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核设施退役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核物理实验也不例外。

核物理实验作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核奥秘的重要手段,其复杂性和危险性使得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核物理实验带来诸多优势。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可视化方式。

核物理实验中的微观粒子行为、原子核反应等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和理解。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过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三维图像和动画,让研究人员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观察和研究。

例如,在模拟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虚拟现实可以清晰地展示出粒子的发射路径、能量变化以及最终的产物分布,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进行实验设计和优化。

在开展实际核物理实验之前,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环境来构建实验模型,模拟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参数设置。

通过对虚拟实验的反复测试和调整,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源,还降低了实验的风险。

再者,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物理实验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初学者和学生来说,核物理实验的概念和操作往往较为抽象和复杂。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他们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对核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核物理实验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虚拟实验场景的构建是基础。

通过使用高精度的建模技术和物理引擎,创建出逼真的核物理实验环境,包括实验设备、探测器、辐射场等。

研究人员可以在这个虚拟场景中自由移动和观察,与实验对象进行交互。

同时,数据可视化也是关键的一环。

核物理实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分析和理解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数据转化为三维图形、图表等形式,让研究人员能够更直观地洞察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核设施退役虚拟仿真系统框架研究

核设施退役虚拟仿真系统框架研究

Re e r h o a e r f Vit a i u a i n S s e s a c n Fr m wo k o r u lS m l to y t m
o c e r Fa iii s De o m is o i f Nu l a c lte c m s i n ng
第4 卷第 9 5 期
2 1年9 01 月







V o. 1 45。NO 9 .
Se p. 2 011
At m i e gy S inc n c ol gy o c En r c e e a d Te hn o
核 设 施 退 役 虚 拟 仿 真 系 统 框 架 研 究
LI Z o g k n,PENG i—u U h n — u M nj n,Z HU i h n,CHENG h u y ,GONG e g Ha— a s S o—u Ch n
( le f N u la in ea d Teh oo Colge ce rSce c n c n lgy,Ha bnEn n e ig Un v ri o r i gie rn i est y,H a bn 1 0 0 ,Ch n r i 5 0 1 ia)
虚 拟 仿 真 系 统 的功 能 模 块 组 成 。 基 于 软 件 开 发 技 术 进 一 步 给 出 了 系 统 的 框 架 结 构 , 对 各 模 块 实 现 的 并 相 应 技 术 进 行 了分 析 和探 讨 。分 析 中结 合 了 计 算 机 软 硬 件 技 术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退 役 中 的 切 割 、 对 爆 破 、 体 及 放 射性 等 的 仿 真 技 术 进 行 了探 讨 。分 析 表 明 , 于 普 通 个 人 计 算 机 也 可 实现 退 役 过 程 的 全 面 流 基

核设施退役三维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核设施退役三维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DOI:10.16660/ki.1674-098X.2004-1018-0604核设施退役三维仿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①古强(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四川广元 628000)摘 要:核设施退役与三维仿真技术的结合是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的碰撞与融合,将会实现技术的革新与产业的升级,在传统的核设施退役行业开拓出新的工作领域,不仅会促进科研生产的发展,而且将反过来促进三维仿真技术的进步。

本文对三维仿真技术在核设施退役领域进行了应用研究,重点结合国内某核退役厂的科研生产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在退役数据库管理、人员辐射剂量评估、退役方案推演与评估、虚拟培训等方面展开,设计并研发了核退役三维仿真系统。

该系统应用到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中,在退役方案推演及优化、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充实和优化了核设施退役工程研究的方法,而且在减少人员到辐射现场的频次,保护人员健康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核设施 退役 三维仿真 研究 设计中图分类号:TL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001-07Research and Design of Application of 3D Simulation Systemin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GU Qiang( Si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gineering Co., Ltd., CNNC, Guangyuan, Sichuan Province,628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3D simulation in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represents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emerging technology, which will lead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Such application will not only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but also the improvement of 3D simul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3D simulation in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based on the scientif 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 in a nuclear plant. A demand-oriented 3D simulation system capable of decommissioning data management, personnel dose assessment, plan review and optimization, and virtual training in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is developed. This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 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the above plant, especially in the plan review and optimization, and operator training. It also provide new method for research on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projects and is very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personnel such as reducing radiation exposure.Key Words :Nuclear facility; Decommissioning; 3D simulation; Research; Design①作者简介:古强(1987—),男,汉族,四川射洪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

