。
例如,苹果树适应较寒冷的气候,而香蕉则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
其次,降雨量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适宜的降雨量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干旱或者水涝的情况则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例如,位于无定河流域的农田,由于年降水量偏低,农民们通常通过人工灌溉来保证庄稼的生长。
最后,风速和风向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速风会使得农作物易受到风害,例如沙尘暴和飓风等。
而风向的变化也会带来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农田内的农作物生长环境。
二、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农业特点地球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气候类型,不同气候下的农业生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热带气候下的农业特点热带气候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温暖潮湿,降雨量大,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多种水果和热带作物。
例如,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雨林农业产地,出口大量的水果和咖啡。
热带草原气候则适合养殖业的发展。
例如,肉牛在热带草原上生长较快,供应了大量的牛肉。
2. 温带气候下的农业特点温带气候区域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
这种气候下适宜种植多种谷物和蔬菜。
例如,欧洲的法国、德国等国家是葡萄酒和小麦的主要产地,种植和酿造的工艺发展成熟。
3. 寒带气候下的农业特点寒带气候主要分为亚寒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
由于气候类型的不同,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在不同气候类型的环境下,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效益也不同。
本文将探讨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温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温带气候区域的农业生产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一年四季的温度和降雨量波动较大。
在气候较为温和的春季,种植作物较为容易,温度和降雨量适宜,也便于作物的成长和收割。
夏季气候温暖,适宜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出现气温过高和干旱的问题。
在秋季,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而且越往后越干燥,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都有影响。
在冬季,由于温度骤降,作物生长受限,很少进行种植。
但是,温带气候区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四季分明,有适应各种气候的作物,例如小麦、玉米、大豆或水果。
而且,该地区可以进行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的劳动力。
此外,该地区农产品的品质优秀,未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和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较高,降水量丰富,植被繁盛。
这对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热带地区可以种植出丰富多彩的水果和蔬菜,如菠萝、芒果、木瓜等。
另外,该地区的种植季节较长,使得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更加可观。
但是,热带地区的气温和高湿度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如有些作物不耐高温和高湿,如鲜花和稻米。
另外,在雨季期间,农作物会遭受洪水、台风和飓风等天气灾害。
3. 寒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寒带气候主要分布于北极地区和雪原间隙地带,气温极低,降水量少,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由于气温极低,雪层厚等原因,寒带地区冬季长达六个月以上,使得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均受到挑战,冬季只能进行温室种植。
另外,降水量极低也使得该地区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然而,寒带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该地区的动物畜牧业发达,例如北极狐、白熊、海豹等动物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肉类和鞋料。
高考地理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探究2:影响农作物品质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气温: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 质的积累; 冬季漫长且气温较低,病虫害不能越冬,减少农药化 肥的施用;
日较差: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减少能量的消耗,昼 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少,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等灾
害。
例2:(201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 气候条件。 材料1: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 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 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 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材料2:
气 候 有 利 影 利于耐旱作物的生长。
特响
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温差大,病虫害少。
征
对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
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紫外线充足利于杀菌;
业 的
风,利于传播花粉。
影
气温低,温差大,易产生低温冻害;
响
气温高,生长周期短,品质较差。
不 利 影 降水变率大,易出现旱涝灾害 响
不利:易发生旱涝灾害
2、高山(高原)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白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夜晚低温,减弱
呼吸作用,增加有机物质积累(日较差大,有利于糖 分的积累);
山东省菏泽市地理高考2024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地理高考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千米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温带季风气候。
菏泽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三连增”。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菏泽市农业地域类型是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混合农业D. 地中海式农业答案:A解析: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温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的种植,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A对。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和我国东北、西北的国营农场,B错。
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C错。
地中海式农业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区的一种农业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南美洲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西南端和澳大利亚的西南沿海等地,D错。
2、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千米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温带季风气候。
菏泽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三连增”。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菏泽市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械化水平高B. 粮食产量大C. 商品率高D. 劳动力丰富答案:C解析: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高,A对;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粮食产量大,B对;季风水田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商品率低,C错;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D对。
故选C。
3、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千米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目标在线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与形成 条件
h
2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全国课标1卷近五年相关考情分布状况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与美国相
比,在此期
间,哥伦比
考题、 分值
亚生产鲜切 玫瑰花的优 势自然条件
肥沃。
6、白山市位于河流附近,降水丰富,土壤湿度大,水源丰富。
7、白山市位于长白山腹地,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5)
8、白山市植被覆盖率高,土质疏松且多含腐殖质的土壤,土壤肥力
较高
自相矛盾
9、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拔高,气候凉爽。
10、白山市处于长白山的迎风坡,h 降水较多。
11
