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提高训练卷: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解析】【详解】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内能的利用 练习题(含解析)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内能的利用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秋·山西太原·九年级统考期末)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点燃木星上的可燃气体,借助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把即将与木星相撞的地球成功推开。
“高温气体把地球推开”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
返回舱在下落过程中能量变化相当于内燃机的()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3.(2022秋·山西临汾·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吸气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B.压缩冲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做功冲程中,燃料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D.排气冲程中,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的极少部分4.(2022秋·山西临汾·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大,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D.0.5g汽油和2kg汽油,它们的热值是一样的5.(2022秋·山西晋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冬天天气变冷,火锅以“麻、辣、鲜、香”且“方便、快捷”的大众化特色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下列关于火锅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锅里的汤汁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含有的热量多B.用气体燃料燃烧加热食物时,燃料的热值是不变的C.用气体燃料燃烧加热食物时,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D.往火锅里加的食物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食物的内能6.(2022秋·山西吕梁·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将适量的汽油喷入厚壁有机玻璃圆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筒内底转有两根与静电电机(电源)相连接的放电针,当放电针释放电火花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火花放电使汽油燃烧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汽油的化学能B.此装置可模拟四冲程汽油工作时的做功冲程C.燃气将软木塞冲出的过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燃气的内能不变D.汽油的热值随其质量的变小而变小7.(2022秋·山西阳泉·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不锈钢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C.不锈钢的比热容比水小,不锈钢的吸热能力比水强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8.(2022秋·山西临汾·九年级期末)小汽车已经进入我们千家万户,而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下列有关汽油机的效率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少B.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低C.汽油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D.在汽油机损失的能量中,主要是废气带走的能量9.(2022秋·山西太原·九年级统考期末)夜幕下的广场,孩子们都喜欢骑上能发光的滑板车遛弯,这种滑板车在人的助力下可以滑行起来,同时轮子会发光,停下来时就不发光。
【中考物理】2022-2023学年第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内能(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2-2023学年第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内能一、单选题(共10小题)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在南极的小企−25∘C鹅豆豆和丁丁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A.豆豆:这里温度太低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B.丁丁:再冷,冰山也有内能,只不过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丁丁:真是太冷了,如果我们想办法让自己的温度升高的话,我们所含有的热量一定会增加,到时候就不冷了D.豆豆:对啊,那我们一起跺跺脚,让自己的内能增大暖和起来吧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单位:()J/kg⋅∘C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干泥土0.84×103砂石0.92×103铜0.39×103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水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两倍200g100g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比较大D.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约1kg的热量4.2×107J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吸收热量之比为:时,它2331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B.:C.:D.:922912214.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和的纯净水,2kg4kg并用不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水中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2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2:3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0°C2:3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C)−1]水 4.2×103冰 2.1×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水银0.14×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等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定相等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初温相等的酒精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酒精的末温可能比沙石的末温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7.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状态、温度均无关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2kg50∘C 4.2×105JD.的水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多9.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构成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10.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内能 热传递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12.2内能热传递知识梳理(一)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说明:(1)考虑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无意义的(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分子动能)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00C的冰熔化成00C的水)(2)质量——分子数量(3)状态——分子势能(二)热传递: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物体的低温部分的过程1.条件:存在温度差2.方向:温度高处传到低温处3.物质:内能4.何时结束:温度相同5.实质:内能的转移6.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三)热量: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单位:焦耳(J)1.说明:(1)热传递是一个过程量(2)物体的热量(×)2.物体含有的热量(×)物体具有的热量(×)基础训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B. 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C. 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D.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3. 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 将毛巾放到额头上,毛巾与额头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原因是毛巾与额头具有相同的( )A. 热量B. 内能C. 比热容D. 温度4.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的冰没有内能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6.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C.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7.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就越大C.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D.温度越低的物体,内能越小8. 一个物体的内能减少了,则()A.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B.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外界做了功9. 下列过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B.用凸透镜在太阳光下取火C.喝杯热水,身体会感到暖和D.冬天,脚冷时跺几下脚就感到变暖了10. 下列几个过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子弹从枪膛里射出来B.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渐渐热起来C.烧开水时,水壶盖子被向上推动起来D.电烙铁通电后,烙铁头很快发热11. 夏天,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常常会伴着“嘭”的一声响,同时瓶口有股“白雾”产生,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啤酒的内能减少使周围的空气液化形成了“白雾”B.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啤酒的内能减少,瓶口的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了“白雾”C.瓶内的啤酒温度升高,啤酒蒸发后形成的液态啤酒D.气体对瓶盖做功,使瓶盖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燃烧后冒出的雾12.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的是()A.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凉水中化得快一些B.夏天,厕所里的异味比冬天更难闻C.腌菜时,需要很长时间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菜就会变咸D.