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影子》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3.掌握描述影子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形成对影子的深刻理解;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影子的形成原理;3.描述影子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难点1.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学生表达对影子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各种物体的影子,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尝试回答。
2. 学习《影子》课文(15分钟)师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影子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只有在光照下才会产生影子?”3. 实验:发现影子(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着不同形状的物体,用手电筒作光源,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影子的变化。
让学生找出规律,并交流讨论。
4. 讨论影子的原理(1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影子形成的原理,引导学生总结并记载在板书上。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
5. 影子的表达(20分钟)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影子,并描述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使用“黑影子”、“跟着我走”等词汇来描述。
6. 思维拓展(10分钟)通过列举日常中影子的应用场景或引发学生思考光与影的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讨论光和影的奥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影子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对影子主题的浓厚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影子的形成原理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巩固。
整体来看,本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2.初步认识自然数。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体会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谈话: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讨论交流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课件出示图片: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2.计数方法和计数符号。
师: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实物计数:出去放羊的时候,每放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
放牧回来时,再把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
如果同样多,观察图片了解古代计数方法就说明放牧时羊没丢。
刻道记数: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结绳记数: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每去一个人,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这样去了多少个人,绳子上就有多少个结。
讨论交流:你感觉古代人的计数方法怎么样?生:这样太不方便了。
师: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些计数符号叫做数字。
师: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数字吗?生:它们分别代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8,9。
提问:这是阿拉伯数字,你知道它们是谁发明的吗?小结:公元3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7,8,9这9个符号的计数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时《0的除法》教案

0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有关0的除法,知道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2.在学习活动中,初步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3.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都是0”。
教学难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大森林,并帮助动物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还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
现在,我们继续走进大森林,看看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教师讲述:爱吃桃子的猴子发现了长满桃子的桃树,高兴极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1。
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2只猴子,10个桃子。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几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10÷2=5(个)出示课件2.处理方法同上,学生列式6÷2=3(个)【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唤起学生对所学除法知识的回忆,使学生在系列情境中为学习0的除法而打下基础,能运用迁移顺利学会新知识。
】二、提出问题,激趣探究出示课件3.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只猴子,没有桃子。
现在树上还有桃吗?(生:没有了)没有桃也就是几个桃(生:0个)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几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班内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树上没有桃,每只猴子都分不到,所以分到0个。
(0÷2=0(个));(板书算式)评价:你讲的真清楚!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设计意图:如果用课本的情境图,二年级的学生更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和结果,而忽视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因此在教学时,顺延分桃子的情境,学生更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有关0的除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五课时 参观植物园

参观植物园⏹活动内容教材第34、35页参观植物园⏹活动提示“参观植物园”是新课标冀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中设置的一个实践与综合运用活动。
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活动中租车和设计线路问题。
在制定租车方案活动中要注意渗透“多中选优”的“优化”思想的渗透;在制作线路活动中,既用到生活经验,也用到了时间、速度、路线、四则计算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合理地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租车方案和参观路线。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情合理的方案和路线,并能表达制定方案及路线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答,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和路线。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和路线。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每组两张写方案、路线的纸⏹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谁去过植物园,说一说你参观植物园的心情,你看到了哪些植物?(学生交流参观的体验和看到的植物)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植物。
看来,到植物园参观,不但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还能认识许多植物,学到很多知识。
师:我们的数学教材上就有一个参观植物园活动,今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参观植物园)设计意图:由学生谈参观植物园的感受和看到的植物引出教材活动内容。
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学生畅所欲言,在师生交流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综合与实践活动“参观植物园”。
(二)解决问题。
☆制定租车方案师:学校要组织150名师生去参观植物园,观察下面的报价表,你获得哪些信息?(生独自观察,师点名汇报)生:52座的豪华大巴,每天600元;48座普通大巴,每天500元;27座豪华中巴,每天350天。
师:观察报价表,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说:●租哪种车合适?●哪种车最便宜?(或花钱少)。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第五课时 教案

