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经济文化1
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
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
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
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卷于1907
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
朵花纹蓝地蜡缬绢
一、隋唐经济:
2.手工业: (3)陶瓷业显著进步。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 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 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 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伦敦,现藏大英图书馆。
三、隋唐文化:
1.文学:繁荣
①传奇小说:社会上层流行 ②说唱文学:民间流行,佛教寺院是重要传播场所 ③诗歌:黄金期。各种题材、风格多样,吟诗作赋是唐人重要娱乐方式。
【作品欣赏】
《登幽州台歌》 《望庐山瀑布(其二)》
《春望》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手工业:官府、私营和家庭手工业都有新发展
时
商业:市场政府直接管理、“开元通宝”、“飞钱”、交子
期
城市:长安、洛阳、扬一益二、广州
的
“丝绸之路”:畅通
经
建筑:大兴城、洛阳城、赵州桥
济 隋唐科技 天文历法:僧一行《大衍历》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
佛教盛行背后的“反佛”声音
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
的观点,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主张人的精神和肉体 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1、税收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即将 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由于分夏、 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 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 籍征税。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本 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 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 孝顺父母
僧人提倡忠君爱国,中国寺院有称为护国寺、 报国寺……
佛教不断本土化
隋唐文化
中国佛教的派别
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 禅宗又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和北宗神秀 。
隋唐文化
1、文学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 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唐朝:鉴真东渡 日本,传授佛法
第九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文学 唐
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书法
艺术
绘画
概况
石窟
魏晋: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完备;东晋王羲之 被称为“书圣”
隋唐:融汇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柳宗元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花鸟画。吴道子被 称为“画圣”。
隋唐经济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 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 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 惯称之为“唐三彩”。因洛阳唐三彩最早、最 多出土,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建筑:李春与赵州桥
祖冲之
印刷:雕版印刷品
火药: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天文:僧一行测定地球子午线
《齐民要术》书影
医学:孙思邈与《千金方》、唐高宗时编《唐本草》
隋唐科技
赵州桥
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 ,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 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 ,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 并以之为正名。
隋唐科技
大衍历
○ 也称“开元大衍历”,唐开元十七 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 的历法。一行参考《九执历》而撰 。 [1] 因立法依据《易》象大衍之 数而得名。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 交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 各地见食分数,复测见恒星移动。 十五年而历成。
○ 《大衍历》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 和平气、七十二候,日月每天的位 置与运动、每天见到的星象和昼夜 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 置。
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科技成就

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科技成就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
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科技成就。
一、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发达隋唐时期,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两者相互依存。
唐代时期,有“千年古都、万国通商”之称,这凸显了唐代商业的发达水平。
大唐盛世,著名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随着商业的发展,在唐代经济重心逐渐从中原地区向南方转移。
2.中国钱币经济的兴起唐代时期,统一货币制度,使用铜钱。
铜钱是唐代商品交换的主要手段。
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是因为铜钱在唐代以前的三国时期已逐渐完善。
唐代铜钱分类有形、重、文。
唐代的钱铸造技术十分先进,成熟的铜钱制度又进一步促进了交易,加速了市场化的进程。
3.农业大发展唐代时期,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唐中期,由于世界气候的好转和大规模的迁徙,北方的大半幅土地被垦荒开垦,成为了中国农业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开展水利建设,大力深耕细作,发明归田法等,使得春耕、秋收、冬收三收显著增产。
唐代农业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文化繁荣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也因此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词文学唐代的诗词文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王之涣、白居易等被誉为“唐诗三百”等大量的优秀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唐代文学的成就无与伦比,历久弥新。