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

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
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 决方案
汇报人:xxx 2024-10-23
• 核电行业概述与现状 • 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电中应用 • 核电安全培训与演练 • 核电设备维护与检修 • 核电工程建设与规划 • 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实施策略
目录
01 核电行业概述与现状
核电行业简介
01 核电定义
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发电的行 业。
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电设备维护与检修中的应用
虚拟培训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核电设备的操 作和维护过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
水平。
虚拟检修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在 虚拟环境中对核电设备进行检修,减
少实际操作的风险。
故障诊断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故障诊断,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维修计划制定
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维修过程,帮助制 定更合理的维修计划和方案。
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06
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实 施策略
制定实施方案和路线图
需求分析
明确核电行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的应 用场景、目标和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技术路线 、实施步骤、时间表等。
路线图规划
根据实施方案,规划出核电行业虚拟 现实解决方案的长期和短期发展路线 图。
选定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技术创新和安全性是核电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同时核废料处理和环保问题也是未来需 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核电行业面临着安全、环保、经济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 平和加强监管力度。
机遇
随着能源需求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核电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 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也将为核电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Aaa摘要:虚拟现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文中在分析虚拟现实全过程的基础上,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概括,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国内外研究差距和现阶段研究热点。

然后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及设备进行概括介绍并以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演练领域上的应用为例论述了虚拟现实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最后指出虚拟现实需要进一步致力研究解决的若干理论和技术问题。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军事演练1 引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虚拟现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过程中创造产生,逐步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

它融合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传感器、网络以及并行处理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VR技术的特点在于,由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构成的三维空间,或是把其他现实环境编制到计算机中去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得用户在多种感官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

VR技术一经问世,人们就对它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超越现实的虚拟性的追求,以及建立的个人能够沉浸其中、进出自如并具有交互作用的虚拟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有关人士认为:20世纪80年代是个人计算机的时代;90年代是网络、多媒体的时代;21世纪初则将是VR技术的时代。

CIAE核设施退役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CIAE核设施退役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录
02 二、现状
03 三、展望
04 四、关键技术
05 五、案例分析
随着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核设施退役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特别 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核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度不断提高,核设施退役技术 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更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围绕CIAE核设施退役技术进行论述, 旨在提供一些关于该领域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
五、案例分析
选取某个CIAE核设施退役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该项目的目标是对一个反应 堆进行退役处置,并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其设备和材料。
谢谢观看
4、面临的主要问题:核设施退役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放射性废物的处 理和处置、大规模拆除和去污的工程难度、巨额资金投入和国际合作等。
三、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核设施退役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 来,该领域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标准: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度不断提高, 未来核设施退役技术的标准和要求将更加严格。这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 退役技术和方案,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2、历史发展:核设施退役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在实践 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标准。例如,美国开展了大量的核设施退役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数据。欧洲国家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 一套完整的退役技术体系。
3、现状特征:目前,核设施退役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严格的安全和环 保标准、高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项目周期、涉及 多个领域和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3、场地清理:场地清理是核设施退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 将退役设施周围的放射性污染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在清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将废弃物进行搬运、储存和处置等,同时还要对场地进行去污和修复 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清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 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核电站退役技术研究与应用

核电站退役技术研究与应用

核电站退役技术研究与应用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设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然而,随着这些核电站老化,逐渐退役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因此,核电站退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核电站退役是指核电站停止运营后的拆除和清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核电站的寿命大约为40年至60年,随着寿命结束,退役工作变得必不可少。

退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核电站的安全,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退役工作包括几个关键步骤,如沉降和冷停堆(Cold Shutdown)后的燃料卸除,辅助系统停用,辐射性废物处理和核电站设施的清理和拆除。

