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4)确定危险因素导致事故的类型和结果。 (5)确定危险等级,依据危险因素可能造成事故 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其危险等级。危险等级1 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其危险等级。危险等级1-4级 分别为: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破坏性的。 4、确定事故的防范措施 事故的防范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确定:一是消除 危险因素,亦即消除危险因素产生和存在的所有 原因;二是消除危险因素发展为事故的条件。 类似方法还有危险预知训练,它实际是危险因素 的现场分析训练,其步骤如下: (1)以作业组为单位组成危险预知训练小组,由 作业组长担任小组长。 (2)由小组长根据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绘制作业 简图,其中尽可能多的显示危险作业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工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从概念上有着 较大的不同。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场所存在的诸如 瓦斯、煤尘、矿山压力、自燃性煤层、矿井水等危险源,从 引发事故的角度分析,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煤矿重大危险源属性有物质类型的,也有能量类型的。 如可以引发爆炸事故的瓦斯、煤尘、造成透水事故的矿井水 属于物质类型;可以引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大面积来压顶 板事故的冲击地压属于能量类型。 (2)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指标量值随着生产的进展是动态变 化的。如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规程规定不大于1.0%,但如 化的。如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规程规定不大于1.0%,但如 果某一时刻通风系统出现问题,瓦斯浓度可能很快超限,达 到爆炸浓度。 (3)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难以静态、单独定量描述, 适于定性、定量结合描述。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危险因素的分析、重大危险源辨识 与风险评价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和编制 应急的关键。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重大危险源概念:《安全生产法》 重大危险源概念:《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 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 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 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 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 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是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具体如下: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

实施应急预案:制定重大危险源 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重大危险源控制效果评估
评估目的: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评估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评估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危险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危险物质数量及临界量 工艺设备及安全设施 场所布置及安全间距 生产环境及自然条件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制定控制目标:确保重大危险源 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的 风险
加强监测监控:对重大危险源进 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和 处理安全隐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重大 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和要求
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发生概 率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确定危险等级。
概率-后果法:评估危险源发生的 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危险等 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风险指数法:通过计算危险源的 风险指数,对危险源进行排序和 筛选。
保护层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 保护层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 风险等级。
对于涉嫌犯罪的行 为,监管与监察部 门应依法移送司法 机关处理
监管与监察部门应 建立违法违规行为 记录和公示制度, 及时向社会公布违 法违规行为及处理 结果
01
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原则与要求
完整性:确保 信息全面、准
确,无遗漏
实时性:及时 更新信息,保
证时效性
安全性:采取 必要措施,确 保信息不被泄
重大危险源辨识

1.3重大危险源辨识1.3.1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定义和依据1、有关定义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登记建档和上报备案。
本节对该生产和储存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和确认,并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2.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根据GB18218-2009标准规定:(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以GB18218-2009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品名及其临界量来确定的。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且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3-1)式进行计算,若满足式(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2211≥+++nn Q q Q q Q q (3-1)式中 :n q q q ,,21——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t ;n Q Q Q ,,21——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重大危险源辨识

16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骅淀粉 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燃爆事故。事故发生 时现场共有107人,其中39人平安,21人死亡,49 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较重。 直接原因:平台清理作业过程中产生了粉尘云,局 部粉尘云的浓度达到了爆炸下限,维修振动筛和清 理平台时,使用了铁质工具,产生了机械撞击和摩 擦火花。包装间、仓库设备和地面淀粉积尘严重是 导致两次强烈的“二次爆炸”的直接原因。
