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捉迷藏》课件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迷藏》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迷藏》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的故事《捉迷藏》2.能表述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和情节的发展变化3.能模仿角色语调和表情,诵读部分台词4.能模仿角色的行为表情,参与角色扮演教学内容:《捉迷藏》教学目标:1. 能听懂老鼠的动机和行为。
2.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活动叙述故事。
3. 能模仿角色语调和表情,诵读部分台词。
4. 能模仿角色的行为和表情,参与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育孩子了解老鼠的动机和行为,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2.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培养孩子“勇敢、冒险、真诚、诚实、责任心、关爱他人”等品质。
3. 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和语言表演能力,并增加孩子的表情和音调感知能力。
4. 教育孩子借助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感受故事情节,进一步调动为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工制作老鼠和袋子的道具。
2. 教师准备音乐和旁白。
3. 准备糖果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一、进入教学(10分钟)1. 教师让孩子猜猜今天要讲的故事是什么。
2. 向孩子介绍故事《捉迷藏》。
3. 播放音乐制造气氛。
二、展开故事(20分钟)1. 播放旁白,向孩子们讲述故事。
2. 让孩子们朗读故事角色的语言,模仿角色的表情语调。
3. 询问孩子们是否理解老鼠的行为,引导孩子们发表看法。
4. 让孩子们模仿角色的行动表情,同时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参与角色扮演。
三、活动末尾(15分钟)1. 教师采用评估的方式,评价孩子们对故事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2. 教师将孩子们分成4个小组,并让他们编一段故事。
3. 最后,教师给孩子们发奖糖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教师采用叙述、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借助角色扮演这个活动形式,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故事的情节,进一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也发现这个活动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故事描述的有些复杂,对于有些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含反思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口语能力,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并能进行仿编,感受颜色无处不在,体验与颜色共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捉迷藏》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背景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永远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
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
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并能进行仿编。
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口语能力。
3、感受颜色无处不在,体验与颜色共同游戏的乐趣。
4、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散文无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能进行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1、立体画一幅(里面画有:蓝天、白云、太阳、树木、花、草);2、一面红旗、一把香蕉、一堆草丛、一朵浪花的图片;3、红、黄、蓝、绿的颜色宝宝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说一说:捉迷藏1、教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你们是怎样玩的?2、幼儿举手发言,说说自己对捉迷藏游戏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捉迷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捉迷藏》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捉迷藏道具(如毛巾、玩具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捉迷藏游戏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开场,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捉迷藏游戏。
4.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实际的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寻找。
5. 总结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导幼儿理解捉迷藏的规则。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捉迷藏游戏,记录幼儿的表现。
2. 课堂作业:让幼儿绘制一幅捉迷藏游戏的画,展示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和实际游戏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捉迷藏游戏的乐趣。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其在游戏中的表现。
2. 幼儿对捉迷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以及家长的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捉迷藏活动,让幼儿在更大的空间中进行游戏,提高其方向感和空间感。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参与捉迷藏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中班语言:捉迷藏

中班语言:捉迷藏文档中班语言:捉迷藏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语文》教材第五册,第20课《捉迷藏》。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小动物们玩捉迷藏的故事,引导学生们学习词语“藏、找、出现”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词“藏、找、出现”,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词“藏、找、出现”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句子结构的掌握,能够用所学生词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动物图片、挂图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PPT,展示小动物们玩捉迷藏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捉迷藏”这个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2. 生词学习: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生词“藏、找、出现”,并用普通话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3. 句子练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句子,如“小猫藏在桌子下,小狗找到小猫了。
”等,让学生模仿说句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用所学生词造句。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所学生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藏找出现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生词“藏、找、出现”造句。
答案:例如:小猫藏在桌子下,小狗找到小猫了。
2. 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用生词“藏、找、出现”描述画面。
答案:例如:我画了一只小狗,它藏在草丛里,小猫在找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通过PPT、挂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了生词“藏、找、出现”,并通过小组讨论、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造句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句子结构的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组织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隐藏物品,用所学生词描述过程。
中班语言活动:捉迷藏

