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质量报道》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体系 GB T19001-2016 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 GB T19001-2016 应用指南

I C S 03.120.10A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G B /T 19001 2016应用指南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o fG B /T 19001 2016(I S O /T S9002:2016,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o f I S O9001:2015,I D T )2018-12-28发布2019-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目 次前言Ⅴ 引言Ⅵ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4 组织环境1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3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 5 领导作用5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 5.1.1 总则5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6 5.2 方针7 5.2.1 制定质量方针7 5.2.2 沟通质量方针7 5.3 组织的岗位㊁职责和权限7 6 策划8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8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9 6.3 变更的策划107 支持117.1 资源11 7.1.1 总则11 7.1.2 人员117.1.3 基础设施11 7.1.4 过程运行环境12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12 7.1.6 组织的知识13 7.2 能力14 7.3 意识14 7.4 沟通15 7.5 成文信息15 7.5.1 总则15 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7.5.2 创建和更新15 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16 8 运行17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17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17 8.2.1 顾客沟通17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18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18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19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19 8.3.1 总则19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19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20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20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21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22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㊁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2 8.4.1 总则22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23 8.4.3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23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24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24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25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25 8.5.4 防护26 8.5.5 交付后活动26 8.5.6 更改控制27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27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27 9 绩效评价289.1 监测㊁测量㊁分析和评价28 9.1.1 总则28 9.1.2 顾客满意299.1.3 分析与评价29 9.2 内部审核30 9.3 管理评审31 9.3.1 总则31 9.3.2 管理评审输入31 9.3.3 管理评审输出32 10 改进32 10.1 总则32 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33 10.3 持续改进34 参考文献35前言本标准是G B/T19000族标准之一㊂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 S O/T S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I S O9001:2015应用指南“㊂本标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修改了标准名称㊂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51)提出并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㊁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㊁中国民航大学㊁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㊁国培认证培训(北京)中心㊁中国质量协会㊁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㊁北京军友诚信质量认证有限公司㊁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天津华诚认证有限公司㊁北京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公司㊁广汽集团㊁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㊁海军装备部试验监管局㊁上海建科工程咨询公司㊁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㊁上海电气电站集团㊁银川海关㊁奉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艳君㊁李镜㊁王永刚㊁段一泓㊁李明㊁夏芳㊁李平㊁竺云龙㊁王新亭㊁吴桂玲㊁原晓雷㊁张惠才㊁梁晓文㊁张燕霞㊁阮社楼㊁郑元辉㊁谭平㊁夏明㊁周红波㊁李辰暄㊁刘晓岭㊁韩荣荟㊁张晓群㊁王平㊁刘晓剑㊂引 言本标准旨在帮助G B /T19001 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使用者应用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㊂本标准为G