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

合集下载

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施工工法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稳定的特点进行能量转换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的特点主要有:1. 高效节能:地下土壤温度相对较稳定,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热能,能够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2. 环保可持续: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友好。

3. 空调供热一体化: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可以实现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生活热水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适应范围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物,尤其是低层建筑。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系统的散热有一定影响,通常来说,蓄热层良好、地热层丰富的地区适用性更强。

四、工艺原理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利用地下土壤温度稳定的特点,通过换热管和地下热交换器实现热能的吸收和释放。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孔洞准备:首先,进行基坑开挖和土方开挖以准备地埋换热管的安装空间。

2. 管路铺设:在基坑或土方开挖空间中按照设计要求将地埋换热管进行布置和安装。

通常采用回填土或沙土的方法固定管道,并保证管道间距均匀,以提高热能传递效果。

3. 管道封装:将安装完成的地埋换热管进行密封和封装,避免热能的损失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4. 动力系统连接:将地源热泵系统的动力系统与地埋换热管进行连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施工工艺地源热泵地埋换热管系统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开挖,确保基坑尺寸和深度符合系统需求。

2. 土壤改良:根据地下土壤的情况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的导热性能,促进热能的传导。

3. 管道安装:按照布置设计,进行地埋换热管的安装,注意保证管道的均匀布置和正确连接。

4. 管道密封:对安装完成的地埋换热管进行密封和封装,确保热能不受外界干扰和损失。

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笔名:admi n 性别:保密注册时间:2006-10-05[HYPERLINK"javascript:AddFrie nd('Admin')"加为好友]年龄: 99 积分:100 最近登录时间:2006-10-0514:45[HYPERLINK"javascript:Se ndMsg('Admi n')"给我留言]专业:00400001 行业:0003所在地区:-等级:经验值:10•简介:通过国税局办公大楼采用土壤源(垂直埋管)热泵的空调设计,介绍土壤源热泵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

同时根据该空调工程实际运行模式的参数测量、数据处理,得出土壤源(垂直埋管)热泵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空调能源。

•关键字:土壤源热泵,垂直埋管,节能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常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已成为暖通空调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源热泵热泵空调系统是通过吸收大地(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的冷热量,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从大地吸收冷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而实现节能,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空调系统。

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常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大力推广这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对设计、施工运行指导,国家建设部相继颁布了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文对宁波鄞州区国税局土壤源(垂直埋管)热泵空调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供同行借鉴参考。

一、工程简况宁波市鄞州区国税局办公楼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宁波鄞州区鄞县大道旁,它是一幢办公性质综合楼。

本建筑地上十九层,地下一层(主要为设备层及车库)。

其中一至三层主要功能区为大厅、纳税大厅、办公室、餐厅、活动室,四至九层以及十一至十九层主要功能区为办公室、会议室、多功能厅、招待所,十层为信息中心、办公室,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0平方M,空调面积约为19000平方M。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3
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 3 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1 一般规定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
积和位置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
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 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 溶液。
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2-04-19T08:54:16.388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朱国民[导读] 近些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速度提高,这项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空气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并且经济性良好。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功能。

本文是针对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实施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技术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为施工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朱国民摘要:近些年,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速度提高,这项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空气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并且经济性良好。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功能。

本文是针对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实施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技术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为施工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一、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概述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内部散热和热泵等系统实现换热的功能。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能够调节建筑物的温度,其性能良好。

地埋管施工技术的实施可以实现空调调控的功能,在供热的施工可以将气体排出输入冷凝器内部冷却为气体,之后与气体蒸发。

而制冷是通过压缩机排出制冷气体,进入冷凝器中水的温度会不断的生长,进行蒸发循环制冷。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可以再生,利用水和土壤就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等,其应用价值比较高。

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情况,这项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改变传统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比较高,室内外的环境对于系统运行的影响并不大,在地下就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室内温度的控制。

这项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制冷和制热的成本,节省费用能够达到50%左右。

二、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埋管施工技术(一)钻井施工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建设中要先进行钻井使用,结合地质情况钻孔,并且要制定埋管的方案,按照实际情况钻井施工。