2.科学技术唐代中国在几个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暴风测速器、雨量计、千里镜、火药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多种医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等都在唐代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艺术创作唐代的艺术风格强调庄重、雄伟,创新的毅力和精神诠释唐代的文化特征。
唐代的绘画、音乐、舞蹈等也在较大程度上强化和体现唐代文化的特征。
三、科技成就唐代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最终达到高峰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药学唐代医学经典《众生药性源,神气共一元》启发了我国医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涵盖了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两个朝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一、政治1. 隋朝政治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朝代,它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首先,隋文帝杨坚实行了统一法制,制定了《隋律》和《隋历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杨坚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实行直接任命制,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效率。
隋炀帝杨广则大力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平定了农民起义,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2. 唐朝政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贞观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安史之乱,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唐玄宗时期,通过推行科举制度、扩大文人阶层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帝国的统治。
二、经济1. 隋朝经济隋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隋朝政府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的耕作权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筑了大运河,方便了南北货物交流和水运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唐朝经济唐朝时期,农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垦和提高利用率,农业产品的生产大大增加。
同时,唐朝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广泛与外国进行交流与贸易,丝绸之路成为了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
唐朝的繁荣经济为社会各阶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一。
三、文化1. 隋朝文化隋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隋乐府,流传至唐代,成为当时文艺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同时,佛教在隋朝兴盛并传入了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唐朝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被誉为“盛唐”。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唐诗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第九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师:隋唐时期,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大家看书,说说看,当时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生:一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二是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三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师: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晚,江南多山多水,可直接使用的耕地比较少,因此江南开发以土地资源的开发成果最为显著。主要进行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的运动。从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温庭筠的《烧歌》我们可看出当时放火烧山的现象极其普遍。
课题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时
2课时
班级
课型
新授课
时 间
教学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生:它们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
师:对。运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因此在运河沿岸的城镇由于交通便利而经济发展。隋唐手工业的第二个特点是,手工业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当时的造船业非常发达,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通过波斯湾时,由于船太大而难以通过,只能换成小船。唐初仅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2、教师出示PPT,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教师出示图片,补充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讲述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4、教师提出问题: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表现有哪些?
5、学生回答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梳理

隋唐政治经济文化梳理
一、隋朝政治
1、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杨坚建立,以长安(今西安)为
都城,统治全国。
2、隋朝采取“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将国家行政机构分为三个省(内务省、外务省、户部)和六个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判部、禁部)。
3、隋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分为许多封地,由贵族统治,以维持统治。
4、隋朝实行“官僚制”,实行科举制度,以考试录取官员,以确保政府的稳
定运行。
二、隋朝经济
1、隋朝实行“田赋制”,将国家分为许多地区,由贵族统治,以税收为主要
经济来源。
2、隋朝实行“商品经济”,建立了许多市场,促进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
发展。
3、隋朝实行“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水利条件,促进了
农业生产。
4、隋朝实行“金融制度”,建立了许多金融机构,促进了货币流通,促进了
经济发展。
三、隋朝文化
1、隋朝实行“文学制度”,建立了许多文学机构,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2、隋朝实行“宗教制度”,实行宗教自由,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宗教思想。