8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 (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 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 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 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 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 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 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21
4)毒害品分类 (1)毒害品的分类。 ①无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氰及其化合物,如KCN, NaCN等;砷及其化合物,如As2O3等;硒及其化合物,如 SeO2等;汞、锑、铍、氟、铯、铅、钡、磷、碲及其化合 物。 ②有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 卤代烃及其卤化物类,如氯乙醇、二氯甲烷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如二乙基汞、四乙基铅等; 有机磷、硫、砷及腈、胺等化合物类,如对硫磷、丁腈等 某些芳香环、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如硝基苯、糠醛等; 天然有机毒品类,如鸦片、尼古丁等; 其他有毒品,如硫酸二甲酯、正硅酸甲酯等。
7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 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 (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 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气体含S元素的、 烷烃类的气体;氯气 氟气 氯化氢 硫化氢 氨 气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氟化氢 一氧化氮 二氧 化氮 磷化氢等。
重大危险源辩识

重大危险源辩识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受害人严重伤亡或环境严重污染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通常是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品、高温高压设备、有毒有害物质等。
重大危险源辩识的重要性辨识重大危险源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
通过辨识重大危险源,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方法1. 评估生产流程评估生产流程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方法。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该生产流程是否涉及到高温高压设备、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等危险源。
2. 分析事故案例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通过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辨识出新的重大危险源。
3. 借鉴经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辨识重大危险源。
在借鉴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度,并结合自身生产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
4. 应用科技手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工具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如使用传感器、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可以及早发现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1. 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辨识重大危险源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要明确责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建立日常检查机制,确保危险源得到及时处理。
2.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之一。
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危险源的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
3. 加强监控和检查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4. 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和安全设施,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失效、故障等情况,提高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辨识重大危险源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通过评估生产流程、分析事故案例、借鉴经验和应用科技手段等方法,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加强监控和检查,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生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

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1)重大危险源辨识原则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是指“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涉及的危险货种进行辨识。
该公司涉及装卸、储存的危险货种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的有17 种。
2)重大危险源辨识由于装卸作业区域管线内的危险货物数量较少,远低于临界量,因此辨识的范围限于贮存场所。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见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表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q1/Q1+q2/Q2+…+q15/Q15=2300×0.8/500+5300×0.79/500+8850×0.92/1000+4600×0.88/1000+11850×0.93/1000+3 000×0.81/5000+2300×0.95/5000+2300×0.96/5000+3000×1.18/20+2300×1.07/500=218.5辨识结果: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单元内危险化学品数量进行辨识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3)重大危险源分级对于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
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由高到低有一至四个等级组成,并按以下原则划分确定。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划分为:(1)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5 倍或以上;(2)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0 倍或以上、15 倍以内;(3)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5 倍或以上、10 倍以内;(4)达到标准所列临界值或高于其5 倍以下。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成都等六城市)。 (3)2000年制定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4)2004年国家局下发《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