某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的简化算法

某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的简化算法

Ke wo d :go n o reh a p mp l es uc h o , u ni fh a x h n e fru i wel e t , o z na y r s r u d s uc e t u , i -o rete r q a t o e te c a g nt l d ph h r o tl n y y t o i
Conci e gort s Al ihm orBur e f i d Tube Sys em ou t ofGr nd Sour ce Heat Pum p
LI i , U i x a g ng LI Jn— in N
C l g f ra o s ut n n a t E g er g N nig nvri T c n lg ol e U bn nt c o d f y n i ei , aj i s o eh ooy e o C r i a S e n n nU e t f y
U型埋 管换热 器进行换 热分 析和模 拟计算 ,并 结合工
垂直 u 型埋管换 热器 管 内流体 与土壤 间 的换热 过程可分 为钻孑 内传热和钻孑 外瞬态传 热两部 分 , L L 利
用土壤较大的蓄热系数 , 实现热量 的散失或补充 , 保证
程实例 ,介绍确定垂 直 u型埋管单位井 深换热 量 、 埋 管间距的方法 , 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
Abs r c : s d o e l e s u c h o y, o t a t Ba e nt i —o r et e r c mbie ec n e fr ssa c , hy ia o e fv ri a -u o l h n n dt o c pt itn e ap c l h o e s m d l e t l tbec i o c U f rg o n o c e tp mp s tm a nr d e , nd t an p r m ee sifu ncn heh a— x h n e e f c r o r u d s ure h a u yse w si to uc d a hem i a a tr n e i g t e te c a g fe tf l o

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粤 } 2 ) i ) C H P — B I — z 一 1  ̄ D C H P — B I — Z - j l * 斟
根 据空 调 负荷 计 算 , 空 调计 算 冷负 荷 为3 3 7 1 k W, 热负 荷 为2 1 3 6 k W。采用 三 台 土壤 源 热泵 机 组 。一 台为标 准 机 组 , 标 准工 态运 行 ; 两 台为 全 热 回收 机 型, 其 中一 台夏 季 热 回 收运 行 提 供 生 活热 水 ( 1 0 0 0 K W) , 另 一 台 日常 标 准 工 态
1 、 地 埋管 地源 热泵 空调 系统 概述
地 源热 泵 系 统是 以岩 土 体 、 地 下 水 或 地表 水 为 低 温 热源 , 由水 源 热泵 机 组、 地 热 能交 换 系统 、 建筑 物 内 系统组 成 的供 热 空调 系统 。 根 据地 热 能交换 系 统形 式 的 不 同 , 地 源 热泵 系 统 分 为地 埋 管 地 源热 泵 系 统 、 地 下水 地 源 热泵 系 统 和地 表水 地 源热 泵 系统 。 地埋 管 地源 热 泵系 统 的传 热介 质 是通 过 竖直 或水 平 埋管 换 热器 与 岩土 体进 行 热交 换 。
能对建筑物实现 , 这是一项同时具备节能和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
注: 1 、 冷却 塔 不运 行 , 仅 地 埋管 系 统 提供 冷 却 水 时 , 阀 门开 启状 态 为 : 关
闭 阀门 1 2 、 1 2 ’ ; 开启 阀 门 1 1 、 1 1 ‘ 。
2 、 冷 却塔 运行 时 , 有 冷 却塔 提供 部 分冷 却水 , 阀门 开启 状态 为 : 开启 阀门
1 2 、 1 2 ’ ; 关 闭 阀门 1 1 、 1 1 ’ 。

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

浅谈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摘要:本文将论述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体要点。

关键词:“卡诺循环”“制热系数”“单口井换热量”“换热热阻”中图分类号: th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近年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提到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人们立刻想到“节能”、“环保”、“绿色”、“减排”,但是根据工程回访(京津地区),很多业主反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节能。

本文将追根溯源,讨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什么节能,怎样才能节能,提出建筑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经济节能是靠精细、合理、优化的设计来保证的。

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概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以大地作为冷、热源,以水溶液作为媒介,通过垂直或水平封闭管路与大地交换热量,并把交换的热量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维持地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向建筑物供冷或供热的集中空调系统。

在冬季,地埋热泵系统通过埋在地下的封闭管道(亦称地下换热系统)从大地收集自然界热量,而后由环路中的循环水溶液把热量带到室内,再由室内的地源热泵系统提升热的品位,把热量释放到室内。

在夏季,为达到给室内降温目的,地源热泵系统将从室内吸收的多余热量排入水溶液环路中,再经过地下换热系统,讲多余热量释放给大地。

在一年里,对大地而言,冬季大地在放热,夏季大地在蓄热,这种独特的工况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成为跨季节的蓄能空调系统。

3.热泵原理和根本优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首先是一种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卡诺循环,它采用电能(或其它方式)驱动,耗功n,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q’,并通过高温热源输送热量q,我们把输送的热量与驱动热泵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制热系数,即。