3、隋朝实行“科技制度”,建立了许多科技机构,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科技成果。
4、隋朝实行“艺术制度”,建立了许多艺术机构,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隋唐时期的商业与贸易兴盛
1 通行黄金货币
隋唐时期发行的黄金货币,有一定的霸权地位,在商业贸易中得到广泛流传和使用。
2 贸易中心
长安、洛阳是当时国内贸易中心,海上贸易则以广州为中心。
3 贸易项目增多
丝绸、茶叶、瓷器、玉器、金银首饰、药材、香料等物品的贸易日渐繁荣。
隋唐时期货币与铸造技术的发展
货币发展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
政权 农业生产 手工业
隋朝之后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利最为集 中、中央权力最为稳定的时期
隋唐时期,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水利建设、耕作 技术、种植业、牧业、养蚕业等都得到了改进和 发展。
隋唐时期,手工业逐步替代原始部落的“工作”的 制度和田赋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进步
1
科技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和科技体系,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完整通行于 社会生产、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文明体系。
2
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蕴含了大量的文学艺术成果,如古诗歌、古书画、古剧目、古音乐等各类文化 表现形式。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人伦道义和宇宙观念,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代表。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货币体系的不断 精细化,分层次、分种类、分区域、分币值。
铸造技术进步
中原地区主要采用高炉冶铁法,并且发明了石炭铁 冶炼和大成铁炉。
隋唐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
农业生产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产量也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
手工业繁荣
草席、丝绸、瓷器、琉璃、铜器、铁器等手工业产 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 手工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学和音韵学 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 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 错误,故商量古今的同异,南北的是非,多数由颜之推、萧该作决定。陆法言记录 了诸人议论的要旨,经过他本人多年的斟酌,于601年(仁寿元年),写成《切韵》 五卷。这部书统一了书面的声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绘画 在隋朝的名画家中,最着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田僧亮、杨 契丹、孙尚子、尉迟跋质那等人。当时绘画仍以道释人物故事为中心,但山水画已 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形成了新的风格。他们除画寺院壁 画外,还画卷轴画,专长于人物、车马、楼阁及山水配景。 天文历学 耿询,制成了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装在暗室中,借水力运行,与室外 的天象恰相符合,设计十分精妙。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 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浅显,便于传诵,在 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医学 隋政府设有太医署。当时医学相当发达,医学家有许智藏、许澄、甄权、 巢元方等人,其中以巢元方最为著名。巢元方是隋大业年间的太医博士,撰有《诸 病源候论》五十卷,计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分 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开辟了后世病因学和病理学的研究途径。书中记有用肠吻 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我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
诗歌 唐诗歌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 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唐初诗人以 “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0]盛唐时期 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 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11]李白 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 义之情怀。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 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12]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 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散文 散文方面,六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这种文体形式但这种文体到唐 朝时显得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故到了天宝年间,古文逐渐兴起。[16]古 文运动在名义上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实际上是要文章更有内容, 也就是“文以载道”。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气势磅礴又思 想深刻,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不过唐代的古文运动在韩柳去世后就 逐渐衰退,唐末骈文又再度兴起。[17]传奇是中国的一种古典小说形式, 出现在隋朝,兴盛于唐朝。[18]著名的传奇包括《柳毅传》、《莺莺传》、 《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等。有的传奇在后代还被改 编为戏剧和白话小说。
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 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 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
西安大雁塔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 七层,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 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 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 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 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 中原地区并中国文化的典型 物证。
唐朝史学开创了国家正式开馆修史这一 风潮。[20]贞观年间史馆奉诏所修的正史 有《晋书》、《梁书》、《陈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 加上史家李延寿私撰的《南史》和《北 史》,合计廿四史中有八部出在唐朝, 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官修史书成书较快、 收录详尽,丰富国家的历史档案,但因 统治者直接控制修史工作,多少会根据 编书时的政治需求出现删减夸大的行为。 此外,唐朝还有杜佑扩写《政典》的政 书《通典》与刘知几的修史专著《史通》 等。