在核电站退役技术研究方面,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核电站燃料卸除技术。

核电站的核燃料是高度放射性的,因此安全地清理和移除核燃料变得至关重要。

燃料卸除技术的发展包括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用于远程操作和控制,并减少对人员的影响。

燃料卸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旨在提高安全性、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是核电站辐射剂量控制技术。

在核电站退役过程中,辐射剂量是一个主要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辐射剂量的过量暴露可能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社区造成健康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减少辐射剂量的方法,比如改进辐射防护材料和设备、提高辐射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等。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核电站退役后产生的大量辐射性废物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和处理。

这些废物包括燃料元件、燃料垫片、容器和管道等,它们都带有高放射性和长寿命的特点。

因此,研究如何安全地存储和处理这些废物至关重要。

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封装、体积压缩和混凝土灌封等。

然而,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如在遗传学和化学方面进行研究,以降低辐射性废物的体积和污染程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核电站的退役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应用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应用

核物理实验中的虚拟现实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创新。

核物理实验,作为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重要手段,也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核物理实验是一门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科学,它涉及到对原子核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传统的核物理实验通常需要在大型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并且实验过程受到诸多限制。

然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核物理实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核物理实验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可视化效果。

在核物理实验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微观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它们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三维的、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研究人员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之中。

这种直观的可视化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核物理现象,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假设。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核物理实验的过程。

在实际的核物理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验本身的复杂性,很多实验难以一次成功,需要进行多次尝试和改进。

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实验进行模拟和预演,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的成本和时间。

再者,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为核物理实验的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学习核物理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核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依赖于书本知识和理论讲解,学生们难以真正感受到实验的实际情况。

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虚拟的核物理实验中,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核物理实验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现实技术在核设施退役中的应用摘要:法国CEA(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退役事业部开展了一项R&D研究开发项目,专门为退役项目提供先进的虚拟现实设计手段。

为此,建立了带有沉浸感、力感及声效功能的虚拟现实实验室。

多种虚拟现实软硬件的集成和应用,使用户与由计算机仿真的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式的人-机操作。

该文简要介绍该实验室的虚拟现实系统平台构成,以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优化APM—马库尔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414热室的退役操作方案。

希望对我国核设施退役及废物管理发挥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退役方案优化和验证对核设施的拆除和清理污染场址是世界各核设施运营单位面临的最大难题。

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退役工作者既要制定安全、可靠的退役计划,又必须兼顾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等问题。

退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各环节、技术方案的个体、整体及相互关联进行反复对比和推敲,既要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又要创新以达到最优化的退役过程的最优化和确保万无一失。

近年来,国外发达国家核燃料循环应用研发中心(如法国CEA、德国Karlsruhe、美国Hanford、英国BNFL等)不断开展了大量的先进退役应用研究工作,无论是从退役方案的性能指标,还是从项目经济性角度,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退役方案可行性的验证和优化已经成为解决复杂退役难点和退役难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法国退役的同行介绍,在各种退役项目中,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被大量的运用。

对于核设施的退役项目,常规的做法是在二维图纸基础上进行退役方案设计,但针对某些较复杂的退役项目,采用绘制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方案设计。

但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解决复杂的退役项目和退役难点中的关键技术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目前退役中的使用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该文将就虚拟现实技术在退役应用中的优势进行浅显的论述,重点介绍了法国马库尔APM军用生产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退役项目中的一个高放热室的退役,借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退役操作方案和优化退役机具方案。

1 虚拟现实技术和实现途径CEA(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目前正在开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对其马库尔核燃料循环研究中心内后段的一些退役项目的拆除、清理以及整治改造等活动的操作方案验证和优化,目前开展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退役项目有UP1生产堆后处理厂、APM中试厂和PHENIX快堆。