我国火力发电网输送到用户的综合效率为33%左右,理论上只要工程中地源热泵制热系数>3.3 , 热泵供暖对一次能源的利用率>1.0。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地源热泵制热系数是可以达到 3.0~3.5 的。

地埋管地源热泵原理及施工技术

地埋管地源热泵原理及施工技术目录:一、术语二、地源热泵技术简介1、地源热泵原理2、地源热泵技术特点3、地源热泵优点4、地源热泵缺点三、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四、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安装要点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安装工艺流程六、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附录一、术语:1、地源热泵系统:以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地埋管换热系统传热介质通过水平或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3、地埋管换热器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在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根据管路埋设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垂直地埋管换热器。

4、地下水换热系统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5、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6、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7、地表水换热系统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8、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9、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10、环路集管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二、地源热泵技术简介1、地源热泵原理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

室外地源热泵埋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室外地源热泵埋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1.1地源热泵(地埋部分)系统设备以及管道安装本项目设计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中地埋管采用竖直双U型地埋管。

竖直埋管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100)De25。

布置要点:孔间距和行间距均按4m计算(见下图),钻孔深度120米(含水平管布管前地表层每孔加钻深度1.5米),钻孔数量870个,地埋管敷设区域见总图。

水平埋管总长度可根据地埋管区域、机房位置、分集水器设置位置和水平管连接方式确定。

孔间距和行间距图1.1.1分集水器的安装通过三级分集水器将每7眼井并联起来连至一根水平管路,水平管路用电熔方式连至检查井内二级分集水器,在二级分集水器前设铜球阀,检查井位置详见图纸;检查井施工要点A、检查井:B、分集水器安装制作方法:a.根据设计图确定成品集分水器的位置,并委托土建单位做好浇筑,并同时做好孔洞预留。

b.集分水器按确定位置就位,并保证安装在制定的基准面上。

c.阀门,以及各支路管段与集分器进行连接。

d.做好各支路管道与预埋孔洞的防水措施。

二级分集水器安装图片1.1.2地埋管部分施工地埋管工程中包括地埋管钻孔下管、水压试验、管沟开挖、水平管联结、管沟回填、分集水器安装及检查井砌筑七项分项工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水压试验贯穿整个地埋管工程的始末。

1、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地埋管工程工艺流程图2、地埋管钻孔工艺1)、施工依据:①业主钻孔技术要求②《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③《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④《建筑地基处理规程》(JGJ79-2002)2)、钻孔任务:① 870个钻孔,现场施工钻孔总深度为104400米。

②每孔下PE双U管一盘,共计870盘。

③水平管敷设联接施工。

④本工程设计施工范围内的其他工作内容和设计变更工作内容。

⑤本工程才用门型吊钻,10---15台吊钻。

3)、钻孔施工工艺:﹤a﹥U型管的预制严格控制PE管的长度,保证每根管的长度都是垂直孔的设计深度。

地源热泵方案设计

地源热泵方案设计一、地源热泵系统概述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等作为冷热源,通过热泵机组进行能量交换,为建筑物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的系统。

与传统的空调和供暖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高效节能: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COP)通常较高,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2、环保无污染:不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3、稳定可靠:地下温度相对稳定,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4、使用寿命长:热泵机组和地下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较长,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二、工程场地条件评估在进行地源热泵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工程场地的条件进行详细评估。

这包括地质结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

不同的场地条件会影响地下换热器的设计和安装方式。

1、地质结构:了解地层的分布、厚度和岩石类型,以确定钻孔的可行性和难度。

2、土壤类型:土壤的热导率和比热容会影响热量传递效率,常见的土壤类型如砂土、黏土和壤土等,其热性能有所差异。

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换热器的安装深度和防水措施。

4、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水质等,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防止地下水污染至关重要。

三、建筑物负荷计算准确计算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是地源热泵方案设计的基础。

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面积、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室内人员和设备的发热量等因素。

通过专业的负荷计算软件,可以得到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制冷和供暖负荷需求。

1、制冷负荷:主要由室内外温差、太阳辐射、人员散热和设备散热等因素引起。

2、供暖负荷:与室外温度、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通风换气次数等有关。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热泵机组的容量和地下换热器的规模,以保证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冷热需求。

四、地源热泵系统类型选择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一、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2、电熔联结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

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

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大地间温差传热,然而大地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

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

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温是恒定值,可通过测井实测。

有关资料介绍某地地下约100米的地温是当地年平均气温加4℃左右。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是12.2℃,实测天津市地下约100米的地温约为16℃,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回填材料可以选用浇铸混凝土、回填沙石散料或回填土壤等。