B /T19001 2016第4章至第10章提供了相应的指南,但没有为附录A 和附录B 提供指南㊂若G B /T19001 2016某些条款的所列细目[如a )㊁b )㊁c )等]与提供的指南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则在本标准的对应条款中给出了说明㊂针对G B /T19001,本标准给出了组织可以做什么的示例,但没有增加新的要求㊂本标准给出的示例并不是规定性的,仅是组织可能做到的,并非一定适合于每个组织㊂G B /T19001包含了能够被客观地进行审核或评价的要求㊂本标准给出了有助于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增强其与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之间联系的示例㊁描述和可选事项㊂尽管本标准提供的指南与G B /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相一致,但本标准不拟提供对G B /T19001要求的解释说明,也不拟用于审核或评价目的㊂G B /T19001的要求是通用的,因此,本标准也适用于所有类型㊁规模㊁成熟度等级的组织,以及所有行业和地域的组织㊂根据组织的规模或复杂性㊁所采用的管理模式㊁组织活动的范围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性质等因素,组织应用本标准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㊂风险是指质量管理体系固有的不确定性的程度㊂所有的体系㊁过程和职能都存在风险㊂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可确保在设计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中,确定㊁考虑和控制这些风险㊂基于风险的思维已隐含在G B /T19001之前的版本中,如基于外部供方所提供产品的影响确定对其控制的类型和程度,或基于已识别的不符合的潜在影响采取纠正措施等㊂此外,G B /T19001之前的版本还包含了有关预防措施的条款㊂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可以完整地考虑风险㊂通过预先识别并采取措施,可将预防或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由被动变为主动㊂预防措施是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的固有组成部分㊂就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能力而言,并非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都呈现相同的风险水平㊂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过程比其他过程需要进行更加仔细和正式的策划与控制㊂G B /T19001没有要求使用正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来确定并应对风险和机遇㊂组织可以选择适合其需求的方法㊂I E C31010提供了风险评价工具和技术清单,组织可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考虑㊂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可能已经具备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㊂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调整其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以满足G B /T19001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㊂除G B /T19001 2016附录A 之外,I S O 发布的一些其他质量管理标准和信息资源,可为使用者提供帮助和更多实施方法方面的信息,如:I S O 手册:I S O9001:2015在小型组织中的应用指南 来自I S O /T C176的建议I S O9001审核实践工作组(A P G )文件:w w w .i s o .o r g/t c 176/I S O9001A u d i t i n g P r a c t i c e s G r o u p I S O /T C176/S C2网站上的公开信息:h t t p s ://c o mm i t t e e .i s o .o r g/t c 176s c 2 I S O 手册:管理体系标准的综合运用更多的标准和文件见参考文献㊂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G B /T 19001 2016应用指南1 范围本标准旨在对G B /T19001 2016的要求提供指南,并给出组织为满足这些要求可能采取步骤的示例㊂本标准没有增加㊁删减或以任何方式修改这些要求㊂本标准没有规定强制性的实施方法或提供任何首选的解释方法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 /T19000 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 S O9000:2015,I D T )G B /T19001 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 S O9001:2015,I D T )3 术语和定义G B /T19000 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I S O 和I E C 有关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的网址为:I S O 在线浏览平台:h t t p ://w w w.i s o .o r g /o b p I E C 电子百科:h t t p ://w w w.e l e c t r o p e d i a .o r g/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本条旨在确保组织理解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能够对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外部和内部因素㊂组织应意识到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应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㊂组织可以按照已策划的时间间隔,通过诸如管理评审等活动评审其环境㊂有关外部和内部因素的信息有多种来源,如内部成文信息和会议㊁国家或国际媒体㊁网站㊁国家统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出版物㊁专业和技术出版物㊁与相关机构的会议㊁与顾客和有关相关方的会议,以及专业协会等㊂组织环境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a ) 外部因素:1) 经济因素,如货币汇率㊁经济形势㊁通胀预期㊁信贷可获得性等;2) 社会因素,如当地失业率㊁安全感知㊁教育水平㊁公共假期和工作日等;3)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㊁公共投资㊁当地基础设施㊁国际贸易协议等;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4) 技术因素,如新兴行业技术㊁材料和设备㊁专利期限㊁职业道德规范等;5) 市场因素,如竞争,包括组织的市场份额㊁类似产品或服务㊁市场引领者动向㊁顾客增长趋势㊁市场稳定性㊁供应链关系等;6) 影响工作环境(见G B /T19001 2016,7.1.4)的法律法规因素,如工会规章和行业规章等㊂b)内部因素:1) 组织的整体绩效;2) 资源因素,如基础设施(见G B /T19001 2016,7.1.3)㊁过程运行环境(见G