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类型和编制内容 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类型和编制内容  ppt课件

ppt课件
15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 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
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 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 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编制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体系
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行政体系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ppt课件
2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城市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
(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 制性内容。
ppt课件 22
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 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 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 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ppt课件 27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 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 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 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 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 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ppt课件
20
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 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 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_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_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

2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2.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定位2.1.1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地位的争论作为联系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中间层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展开,在规划界尤其是规划行政部门己经无法回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个争论主要限于总体规划层面的战略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方法研究也一直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重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观点较多,但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将总体规划的内容改为战略规划,形成总体规划即战略规划的逻辑;另一类主张从总体规划中分离出部分内容,建立独立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层次,形成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的逻辑关系;或者认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既是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城市所在区域的区域规划,因此可以形成区域规划(战略规划)——城市规划的关系。

主张将总体规划内容改为战略性规划,形成总体规划即战略规划的观点是从简化城市规划体制,维护总体规划己有的法定地位角度出发的,这类观点主要体现在对总体规划修编的探讨中。

姚凯(1999)提出总体规划应加强战略适应性的研究。

他认为总体规划的战略适应性研究即在战略层面上,重点研究城市的功能定位、结构适应、总量控制和时序开发优化,从市场资源配置出发,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判断决策的依据。

战略适应性研究的目的是在总体规划中指出城市用地发展、产业结构、城市职能、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重大发展方向与决策判断。

就编制层次而言,战略适应性研究并非是规划编制中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在编制过程中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规划在宏观上的指导。

[11]2000年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讨论中,提出新的规划模式应该包括发展战略和开发管制两方面,关于总体规划宜淡化审批制度,把总体规划作为一种战略,简化其内容。

城- 10 -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突出重点,强调战略性,要根据国家的、区域的发展要求,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着重研究解决影响城市近期和未来发展战略全局的关键问题,要强调研究并界定近期开发地区(包括城市旧区的再开发)、未来开发地区和不可开发地区(包括为生态保护需要的永久不可开发地区),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

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

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市”的出现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 手工业者:
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
以奴隶主居住和商业、手工业者居住为主的城市 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居住地——农村
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 城市产生过程简图
1、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 粮食的出现
功 能 逐
镇——Town(比村庄大、比城市小,集中了一定的人口)

城市——City

大城市——Metropolis

大都市——Megalopolis
巨大城市——Ecumeno-polis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
1、规划:旧有“规画”一词,为“打算”、“谋划”之意
50年代在我国学科中、 1954年前后在专业文献中始现 含义:描述未来、行为决策 作为目的(Purpose)的规划——即有目的地对人为事物进行预见的活
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市井” 《史记·平淮书》注:“师古曰,古末有市。若朝聚井 汲,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曰市井。”
(二)现代城市
城市发展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结合, 它的职能和组成部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概念 也因而变得复杂,这就是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 的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没有固定的居民点

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固定居民点的出现
形成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所
农业:相对稳定、固定→固定居民点 畜牧业:流动性的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定义: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 战略目标在城市物质空间加以落实、具体化。为了使两者更 好地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方案着手之前,先制定城市 规划纲要。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图
(五)审批:城市人民政府 (六)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2021/5/27
9
1、 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 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 [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 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
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⑶确定措施建设用地;
⑷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⑸确定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措施;
⑹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⑺20提21/出5/2城7 市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6
(六)审批: ⑶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⑷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 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四)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 一般为5年, 建制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可为3~5年。
(五)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 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021/5/27
22
五、分区规划
(一)定义: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 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一、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2、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3、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会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审批。