CEA于2008年底在马库尔创建了沉浸感虚拟现实实验室(以下简称沉浸感实验室),下属于LSTD实验室。

通过情景模拟,目的是对退役操作方案和整治的可行性、可达性进行验证。

该实验室将为十余个退役项目提供设计上的技术支持。

1.1 虚拟现实的建模技术建模是对现实对象或环境的逼近真实的仿真模拟。

一般情况下,对象具有静态特征,包括位置、方向、材料和属性等特征,还具有运动特征,它反映对象的运动、行为、约束条件(如碰撞检测与响应)以及力的作用等。

虚拟对象的建模意味着对象的静态特征和运动特征各个方面的建模,也就是对形状、外观、运动学约束、智能行为和物理特性等方面的建模。

通过建模,既可以方便表达出复杂的、难以理解的运动学约束特征,又能够“试验”更多不同的退役方案,此外还可用于培训操作人员。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方式退役过程虚拟现实技术由搭建虚拟现实系统和建模过程构成。

待退役设施的厂房建筑物的三维模型通过激光扫描或照相合成技术并辅以半自动的拟合软件获得,而退役机具的设备模型由三维造型软件设计得到。

剂量率的三维空间分布由专用的放射性仿真软件计算得到。

将设施的三维模型和退役机具的三维模型在虚拟现实平台上相融合,然后对其进行建模,一方面使对象具有基本的物理特性,另一方面使其遵循特定规律的运动学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几何建模、对象虚拟、物理建模和行为建模后,即创建出了退役方案可能的场景,然后通过虚拟现实交互性设备和立体显示系统,即可进行操作演练,验证各种操作过程的可达性、可行性,该操作方式与真实退役工控机端的操作方式完全一致。

剂量率仿真用于优化退役操作方式,空间剂量率的分布情况可伴随上述退役操作方案而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退役方案。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退役项目中的作用2.1 个人剂量防护的最优化目前,剂量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要是根据距离辐射源的远近来估算。

但对于结构复杂,辐射源较多的环境,难以准确的估算出人员的所受剂量率,从而影响整个方案的工期和预算。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退役经验表明,将可视化的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相结合,利用辐射防护计算功能模块,可以快速计算作业现场空间任意位置、任意时刻的剂量率[1-3],对指导退役方案以及现场实施非常方便有效。

2.2 退役机具设计方案及操作方案验证各退役设施之间相互存在差异,即便同类型设施甚至同一设施内的相似厂房环境也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退役方案力求尽可能结合这些现状情况,使得退役机具(以下简称机具)在选用上要兼顾这些现状情况,做到一机多用途。

因此,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在“虚拟机”上验证机具的适用性,找出可满足退役项目的现有机具或提出需要进行适应性改进的具体技术要求。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节省研发周期及费用。

从法国退役项目经验看,机具在研发过程中特别是在方案设计阶段,越早发现和暴露问题,越能够简化修改,而他们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

借助虚拟现实平台的沉浸感演示、动作捕捉和力反馈等功能,可以试验和检查虚拟机的操作路径、可维护性和操作的可达性。

通过力反馈设备的人-机交互碰撞干涉检查功能,一方面通过定量比选不同拆除方案的拆除路径的优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定量确定碰撞干涉点以确定操作路径。

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并优化拆除路径、维修路径,确定拆除范围和相应的拆除方式。

2.3 便于表达和沟通通过虚拟现实平台对退役机具方案及退役遥控操作技术方案进行情景模拟演示,能够直观的呈现方案的整体思路,便于使审管部门、业主、供货商及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此外,可视化的方式可以暴露“原设想”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合理之处。

2.4 制作用于现实遥控操作的控制和监视系统的界面借助VR系统建立的机具模型、环境几何模型,和经过验证的操作路径,在退役实施时还将用于制作机具遥控操作控制和监视系统的界面。

3 虚拟现实技术在APM退役项目中高放热室退役的应用3.1 414热室介绍APM是法国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

1962年开始调试运行,1997年结束生产活动关闭,目前该设施正在进行清理、去污和拆除工作。

414热室在APM后处理主工艺流程中的作用是化学首端的取样、澄清、料液贮存和浸煮。

其中主要设备有溶解器、离心分离机及戽斗流量计等,热室尺寸为20?m×4?m×6?m,内部工艺管线总长约5?km,受污染的设备管道总重约18?t。

退役初态源项调查结果显示,热室内热点数量为16个、周围剂量当量率为20?mSv/h。

由于残留的辐射源活度很高相应引起的剂量场水平不允许人工直接拆卸操作,所以退役方案设计采用偏安全的操作方式—采用远距离依靠遥控拆除整个设备室,但不排除调整操作方式、优化操作方案的可能。