B /T19001 2016,7.1.4)㊁组织的知识(见G B /T19001 2016,7.1.6)等;3) 人员因素,如人员能力㊁组织行为和文化㊁与工会的关系等;4) 运行因素,如过程或生产和服务提供能力㊁质量管理体系绩效㊁顾客满意的监视等;5) 组织治理因素,如决策或组织结构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等㊂在战略层面,可使用诸如优势㊁劣势㊁机会与威胁分析(S WO T )和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技术㊁法律㊁环境分析(P E S T L E )等工具㊂根据组织的规模和运行的复杂性,诸如头脑风暴和 假设分析(w h a t i f ) 等简单方法可能对组织有益㊂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本条旨在确保组织考虑有关相关方的相关要求,而不是仅考虑直接顾客的要求㊂其目的是关注那些可能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的有关相关方㊂尽管G B /T19001没有直接做出规定,但预先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见G B /T19001 2016,4.1),将有助于组织确定其有关相关方㊂有关相关方的名录对组织而言可以是唯一的㊂通过考虑有关相关方以下方面的情况,组织可制定确定有关相关方的准则:a ) 可能对组织绩效或决策产生的影响或冲击;b )带来风险和机遇的能力;c )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或冲击;d)其决策或活动对组织的影响能力㊂示例1:组织可考虑的有关相关方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 顾客; 最终用户或受益人;合资企业合伙人; 特许经营商;知识产权所有人; 上下级组织;所有人,股东;银行家; 工会;外部供方; 雇员和代表组织利益工作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机构(地方㊁区域㊁国家或国际机构); 行业和专业协会; 地方社团;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非政府组织;周边的组织;竞争对手㊂为了理解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可开展多种活动和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与过程的责任人合作或使用信息收集方法㊂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对收到的订单进行评审;与监管或法律部门一同评审法律法规要求; 访谈和网上调查; 加入相关协会; 标杆对比; 市场监测; 对供应链关系进行评审; 开展顾客或用户调查; 监视顾客的需求㊁期望和满意情况㊂示例2:有关相关方要求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顾客关于符合性㊁价格㊁可获得性或交付方面的要求;与顾客或外部供方签订的合同; 行业规范和标准; 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影响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法律法规要求;谅解备忘录; 许可㊁执照或其他授权的形式; 监管部门颁布的指令; 条约㊁公约和协定;与公共机构和顾客达成的协议;自愿性原则或行为规范; 自愿性标识或环境承诺; 与组织签订合同而产生的义务; 员工政策㊂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来自以上活动的信息(见G B /T19001 2016,第6章)㊂组织应意识到,有关相关方及其相关要求因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可以因未预见的情形或对市场的主动应对而发生改变㊂组织应有监视和评审有关相关方相关要求的健全的体系㊂监视和评审活动可以利用与顾客要求相关的㊁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相关的组织过程,以及在管理评审期间(更多地在战略层面)来完成㊂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本条旨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便组织满足要求和实现体系的预期结果㊂针对G B /T19001 2016,4.3的a )至c ),组织应基于以下内容确定体系的范围:a ) 按照G B /T19001 2016,4.1的要求所确定的外部和内部因素;b )按照G B /T19001 2016,4.2的要求所确定的有关相关方(如监管方和顾客)的相关要求;c )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㊂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在确定体系范围时,组织还应通过考虑以下因素,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组织的基础设施; 组织的不同场所和活动; 商业政策和战略; 组织集中控制或由外部提供的职能㊁活动㊁过程㊁产品和服务㊂G B /T19001的所有要求都应认为是适用的,除非那些要求对组织提供或交付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对组织增强顾客满意没有影响㊂在确定应用G B /T19001的要求时,组织应考虑各条款的每项要求,而不是仅判定整个条款都不适用㊂有时,某一条款的要求可能部分适用,或全部适用或都不适用㊂体系的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予以保持㊂体系的范围应包括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还应包括所确定的任何不适用要求的理由㊂成文信息可按照组织所确定的满足其需求的任何方法予以保持,如手册或网站㊂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 本条旨在确保组织按照G B /T1900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不仅包括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还包括有效实施体系所需的过程,如内部审核㊁管理评审和其他过程(包括外部供方实施的过程)㊂例如,若组织确定需要建立监视和测量资源的过程,则该过程应满足G B /T19001 2016,7.1.5的要求㊂根据组织环境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的运用情况(诸如考虑过程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㊁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以及这些问题的潜在后果等),过程需要确定和细化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㊂过程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㊂针对G B /T19001 2016,4.4.1的a )至h ),组织应:a ) 确定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从实施已策划的过程需要什么的角度,考虑过程所需的输入;从顾客或后续过程期望什么的角度,考虑期望的输出;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有形的(如材料㊁部件或设备)或无形的(如数据㊁信息或知识);b)在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时,考虑前后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衔接;详述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方法取决于组织的性质;可使用诸如保留或保持成文信息(如过程图或流程图)的不同的方法,或使用诸如用语言说明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的更为简单的方法;c )确定和应用过程控制的准则与方法,以确保过程有效(即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监视和测量准则可以是过程参数或产品和服务规范;绩效指标应与监视和测量相关联,或与组织的质量目标(准则)相关联;用于绩效指标的其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报告㊁图表或审核结果;d)确定过程所需的资源,如人员㊁基础设施㊁过程的运行环境㊁组织的知识以及监视和测量资源(见G B /T19001 2016,7.1);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时,应包括考虑现有的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从外部供方获得资源的能力和局限;e )首先确定过程的活动,然后确定执行这些活动的人员,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这些职责和权限可在成文信息中予以规定,如组织结构图㊁成文程序㊁操作规范和岗位说明,或使用更加简单的用言语指示的方式;f )确保采取任何所需的措施,以应对与过程实施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见G B /T19001 2016,6.1);g)考虑从监视和测量准则的应用的评审中所获得的绩效数据;分析和评价这些数据;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这些过程能够持续达到预期结果;h)利用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确定必需采取的改进措施;改进可以在过程层面上进行(如减少活动执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行方式中的偏差),或在质量管理体系层面上进行(如减少与体系相关的文字性工作,让员工更专注于过程的管理)㊂4.4.2本条旨在确保组织确定所需的成文信息的范围和程度㊂成文信息是指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载体㊂应由适宜的人员(如过程的负责人㊁过程输出的负责人㊁过程的控制人)评审将哪些信息用于过程,以保持过程实施的一致性,从而获得期望的输出㊂对于所使用的信息(如程序㊁作业指导书㊁视觉辅助工具㊁信息和通信系统㊁图纸㊁规范㊁指标㊁报告㊁关键绩效指标[K P I]㊁会议纪要㊁代表性样品㊁口头谈话等),需要分析/评审其在支持过程方面的价值,然后基于分析结果决定将哪些信息作为成文信息㊂例如,最高管理者进行战略策划时,可查阅和评审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如由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方发布的关于组织所在行业领域的当前和未来状况的报告等㊂这类信息不应作为组织的成文信息,因其可以公开查阅㊂反之,组织需要考虑将包含质量目标㊁风险和机遇㊁战略㊁其他相关要素(如组织的使命㊁愿景㊁价值观和过程图)的经营计划作为成文信息㊂组织需要规定不同类型的成文信息,以支持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㊂在确定所需的成文信息的类型和范围时,组织应评价自身的需求,并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㊂组织还应考虑其规模㊁活动㊁产品或服务的类型㊁过程的复杂性㊁资源等因素,以及出现不符合的潜在后果㊂尽管G B/T19001在一些要求中对成文信息的使用做了规定,但为了控制过程的运行,组织仍可能需要其他成文信息(如成文程序㊁网站㊁作业指导书㊁手册㊁规则㊁标准㊁表格㊁指南㊁计算机软件㊁移动应用程序等)㊂组织的一些成文信息需要定期评审和修订,以便及时更新㊂在提及该类成文信息时,G B/T19001表述为 保持成文信息 ㊂其他成文信息需要在不更改的情况下予以保留(经授权的更正除外),以便证实符合性和相信过程是按照策划进行实施的,或证实是否满足了要求(这类成文信息通常称为 记录 )㊂在提及这类成文信息时,G B/T19001表述为 保留成文信息 ㊂这类成文信息通常与顾客要求㊁法律法规要求或组织自身的要求有关,需要予以保留㊂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本条旨在确保最高管理者通过在参与㊁促进㊁确保㊁沟通和监视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㊂在决定所采取的方式时,需考虑多种因素,如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㊁管理的风格和组织文化等㊂对组织而言, 最高管理者 可包括诸如首席执行官㊁总裁㊁总经理㊁董事长㊁董事会㊁执行董事㊁执行合伙人㊁单一所有人㊁合伙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等㊂最高管理者具有在组织内授权和提供资源的权力㊂若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挥和控制组织该部分的人员㊂每个组织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由最高管理者决定的特有的解决方案㊂因此,最高管理者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与其业务过程相融合非常重要㊂针对G B/T19001 2016,5.1.1的a)至j),这包括:a)最高管理者可通过对活动承担责任并能对所取得的结果做出解释,表明其清晰地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对其负责;尽管某些权限和职责(G B/T19001 2016,5.3)可以被分配,但最高管理者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b)确保在制定质量方针(见G B/T19001 2016,5.2)和质量目标(G B/T19001 2016,6.2)时,考虑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环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可在最高管理者例行会议(战略策划或管理评审会议等)期间制定或评审;c)确保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与所有业务过程相融合并加以管理,而不将其视为 附加 的或相冲突的活动;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例如,通过设计旨在实现输入和输出有效传递的系统方法确保过程间有效互动,并确保在应对风险和机遇时进行合作;e)监视当前和预期的工作量和时间表,确保在所需的时间和地点提供足够的质量管理体系资源(人员㊁工具㊁设备等);f)通过内部会议㊁电子邮件㊁面谈㊁组织内部网络等手段,沟通质量管理体系和遵守其要求的价值和益处;g)通过监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出,确保实现预期结果;有时,可能需要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体系或其部分过程,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所需采取的任何措施得到合理安排并提供适当的资源; h)通过与组织人员沟通(见G B/T19001 2016,7.4),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这可以包括当需要改进时,作为项目支持者的最高管理者要参与其中,并且要鼓励员工和其他人员作为改进小组成员积极参与;i)确保向相关责任人沟通从审核㊁其他评价和管理评审(见G B/T19001 