导意见》,扩展了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开始重大危险源第二次普查试 点工作。
(5) 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与监控 系统建设,为各地提供技术服务,全国共有8家单位开发的软件通过了 总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应用技术审查。
复习思考题
二.单项选择p120 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可以分为: ①划分作业活动; ②辨
识危害; ③确定风险;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是正确的操作步骤。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① ○ C ③④⑤⑥①② D ④⑤⑥①②③
)和(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
控制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
一个工厂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属于同一个单元。
○ A一定
B不可能
○ C可能
D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不可能
( )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按时序逻辑分析判断危险源的方法。
○ A事故树
B事件树
○ C安全检查表 D现场观察法
二、单项选择P116、 P118
复习思考题
二.单项选择p119
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
专项应急演练。
●A 一 ●C 三
B二 D四
)次综合应急演练或
复习思考题
三.判断对错p116、 p116、 p120
1. 危险源辨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 ) 2. 厂址、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和装辨识的着入点和辨识过程不同;不同辨识方法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危险源及风险分析1.1 危险物品的固有危险特性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氧(压缩的)、氧(液化的)、氮(压缩的)、氮(液化的)、氩(压缩的)、氩(液化的)、二氧化碳(压缩的)、二氧化碳(液化的)等,其主要特征如下:(1)爆炸性、可燃性化学品(2)毒性化学品本项目所涉及到的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一般无毒,但当空气中某种气体浓度过高也会产生中毒或窒息事故。
例如:氧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40%可引起中毒症状。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1 火灾、爆炸(化学爆炸)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本身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氧接触油即能引起自燃,沾氧的工作服一碰到火星就会迅速着火;液氧排放不当,气化后窜入其他有着火危险的部位时,也可能引起火灾。
不仅如此,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A火灾1)氧气在储存、压送过程中进入杂质、跑漏、绝热压缩而发生着火爆炸。
液氧在压送过程中,预冷时如密封不严,易泄漏出氧气。
若与润滑油充分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而发生爆炸。
在液氧压送和氧气输送过程中,泵及管道中留有铁锈等杂质,在流体冲刷及杂质摩擦情况下也会发生火灾。
当氧气在1.6Mpa以上的管路中输送时,急开或速闭阀门时,可能因绝热压缩发生着火或爆炸。
2)氧气输送中静电、雷电引起着火爆炸在氧气管道输送时,气流的出口或调节阀处会产生并积聚静电荷。
当干燥的氧气带有金属微粒或尘埃或氧气输送时流速过快都能产生静电放电,此时如果阀体内有可燃物质(油脂),极易造成着火爆炸事故。
氧气系统的设备、管道如不接地或接地不良,会产生静电电位,并有放电危险。
充装站房及储罐区缺少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接地不良,放静电接地电阻过大,都可能遭到雷击或雷电感应放电,进而引起燃烧爆炸。
3)充装站和液氧储存场所为火灾危险场所,如电气设备、灯具及按钮等防护等级不符合要求或电气老化、绝缘破坏、短路、私拉乱拉、过载等均会引起火灾。
4)任意动火、吸烟引起火灾。
5)液氧泄漏,渗透有机物质(如木材、棉织物等)遇到火源引起燃烧。
6)在气体充装过程中,若发生氧气泄漏,遇可燃物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7)乙炔气瓶发生泄漏时高速喷出遇明火星易发生火灾,进而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8)电焊不慎可引起乙炔气瓶起火。
9)乙炔气瓶因储存、运输管理不当、气瓶自身缺陷等,有可能发生乙炔气泄漏或气瓶破裂。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乙炔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B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其特别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化学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例如氧气的压力输送管道、液氧、液氮、液体二氧化碳的储罐等在压力、温度出现迅速异常的情况下都会引起爆炸等,可能的原因有:1)液化气体储罐(如液氧储罐、液氩储罐、液氮储罐、液体二氧化碳储罐)内充满了液化气体,夏季高温或遇有热源、火源等,使得罐内压力急剧增加,当压力过高时,会引起储罐爆炸。
氧气瓶、氮气瓶、二氧化碳气瓶等压力容器如果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不合格或无资质厂家的设备,未定期进行设备校验等,致使存在安全隐患而无法发现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出口阀门关闭等情况下,有发生超压爆炸的危险。
2)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3)氧气瓶、乙炔瓶、氮气瓶、二氧化碳气瓶等在贮运过程中因气瓶质量、违规运输,使用过程中长期接近高温热源等原因有可能造成气瓶爆炸事故。
C中毒和窒息1)长期吸入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长期吸入浓度40—60%氧气时可能出现胸骨后不适应、轻咳、尽而胸闷等,严重时可发生肺气肿,甚至出现呼窘迫综合症。
2)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当其在空气中的含量显著增加时,人的呼吸就感动困难(空气中氧含量降低,既缺氧),如是其浓度很高时,人就会因缺氧而窒息,甚至会死亡。
缺氧轻症患者,在供氧正常后,可很快自行恢复健康。
缺氧时间较久者,会引起脑水肿,症状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幻觉,表情淡漠、兴奋。
重症者会造成大脑皮质、基底带等永久性病变,会发生瘫痪、意识丧失等。
3)气体充装过程中,若发生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体泄漏或检修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体设备、容器和管道时,若防护不当或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及早期气体泄漏报警设备,会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4)维修人员进入未经空气置换的储罐内作业时,可能会发生人员窒息事故。
2.2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A触电能引起电气危害及事故的原因有电气设备不防爆,开关及照明灯具不防爆、电线老化、电线架设不规范造成短路,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等。
此外变压器、配电室配电设施、电缆、电线等因故障、误操作等原因都可能引起人身触电伤害或造成设备损坏。