县所在镇的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审批。

市辖县所在镇的总体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政府审批。

4、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5、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6、城市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7、城市规划纲要:确定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8、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并说明各层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其他宏观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影响因素 • 经济总量目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经济总量目标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所要达到的 具体指标,是制定规划的指南。 • 经济结构目标: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比例和三大 产业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 • 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目标:人口增长率、总人口、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该目标是国 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根本所在,是评价规划成功 与否的最主要的依据。
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的内容: 地区资源的综合评价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目标 确定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规模和结构 国土规划的作用 控制作用 协调作用 优化作用 保障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含义: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 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 安排。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次组成及内容 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体 系 层 次
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 修建性详细规划
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问题; 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及发展条件; 论证和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 局和结构;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以及总体布局和发展 方向; 分析论证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可容 性及开发实施的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以文字为主,并附1/2.5万~1/1 0万城市发展示意图。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是一个包括城市设计、城市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工作。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城市的良好管理和控制。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会探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区域、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和景观特征等相互作用的空间模式和空间形态。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结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需要考虑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2.城市化理论城市化理论是指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结构、空间和效益逐渐变化的一种理论。

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围,对城市的发展和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城市化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的规模、进展、速度等因素,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城市规划措施。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4.城市美学理论城市美学理论是指城市的景观、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审美标准和观念。

在城市规划中,美学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形态,将其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二、城市规划的方法1.市场分析方法市场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城市人口、经济、产业等整体市场的分析,进而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保障。

市场分析方法需要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市场需求、资金来源等因素,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2.区域分级方法区域分级方法是指根据城市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功能差异和居住差异等因素,将城市分成不同级别的区域。

不同级别的区域规划目标和重点也不同。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引言城市规划是一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居住和工作环境,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行为。

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是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

本文将讨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

2.综合性: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环境等,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3.公平性:城市规划应确保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参与性: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机会的产生。