2016,9.3)中获得的信息和建议,推动改进(这样做也有助于证实改进的价值和益处);j)为其他相关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其影响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包括指导和支持这些人员做出有助于组织更好地满足要求的具体的决策,或在需要时推动改进的实施㊂有效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可使组织的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为质量管理体系做出贡献,也将有助于组织持续达到预期结果㊂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本条旨在确保最高管理者能够展现其在组织持续关注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㊂顾客通常是指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或组织,也可指接受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如公众㊁客户㊁患者㊁学生等㊂最高管理者需要确保实施有效的过程,以便确定顾客要求和与组织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确保这些要求得到理解㊂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关注产品按时交付的绩效和顾客的投诉,能够获得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方面的信息,从而使顾客满意或增强顾客满意㊂为持续达到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需要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应对风险和机遇;若不能达到预期结果,则应采用策划 实施 检查 处置(P D C A)方法,以确保实施进一步改进措施的职责得到分配,直至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㊂通过使用顾客满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最高管理者可以关注顾客满意的提升(见G B/T19001 2016,9.1.2)㊂因此,最高管理者可以引导组织在与顾客相关的过程和运营方面进行变更,包括对资源的分配㊂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本条旨在确保制定符合组织战略方向的质量方针,包括组织全面理解质量对其自身和顾客的意义㊂质量方针是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㊂针对G B/T19001 2016,5.2.1的a)至d),所制定的质量方针应:a)与组织相适应,并为其战略方向提供支持;b)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即质量方针中声称的有关内容应是可测量的);c)承诺组织将满足适用的要求,如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d)承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㊂为了制定质量方针,可考虑诸如以下输入:清晰地理解组织环境,包括管理体系的当前绩效,以及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基于其使命㊁愿景㊁指导原则和核心价值观而形成的战略方向;为使组织获得成功,未来需要开展的改进的程度和类型;所期望的顾客满意程度;达到预期结果所需的资源;有关相关方潜在的贡献㊂5.2.2沟通质量方针本条旨在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人员中得到沟通㊁理解和应用,以使其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并确保有关相关方可以获取质量方针㊂组织应确保质量方针易于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㊂为使质量方针持续有效,组织应定期进行评审,以便确定质量方针是否仍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㊂例如,可将这种评审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见G B/T19001 2016,9.3)㊂组织需要确保质量方针在整个组织内都能得到清晰的理解,这可通过考虑组织内不同层次人员的意识(见G B/T19001 2016,7.3)和沟通的要求(见G B/T19001 2016,7.4)来实现㊂质量方针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如公告栏㊁屏保程序㊁组织的网站或例行会议等㊂组织应在适宜时让有关相关方(如外部供方㊁合作伙伴㊁顾客和监管机构等)能够获取其质量方针㊂组织可根据相关方的要求提供质量方针,或在网站上发布质量方针㊂5.3组织的岗位㊁职责和权限本条旨在帮助最高管理者分配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并实现预期结果㊂最高管理者需要确立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活动,确保组织人员理解和知晓各自的任务㊂相关职责和权限可分配给一人或多人㊂这些人员在被分配的领域和/或过程应能够做出决策和有效变更㊂必需强调,尽管权限可以分配,但最高管理者仍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承担总体责任㊂针对G B/T19001 2016,5.3的a)至e),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应基于以下目的:a)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 B/T19001对特定岗位(如内审员)或对管理评审的要求;b)确保过程能提供期望的输出;该活动可分配给多个承担不同职责的人员,如监视质量目标㊁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2018〕3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2018〕3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2018〕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2018年1月24日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激励我省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我省经济发展迈入质量时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进一步推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闽政〔2015〕3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建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设立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用于表彰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卓越绩效管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各类企业或组织。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分为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两个奖项。