(l)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气候较温和凉爽(2分);地处湿润地带,降水 较充足(2分);森林覆盖率较高,光照较适中(2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三地理组:温志红
h
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新考纲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 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 件
是()
农业 (渔 业)区位 条件(18 分)
36(1)与 36(1)根据
江苏、浙 江相比, 说明横县 有利于茉 莉生长的
剑麻生长的 气候条件和 用途,说明 我国国内剑 麻纤维产需 矛盾较大的
气候条件。 原因。(8分)
高考地理区域产业活动专题练习(高考题精选)新课标 人教版

高考地理区域产业活动专题练习(高考题精选)(一)选择题1.(99某某)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B.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C.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2.(00某某)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3.(00某某)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4.(00某某)一般来说,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充足B.大城市众多C.商品经济发达D.气候条件多样(01某某、某某)图6- 1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参考此图回答5~ 7题。
5.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6.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7.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C.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读图6-2回答:8.(02某某文综)M河各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光照B.光照、水C.水、地形D.地形、热量9.(02某某)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A.季风区都是水田农业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10.(02某某)《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某某则为橘,橘生某某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地形B.土壤C.气候D.市场11.(02某某文综)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专题

微专题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有光照、热量、降水量、昼夜温差及气象灾害等,具体影响分析如下:1.主要气候类型区的农业生产条件2.我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比较、评价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1.分析角度(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 农业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水土流失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
由于农业生产时会大量的砍伐植物,谁将会没有阻挡,造成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
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8.1.2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 温度----生长期;2、气温对作物产量与质量; 3、 水分影响作物生长及种类; 4、光热、水分条件的组合对农业的影响;
5、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6、 不同类型的气候对农业影响;
寒温带 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大麦等; 中温带 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大豆、玉米等; 暖温带 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 为冬小麦等; 亚热带 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为水 稻等; 热带 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等;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季 风水田农业的发展;而夏季风不稳定则容易多旱涝灾害, 在发展农业时需要兴修水利设施。 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优质农产品(如苹果、棉花等)的生产。前提是需 要解决灌溉问题。
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有利于园艺业、水果业等 发展,但雨热不同期,所以需要修建水库等以解决灌溉 问题。 全年高温,但热带的不同气候雨热组合条件也不同, 在水热组合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在 亚非拉地区分布着的热带种植园农业。
4.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P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P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Q地 C.Q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P、Q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5. “天下黄河富宁夏”。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 是
B
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
p23页中学地理必备知识汇集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 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 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 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 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 5.1 6.6
11.
16.
1
19.6 22.2 23.9
23.
6
20.
6
16.
3
11.
8
7.4
月平均云量(%) 87 87 82 83 84 85 80 72 75 78 80 79
月平均降水量
(mm) 20.
5
20.
1
32.
8
87.
6
164 225. 177. 126
100
.
97.
5
47.
4
18.
1
3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4.关于该城市所在省份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多,地表水丰富B.太阳辐射强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理由:
6.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P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Q地
C.Q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P、Q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7. “天下黄河富宁夏”。
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
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
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
8. 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
①生长周期长,光照条件好,水热配合好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10.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11.根据材料和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
花期气
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成因。
(3)说明图示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部门类型差异。
答案
1-5ACCDA;6-10BBAAD
11.(1)A地西北为平原,有利于强冷空气侵入;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所以寒潮次数多;B地西北的低山丘陵阻挡了北方的强冷空气,削弱了强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地处沿海,纬度较低,寒潮次数少。
(10分)
(2)与A地相比,C地地处沿海,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春季升温慢,苹果开花晚,避开了寒潮(倒春寒)等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C地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所以苹果的采摘期晚(10分)。
(3)东南部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西部、西北部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解析:(1)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根据图例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纬度和海陆位置这三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注意题干中“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品质和产量的提高”的提示,以此作为切入点,结合气候因子的思路和上题的结论,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以及受寒潮的影响大小的角度,展开分析即可。
(3)农业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山区丘陵发展耕作业易导致水土流失,而且耕作难度大,灌溉条件也相对较差。
所以发展林果业最佳,平原地区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