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

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

读表完成1~2题。

( )B.地下水A.冰川C.湖泊D.河流水2.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B.地下水A.冰川D.河流水C.湖泊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短,获得的水资源多。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 1.D 2.A读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B.大气降水A.冰雪融水D.地下水C.湖泊水4.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B.西北地区A.东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故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第4题,该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00毫米,故可排除A项、B项;东北地区的河流一般有明显的春汛,该河流没有,故C项错误。

答案: 3.B 4.D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地下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B.可能位于黄土高原A.从东北流向西南D.一年有两个汛期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6.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解析:第5题,一般来说,海拔高处,地下水位也高。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河流地下水位较低,不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上。

河流总是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结合图中的数据和指向标分析可知,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根据图中的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不远处,不可能有两次汛期;河流有冰期,加上流向高纬,故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一节水循环[2022·北京西城期末]“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

”(选自《吕氏春秋·圜道篇》)。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圜道篇》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A.ⅠB.Ⅱ C.ⅢD.Ⅳ2.《圜道篇》中提出“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3.该段文字所描绘的“圜道”( )①基本适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②主要发生在我国冬半年③属于海陆间循环④属于陆地内循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022·福建泉州期末]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

下图示意咸海1960年与2014年湖面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5题。

4.咸海入湖河水主要参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5.1960年~2014年期间,导致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陆造田 B.湖床地壳抬升C.入湖水量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2022·福建宁德期中联考]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图1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图2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

据此完成6~7题。

图1图26.图中表示砂田的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曲线是(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由图可知,当地采用砂田方式的原因是( )A.减少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热量B.增加土地蒸发量,保持土壤湿度C.减少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涝D.增强地表水下渗,利于防旱[2022·安徽安庆期末]辽宁是我国最北方的沿海省份,这里成为我国北方较早兴起建设的工业化城市,其沿海海域还盛产海参、鲍鱼等优质海产品。

秋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秋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第三章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编辑整理: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二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三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一节李仕才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是( C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2.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B )A.珠江B.塔里木河C.松花江D.长江【解析】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读下面“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A )4.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C )A.水土流失B.滑坡C.咸潮D.凌汛【解析】第3题,我国华南地区的河流夏季处于洪水期,一般情况下,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冬季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第4题,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在河口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咸潮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流位于( C )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6.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D )A.珠江B.塔里木河C.淮河D.松花江【解析】图中各月径流量呈现出不均匀现象,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属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配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配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配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

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A.甲B.乙C.丙D。

丁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

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

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少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

第1题,气态水分布最广.第2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山及特殊条件下也存在固态水.答案:1.A 2.C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A。

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

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解析:降水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对地表水下渗最有利.因为降水强度小、地形平缓,雨水在地表汇集成流所需时间长,地表水下渗就多;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丰富,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答案:D4.读下图,判断图中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以及该湖的性质分别是()A。

湖水补给河水淡水湖B.河水补给湖水咸水湖C。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4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C.c 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水,虽然数量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因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水存在;我国内流区域蒸发旺盛,也参与海陆间循环过程;陆地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答案:1.A 2.C3.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剖面示意图”,环节③不畅通可能导致( )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解析:环节③是地表径流,若地表径流不畅,导致河湖水泛滥或低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A4.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图判断( )A.a是冰雪融水补给,b是雨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解析:长江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尤其夏季更为明显,所以图中的a为雨水补给;冬季时冰雪融水随温度的降低,会消失,所以图中的b为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出现在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所以图中的c为地下水补给。

答案:C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A.含沙量明显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流速明显加快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6.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5~6.解析:第5题,三门峡水利工程位于渭河以下的黄河河段上,所以其不可能调节渭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渭河下游流速降低,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渭河下游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 新人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 新人

第三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学业水平层次A]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①大气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湖泊水④地下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蒸发B.地表径流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发源于有冰川覆盖的高山,因而高山冰雪融水是重要的补给水源;从图中降水的信息可判断出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一种补给方式;河流的上游有大型的湖泊,因而湖泊水也是其有效的补给形式,地下水位低于河流,地下水不是其补给方式。

第2题,修建水库,可以调蓄洪峰,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修建水库主要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而河流径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