第三条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严格申报、评审和授奖程序,结合市场评价、专家评审等方式,坚持评审标准,宁缺毋滥,好中选优,评定奖项。

(DBJT13-144-2011)《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

(DBJT13-144-2011)《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44-2011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943-2011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ocument of Fujian Province2011-12-05发布2012-01-30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的通知闽建科[2011]49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由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主编的《福建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管理规程》,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3-144-2011,自2012年1月30日起实施。

施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

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备案详细信息目次1 总则 (3)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6)4 项目监理组织与管理资料 (8)4.1 项目监理机构组建 (8)4.2 监理管理工作 (9)5 工程目标控制资料 (18)5.1 质量控制 (18)5.2 进度控制 (24)5.3 造价控制 (24)6 安全管理监督资料 (28)6.1 安全管理工作 (28)6.2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 (30)7 合同管理与竣工验收资料 (32)7.1 合同管理 (32)7.2 竣工验收 (34)附录A 监理工作用表 (37)附录B 旁站监理记录表 (39)本规程用词说明 (40)引用标准目录 (41)附:条文说明 (11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3)2 Terms (4)3 Basic Requirements (6)4 Project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Document (8)4.1 Project Supervision Organizing (8)4.2 manageme nt work (9)5 Engineering Target Control Document (18)5.1 Quality Control (18)5.2 Progress Control (24)5.3 Cost Control (24)6 Safety Supervision Document (28)6.1 Safety Management (28)6.2 Building Lift Machin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30)7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and Completion Acceptance Document (32)7.1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32)7.2 Completion Checking and Acceptance (34)Appendix A Supervision Working Form (37)Appendix B Site Supervision Record Form (39)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40)Normative Standards....................................................................................... .41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17)1.0.1为规范全省建筑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管理,完善建设项目管理资料,提高我省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水平,依据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结合我省情况制定本规程。

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特别报道/FJQTS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严效东书记充分肯定了2017年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要明确新目标、担当新使命、质量强省建设,推动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上新水平。

一要强化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质量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层面成立或调整质量工作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机构,为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要强化质量提升行动。

认真落实福建省即将出台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把“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和“双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质量提升行动必须坚持全员抓、抓全员,健全完善对质量提升工作的领导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质量管理科品牌建设。

统筹推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政府质量奖、福建名牌产品等工作,加快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着力打造福建品牌,走出一条有福建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要强化认证认可工作。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研究福建省具体落实措施方案。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围绕“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开展认证服务。