微风吹来,荷花香味扑鼻13. 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14. 流星以高速度闯入大气层,留下一条发光的“尾巴”,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流星与大气层摩擦,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流星与大气层摩擦,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C.流星与大气层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流星与大气层摩擦,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5. 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炎热的夏天,沙滩被太阳光晒得发热B.冬天,坐在火炉旁会感到很暖和C.流星与大气层摩擦生热,会产生一条带火的“尾巴”D.子弹壳里的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弹头推出去16. 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C.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17.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内能B.质量C.温度D.热量18. 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19. 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可能不变D.可能升高20. 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答案】不正确 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乙 2.4×103【解析】【分析】【详解】 (1)[1][2]升高的温度大,不代表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一样的,因为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是相等的;(2)[3]由图可知,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如都温度升到40℃,甲需要的时间是3min ,乙需要的时间是4min ,乙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这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一些;(3)[4]根据t=cmQ ∆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4min ,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4min ,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甲的温度变化值为50℃-10℃=40℃,乙的温度变化值为40℃-10℃=30℃,乙的比热容()()3340 1.810J /kg 2.410J /kg 30c =⨯⨯=⨯乙℃℃℃℃。
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A 装置进行实验。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4 能—内能与内能的利用(有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4 能—内能与内能的利用一、单选题1.(2022·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0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D.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2.(2022·乐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B.内燃机的吸气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D.0℃的冰没有内能3.(2021九上·越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们可制造出永动机B.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D.火箭升空时,其势能和动能都增大,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4.(2022·汶上一模)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损失,丙所示的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比乙液体的比热容比大B.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2︰3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之比2︰3D.将甲、乙两种液体从20℃均加热至60℃(没有达到沸点)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仍为2︰3 5.(2021九上·南岸期末)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臀部的内能B.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做功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D.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6.(2022·简阳模拟)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kg和2kg的水,并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容器中的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的B.甲、乙两容器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容器中的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二、多选题7.(2021九上·富裕期末)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8.(2022·龙岗模拟)2021年5月,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点火后,燃烧产生的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火箭拔地而起,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脱离,精确进入预定轨道。
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上册内能(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1.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芳同学用酒精灯(火焰大小保持不变)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1)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大于/小于/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2)求该物质在BC段共吸收了多少热量__________?经测量BC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10g(酒精完全燃烧),求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多大_______?(3)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多大__________ ?【答案】大于 4.8×104J 16% 1.5×103J/(kg•℃)【解析】(1) 如图该物质在AB段为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点时的内能大于在A点时的内能;⑵如图BC段温度升高了40℃,则该物质在BC段共吸收的热量为:343100.440J 4.810JQ cm t=∆=⨯⨯⨯=⨯吸;酒精10g放出的质量为:750.01310J310JQ m q==⨯⨯=⨯酒放,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454.810100%16%310QQη⨯==⨯=⨯吸放⑶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吸热2min温度身高了40℃,吸热热量是BC段吸收热量的一半,故固态时的比热容为:()43OA4.810J2== 1.510J/kg0.4kg40Qcm t⨯=⨯∆⨯吸固℃℃2.如下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装置.(1)为保证让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能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阻值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________相同.(3)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4)观察分析表格和图像,我们能得出的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水______C煤.(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油【答案】(1)相等;(2)质量;(3)吸热的多少;(4)大于【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焦耳定律,甲乙串联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为保证不同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相等;(2)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质量相同;(3)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4)分析表格,均加热5min,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温升高了40℃-30℃=10℃;煤油温度升高了50℃-30℃=20℃,说明了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考点:比热容;焦耳定律3.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给它们加热,并记录得到了表中的实验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0 1 2 3 4 5 6 7/min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34煤油的温度20 2428 32 36 40 44 48 /℃(1)两种液体相比较,温度升高比较快的是_____;(2)小明给水和煤油加热,选用两个同样的“热得快”的目的是什么?_____(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其中_____(选填“A”或“B”)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情况.(4)比较方法: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方法:①吸收相同热量,比较_____;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_____;(5)如图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只是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_____(“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砂<c水)【答案】煤油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B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大内陆【解析】(1)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知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高;(2)实验中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和两个同样的“热得快”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供给水和煤油相同的热量,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3)在同样的加热时间内,两种物质吸热相等,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比较快的是煤油,水升温慢,B表示水吸热升温情况;(4)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①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5)由图2气温变化曲线得出,A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B所示的城市的大;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大,所以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九年级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将适量碎冰放入试管中,利用水给冰加热,目的是______; (2)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C ;(3)图乙是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AB 和CD 两段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______; (4)若不计热量损失,物质在AB 和BC 两段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1和Q 2,则12:Q Q =______。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 -4 温度不变 该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2:3 【解析】 【分析】 【详解】(1)[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这样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 ,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C 下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4°C 。