【答案】 1.A 2.B3.(2014·武汉高一检测)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解析】“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这就证明了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答案】 A(2014·西安高一检测)读图,完成4~5题。

4.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间的水循环5.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B.中纬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解析】第4题,该循环仅在海洋内部完成蒸发、水汽凝结、降水过程,应为海上内循环。

第5题,海洋水蒸发为大气提供水汽,而海洋水蒸发低纬度大于高纬度。

【答案】 4.C 5.A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暴雨到大暴雨,为1951年来有完整记录的最大降水量,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水循环课后·训练提升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上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句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B.水循环示意图中的C、F和H三个环节C.水循环示意图中的D和E环节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2.B1题,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第2题,文字中涉及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B.⑤C.⑥D.⑦4.2018年5月7日,厦门突降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

造成这次厦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4.C3题,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结合图分析,③是降水,A项错。

⑤是地表径流,B项对。

⑥是下渗,C项错。

⑦是地下径流,D项错。

第4题,2018年5月7日,厦门突降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

造成这次厦门市区部分路段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C项对。

①环节增强与热岛效应无关,A项错。

地面硬化会导致⑥环节减弱,B项错。

绿地面积减少会导致④环节减弱,但与内涝无关,D项错。

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6.近年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6.A5题,降水除去①蒸发蒸腾部分,其他经过冠层截流、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和河网调蓄后,形成④径流。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图L3­1­1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回答1~2题。

图L3­1­1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读水循环示意图(图L3­1­2),回答3~4题。

图L3­1­23.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4.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图L3­1­3),完成第5题。

图L3­1­35.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6.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通过建蓄水池来缓解城市内涝。

该措施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降水 B.蒸发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读图L3­1­4,完成7~8题。

图L3­1­47.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A.降水 B.地表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8.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B.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C.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图L3­1­5),完成9~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
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读下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水汽蒸发B.②——水汽凝结
C.③——生物循环D.④——水循环
答案:1.C 2.B
3.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解析:选D。

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D.地下水
5.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B.锋面雨
C.地形雨D.对流雨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春汛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

夏季时河流含沙量大,因此该河流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所以其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答案:4.B 5.B
6.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解析:选A。

“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这就证明了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8.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解析:第7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及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

第8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7.D 8.C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10.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解析:本题组以坐标图的形式展示了三条河流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

甲河从5月到9月河流处于汛期,为夏汛,是南方地区的河流。

乙河冬季河流断流,且流量与气温相关,可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

丙河则明显看出有春、夏两个汛期,为东北地区的河流。

答案:9.D 10.C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
解析:第11题,水库建成后,库区附近水的下渗增加,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同时蒸发增强,会使周边空气湿度增加;由于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流径流量比较平稳,变化幅度减小。

库区受热力作用影响,冬夏季降水均会增加,故选C。

第12题,海水淡化工厂,实现把海水转化为淡水,而海陆间循环能更新陆地淡水,故两者作用相类似。

答案:11.C 12.A
1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

水循环联系的四大圈层指的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内部圈层,而是限于岩石圈及其以上的圈层。

所以④错。

二、综合题
14.下面是我国黄委会水文局所做的一项关于“变化环境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循环实验研究”的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下垫面和降水强度下,降水与径流的关系。

材料2: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转化率。

材料3:土壤水转化量的影响。

(1)根据材料1分析径流量的形成与降雨强度有什么关系?
(2)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条件是如何影响下渗环节的?地表径流、下渗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该研究课题的结论,由此你认为人类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干预水循环?
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比关系。

第(2)题,从材料2中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越强,土壤水转化率越高。

第(3)题,人类可通过改造地表形态影响水循环。

答案:(1)正比关系。

(2)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时间越长,下渗越强;下渗越多,地下水转化率越高,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少。

(3)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循环过程。

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如土壤的耕作方式、植被的覆盖情况以及地形状况等影响地表径流的形成、下渗的速度及强度,进而干预水循环的过程。

15.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5)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西岸______________,东岸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C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关。

第(2)题,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看出,A为水汽输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

第(3)题,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第(4)题,B位于沿海地区,若在B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地下含水层潜水水位高于于河流水面,因此会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而东岸是河流水位较高,所以会出现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