美观生动的白 瓷
由于农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 扩大,隋朝的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长安是全国最大 的商业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东、 西两市,国内外商人云集。东都洛阳也是重要的国内 外贸易城市。有东、南、北等三市。商旅众多,货物 山积。江都(今江苏扬州)、丹阳(今南京)、成都、 太原、余杭(今浙江杭州)、南海(今广东广州)、 宣城等城市也都很繁荣。各州(郡)县都设有市,州 县治所往往是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的商业中心。
地理 初大型地理志书《括地志》共550卷,内容丰富,对后世的
建筑 唐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展修建首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
划同样规划严整,规模宏大,是中国历史都城中规划最为严谨端 正的两个。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建筑流程进一步定型化, 提高了施工速度。
唐代的妇女生活习俗最有代表性和独具特色, 她们与其它朝代尤其是后世妇女相比受到封建 礼教束缚较少, 生活开放自由,因而精神面貌也比较开朗、奔 放、活泼、勇敢这是唐代妇女的特色。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鸣 美虽马马 真天之 不有者之 不下而策 外千不千 知无不之 见里知里 马马能不 ,之其者 也!通以求且能能, 其 。”其其 欲,千一 食里食 呜意道能 与 千 呼,,里常不而或 !执食也马饱食尽 韩其策之 等,也粟 愈真而不<不力。( 无临能 可不是一 《马之尽 得足马石 马邪,其 ,,也。 说<曰材 安才,食 》 :,
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并入原有的 九部乐成为十部乐:燕乐、清商乐、 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 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34]唐高宗以后,十部乐开始衰落,音 乐家开始研究新的乐舞,各部乐间的 区别逐渐消失,至玄宗朝撤销。玄宗 本人就是音乐家,爱好亲自演奏琵琶、 羯鼓等多种乐器,擅长作曲,作有 《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百 余首乐曲;他非常重视雅乐事业,将 十部乐分为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 和立部伎(立在堂下演奏),[35]曾经 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为“皇帝梨园 弟子”,李龟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 一时的歌唱家。
隋长安的繁荣景象
月 法 燔影灯轮 动疑树天 黄流千上 金水光转 地,照, ,春,梵 钟风花声隋 发含焰天炀 琉夜七上帝 璃梅枝来 台;开; 。 。
元 宵 节 诗
隋朝的文化与对外文化交流
:“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 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 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 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 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
隋代佛教,是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到 恭帝义宁二年(618)中国隋王朝一代三十七 年间的佛教。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大成时 期。隋代虽然立国不久,但在政治上统一了南 北两朝,各种文化也出现了综合的新形式,佛 教也综合南北体系,而有新的教学、宗派建立, 形成了划一时期的特色。 在史籍有关隋代道教的记载之中,《隋 书〃经籍志》记有隋代所存道教经书:“经戒三 百一部,九百八卷;服饵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 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篆十七部,一百 三卷。”隋代道教所注重的经书是“首以《老 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 之属。”
农具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济
隋代的手工业有较迅速的发展,当时主要的手工业有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 业等 纺织业 纺织业中以丝织业最为有名。主要产地为今之河南、河北、山东、 四川等地,所产绫、绢、锦等都很精美。当时还采用外来的波斯锦的织造技 法,织出了质量很高的仿波斯锦。在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麻布 的产量很大。豫章(今江西南昌)妇女勤于纺绩,“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 呼为鸡鸣布”。 制瓷业 隋代的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隋代已经出现了白瓷器,其造型美 观,色泽晶莹,质地坚硬。隋代的青瓷制造技术也有所发展,其胎厚重,釉 透明,硬度远胜于前代。 造船业 隋代造船业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我国的造船技术与规模在世界上 都名列前茅。隋文帝准备伐陈时,大造战船,其中的大舰名“五牙”,高百 余尺,上有楼五层,前后左右设置六个拍竿,各高五十尺,可载战士八百人。 隋炀帝即位后,造龙舟、凤■(tà榻)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龙 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 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除官府外,民间造船 的也很多,尤其是吴、越、闽等地,滨临大海,善造大船。
隋绘画和宫廷布局
1、社会经济 2、民族关系 3、文化发展 4、社会生活
唐代的民族关系
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 土宗和禅宗。唐代佛教的一大转变,由出世转向入世。天台宗奉 《法华经》,故又称为法华宗。唐代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 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南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 别从此一蹶不振。佛教的政治地位虽不及道教,但其传播范围之 广、经济实力之大、信徒人数之多都远在唐代道教之上。 道教 道教遵奉老子李耳为神,由于唐朝皇室姓李,因此道教自 唐初就被规定居于佛教之上,在唐代上流社会也很流行。唐朝李 氏家族认为其为老子之后,唐高祖,特别在终南山建太和宫,来 祭祀老子,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诏令王公百官研 习老子的道德经。武则天上奏请令王公百官都学《老子》,每年 依《孝经》、《论语》例考试士人。玄宗、代宗亦大力提倡道教, 使其在中国的地位达到顶峰。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 年间全国有宫观1687所,其中女观550所。 其它 除了佛道二教外,当时还有伊斯兰教、景教、拜火教与摩 尼教等外
医学 尊称药王的孙思邈撰写的《千金要方》和补本《千金翼方》,
论及药物之本、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养生之术,都是不可多得 的医书。《新修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国家官修药书。
天文学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
与梁令瓒合作,铜铸制成黄道游仪与水运浑天仪。
地理研究影响深远。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绘有唐近邻的数百国 家。此外还有李吉甫著的地方志《元和郡县图志》,杜佑撰写的 政书《州郡典》,樊绰介绍云南南诏国的《蛮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