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根际土壤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合集下载

具有拮抗作用的石榴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具有拮抗作用的石榴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具有拮抗作用的石榴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李娅梅;王志远;郑丽丝;赵静【摘要】[目的]筛选对石榴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生防菌.[方法]从采自云南蒙自的石榴叶片中分离并获得5株内生拮抗菌,通过测定其对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的抑菌能力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Y2,对其进行抑菌谱测定及鉴定.[结果]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测定表明Y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试验结果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石榴;内生菌;拮抗作用;分离与鉴定【作者】李娅梅;王志远;郑丽丝;赵静【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芒市678400;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石榴作为一种新兴高档水果,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

云南省蒙自县石榴连片种植面积达0.63万hm2,居全国前列。

石榴枯萎病是我国一种新的果树病害。

病害初期症状表现为少数枝条上叶片发黄萎蔫,随后根部和树主干木质部变褐,并且其横切面木质部呈现放射状黑褐色坏死,多数石榴树在21~28 d内全株发病死亡,生长10年以上石榴树的发病率(6.0%)高于生长1~5年的石榴树(1.0%)。

该病害由子囊菌亚门长喙壳科长喙壳属的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引起,被当地果农称为石榴的“癌症”[1]。

该病害自1999年零星发生后逐年加重,造成石榴产业的毁灭性损失。

目前石榴枯萎病在国内仅云南省有发现,研究者对该病害的研究报道较少,黄琼等于2003年首次报道了石榴枯萎病害在我国的发生[2]。

笔者从石榴中分离并鉴定了对石榴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生防菌,以期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致病真菌分离与鉴定

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致病真菌分离与鉴定

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致病真菌分离与鉴定石榴果实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种植和储存过程中,石榴果实常常容易遭受腐烂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

这些腐烂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石榴果实腐烂病害,我们需要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与鉴定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致病真菌,了解其种类和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受感染的石榴果实- 啤酒麦芽琼脂培养基- 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无菌匙等实验器材2.2 实验方法- 从受感染的石榴果实中取出疑似致病菌物质- 将疑似致病菌物质均匀涂抹在啤酒麦芽琼脂培养基上-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观察培养皿上是否出现菌落并进行鉴定-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它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分离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在培养皿上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菌落,根据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不同的真菌种类。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真菌的进一步鉴定。

3.1 真菌鉴定方法我们将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真菌的鉴定:1) 显微镜观察:观察真菌的菌丝、囊孢子等形态特征。

2) 生长特性:观察真菌的生长速度、温度适应范围等特性。

3) 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生化试验,如利用特定底物进行酶活性测试等。

3.2 鉴定结果经过实验和观察,我们成功鉴定出多种致病真菌,包括青霉菌、黄曲霉菌以及红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在石榴果实上生长迅速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4.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种致病真菌,成功鉴定了其种类和特征。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防治方法,以提高石榴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本实验使用了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多种石榴果实腐烂病害的致病真菌。

石榴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石榴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定期清除落叶,加强通风透光,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进行治疗。
02
石榴虫害及防治方法
石榴蚜虫
发生规律
石榴蚜虫主要有棉蚜、桃蚜和橘蚜等,一 年多代,世代重叠,以卵在石榴树上的芽 腋、裂缝或枝条残桩处越冬。翌年早春孵 化,若虫多在石榴新梢、嫩叶背面危害,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导致叶片卷曲、 皱缩、畸形,严重时引起落花、落果。
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提供隐蔽场所和提供寄主等。
化学药剂防治
科学使用化学药剂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 学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 和次数,避免产生药害和污染

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 ,应将不同种类药剂交替使用 ,以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注意安全间隔期
2023
石榴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 法
目录
• 石榴病害及防治方法 • 石榴虫害及防治方法 • 综合防治方法 • 防治石榴病虫害的实践建议
01
石榴病害及防治方法
石榴枯萎病
症状
石榴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常导致植株死亡 。患病植株表现为枝条萎缩,叶片变黄,根系腐烂。
防治方法
避免在疫区购买苗木,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
提高果农的防治技术
技术培训
组织果农参加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 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掌握新药剂
向果农介绍和推荐新药剂和防治新技术,提高防 治效果和效率。
交流学习
鼓励果农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防 治水平。
THANK YOU.
病虫害识别
了解石榴常见病虫害的症 状和特点,以便及时发现 并采取防治措施。

