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尤其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处理,以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物质、装置、设备或活动,其失控可能会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设备、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工作场所、工艺过程、设备设施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点,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 现场检查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是发现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现场走访、设备检查、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做好记录和整改工作。
3. 事件回顾对历史事故和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从中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应对重大危险源的策略1. 风险管控一旦辨识出重大危险源,需要立即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设备的更新维护、工艺流程的改进优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等,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程度。
2.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情况,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应对流程、人员疏散方案、危险品处理方法等内容,确保在事故发生时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供执行。
3. 培训教育员工是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遵守安全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对潜在风险的监测和管控,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乙醇储罐:2370×2×0.85×0.79=3180吨;乙烯储罐:3000×0.85×0.61=1555吨;液化气储罐:200×0.85×0.58=98吨;环氧乙烷储罐:200×2×0.85×0.87=295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大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单元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乙醇、液化气、乙烯及环氧乙烷。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课件

专业救援队伍: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和技能 志愿者救援队伍:由志愿者组成,具备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企业内部救援队伍:由企业内部员工组成,具备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政府救援队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和技能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 故障或操 作不当导 致的人员 伤害
高温高压: 高温高压 设备或环 境导致的 人员伤害
电气伤害: 电气设备 故障或操 作不当导 致的人员 伤害
坍塌事故: 建筑物、 构筑物或 设备倒塌 导致的人 员伤害
造成人员伤亡: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影响生命安全 财产损失: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影响经济利益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社会影响:可能导致社会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信心
到位 案例三:某核电站泄漏事故,原因:设计缺陷、维护不当 案例四:某石油管道泄漏事故,原因:管道老化、维护不当
案例五:某化工厂火灾事故,原因:设备老化、操作不当 案例六:某核电站泄漏事故,原因:设计缺陷、维护不当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通过现场检查、 根据风险评估 针对不同等级
资料查阅等方 结果,将危险 的危险源,采
式,识别危险 源划分为不同 取相应的风险
源
等级
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建 立风险管理体 系,对重大危 险源进行持续
监控和管理
重大危险源的危害
火灾爆炸: 易燃易爆 物质引起 的火灾、 爆炸事故
泄漏污染: 有毒有害 物质泄漏 造成的环 境污染和 人员伤害
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传感器实 时监测危险源的状态,数据处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报警系统在发 现异常时发出警报
重大危险源辨识

16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骅淀粉 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燃爆事故。事故发生 时现场共有107人,其中39人平安,21人死亡,49 人受伤,其中8人伤势较重。 直接原因:平台清理作业过程中产生了粉尘云,局 部粉尘云的浓度达到了爆炸下限,维修振动筛和清 理平台时,使用了铁质工具,产生了机械撞击和摩 擦火花。包装间、仓库设备和地面淀粉积尘严重是 导致两次强烈的“二次爆炸”的直接原因。
8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 (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 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 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 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 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 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 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21
4)毒害品分类 (1)毒害品的分类。 ①无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氰及其化合物,如KCN, NaCN等;砷及其化合物,如As2O3等;硒及其化合物,如 SeO2等;汞、锑、铍、氟、铯、铅、钡、磷、碲及其化合 物。 ②有机剧毒、有毒物品,包括: 卤代烃及其卤化物类,如氯乙醇、二氯甲烷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类,如二乙基汞、四乙基铅等; 有机磷、硫、砷及腈、胺等化合物类,如对硫磷、丁腈等 某些芳香环、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如硝基苯、糠醛等; 天然有机毒品类,如鸦片、尼古丁等; 其他有毒品,如硫酸二甲酯、正硅酸甲酯等。
7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 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 (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 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气体含S元素的、 烷烃类的气体;氯气 氟气 氯化氢 硫化氢 氨 气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氟化氢 一氧化氮 二氧 化氮 磷化氢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范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必须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进行辨识、评估、防范和控制。
因此,建立一套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至关重要。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现场危险源标识规定》及《安全生产法》等规定,重大危险源可以定义为:可能导致特别严重事故,并对人员、财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场所、设备、物质及作业活动等。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1.企业现场实地勘察:对企业的场所、设备、物质等进行实地勘察,发现潜在危险。
同时,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再次检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2.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如企业相关文件、政府部门发布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等。
3.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对可能造成后果严重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范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编制1.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编制小组,确定方案编制的时间表和计划,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明确指挥部、备份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职责。
2.确定方案编制的依据,对企业现状作出详细摸底,获取详实的信息。
3.采用以上辨识方法进行勘察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生成完整的危险源清单,保证清单中的风险分类准确。
4.针对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预案、管理及应急措施等。
5.制定危险源存档方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方案的实施与完善1.方案实施前,进行验证并培训相关人员。
2.持续监控和沟通危险源辨识工作,根据工作变化对清单及应对预案进行调整。
3.辨识工作的结果要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需及时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
4.逐步完善和磨合方案,在方案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清单和预案,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以上是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的介绍。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预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必须引起重视。
企业应加大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完善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工作平稳有序,保障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和设施如下图1所示。
图1 重大危险源分类2.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该装置的实际情况,对热电联产装置按照生产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罐区按照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
生产场所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12211≥+⋅⋅⋅++nn Q q Q q Q q .........................公式(1)式中, q 1、q 2.....q 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Q 1、Q 2.... Q 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规定的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对热电联产装置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1。
