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习题(3)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精选题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精选题

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精选题含答案1.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9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1)低碳生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至少写两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基础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基础训练(含答案)

基础训练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

(1)低碳生活是指:(2)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

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二、今年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武汉”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武汉市举行,为此,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以“我为绿色武汉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了解一下你校同学对于“绿色出行”的认识情况,请帮忙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2)班级读报活动中李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

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且为“我为绿色校园添色彩”的活动提一个建议。

新闻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2单元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测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2单元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测试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测试一、我校准备开展“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给设计一个活动的行动方案。

二、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膨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愈来愈大,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

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山洪、泥石流、飓风雪灾、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日益消融的冰川、肆虐的洪水、干旱……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请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拟写一篇倡议书。

参考答案:一开展“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断美化校园及我们生活的环境。

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活动主题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二、活动目的通过环保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做到净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校园,为绿色校园的创建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三、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日至12月30日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五、活动内容各班根据本班实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环保系列活动,让同学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做到绿化校园、为环保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1、“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活动启动仪式。

3月下旬,全校开展“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节能环保,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

2、开展“提倡节能环保,享受低碳生活”班级系列活动。

环保作业:(1)读一本关于科普环保的书籍。

(2)捡拾一次废弃物。

(3)制止一次违背环保的事。

(4)调查了解家里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建议父母上街时自备袋子,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并做记录。

(5)画一幅环保图画或写一篇环保文章。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减排量(千克)
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
5
随手关灯
4.7
夏季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
21
少用50个塑料袋
5
五层以下,用走楼梯代替坐电梯
216
手洗衣服
108
每月少开一天车
98
【链接材料】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为 发展中大国,中国也积极制订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 作为普通的居民,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节能生活习惯。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1.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9 分)
(1)同学们推荐你做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3分) 示例: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所谓低碳生活, 就是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更好地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希望我们 每个人都能成为低碳环保小卫士!
①缺少问候语,可在正文开头加上“您好!”。②“有幸”用词不当,应删去。③ 把“敬请按时来校”改为“敬请莅临”。④落款格式不正确,应先写署名后写日期。
(3)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便捷的生活方式,有人说这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也有人认为这是对资源的浪费,你怎么看?(3分)
示例:外卖的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外卖的过度包装产生了大量额外的垃圾,是 对资源的浪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倡导低碳生活习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倡导低碳生活习题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倡导低碳生活1.八年级(5)班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15字以内)【示例一】二氧化碳低一点,生活品质高一点。

【示例二】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低碳行动利国利民。

(2)为了让大家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宣传委员特意找了一些资料。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和链接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不少于2点)生活中减排二氧化碳的数据统计事项名称(以年计算) 减排量(千克)每年少买两件不必要的衣服5随手关灯 4.7夏季每台空调在26°C基础上调高1°C 21少用50个塑料袋5五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电梯216手洗衣物108每月少开一天车98相关链接: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制定了减排40%的目标,提倡国民进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每户家庭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约2.7吨,作为普通的居民,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养成了良好的节能生活习惯。

【示例】①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将会少减少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②为实现全年减排二氧化碳40%的目标,全社会要一起努力。

(3)为了强化低碳生活的理念,班级参加了植树活动。

班委会2020年3月12日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

下面是班长写的借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借条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36把,水桶8个。

此据。

2020年3月12日八年级(5)班班委会①在内容上,数字要大写,应将“36”写作“叁拾陆”,“8”写作“捌”。

②在格式上也有一处错误,修改意见是:“八年级(5)班班委会”和“2020年3月12日”调换位置。

2.2020年冬季大面积雾霾的爆发,让“雾霾让人逐年变丑”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而后由此衍生的“张嘴睡觉会让人越变越丑”的说法也在网络疯传。

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习题

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习题
精品PPT
深层探究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 么意思?
“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我们 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下的印迹, 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在这块岩石产 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情。
精品PPT
深层探究
2、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并且把时间拟人 化,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 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首小诗也引 出了后文的“岩石可以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
精品PPT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 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 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 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 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 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 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 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精品PPT
整体感知
3、从“死”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壳活动?
可以根据石头的颜色判断当时的气候; 可以根据石头中的化石判断古生物状况; 还可以根据这些化石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
精品PPT
整体感知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记录时间 的方法和内容。
精品PPT
整体感知
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精品PPT
深层探究
7、阅读22到29自然段,岩石又保存了哪些历史 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 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③岩石记录了古 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 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课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课堂练习