石榴枯萎病菌拮抗菌株T9的分离及鉴定

石榴枯萎病菌拮抗菌株T9的分离及鉴定

石榴枯萎病菌拮抗菌株T9的分离及鉴定周月笙;李克梅;郑晓慧;徐彪【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38)1【摘要】[目的]石榴枯萎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et Halsted)引起,对石榴有严重危害的土传病害。

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是石榴枯萎病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通过筛选具有对石榴枯萎病原菌产生拮抗效果的微生物,研究其抑制菌作用,以期为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控提供菌种资源。

[方法]从石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根据产孢量、生长速率、拮抗系数及平板对峙结果进行筛选,对防效较好的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评估其对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的菌株T9经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盆栽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1.35%。

[结论]该菌株展现出了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总页数】7页(P21-27)【作者】周月笙;李克梅;郑晓慧;徐彪【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健康创新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7【相关文献】1.石榴枯萎病菌拮抗菌A4的筛选鉴定及定植能力研究2.深海链霉菌拮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3.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X1菌株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基因的克隆4.1株黄瓜枯萎病菌拮抗酵母的分离鉴定\r及其拮抗作用初探5.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农用拮抗菌筛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榴枯萎病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步研究

石榴枯萎病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步研究
S4 6 6 9 3 . 3
中图分类号
石榴作为一种新兴高档水果近年来在我国发展 较快 。云南省蒙 自县 因石榴连 片种植 面积达 0 6 .3 万h 2 m 居全国前列 , 又以每年实现产量 6 t 中 万 为 国最高于 20 年被誉为“ 05 中国石榴之 乡” ] 03 [ 。2 0 1 年, 刘云龙等报道蒙 自县石榴园于 19 年出现石榴 99
邓 吉 陆 进 李健 强H , 潘 俊。 朱文棣 张文华 , , ,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 北京 109 ; 2 004 .云南蒙自县植保植检站, 自 6 10 ; 蒙 610
3 云南蒙 自 . 县新安所镇农业综合服务 中心 , 自 6 10) 蒙 616
[] 舒 畅 , 2 程丽霞 , 杨应桂 , 等. 二化螟测报方法简化研究 [ ] M / / 汤金仪 , 王建强.水稻螟虫灾变 与治理 对策.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 0 4 2 3 2 5 20 :2 — 2 .
[] 薛芳森 , 3 沈荣武.二化螟越冬幼虫龄次及滞育解除的观察 l] J.
江西植保 ,18 ,0() 1 —1 . 9 7 i 4 :3 5
E- 汪信庚 , 4 ] 程家安 , 俊华.二化螟滞育 的研究 Ⅲ .浙江农业大 何 J ]
学学报 , 9 3 1 () 1 0 7 . 1 9 , 9 2 :7 —14
不同温度 的浸泡后绝大多数个体均会从稻株 内逃 逸
石榴 枯萎 病 发 生 危害 与 防治 初步研 究
收稿 日期 : 2 0 0 6—0 — 9 1 1 修订 日期 : 2 0 0 0 6— 9—2 0
枯萎病这一新病害 , 引 云南农业大学先后报道了石 榴枯萎病 20 02年发病率为25 , . 病原菌为甘薯 长 A o 喙壳 ( e t yt i bit El C r o s s m r a ls& H l ) a c if a i a t以及三 s

一种检测石榴枯萎病菌致病蛋白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检测石榴枯萎病菌致病蛋白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检测石榴枯萎病菌致病蛋白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余磊,赵建荣,徐胜光,吴旭,苏源,刘佳妮,陈泽斌申请号:CN201210580190.X
申请日:20121227
公开号:CN103026910A
公开日:
201304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检测石榴枯萎病菌致病蛋白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

方法为:芋头生长至第3片时,选择完全展开的健康叶片接种。

在接种芋头叶片的边缘近中间部分,致伤直径2 mm的压伤斑3个,将石榴枯萎病菌液体培养后得到的分泌蛋白在致伤处接种,蛋白的接种浓度为50μg·ml,接种体积为5μl。