因故障、电气绝缘的损坏、误操作、过负荷、雷电、静电等原因,可能直接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
维修、检查工作中违反电气操作规程,易造成触电事故。
B机械伤害本建设项目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主要有:转动机械设备裸露部位。
生产过程中,各种高速旋转泵等机械的外露运动部分,因无防护罩、防护屏或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转动部件与人体直接接触使人遭受夹击、碰撞等伤害。
设备设施空间狭小,移动有障碍,也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C车辆伤害本建设项目各种原料、成品等物料均需车辆来运输,在机动车辆运输物品过程中,如果车辆车况不良,司机违章驾驶,就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主要包括车辆对人员伤害、车辆对建筑物或设备的损坏两类。
伤害类型以碾压、碰撞(与人员的碰撞、与建筑物或设备的碰撞)、倾翻、火灾、爆炸、刮蹭等为主。
D高处坠落如果无防护设施或措施不完善,作业人员对液氮罐、液氩罐、液氧罐、液体二氧化碳储罐等进行工艺操作、设备检修等过程中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E物体打击本建设项目各生产装置在进行操作及检修时,如果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可能遭受物质打击,特别是生产场所、储罐设备附近,人员遭受物体打击的可能性更大。
F冻伤液氧、液氮、液氩、液体二氧化碳的沸点都在-78.5℃-196℃,如果人体直接接触这些超低温液体、设备、管道等会造成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冻伤,被接触的皮肤会变硬、变脆、坏死。
G噪声与扰动该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有:产生连续噪音的设备有各种内部有高速介质流动的管道、低温液体泵、汽化器等。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耳外伤等。
噪声影响人的生理机能,造成神经紧张、失眠、心血管疾病及消化不良等;噪声干扰睡眠和正常交谈,降低工作效率,使人烦躁、易怒,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振动是指振幅超过了正常值而能引起固体结构发生疲劳破坏的情况,有振动发生时,不但噪声水平会大大提高,而且设备因振动也会使寿命降低,在振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危及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可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该项目中若因安装质量缺陷或实际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工况,会引起工艺管道和设备发生振动。
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辨识知:本企业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厂外周边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4危险、有害程度4.1 固有危险程度定量分析项目工艺流程中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数量、浓度(含量)、状态和所在的作业场所(部位)及其状况见下表:4.2 风险程度分析爆炸性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2005,本厂不存在爆炸品,氧气可助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气体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气瓶本身、垫片及阀门等管件如果设计、制造存在缺陷,材质不符合,不符合安装要求,或装卸过程中违反规程,或事故状态下等,遇强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危及生产操作人员生命安全。
因材质选择及缺陷、设计失误、加工缺陷,即使不会马上发生化学品泄漏,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易燃易爆化学品会发生泄漏。
因此以上物质存在泄漏的可能性较大,但只要严格控制各动、静设备密封点严密不漏,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外力损坏,按规定定期进行特种设备检测,主要设备、管道本体发生泄漏后可处于可控状态。
4.3 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贮罐区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爆炸事故的条件:1)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泄漏。
2)存在明火、高温、静电火花、雷击等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3)在泄漏口处存在明火或静电火花,在喷口处着火。
4)未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没有约束的蒸气去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等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以低温燃烧。
4.4 出现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根据本厂固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存在数量,选择危险性较大、数量较多的液氧贮罐爆炸伤害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其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
液氧贮罐厂最大的危险源来自液氧贮罐1台,容积为15 m3。
介质温度约-183℃,压力为0.8Mpa。
液氧储罐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很少一部分(约3%~5%)消耗在撕裂钢板,交部分碎片以及阀门的本体抛离原地外,其余大部分能量将以冲击波的形式作用于周围环境,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及人员伤亡。
根据超压准则,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时,便会对目标造成的伤害或破坏,不同的冲击波超压对周围的人和物的危害不同。
一定超压的冲击波对人体和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真坏作用见下表:爆炸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作用爆炸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破坏作用液氧一般在容器内以气液两态存在,当容器破裂发生爆炸时,除了气体的急剧膨胀做功外,还有过热液体激烈的蒸发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液体占有容器介质质量的绝大部分,它的爆破能量比气体大得多,一般计算时考虑气体膨胀做功。
1)爆炸能量过热状态下液氧在容器破裂时释放出的爆破能量可按下式计算:E=[(H1-H2)-(S1-S2)T1]W=[(-133.69-0)-(2.936-6.407)90.18]×16245=2913131.1KJ式中:取爆炸前液氧的状态为90.18K(-183℃),1个大气压;其它液氧状态的计算结果小于上述状态。
E—过热状态液体(液氧)的爆破能量,KJ;H1—爆炸前液氧有焓,-133.69 KJ/kgH2—在大气压下液氧的焓,0KJ/kgS1—炸前液氧的熵,2.936KJ/(kg·K)S2—在大气压下液氧的熵,6.407KJ/(kg·K)T1—氧气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90.18KW—液氧的质量,15000×1.14×95%=16245kg2)液氧贮罐爆破能量换算为TNT当量:q=E/4500=2913131.1/4500=647.4kg3)求出相当于1000kgTNT爆炸的模拟比α:α=(q/q0)1/3=(647.36/1000)1/3=0.865根据模拟比α,得出TNT在无限空气介质中爆炸时,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计算式为:4)计算结果把数所带入以上各式,可得以下表的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