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傅雷家书》及《名人传》练习
《傅雷家书》、《名人传》、《简爱》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 国著名的人道 主义作家 。 2、《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 、 (国) 画家和雕塑家 、 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 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 神。 3、《 》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 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 “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 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 》就 是以 为原型的小说。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 诗”,荣获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金。
1、《简.爱》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2、《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 她从小寄养在舅母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 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 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产 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3、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阿黛勒) 4、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5、简 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 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师谭波儿小姐,一个是她的朋 友海伦。 6、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 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1、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 2、傅雷先生,我国著名翻译 家文艺评论 家,从20世纪30年 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3、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 的父亲,在儿子傅聪(谁)长大 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 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 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 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4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 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 ,傅雷 用自己的经历 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 ,做事要严谨, 礼仪要得体 ;遇困境不气馁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 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 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知识点整理汇总

《傅雷家书》知识点整理汇总《傅雷家书》是我国⽂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1954—1966年间写给孩⼦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爱的教⼦名篇。
他们苦⼼孤诣、呕⼼沥⾎地培养的两个孩⼦(傅聪—著名钢琴⼤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后成“家”,独⽴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母的典范。
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
翻译家,⽂艺评论家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罗多盛衰记》《搅⽔⼥⼈》《都尔的本堂神⽗》《⽐哀兰德》《幻灭》《猫⼉打球记》(译⽂在“⽂化⼤⾰命”期间被抄)。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传《贝多芬传》《⽶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实⼈》《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美2种:《嘉尔曼》《⾼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五⼤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物性格特点:傅雷:严谨、认真、⼀丝不苟,对亲⼈(主要是⼉⼦)⽆私的热爱,有良知,为⼈坦荡,禀性刚毅傅雷夫⼈: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常成功傅聪:刻苦⽤功,先做⼈、后成“家”,⽣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乐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傅雷家书》概要:《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学翻译家、⽂艺评论家傅雷写给⼉⼦的书信编纂⽽成的⼀本集⼦,摘编了傅雷先⽣1954年⾄1966年5⽉的186封书信,最长的⼀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间,充满了⽗亲对⼉⼦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尚情感。
傅雷家书复习资料

《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作家作品简介《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fù,编者是傅敏。
傅雷,我国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毕生翻译各类作品30余部,如《约翰.克里斯多夫》、《高老头》、《艺术哲学》、《贝多芬传》等。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傅敏的100多封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二、填空题:1、《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3、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4、《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夫人写给长子傅聪、次子傅敏的。
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7.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8.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9.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0. 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1、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问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班级举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
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我愿与交朋友,他是《》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50字左右)5、名著导读。
请你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这样写道: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为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蛮王孟获。
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永不复反。
近年中考名著真题——八上必读名著

的?这202体0/8/1现3 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八上《昆虫记》
《昆虫记》近年真题
(1)这段文字出自埃德加·斯诺 的《红星照耀中国》。(2分)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2分)
①向抗日前线进军;②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红星照耀中国》近年真题
A的全生涯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离的联系, 他从自身昭示出红军奋斗的原因。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天才“A、B” 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A、B看作一 个人。B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A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 心,它决定了A一生的行动。中国共产党是原 因之一。从A、B直到所有军官和政治委员中间没有任何 斗争。A、B的联合,非但不会冲突,而且有相辅的作用。 A在各方面都没有政治的雄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 能发施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 因素。
名著近年真题
*《西游记》《朝花夕拾》《镜花缘》 《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猎人笔记》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岩》 《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飞向太空港》 《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菲的世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名人传》
标本。
②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
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
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
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两段文字均选自名著《
》,作者是 。文中
的两位主人公依次是 、 。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徐特立 周恩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1

(1)下列童话故事中,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
A.《海的女儿》B.《豌豆公主》
C.《拇指姑娘》D.《灰姑娘》
(2)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根据你的积累,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流沙河收沙悟净
2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片段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7.阅读名著片段,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情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选段出自《________》,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2)在这封家信中,作者为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名著阅读》中考语文专项

专题05 名著阅读(解析版)1.(2020·黑龙江黑河市·中考真题)“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
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
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他成功了。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被他的家人辑录为《________》,他在书信中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指导。
【答案】傅雷《傅雷家书》做人生活(艺术)【详解】由“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然而他成功了”可以判断出这个“他”指的是傅雷。
这段话是施蛰存对傅雷的评价。
在傅雷去世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2.(2020·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水浒传》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些人物的性格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如鲁智深和李逵,林冲和武松。
请从所给的示例中,任选一组人物分析其性格的异同。
【答案】示例一:人物:鲁智深和李逵相同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示例二:人物:林冲和武松相同点:刚烈正直,有勇有谋;不同点:林冲安分守已,循规蹈矩:武松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
【详解】答题要点:在所给的两组人物中选择一组,根据对相关情节的了解,分析两个人物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示范一:人物:鲁智深和李逵。
相同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下金家父女,看出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李逵遇到冒充自己打劫的李鬼,听李鬼说要赡养九十老母,便没有杀李鬼,还给了他十两银子,后来得知受骗,李鬼并没有九十老母,才杀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名著导读》专项测试(Word可编辑版)

《名著导读》专项测试(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名著导读》专项测试一、《爱的教育》1、《爱的教育》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它采用________的形式,讲述一个叫作________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2、《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
这三部分都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
3、《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
爱国故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篇。
二、《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________。
三、《伊索寓言》1、《伊索寓言》产生于________的古典时期。
作者是________。
2、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________》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________》。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的,例如:《________》。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________》。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例如:《________》。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________》。
⑤讽刺好逸恶劳的,例如:《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一)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________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画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______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3.如果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入空格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C 3.不好。
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 5.鼓励儿子做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跟头爬起来前进的、有坚强意志的人。
(二)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读第①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②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
("儿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
("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
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未结合主旨回答不可以。
《名人传》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人物介绍《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
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
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
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
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
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
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