接种后96小时在芋头叶片上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病斑,测量向叶尖和叶基方向延伸的最长值作为病斑的长度值,该值是比较不同蛋白致病力大小的依据。

其分类标准为:病斑长度为3.5mm至4mm为弱致病性;病斑长度在4.1mm至5mm为中等致病性;病斑长度大于5.1mm为强致病性。

该方法解决了石榴枯萎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检测的问题,对于研究石榴枯萎病菌致病相关分泌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昆明学院
地址: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浦新路2号昆明学院农学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宏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株石榴炭疽病病原真菌的鉴定

一株石榴炭疽病病原真菌的鉴定

一株石榴炭疽病病原真菌的鉴定李秀丰;谢美华;李雪玲;杨海艳【摘要】为了解石榴炭疽病病原,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喀斯特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arstii分生孢子直,单孢,无色,圆柱形,顶端钝圆,大小为14.6 (12.3~16.3) ×6.6 (6.1~7.3) μrn,长宽比在1.9 ~2.6之间,平均为2.2.附着孢圆形至近椭圆形,简单,淡褐色,全缘,大小为7.1 (5.3~8.7)×5.3 (4.9~5.7) μm.本文为该菌在石榴科植物上的首次报道.【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石榴;喀斯特刺盘孢;病原菌鉴定【作者】李秀丰;谢美华;李雪玲;杨海艳【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云南省高校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楚雄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云南省高校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楚雄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云南省高校应用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楚雄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5石榴科 (Punicaceae)亦称安石榴科,全世界共有1属2种,产于地中海至亚洲西部地区。

我国引入栽培1种,即石榴Punica granatum。

石榴在南北各省都有分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分为若干栽培变种[1]。

石榴的根、叶、花、果皮、种子均可入药[2,3]。

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石榴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菌、抗感染等诸多功效,这与石榴中含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有关[4,5]。

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2, Vol.12 No.5作者简介 周慧杰(1976—),女,河南驻马店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2-15Research Progress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in Fruit TreesZHOU Huiji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Fruit tree-soil-microbes interac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Soil acts more as a mediator for fruit trees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Together, they form a complex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o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were on crops, and relatively few researches o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of fruit trees, and the research on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mechanism was not focused on fruit tre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es of fruit tre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ies of the fruit tree, the rhizosphere microbes, and the rhizosphere soil,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es of the fruit trees, combined with other plant-microbe related theories. The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of fruit trees ha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of fruit trees.Key words Fruit trees;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Rrhizosphere soil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周慧杰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摘要 果树、土壤、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土壤更多的是充当果树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媒介,它们共同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榴根际土壤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摘要通过研究石榴病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子鉴定,探索不同菌株对石榴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寻找有效的生防菌株,为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提取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2种不同细菌菌株的DNA,利用其r DNA ITS 区段进行16S RNA PCR扩增进行分子鉴定;对云南省蒙自市新安所镇石榴枯萎病病枝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石榴枯萎病菌,并观察其在12种土壤细菌菌液抹匀的PDA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编号为PSBS001,PSBS003,PSBS008,PSBS009,PSBS011的土壤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8%,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并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

关键词:石榴枯萎病;枯草芽孢杆菌;土壤细菌;分子鉴定;抑制。

石榴根际土壤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1 引言石榴,别称安石榴。

为石榴科木本植物。

石榴是云南省蒙自最著名的特色水果,栽培石榴历史已有七百余年,以前仅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1987年引入世界银行贷款后,蒙自县开始发展石榴。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研发与指导、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开拓,到2007年石榴种植面积发展到11.19万亩,投产面积7.29万亩,实现产量9.5万吨,产值2.65亿元。

2008年新植2500亩,全县面积发展到11.44万亩,投产面积8.3万亩,预计产量10.8万吨,产值3.2亿元。

石榴是蒙自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1],蒙自县新安所镇产的甜石榴果实具有色泽艳丽,粒大皮薄,肉厚核软,汁多味甜等特点,是我国石榴中难得的佳品。

蒙自石榴还具有萌芽开花一早、果实成熟早的优势。

蒙自甜石榴以其独特的品位在我国石榴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是蒙自石榴鲜果成熟上市的最佳季节,产品远销国内28个省(市、区)及越南、俄罗斯等6个周边国家。