材料选择要兼顾工程造价、传热性能、施工方便等因素。

从实际测试比较浇铸混凝土换热性能最好,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但可结合建筑物桩基一起施工。

回填沙石或碎石换热效果比较好,而且施工容易、造价低,可广泛采用。

(二)埋管系统环路一、埋管方式1、水平埋管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

(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一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一种是螺旋状管。

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2 、垂直埋管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一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一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一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一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

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

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

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二、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1、串联方式优点:①一个回路具有单一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②串联方式一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缺点: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2、并联方式优点: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②所需防冻液少;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缺点: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一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回路有相同的流量;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三、地埋管打孔孔径孔径:根据地质结构不同,钻孔孔径可以是Ф100、Ф150、Ф200或Ф300,天津地区地表土壤层很厚,为了钻孔、下管方便多采用Ф300孔径。

(三)地下埋管系统设计一.地下换热量计算地下换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kW (1)kW (2)其中——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

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二、地下热交换设计1.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

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L=Q/20其中L ——埋管总长,m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确定管沟间距: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四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建议串联每沟1 管,管径1/4"~2";串联每沟2 管,1 又1/4"~1 又1/2"。

并联每沟2 管,1"~1 又1/4";并联每沟4~6 管,管径13/4"~1"。

管沟间距:每沟1 管的间距1.2m,每沟2 管的间距1.8m,每沟4 管间距3.6m。

管沟内最上面管子的管顶到地面的的最小高度不小于1.2m。

2、竖直埋管确定竖井埋管管长一般垂直单U 形管埋管的换热能力为60~80 W/m(井深),垂直双U 形管为80~100W/m(井深)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

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

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管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3)其中——竖井埋管总长,m——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W分母“35”是夏季每m管长散热量,W/m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国外,竖井深度多数采用50~100m[2],设计者可以在此范围内选择一个竖井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4)其中——竖井总数,个——竖井埋管总长,m——竖井深度,m分母“2”是考虑到竖井内埋管管长约等于竖井深度的2倍。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竖井间距有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3],也有实例中提到DN25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3m[4]。

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详见[2])来节约占地面积。

工程较小,埋管单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埋管间距可取3.0m;工程较大,埋管多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建议取间距4.5m;若连续运行(或停机时间较少)建议取5~6m注意事项1、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30m,宜为60m~150m;钻孔间距宜为3m~6m。

水平管埋深应不小于1.2m。

2、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干管坡度宜为0.3%,不应小于0.2%。

3、地埋管环路之间应并联且同程布置,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管路集管相连接。

每个环路集管连接的环路数宜相同。

4、地埋管换热器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三、管径与流速设计1、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传热。

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50mm,管内流速控制在1.22m/s 以下,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2.44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 2O/100m当量长度以下。

备注:①地下埋管换热器环路压力损失限制在30~50kPa/100m 为好,最大不超过50kPa/100m。

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②地下埋管系统单位冷吨(1 冷吨=3024kcal/h=3.52kW)水流量控制在0.16~0.19L/s•t③最小管内流速(流量):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水的雷诺数最大大。

所以采用CaCl2 和乙二醇水溶液时,为了保证管内的紊流流动,与水相比需采用大的流速和流量。

2、校核管材承压能力管路最大压力应小于管材的承压能力。

若不计竖井灌浆引起的静压抵消,管路所需承受的最大压力等于大气压力、重力作用静压和水泵扬程一半的总和[1],即:其中——管路最大压力,Pa——建筑物所在的当地大气压,Pa——地下埋管中流体密度,kg/m3——当地重力加速度,m/s2——地下埋管最低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水泵扬程,Pa3其它3.1与常规空调系统类似,需在高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处(一般为1m)设计膨胀水箱或膨胀罐,放气阀等附件。

(四)设计举例一.设计参数上海某复式住宅空调面积212m2。

1、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室外干球温度tw=34℃, 湿球温度ts=28.2℃冬季室外干球温度tw=-4℃, 相对湿度φ=75%2、室内设计参数夏季室内温度tn=27℃, 相对湿度φn=55%冬季室内温度tn=20℃, 相对湿度φn=45%二.计算空调负荷及选择主要设备1、参考常规空调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房间冷热负荷并选择风机盘管型号;考虑房间共用系数(取0.8),得到建筑物夏季设计总冷负荷为24.54kW,冬季设计总热符负荷为16.38kW,选择WPWD072型水源热泵机组2台,本设计举例工况下的=3.3,=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