(3)[3]由图像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冰化成水质量不变,但比热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同样受热情况下,温度变化快慢不同。
(4)[5]因为同一加热装置,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在AB 段时间为2min ,BC 段为3min ,则12:2:3Q Q2.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2)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下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水10689820食用油10689810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考点一:内能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3.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4.将80 ℃的铁块投入到40 ℃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60 ℃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5.下列事件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D.压缩空气6.如图所示,关于水和煤油内能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中水的内能等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B.(a)容器中水的内能大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C.(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D.(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等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7.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8.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在市政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坚硬的水泥路面,切割机在施工时要不断的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这是由于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________,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考点二:分子动理论1.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态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D.甲是固态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3.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该实验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纯净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使用前通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以便泄漏时能及时察觉到.人能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分子在________;这种现象在温度高的时候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5.宋代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分子的运动与空气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6.1克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考点三:比热容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2.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3.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小红问小明“水比较容易获得,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B.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C.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D.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4.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5.在了解水的吸热多少跟质量及温度升高大小有关的基础上,同学们想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于是找来了水和铁砂进行实验.(1)怎样来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呢?请你简述实验思路.(2)小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两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温度变化5 ℃、10 ℃、15 ℃所需时间.请你帮助小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晓彤认为小雪的实验需要两次才能完成,过于繁琐,于是使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进行实验,则晓彤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6.如图1所示是“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1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为________ S.(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__(填“大”或“小”).(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7.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K100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考点四: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甲的温度升高了50 ℃,乙的温度升高了40 ℃,那么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1∶1B.1∶2C.5∶8D.8∶52.热水质量20 kg,温度80 ℃,与质量30 kg,温度30 ℃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温度.3.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参考答案考点一:内能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答案】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是等效的.所以,在没有明确内能增加的过程情况下,无法判断是采取哪一种形式使其内能增加的.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答案】C【解析】A项,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B项,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D项,压缩空气,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3.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B.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C.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D.小球由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答案】C【解析】A项,发烧时用湿毛巾敷额头能降温,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项,丁香树开花时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项,水烧开会把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D项,小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快,是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结果;故D错误.4.将80 ℃的铁块投入到40 ℃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60 ℃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答案】D【解析】A项,将80 ℃的铁块投入到40 ℃的水中,铁块的温度高,投入到水中,铁块的温度会降低,铁块的内能会减少,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量从铁块传递到水,故A错误;B项,由于不知道铁块和水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铁块和水的最终温度,故B错误;C项,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 项,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故D正确.5.下列事件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D.压缩空气【答案】A【解析】A项,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项,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两手互搓,使手暖和,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合题意;D项,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即对空气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6.如图所示,关于水和煤油内能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中水的内能等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B.(a)容器中水的内能大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C.(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D.(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等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答案】C【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①(a)和(b)中都是水并且水的质量都是相等的,所以内能的大小就取决于水的温度,由于(b)中的温度高于(a)中的,所以(b)中的内能大.②(c)和(d)中都是煤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大得内能大,所以(c)中的内能大.7.