表1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其中:液氨贮存罐有一定的充装系数,此液氨贮存罐的充装系数按0.52t/m3,进行估算。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危险源,需要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概念、目的、方法和意义。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概念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系统地检查和评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从而找出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等造成重大伤害或损失的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加强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危险源的预警和预防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识别潜在的危险源,找出危险源所在的环节和关键点,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事故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优化资源配置和防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基于经验的方法通过调查和总结历史事故案例,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发生过事故的领域,可以快速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提供一些防范措施的借鉴。
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找出事故频发的环节和关键点,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有较为完整和准确统计数据的领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的影响程度。
基于专家意见的方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涉及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领域,可以通过专家的判断和评估找出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基于现场勘查的方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观察和记录各种潜在的危险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识别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实地考察和观察的领域,可以直接找出危险源,并为改进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可避免事故发生后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范本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范本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对生产过程或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下面是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范本。
一、程序1.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明确辨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还是工作环境,确立辨识的目标是发现和评估重大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安全风险。
2.组织辨识小组。
由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辨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收集相关信息。
搜集与辨识对象相关的文件资料、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等,了解工作过程、设备、材料和人员等相关信息。
4.辨识重大危险源。
通过观察、检查、访谈等方法,辨识生产过程或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5.评估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
根据辨识结果,对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危险程度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确定优先控制的重大危险源。
6.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操作规程制定、培训教育等,以减少或消除重大危险源。
7.实施控制措施。
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8.监督和检查。
建立监督检查的机制,定期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9.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的监督和检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辨识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工作。
二、内容范本1.辨识对象:生产过程-喷漆作业。
目标:发现和评估喷漆作业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2.辨识小组:安全管理人员、喷漆作业负责人、工艺工程师、环境工程师。
3.收集相关信息:喷漆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设备台帐、作业指导书、危险化学品目录等。
4.辨识重大危险源:观察喷漆作业现场,了解喷漆设备的情况,访谈操作人员,获取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重大危险源辨识
1.3.1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定义和依据
1、有关定义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登记建档和上报备案。
本节对该公司生产和储存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和确认,并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
2.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根据GB18218-2009标准规定:
(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以GB18218-2009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品名及其临界量来确定的。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且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3-1)式进行计算,若满足式(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22
11≥+++n
n Q q Q q Q q (3-1)
式中 :n q q q ,,21——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t ;
n Q Q Q ,,21——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1.3.2.2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该公司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辨识物质的临界量见下表:
表F1-34危险物质临界量表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定义和多种危险物质共存的辨识方法,该企业所有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装置区均在500m
范围内,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企业各类危化品原料储存实际情况,氨的最大储存量为130吨。
对该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判断辨识如下:
q1/Q1+ q2/Q2……+q n/Q n
=5/20+5/75+2/5+300/100+6.5/500+6.7/5000+2.05/200+2.5/50+ 5.7/20+3.7/1000=4.08>1,构成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分级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总局40号令)的规定:查表F1-35可知,
表F1-35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表F1-36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发烟硫酸的校正系数均为β=1.5,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少于100人,查表 F1-10知校正系数α=1.5,根据以下公式:
R=1.5×(1.5×300/100+2×5/20)=7.5
查表F1-37:
F1-3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可知为该公司为四级重大危险源。
1.3.2根据56号文识别结果
1、生产储存场所
该公司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包括硫铁矿、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五氧化二矾等。
其中二氧化硫LC50:6.6mg/l(1小时,大鼠吸入),判定其属于毒性物质中的有害品;五氧化二矾LD50:10mg/kg(大鼠经口),判定其属于毒性物质中的有毒品。
沸腾炉二氧化硫气体最大质量为14.36kg,而有害品的生产场所临界量为2t,故沸腾炉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五氧化二矾一般不库存,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五氧化二矾附着在转化器中的硅藻土上,使用的硅藻土52800kg,五氧化二矾附着量≤6%,则五氧化二矾附着量为3168kg,故转化器构成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加强对转化器监管强度,特别是在翻筛矾触媒时,必须先用空气进行吹扫,再配备自携式呼吸器方可进入作业。
此外,还应将沸腾炉、硫
酸储罐等视为重大危险目标进行监控。
1.3.3 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
1)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为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规定的属于重大危险源的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辨识依据见表F1-38。
表F1-38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辨识标准
2)重大危险源设备辨识
1、锅炉
该项目设置废热锅炉1台,额定出水26t/h,额定压力3.85MPa,因此该项目的废热锅炉构成重大危险源。
2、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 m3的压力容器(群)。
该企业无此类压力容器,因此不构成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
3、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①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②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 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
①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②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
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③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该企业无此类压力管道,因此不构成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
1.3.3辨识结果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该企业辨识,该企业构成危险化学品四级重大危险源、锅炉重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