加强认证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打击力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部署开展整治“认证乱象”,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获证后监管。

五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精通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员”、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宣传员”、高质量认证认可监管的“战斗员”。

刘先义副局长对全省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做了点评和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应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及此次会议精神:一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新的质量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要围绕产业和区域质量,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质量发展;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下的质量管理培训;要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效能作用。

国网福建物资质量监督工作宣传报道文章

国网福建物资质量监督工作宣传报道文章

国网福建物资质量监督工作宣传报道文章
物资供应分中心为确实加强农网物资质量管控,确保物资质量安全,防止质量不合格物资流入到运行线路中,提出了多项举措推进物资质量监督管理。

一是优化、丰富物资质量监督模式。

实现物资抽检工作由计划导向性向抽检随机性地转变的基础上,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开展自我全方位、多层级的巡检核查工作,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执行、考核评价的闭环机制。

充分沟通协调厂家及专业人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跟踪管控目标的落实情况等,有效实现所有供应商、所有中标批次、所有物资种类抽检全覆盖。

二是严格质量监督闭环管理。

将设备选型、监造、开箱、验收、安装、调试等所有环节纳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质量监管的闭环流程化管理。

同时,积极督促全员齐参与,构建质量监督齐抓共管的大格局,确保物资质量管控的精准、精确。

三是加强多元化培训,提高员工质量监督意识。

一方面,向员工疏
导设备质量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是实现“质量强网”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采用集中培训、视频会议、网络学习以及微课堂等多种形式,有力促进物资质量监督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地大幅度提升,为物资质量管控工作夯实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大物资质量问题处置力度。

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和拟抽检不合格的供应商及时收集佐证材料,及时向上级公司汇报,对原材料及组部件质量不过关不放过。

福建省莆田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福建省莆田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福建省莆田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舞草又名跳舞草,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各枝的叶柄上长有三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曰“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感。

此事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排出废物D.应激性2.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

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A.能使人患病B.个体微小C.能进行繁殖D.能进行运动3.在大豆生长期间,农民要经常铲除垄间杂草,这主要是因为大豆与杂草之间存在(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寄生关系D.捕食关系4.每年秋季,香山红叶都会吸引来大量游客。

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昼夜温差大于13℃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

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土壤5.国家颁布生态修复标准,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鱼和大鱼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B.该图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D.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6.下列所述表示生态系统的是( )A.泰山的全部生物B.黄河中全部的鱼C.白云山上茂密的树木D.珉谷城区的一块草地7.“立体养鱼”(科学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鲢鱼”流动C.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可以提高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D.若混养食性差别较大的鱼类,可能会导致食物竞争8.睡莲的花具有“昼舒夜卷”的特征,即随太阳落下花朵关闭,太阳升起花朵张开。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的决定 附:修正本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的决定 附:修正本
二十、第三十九条修改为第三十四条:“与本条例配套实施的商品质量报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二十一、删去原第四十条。
二十二、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分别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后,重新公布。
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修正)
第九项修改为:“未按法律、法规规定标明产品标准编号的商品,没有检验合格证明的商品;”
第十项修改为:“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或属处理品(含次品,等外品)而未在商品或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字样的商品;”
第十一项修改为:“隐匿或未按规定标明商品名称、厂名、厂址,主要技术指标、成份、含量的商品;限期使用的商品未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的商品;”
五、第九条修改为:“严禁利用广告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欺骗和坑害用户、消费者。”
六、第十条第一项修改为:“失效或变质的商品;”
第二项修改为:“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
第三项修改为:“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商品;”
第五项修改为:“已取得质量认证,但商品质量不符合质量认证标准而使用质量认证标志的商品,或者未经质量认证而使用质量认证标志的商品;”
第九条 严禁利用广告推禁生产、销售下列商品:
(一)失效或变质的商品;
(二)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
(三)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商品;
(四)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商品;
(五)已取得质量认证,但商品质量不符合质量认证标准而使用质量认证标志的商品,或者未经质量认证而使用质量认证标志的商品;
第五条 支持新闻单位对商品质量实行舆论监督。
鼓励单位和个人检举、揭发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受理部门对举报者应予以保密,对举报有功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1版)》的通知