石榴还有广谱抗菌的作用,石榴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最强,石榴皮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

随着石榴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石榴病害日益严重。

石榴上常见的病害有石榴果腐病[3],石榴干腐病[4],石榴褐斑病[5]等。

近年来,由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相继在印度、中国出现,并在短期内造成石榴植株大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石榴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甘薯长喙壳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从石榴生产的实际出发,采集云南省蒙自市新安所镇的发病石榴的枯萎病标样,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对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细菌菌株,提取DNA,采用16s RNA 通用引进行PCR扩增,再进行测序,到NCBI网站进行比对,最后确定为何种细菌;本研究旨在探索石榴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和形态分子鉴定及其病原菌在不同菌株菌液环境和不同菌株菌液的不同浓度下的生长特性,寻找有效的生防菌株,为该病菌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目前,随着石榴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榴枯萎病影响了石榴的生产,造成石榴生产的经济损失。

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引起的石榴枯萎病1990年首次在印度的Bijipur地区发生,至1993年已蔓延整个Karnataka地区。

石榴园中病株年平均死亡率达7.5% 。

2001年在云南省蒙自县相继发生石榴枯萎病[6],经作者刘云龙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证明病害是由甘薯长喙壳引起的,为国内果树新病害。

有关研究报道,茶枝小蠹虫Xyleborus fornicatus可能是石榴枯萎病的传播媒介之一。

对于石榴枯萎病的防治,2002年黄琼[7]、刘云龙等相继报道了云南石榴枯萎病,2005年毛忠顺等报道了化学杀菌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此后,邓吉[8]等报道了氟硅唑等化学农药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好作用。

但是,截止目前未见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的报道。

在国外,石榴枯萎病仅在印度有报道。

1993年,印度开始发现石榴枯萎病,1999年Y. M. Somasekhara.报道了石榴枯萎病[9];2000年,发现石榴枯萎病蔓延的比较快,同年他报道该病可能会影响到石榴种植业的发展;2002年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对石榴枯萎病菌有抵制效果,但未在田间大规模应用;2006年,筛选出了对石榴枯萎病有较高抗性的石榴品种,同年,报道了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卡、安得拉三个邦都有石榴枯萎病发现,发病率从0.74-8.14%不等;其间相继报道了石榴园常用除草剂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影响[10][11],草甘膦、乙氧氟草醚和百草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11年,汤东生[12-16]等报道了杂草协调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石榴枯萎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其生防菌株也不是来自当地,因而从当地病土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细菌菌株,利用菌液提取DNA,再把产物进行PCR,进行分子鉴定;以云南省蒙自市新安所镇石榴枯萎病病枝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石榴枯萎病菌,观察石榴枯萎病菌在不同菌株的菌液抹匀的PDA上的生长情况,以期得更好的结果。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时间、地点2.2 试验材料与仪器2.2.1 标本采集2011年3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安所镇的发病石榴园调查发病植株症状、采集发病的石榴的枯萎病枝、病茎及健康植株组织标样、石榴病株的根际土壤。

使用发病石榴的病茎、病枝病健交界植株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石榴枯萎病病菌样本。

将采集的发病石榴的根际土壤,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细菌菌株。

2.2.2 材料与药品试剂土豆,葡萄糖,BIOWEST AGAROSE,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浓盐酸,去离子水,石蜡油,蛋白酶K(20mg/ml),土壤基因组DNA快速提取离心柱形(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形(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真菌提取试剂盒柱式(Andy Bio),16S RNA PCR扩增试剂。

2.2.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摇床,冰箱,培养皿,接种针,7.0mm的打孔器,滤纸,直尺,玻棒,培养皿,三角烧瓶,试管,酒精灯,5cm3指形管,高压灭菌锅,记号笔,酸度显示器,电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球计数板,移液枪,DYY-6C型电泳仪,数显恒温水浴锅,日立台式冷冻离心机,AB&9902PCR仪。

2.3 试验方法2.3.1 石榴枯萎病菌的分离用清水将病健交界植株组织冲洗干净,用灭菌手术刀取病变维管束组织3×4mm大小,经75%酒精溶液消毒,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用灭菌水漂洗三次, 用灭过菌的过滤纸吸干水后移到PDA培养基,置于25 ℃的恒温培养箱培养。