对热室内设备、管道远距离遥控拆除机具选择采用了Maestro—主-从操作方式的电随动机械臂,需要依赖远距离遥控的方式进行。

位于414热室的一侧在设计之初就预留有专用通道,顶部设置了沿水平方向吊车轨道,作为检查、去污和退役拆除的进出路径。

3.2 远距离遥控操作机具方案3.2.1 Maestro机械手遥控远距离操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主手和从手,见图1(左)所示。

Maestro为从动臂,是一种先进的核用远距离操作电随动的主-从式操作的电随动机械手[4-5]。

该手用于完成人员无法进入恶劣环境下且具有完成一定负荷和完成精细化程度较高任务的操作能力,如核污染区调查、维护/整改、切割和去污、清理污染环境等。

Maestro机械手可实现多任务操作,包括检查、维护、拆除和清理等。

该设备在复杂性、灵活性以及操作能力及操作方式方面,具有6个自由度、手臂伸直至2.0?m时可达105?kg,与同类型机械臂相比较具有突出优势,见图2。

此外,该机械手的控制模式,不仅可用在机器人控制模式(编程预教导—自动模式内),还可由操作者用操纵杆人工控制,既可借助也可不借助力反馈的管理模块实现。

主手由多关节的操作杆及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采用笛卡尔坐标系,且该关节臂具有力反馈的功能。

主-从操作的随动控制系统采用TAO2000控制系统。

414热室的拆除,将是Maestro型机械臂首次被用于从头到尾拆除一个完整热室的案例。

3.2.2 机械手配套运载工装承载机械手进入414热室的配套运载工装是严格按照414热室的厂房及工艺设备布置特点并结合拆除任务的要求而设计的,是非标准化的工装设备[6],设备方案三维模型简图见图3。

图中箭头显示了该吊车式运载工装的运动学特性—共有6个自由度,其中包括2个水平方向自由度、2个垂直方向自由度和2个旋转自由度。

该套工装通过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架承载Maestro从动臂和各种工具头沿热室长度方向上移动,其移动范围可以覆盖热室的各个区域、角落,长度方向上为20?m,垂直方向上为3?m。

运载工装由水平方向行走机构(以下简称:大车)、垂直升降机构、和车载托架(以下简称:小车)组成,另外在大车车体上还有管理Maestro脐带电缆格架和存放各种功能头的工具格架。

小车具有两个功能:可以在其上安装吊篮用于暂时存放拆卸、解体物,也可以安装夹具用于机械臂切割时握紧被拆除对象。

运载工装由原热室预留的吊车水平方向轨道由检修廊Ⅱ区进入热室Ⅰ区,检修廊用于在此对成套遥控操作设备进行组装、检修和拆卸,遥控操作的控制间设置在相邻区域的厂房Ⅲ区。

目前整套系统已完成工厂验收,待其在非放厂房内进行设备联动冷调试后,方可进入退役拆除工作(图3)。

4 结语本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退役方案的验证[7],是CEA第一次采用该技术验证退役方案,同时也是Maestro机械手第一次被应用在全遥控拆除整个设备室的任务中。

为了实现对拆除方案情景模拟,建立具有沉浸感效果并辅以力感、声效等功能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情景模拟使用了厂房、机具及工装的三维模型、带有力反馈功能的物理引擎、动作捕捉和具有沉浸感效果的可视化立体演示系统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验证退役操作方案及机具设备方案的目的—可达性、可行性和可维护性。

方案验证及早发现和充分暴露问题,并及时在设计阶段做调整特别是设备方案,尽量减少制造后的修改工作量甚至翻车的风险。

通过这次尝试,体会之一首先是模型的精度。

如果模型的精度与现实情况有偏差,机器人或热室模型的准确度不足,将无法证实现场使用可否按照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式实施。

体会之二是物理引擎也受到限制,这是由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