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1版)》的通知

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1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核安全局
•【公布日期】2023.08.31
•【文号】国核安发〔2023〕155号
•【施行日期】2023.08.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正文
关于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
阶段)(E1版)》的通知
国核安发〔2023〕155号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提请审批〈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版)〉的请示》(中核漳能安质发〔2022〕220号)、《关于恳请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版)的请示》(中核漳能安质发〔2023〕87号)、《关于恳请批准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1版)的请示》(中核漳能核安发〔2023〕170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我局对你公司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了技术审评,认为你公司《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E1版)》是可以接受的,现予批准。

你公司应严格遵守我局批准的质量保证大纲,确保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的建造质量。

国家核安全局
2023年8月3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海西企业行》 二、《海西企业行》征集
1、播出时长:4-5分钟 2、播出形式:访谈专题类形式。栏目组编导、摄像、外景主持将进 入企业,从企业宗旨、企业质量生产管理、生产线…一些可以体 现企业文化和质量管理的环节中正面宣传企业文化,并让公众从 我们的节目短片中看到企业更加完善的内部结构和自己独特的管 理理念。 3、宣传费用:25000元/期,含拍摄制作费用(每期播出2次)。 宣传费用:20000元/期,由企业提供节目播出带(每期播出2次)
4
三、福建质量报道特别节目 走进XX企业 企业》 《走进 企业》征集
1、播出时长:8-10分钟 2、播出形式:访谈专题类形式。栏目组编导、摄像、外景主持将走 进特别企业,展示特别企业的品牌文化以及企业精神等等,重点 突出企业的研发实力、生产流程和质量把关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节目播出,在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 企业强大的研发及生产实力。 3、宣传费用:45000元/期,含拍摄制作费用(每周播出2次) 宣传费用:40000元/期,由企业提供节目播出带,在节目中播出 。(每周播出2次)
《福建质量报道》 福建质量报道》
一、节目介绍
播出频道: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播出时间:(首播)周六18:35 节目时长:10分钟 《福建质量报道》是一档新闻资讯类节目,设有版块:1、《质量资讯榜》 2、《新闻评论随我行》 3、《海西企业行》(4-5分钟)。 1、质量资讯版:发布各省市地区的产品质量信息、质量投诉案件快讯及 权威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其中发布信息包括优秀企业产品获奖信息、 质量认证合格信息、产品抽查合格产品信息公告、假冒伪劣产品信息 公告等,由质量监督局直接提供信息。
7
6
引擎动力福州传媒有限公司
ADD: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53 53号福德都会1-0101F ADD 53 1 TEL:0591 0591TEL 0591-83307 518 83307 528 FAX:0591 0591FAX 0591-83251 777 更多新鲜资讯尽在八闽广告网 ()
5
四、招商合作方案
1、广告价格表
播出时间 节目中插播 首播:周六18:45 重播:周日12:50 长度 5秒 10秒 15秒 刊例价 1560 3120 4470 折扣 35% 35% 35% 净价(元) 546 1092 1565 总价/月 2184 4368 6258
2、年度特约合作企业:12万/年 ① 在《福建质量报道》节目中每期插播15秒品牌广 告, 首播52次,重播52次,合计104次; ② 每季度栏目组为合作企业拍摄制作一期节目在《海西 企业行》中播出,时长4-5分钟节目,全年共4期。
2பைடு நூலகம்
2
(重播)周日12:40
2、新闻评论随我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优秀企业的最新信息。为 企业展示一个稳定、健康、新形象。 3、海西企业行:(访谈专题类形式)为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提 出的——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这一主题的部署,向广大观众展现 海峡西岸企业发展中的蓬勃生机和改革发展后海西企业所取得的 累累硕果,我们精心编辑策划了系列节目《海西企业行》。节目 通过电视宣传的表达形式勾勒出一副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 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角度向观众生动的展示企业发展全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