从菌落边缘挑取菌丝移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再从移植的菌落边缘挑取菌丝,移入另一PDA平板上,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获得纯菌落[17]。

将纯化的病菌移到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培养。

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子鉴定。

将在PDA平板上纯化培养的菌丝体移入PDA斜面,25℃恒温培养箱培养10d,备用。

2.3.2 土壤细菌的分离称10克石榴根际土壤于无菌250ml锥形瓶中,用已灭菌的量筒量取无菌水定容至100mL,振摇约20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匀。

无菌操作台上,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用无菌移液枪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均匀混合,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然后用无菌移液枪分别由10-4、10-5、10-6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1ml对号放入已经编号的稀释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的涂布均匀,室温静置10分钟,使菌液吸附进培养基。

25℃恒温培养箱培养3天[18]。

观察菌落特征,从稀释度合适的培养平板上挑取每一菌落各在不同的平板上划线分离,并进行编号,再进行纯化,得到不同的细菌菌株。

2.3.3 土壤细菌的DNA提取取500ul菌液离心(10000rpm,1分钟),弃上清;加入200ulRB溶液再离心(10000rpm,30秒),弃上清;重悬于200ulRB,加入200ulCB溶液,剧烈充分混匀;加入40ul蛋白酶K(20mg/ml),70℃水浴10分钟;冷却后加100ul异丙醇剧烈混匀,溶液和絮状沉淀加入吸附柱AC中,离心(10000rpm,30秒)弃废液;加入500ulIR溶液离心(12000rpm,30秒)弃废液,加入700ulWB溶液离心(12000rpm,30秒)弃废液,加入500ulWB溶液离心(12000rpm,30秒)弃废液;将吸附柱AC放回收集管中,离心(13000rpm,2分钟),把AC 放入一个干净离心管,在AC附膜的中间部位加入100ulEB(事先在65-70℃水浴中预热),室温放置3-5分钟,离心(12000rpm,1分钟);将得到的溶液重新加入离心吸附柱中,室温放置2分钟,离心(12000rpm,1分钟);检测DNA的浓度,取少量样品跑电泳[19]。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称取2g琼脂糖于100ml0.5×TBE中,加热溶解,冷却至65℃左右再加入终浓度为0.5%-1.0%的EB;电泳胶模两端用透明胶带封固,梳子至于适当位置,将冷却至65℃左右的琼脂糖溶液慢慢倒在胶模上,厚度约3mm。

静置,待胶凝固后揭去胶模两端的透明胶带,放入电泳槽内,倒入适量电泳缓冲液小心拔出梳子。

将3ul提取的细菌DNA样品,与等体积溴酚蓝指示剂混匀,加入凝胶点样孔内,防止产生气泡和样品溢出[20]。

将电泳槽通电,80V恒压电泳90分钟。

电泳完毕,关掉电泳仪,小心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DNA条带橙绿色荧光。

2.3.4 土壤细菌的16S RNA PCR扩增引物设计[21],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扩增体系为25ul体系[22],扩增程式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5 扩增产物的测序与分析扩增产物交由华大基因公司测序。

将测序结果进行NCBI比对,采用DNAman V6遗传距离分析,初步鉴定编号PSBS001,PSBS003,PSBS008,PSBS009,PSBS011菌为芽孢杆菌属。

2.3.6 土壤细菌对石榴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根据菌落形态及其分子生物序列鉴定的结果,初步鉴定了编号PSBS001,PSBS003,PSBS008,PSBS009,PSBS011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并进行抑菌试验。

用PDA培养基(土豆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蒸馏水1000ml),用土壤细菌进行血球计数板计数制得200vl分别带有103、104、105个细菌的菌液,并用移液枪吸取到平板上抹匀,用直径为7.0mm的打孔器取石榴枯萎病病菌菌饼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正中,每个处理10皿,对照10皿,每个培养皿培养基基本一致,每1000ml倒50皿,置于25℃恒温培养,每24h观察并去除被污染菌落的培养皿,直到第10天观察菌落形态并测定菌落两个相互垂直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