二.能力目标
1.读懂有关人的外表的描述
2.能描述人的外表
3.注意到一些文化常识,不能用“fat”来形容人胖,要用“a large build”
三.教学过程
1.Review:听写下列单词和短语
curly,medium height, straight, build, cinema, little, tonight, glasses, person, handsome, blonde, be of, criminal, in the end, another
2.借用PPT,展示4张卡通人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其外貌特征。
图片一:big nose
图片二:blonde hair
图片三:round face
图片四:long face
3.借助第二步的图片,让学生造句,复习He/ She has…句型
4.给学生时间完成3A,让学生对答案
5.让学生读至少2遍文章,熟悉文章
写作:对人的外貌的描写;动词“is,has”的正确使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显示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课件或单词图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
复习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内容;准备好同步练习册
备课内容
个人意见修订
一.知识目标
复习描述人的外貌的词汇及句型
What does he look like?
6.老师进行key points的讲解
①“Let me tell you what he looks like”为祈使句,并且是宾语从句
②first of all
③戴眼镜用wear
④be good at的用法
千字文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第五课时教案【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中年段,在语文学习上是由识字转为阅读阶段,此课程是语文识字学习的巩固和拓展。
千字文共1000字,部编语文教材在低年段识字共1600字,千字文的文本内容与低年段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识字表中相重合的生字有552个。
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基本上能够进行自主识字,个别的生字需要教师在课堂引导。
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国学校本课让学生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在行为习惯、价值观上的正确导向。
千字文有韵律,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教学内容】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课前准备】ppt、千字文学习资料【教学过程】课前背诵古诗一、复习导入1.《千字文》的作者是(周兴嗣)。
2.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的“千”指的是(《千字文》)。
3.背诵前面学过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千字文》。
二、回顾学习《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1.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读节奏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出感情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三、学习《千字文》内容。
初中 九下英语 阅读 第五课时 教案 Home safe home

Home, safe home1.Lead-inPlay a video and talk about when unhappy things happened what should we do.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lead to the story.2.Fast reading(1)Scan (浏览) the story and find the answerWhat does the story mainly talk about?(Let students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2)Skim the story quickly and matchPart 1 Para 1-2 a. While running awayPart 2 Para 3-6 b. Go back homePart 3 Para 7-9 c. Before running away(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ry.)3.Careful reading.(1)Read Part1 and choose1.Why was Monty angry again?A. He couldn’t go to his friend’s place.B. He had to help his mother.C. His sisters just had to look after the baby.D. All the above.(When checking the answer, tell students the ways of reading)2.Revie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2)Read Part 2 and answer1.Why did Monty get lost?2. The word chase can be translated into_____.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rt?A. Monty made a hole by the log.B. Monty lay beside the log and covered himself with the leaves.C. There were snakes and army ants.D. Monty didn’t stay where he was.4. Revie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3)Read Part 3 and answer1. Who found Monty and helped him go home?2. Did Monty still think nobody cared about him? How do you know?(By reading the story carefully, student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3. Revie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4.SummaryLet students fill in the blanks. This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lot of the whole story.5.WritingYour friend Xiao Ming is angry with his parents and wants to run away from hom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im? Write a short letter.( Students can write what they should do. By doing this, we can practice students’ writing.)6.Shar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课时Let’ s learn中的单词认读教学,可继续采用A部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拼读规则,自己认读新单词。
(2)让学生听Let’s learn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书上相
3.学生准备water,milk,juice,Coke,coffee,tea的实物。
板书设计
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教பைடு நூலகம்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热身/复习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教师播放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学生一起拍手演唱。
三年级班科目英语设计人2013年11月日|
教学内容
Unit 5 Let’s eat.
复备人
共6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New
课时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的常见的饮料单词: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2能用英文介绍这些饮料。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用一组连贯的动作教Let’s do中的动词Pour,smell,taste,drink。首先,教师左手端着一个茶壶,右手拿一茶杯,对全班说:Look!I’m Pouring the tea. Pour the tea.(边倒茶,边说两遍)。接着,教师端起茶杯,凑到鼻子前做闻的动作并说:Now smell the tea.(两遍)接着说:OK.Now taste the tea.(说两遍,边说边做尝味道的动作)最后,教师说:Mm…Good Drink the tea。教师演示完,请学生说出这几个动作的意思。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重点:单词: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教学难点:饮料句称的区别;Let’s do内容的理解和动作的模仿。
教具
学具
l.教师准备water,milk,juice,Coke,coffee,tea的实物、图片、单词卡片。
2.教师准备Let’s do的动作图卡、A部分单词的词卡和图卡。
(1)口语会话。
(2)演唱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
(3)自由会话。
(1)认读所学单词。
(2)学习“Let’s do”。
(3)听音做动作。
3.趣味操练(Practice)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应的图,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让学生一边听Let’s do的录音,一边跟读并做动作。
(l)选词竞赛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六个新词中的一个,选手跑步,快赢得一分。
(2)游戏:什么不见了(What’s missing?)
教师将单词先面朝上贴在黑板上,给学生10-20秒记住这些单词的顺序,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从中拿走一张,再请学生说出是哪个词不见了。
(3)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部分的活动。
(4)教师将Let’s do图卡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说一个指令,请学生指出正确的图片。正确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做活动手册第5部分练习。
(l)听录音,仿读句子。
(2)将所学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1)单词竞赛。
(2)做游戏。
(3)听录音做动作。
做活动手册第5部分练习。
教
后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