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答案】C【解析】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如果不计热损失,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直到温度相同.热水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因为不知道水的质量,但是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8.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在市政建设施工中,我们经常看见工人用切割机切割坚硬的水泥路面,切割机在施工时要不断的向锯片上浇水,否则会很快损坏锯片,这是由于锯片在切割路面时不断________,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做功热传递做功【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锯片在切割路面时发生剧烈摩擦,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就会影响锯片的硬度,所以要浇水;浇水时,锯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热量就会从锯传递给水,这样水就将这些热量吸收,锯的内能减小,温度也会降低.考点二:分子动理论1.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态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D.甲是固态【答案】C【解析】物质三种状态中,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可以在任意空间内自由运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间的排列紧密,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2.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核子【答案】A【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3.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该实验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C、D错误,B正确.4.纯净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使用前通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以便泄漏时能及时察觉到.人能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分子在________;这种现象在温度高的时候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明显.【解析】人闻到天然气的气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在温度高的时候明显.5.宋代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分子的运动与空气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答案】温度温度【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当温度升高时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6.1克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答案】∵4×109m3=4×1015cm3∴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n==2.6×106个/ cm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答: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2.6×106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可获得的信息是: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考点三:比热容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答案】B【解析】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A项,为保证水和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故A正确.B项,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故B错误.C项,为了便于比较水与液体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液体,故C正确.D项,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液体的容器相同,故D正确.2.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答案】AC【解析】A项,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符合题意;B项,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由于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比热容大小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符合题意;D项,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为冰时,对外放热,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不符合题意.3.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小红问小明“水比较容易获得,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B.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C.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D.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答案】C【解析】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实验效果更明显.4.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答案】D【解析】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5.在了解水的吸热多少跟质量及温度升高大小有关的基础上,同学们想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于是找来了水和铁砂进行实验.(1)怎样来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呢?请你简述实验思路.(2)小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两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它们温度变化5 ℃、10 ℃、15 ℃所需时间.请你帮助小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晓彤认为小雪的实验需要两次才能完成,过于繁琐,于是使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同时进行实验,则晓彤实验中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答案】(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如下表所示(3)天平和温度计.【解析】(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铁砂,用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看它们的温度升高即可.(2)表格如下所示.(3)使用需要测量质量,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天平;还需要测量温度工具:温度计.6.如图1所示是“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1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为________ S.(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__(填“大”或“小”).(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答案】(1)电加热器(2)80 (3)大(4)加热时间【解析】(1)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或加热器;(2)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1 min20 s=80 s;(3)由表知: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25 ℃时,A液体用时80 s,B液体用时120 s,B液体升温慢,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公式c=知,B液体的比热容大;(4)实验用相同的酒精灯对AB加热,在相等时间内,AB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控制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控制吸收相同的热量.7.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K100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答案】(1)需要(2)24 ℃12 ℃水(3)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的方法【解析】(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需使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要相同.(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24 ℃,水升高的温度为12 ℃.由此得知: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的温度上升的比煤油慢,(或升温相同时,水加热的时间比煤油长,)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3)由Q=cm△t可得c=,判断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水和煤油两种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温度变化的不同;也可以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液体吸热能力的大小.考点四: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甲的温度升高了50 ℃,乙的温度升高了40 ℃,那么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1∶1B.1∶2C.5∶8D.8∶5【答案】C【解析】已知:c甲:c乙=1:1,m甲:m乙=1:2,Δt甲∶Δt乙=50 ℃∶40 ℃=5∶4,根据Q吸=cmΔt得===.2.热水质量20 kg,温度80 ℃,与质量30 kg,温度30 ℃冷水混合,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温度.【答案】解:设冷水温度从t0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0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由于不计热损失,则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即:4.2×103J/(kg·℃)×30 kg×(t-20 ℃)=4.2×103J/(kg·℃)×20 kg×(80 ℃-t)解得:t=50 ℃.答:水混合后的温度为50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3.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答案】(1)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c1m1(t1-t01)=4.2×103J/(kg·℃)×0.2 kg×(35 ℃-15 ℃)=1.68×104J,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Q放=Q吸=1.68×104J,电加热器1 min放出的热量:Q放===3.36×103J;(2)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Q吸′=4×Q放′=4×3.36×103J=1.344×104J,根据Q吸=cm(t-t0)可知,酒精的比热容:c2===2.2×103J/(kg·℃)答:(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3.36×103J;(2)酒精的比热容是2.2×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