《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测试题
一、请你列举至少五个环境保护宣传日和相关活动。

二、我国与低碳环保有关的法津法规有哪些?(列举至少五部)
三、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具体行为是低碳行为?
四、请你列举几条大家最熟悉的环保低碳宣传语。

五、请你拟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语(2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如:6.5世界环境保护日;3.22水资源保护日;6.25中国“土地日”;4.22世界地球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一小时”“关灯一小时”等。

二、综合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自然资源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气象法》等;(2)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3)其他类的法律:《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三、出行首选自行车、公交车;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自备购物袋;家庭用水循环使用;每天将不用的电器插头拔掉;夏天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度等等。

四、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生活,从我做起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等
五、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典题展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典题展示

.
典题展示
(云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6分)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意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

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环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

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那么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1)篮球赛完毕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 (3 分)
(2)学校针对“半瓶水〞的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例如,再为这一活动设计三个方案。

(3分)
例如: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
总分值答案
(1)例如:小明,请把你的半瓶水带走好吗? 这水还可以喝,我们要学会节约用水。

(3 分)
(2)例如:以“请带走你的半瓶水〞为主题制作黑板报或手抄报;以“节约半瓶水,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征集“请你带走半瓶水〞活动宣传标语; 召开“我的半瓶水〞主题班会。

(3 分)
方法点金
如何向别人提建议
1.看清题干,有的放矢。

无论提什么建议,都要在看清题目要求的根底上有针对性地答题。

2 注意措辞和说话的分寸。

说话尽量委婉,防止使用命令式的语气。

3.言辞恳切,感情真挚。

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别人,以到达要劝说的目的。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时间的脚印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一)明确目标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í):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本文用①义项)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kū):海水枯干,石头粉粹。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ù):山脚。

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jūn):裂开缝隙。

刨刮(bào):刮平。

沟壑(hè):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dǐng):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xie):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方面的知识?讨论明确:(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l)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2.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分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明确:本文按说明内容的自身的内在联系,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一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6自然段):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第二层(第7一16自然段):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层(第17-20自然段):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第四层(第21自然段):总说岩石的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第三部分(第22一29自然段)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第30-31自然段)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四)总结、扩展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大家讨论讨论,然后踊跃争当中心发言人,谈出大家的共识。

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导入新课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

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五只是化石中的一种。

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

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

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过树脂的“坟墓”中。

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妈。

一天,一头猛妈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

当这头猛妈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

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同学们能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一下吗?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多得到较为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

说明文则主要采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

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

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记叙文中的描述,讲究“形似”和“神似”,笔触细腻,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只是以达到将具体情形解说清楚为限度,绝不作过细的描写。

3.再次细读本文,着重思考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本文的写法特色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1.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l)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

(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4)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时,举出长毛象、琥珀等化石。

(5)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举出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能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记’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象’和“犀牛”都长了长长的毛,说明了“第四纪”冰河的来临。

(6)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则举出“寒武记”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

此外,本文的列数字说明虽然次数不多,却足以让人认识到漫长的时间中大自然的变化。

如“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2.请同学们就自己印象深的写法发表高见。

讨论明确:(1)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一下子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2)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很好理解,古往今来都有可圈可点的方式。

但是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而时间又能在岩石上打下怎样的烙印,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知识和奥秘,真是令人急欲弄清楚。

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人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3)依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行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踪迹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结果。

先说明“地球上某些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把这一过程分为:岩石会被自然界和人类的各种作用破坏以致“烂掉”;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自然界中的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即岩石的生成。

因为岩石的生成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以岩石保存了太多的历史痕迹。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运动、古代生物的状况,乃至自然界中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无不在岩石上留下痕迹,这可不就是大自然为我们留下的时间的踪迹。

我们读懂自然界利用岩石留下的物质运动的踪迹,又能够使我们增加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探寻出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丰富宝藏。

本文就是这样,抓住事物自身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条分缕析,由岩石的成因及岩石记录了自然界的丰富的变化,最后说明岩石上的记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逻辑性很强,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