中班语言活动:捉迷藏1.中班语言活动:捉迷藏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学习用“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创编,感受仿编诗歌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理解散文诗,感受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红、黄、绿、紫、橙颜色标记2、布置田野、花园、雪地、树林、大海等场景。
3、背景音乐。
重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难点:运用“躲在××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师:捉迷藏的游戏真好玩,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也喜欢玩,太阳公公会和哪些颜色宝宝玩这个游戏呢?二、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内容(一)欣赏散文第一段。
1、我们一起来看看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是怎么玩的呢?(播放ppt1—4)2、他们是怎么玩的?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感觉?请你试一试。
谁知道“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呀?(晚上)颜色宝宝们是怎么躲起来的?(理解词:静悄悄)为什么要“静悄悄”地躲起来呢?(二)欣赏散文第二段。
1、颜色宝宝们已经静悄悄地躲好了,你们知道他们都躲在哪里吗?(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讲述)2、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猜对了吗?(播放ppt5—8)3、颜色宝宝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学习用“躲在××里”的句式回答)4、为什么颜色要躲在××里?(三)欣赏散文第三段。
1、颜色宝宝们都藏得好好的,太阳公公会找到它们吗?(播放ppt9—10)2、是谁把太阳的手帕解开了?太阳公公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呢?(白天)3、师小结:晚上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到了白天什么都看见了,太阳公公一下子就把颜色宝宝们都找到了。
(四)完整欣赏散文诗。
1、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再来看一遍吧!2、这是一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你觉得散文中哪个地方最有趣?3、你们想不想也来说一遍?(幼儿跟随老师朗诵散文一遍)4、师小结:这首散文诗真好听,把太阳和黑夜说成了两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了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有趣。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散文诗捉迷藏》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散文诗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感知并体会散文诗的意境和美感。
3.能够模仿创作简单的散文诗。
二、教学准备
1.散文诗《捉迷藏》的教材
2.讲解PPT或图片展示
3.语言玩游戏道具:面具、彩纸、拼图等
4.MP3音频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游戏启动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进行的“捉迷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教材
老师向学生展示散文诗《捉迷藏》,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意境和奇妙。
3. 诗歌欣赏
学生围坐一起,老师朗读散文诗《捉迷藏》,让学生倾听、感受。
4. 诗歌韵律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散文诗的韵律特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故事的节奏感。
5. 语言玩游戏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通过游戏进一步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
6. 创作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7. 结课总结
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散文诗的特点和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通过游戏、欣赏、分析和创作等环节,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散文诗的美感和韵律,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创作力。
但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提高教学效果。
五、延伸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散文诗朗诵比赛。
2.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更多的散文诗,形成小型诗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班学生将能够初步理解和体验散文诗的魅力,为未来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含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含反思!设计思想: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永远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
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
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1. 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体验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愉快情绪。
2. 理解词:静悄悄,学习句式:有的……有的。
3. 初步懂得黑夜与白昼交替的简单道理。
活动准备:1.背景图及立体移动教具2.红、黄、蓝、白、绿挂饰与幼儿人数相等.3.云、树叶、菊花、天空、玫瑰花、小草立体教具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环境:这里有什么?2. 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提问:你刚才躲在什么地方?3.欣赏散文第一遍后提问并演示教具:(1)谁和你在捉迷藏?(2)有哪些颜色和太阳在捉迷藏?4、欣赏散文第二遍后提问:(1)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2)黑夜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3)颜色们都躲到哪里去了?是怎么躲的?(理解词:静悄悄)(4)为什么绿色要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学习句式:有的……有的……)(5)后来谁把手帕解开了?(6)为什么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全都找出来了?教师小结幼儿回答内容5、欣赏散文第三遍提问:颜色们还可以躲到哪里去?幼儿互相交流6、游戏:捉迷藏(播放配乐散文)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挂饰戴上在散文音乐的伴奏下与老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两遍(第二遍幼儿互换颜色)活动反思:《捉迷藏》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宝宝来躲的捉迷藏的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

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
学习词:静悄悄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习用“__躲在__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重点:学习用“__躲在__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难点:引导幼儿细心倾听,体验散文诗所蕴涵的美感。
活动准备:1、太阳、颜色宝宝、黑色布条。
2、大副散文图片(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今天我带来一个朋友,它也很喜欢玩捉迷藏,是谁呢?(教师出示太阳图片)太阳公公也喜欢玩捉迷藏,那它喜欢和谁一起玩呢?你们听了就知道了。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第一段,太阳公公和谁在玩捉迷藏呢?颜色们都怎么样躲起来的?(学习词:静悄悄)2、嘘,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都找到了。
(教师出示背景图)太阳把颜色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们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的用语言表达)。
3、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颜色宝宝,它躲在哪里?(句式训练:__躲在__里。
)4、颜色们都被你们找到了,现在我给这张图片编一首好听的散文诗给你们听,好吗?5、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散文。
黑夜用什么蒙住太阳的眼睛?太阳看不见了,那是什么时候?(夜晚)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又怎么做了?太阳睁开眼睛了又是什么时候?(白天)6、幼儿学念诗歌。
三、学习仿编散文诗。
1、想想这些颜色宝宝还可以躲到哪里去?(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帮助幼儿提炼诗句,可以适当出示图片)。
2、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颜色可以和太阳捉迷藏?他们可以躲到什么地方?3、幼儿与老师一起将创编的内容加到诗歌中,完整地朗诵一遍。
四、延伸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去教师外寻找各种颜色的景物来仿编散文诗。
中班语言教案《捉迷藏》2目标1、感受诗歌中的有趣意境。
2、学习仿编诗句:__躲在__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