2.提高居住质量:城市规划可以创造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4.促进社会平等: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法1.数据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使用情况、交通流量等,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2.目标确定:城市规划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交通流量等,以指导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方案设计:城市规划应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应吸纳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和修改规划方案,以提高其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5.实施监测:城市规划应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和调整规划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2)不同国家的定义
日本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议的手段,旨在合理 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的环境。 美国 城市规划是设计并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科 学,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俄罗斯 城市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继续与具体化。 中国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 城市建设的综合布置和管理依据。 "The city is the nerve center of our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the storm center."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5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6
Baroque Planning: Paris, France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7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3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E. B. Howard——“Garden City” E. B. Howard: 1850年生于伦敦 1928年5月1日死于他创建的第二座花园城市(Welwyn) 葬于他创建的第一座花园城市(Letchworth) 受Utopia思想的影响。1872年迁居芝加哥,芝加哥大火 后引发的城市扩建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78年重返伦敦。 1888—1898是其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谈论的主题主要是 宗教、科学、激进政治主张、贫富不均问题等。 1898年出版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二版改为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
2、城市规划
(1)不同学科的理解 [经济学] 城市规划是对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进行最 有效分析的一种方法 [社会学] 城市规划是通过研究人们物质条件的不足, 来认识人类社会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善物质 环境的计划 [政治学] 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控制或建立城市秩序的途径 [政治经济学] 城市规划是在劳动再生产的单位、 集体内部,对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不同事物的具体 运行进行政治干预,确保再生产的继续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Process)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与城市的发展 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空间尤其是土地利用的分配和 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安排来加以实现的
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认为是与贫 民窟和工人住区有关。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1
3、巴黎改建 1853年,Geoge E. Haussman(巴黎的行政长官),看 到巴黎城市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组织,对巴 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9
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 ·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民点的模式 · 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 工人住宅的严重不足,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贫民窟) ━━知识背景 1、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理论: Thomas More——Utopia(16世纪) Tommaso Campanella——太阳城(17世纪) Robert Owen——New Harmony (1817年) Charles Fourier——Phalange(1829年)
18
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
城市要选在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 酷热的高爽之地,远离疾病滋生地; 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 要有便捷的道路或河道与外界联系 理想的城市方案为八角形,城市塔楼的间距不应大于弓 箭的射程,便于防守者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防御功 能); 城市道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且为了避免强风,放射道 路不直接对着城门; 在城市中心设立广场,在广场的中心建庙宇。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体现在: 1)提供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3)保障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障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7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第二章 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
1、规划:旧有“规画”一词,为“打算”、“谋划”之意
50年代在我国学科中、 1954年前后在专业文献中始现 含义:描述未来、行为决策 作为Purpose的规划——即有目的地对人为事物进行预见的活 动。它可以理解为对未来事物发展加 以控制的一种思想意识 作为Process的规划——即通过一系列的选择来决定未来行为的 过程。这种活动采取合理系统的方 式,对未来作出建议、评价备选方 案、推荐行动路线,以达到社会和组 织共同持有的目标
━━以道路分割来划分城市结构 ━━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加强街道景观的建设(结合道路改建同时进行) ━━在城市的两侧建设了两个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大 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2
4、城市美化运动 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 以1893年芝加哥的博览会为起点,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 面改进为标志。 在全美城市中开展了以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物”进行美 化的城市美化运动。 5、公司城 资本家为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 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国 家有众多的实例。 如:1879年,凯伯里在伯明翰所建的模范城市Bournville 1888年,Lever在利物浦附近建设的Port Sunlight等
元、明、清:继承已形成的规划传统并加以变革和调整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城市的防御功能提高 皇家园林得到很大发展 城市布局的整体性突出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2
2、主要论著 ▲《周礼· 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城建设的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 左祖右舍,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营造法式》明确规定建筑的等级、形制、材料、色彩等 ▲《管子· 度地篇》的相对学说,明确了城市用地选择的主要 内容 · 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 崇尚自然的思想:“因天时,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商君书》其中“徕民”一篇,说到居民点的问题 ▲《墨子》中记载了有关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城市 规模大小与城廓、农田和粮食储备相应关系 有关防御洪涝灾害、躲避地质灾害的观念也散见于众多历 史文献中。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3
3、总结 我国大约在3100年前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规 划体系,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建设体制、规划制度和 规划方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最核心的内容:
· 辩方正位—整体理念 整体思想 政治背景——城市布局 布局特点 体国——城廓档次及大小 经野——开发处理好城乡关系
· 体国经野—区域观念
· 天人合一—自然观念
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 《易经》——风水学说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4
(二)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建筑十书》--西方最古老的建筑专著 维特鲁威(Vitruvius),A.D.1世纪 成就: · 奠定了欧洲建筑学科的基本体系 · 反映了罗马的建筑发展水平 · 初步建立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方面: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 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建筑原则,提出了当时“理想‘的城 市模式。
·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城市建设与发展政策涉及到各个方面(公 共、私人) · 城市规划具有极强的政策作用,其本身就是一种政策的表述 政策引导 · 城市规划的政策作用 来支撑整个土地市场 信息供应
有可能成为城市各个部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决策的整合基础
· 体现在:
1)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 2)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 3)协调各类开发,无论是个人的或私有的 4)考虑财产所有者的利益影响 5)告知公众规划政策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20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公共卫生法
• 1833年,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肺结核及霍乱大面积流行 的病因 • 1842年,关于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 • 1844年,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 • 1848年,公共卫生法 • 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 • 1890年,工人住房法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1
秦: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强调区域规划、强调方位
西汉:强化区域内城镇网络的作用 三国—唐:都城规模宏大、城廓方整、街道格局严谨和坊 里制,严格的功能分区体制,城市数量大增 宋:城市建设中突破了旧的坊里体制约束 城市的功能从政治功能走向经济功能占主导地位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10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体系发展历程 夏代:史料已有建城记述 商代: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萌芽阶段,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周朝: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的时期 制定了一套营国制度,包括都邑建设理论、建设体 制、礼制营建制度、都邑规划制度和井田方格网系统 西周: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城市形制有相 应的严格规则 东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