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词义理解省略兼论词义与词法对应关系与对外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偏义复词一览

高考文言文偏义复词一览

高中阶段文言文偏义复词一览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

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

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

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

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

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替代和省略

替代和省略

替代和省略作者:张曦来源:《新东方英语》2013年第08期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汉语的重复现象多:为了表达得清晰、明确、生动,汉语经常采用原词复现的形式,以避免因过多使用代词而导致理解困难。

英语的省略现象多:英语的用词造句讲究多样性,为了表达得简练、紧凑、清晰,避免原词复现,英语常常采用替代或省略的方法。

鉴于这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译者在汉译英时需要采用合乎英语语法规定的替换和省略等方式,对汉语的重复信息酌情进行处理,以使译文自然、流畅。

《鲁迅杂文选》选取了鲁迅先生50篇极具代表性的杂文,其中有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批判,也有对社会时弊的针砭,还包括他的政治观、哲学观等。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精到、流畅,广受赞誉。

本文即以《鲁迅杂文选》原文以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如何利用替代和省略的方法将汉语重复信息译为英语。

替代在将汉语的重复信息译为英语时,译者经常采用替代的形式来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字、词、句等内容。

具体来说,译者可以利用as和so引导的倒装句以及名词(组)、动词(组)、代词等来代替汉语中的重复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例句来分析这几种替代情况。

利用as和so引导的倒装句替代例1:世风日下这件事,不但鼓吹坏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观,只是赏玩,只是叹息,也可以叫他“日下”。

译文:As far as morality goes, inciters to evil are not the only degenerates. So are those who simply condone it, delight in it or deplore it.评析:原文中的“日下”重复出现两次,皆为动词。

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将动词短语“鼓吹坏事”转译为名词inciters,指实施这一动作的人,继而将原文中的第一个“日下”也转译为名词degenerates (堕落的人,腐化的人)。

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衍生和词汇化等级

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衍生和词汇化等级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225个反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对反义复合词的语素顺序、词义衍生机制、词汇化等级以及留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解释。

我们认为两个反义语素并置到成词是一个语义概念逐步整合的渐变过程,其内部是一个连续统。

共时状态下的反义复合词存在着词汇化等级的高低之别。

面向对外汉语的反义复合词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反义复合词概念整合隐喻转喻词汇化
一、引言
二、反义复合词的词义衍生机制
三、反义复合词的词汇化等级
四、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复合词
五、结语
《国际汉语学报》第三卷第一辑。

常见的偏义复词以及兼词

常见的偏义复词以及兼词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 偏义在“长”,年龄大。

8.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 来”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9.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 飞)“进退”,“进”,指“进来”,“退”指“退出”,义 偏“进”。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 同(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在“异”,不 同。
4.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司马迁《鸿 门宴》)“置”,丢弃。“车骑”:“车”,车马,“骑”, 骑士,偏义在“骑”。
5.我有亲父母。(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 飞》) “父母”偏义在“母”,指刘兰芝的母亲。
6.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汉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女子” 偏义在“女”,女儿。

三、偏义复词的翻译

“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 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将 “陪衬意”去掉,把表示意义的那个语素翻译 出来即可。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 死生之大”中“死生”偏义在“死”,意为死难。 这句话可译为为:
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常见偏义复词梳理
11.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 序》) “往来”偏义在“往”,指宋朝的使者北
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兼词
有些文言词语用法很特别,兼词就是其中 的一种。所谓兼词,就是指一个单音词兼 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它往往由两个字 快读而合成,所以也叫作合音词,如 “诸”“盍”“焉”“旃”“叵”“耳” 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 师表》)“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 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科技翻译第五单元省略与替代教案

科技翻译第五单元省略与替代教案

第5 章词语的替代与省略的翻译处理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英语和汉语在替代和省略方面的基本差异2.学习英语文本中各种指称与替代形式3.将英语指称与替代方面的特点应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重复是英语行文中的一大忌讳,科技语篇也不例外。

词语、句子和意义的重复在英语中受到的限制远远超过汉语。

为避免词语重复,英语中往往需要使用相应的替代形式(pro-form)或对词语进行省略。

一般而言,在句子内部用别的词语替代重复的内容是必要的;而在句子之间,重复提及的内容是否需要用别的词语替代或省略则相对自由。

补充:“语篇”所应具有的七项标准:·衔接(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situationa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 它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

在语篇层面上进行翻译便必须遵循衔接性标准以使译文语篇连贯。

Peter Newmark: “衔接是将语篇不同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语法、词汇和其它手段的统称。

衔接是语篇分析或篇章语言学中可用于翻译的最有用的成分”。

Halliday & 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 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分为五种:1.照应(reference).2.替代(substitution).3.省略(ellipsis)零位替代.4.连接(conjunction).5.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复现关系reiteration(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同现关系collocation汉英两种语言的部分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上各有所偏重,汉语更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多用照应和替代。

汉英翻译技巧解析

汉英翻译技巧解析

五彩缤纷(烟火) 浩瀚无垠(大海) 万古长青(友谊) 家财万贯(商人)
colorful (fireworks) boundless (sea) everlasting (friendship) wealthy (merchant)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140 BUSINESS & FINANCE ICONS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 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习俗很 多,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Peopl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will convey their feelings
of
missing
their
hometowns
Confucius
在21世纪的今天 in the 21st century
1. 读书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to a country 2.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3.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面临三大挑战 China faces three major challenges in its economic and
Example
他们重视农业,忽视农业, 因而市场上货物不够。 Their stress on industry and neglect of agriculture results
in a shortage of goods on the market.
本产品的特点是性能可靠,经久耐用。 This produc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reliable function and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关联词习得浅析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关联词习得浅析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关联词习得浅析关联词在汉语篇章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写作时,关联词的使用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根据实际语料,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写作中关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常见的关联词使用偏误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标签: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关联词偏误一、问题的提出及语料来源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汉语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能力,单个句子中的语法错误也在逐渐减少。

但是通过他们的作文可以看出,一旦开始成段地表达,种种篇章衔接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衔接或者衔接混乱,不能做到连贯、流畅地表达。

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在于关联词的使用不准确。

汉语中的关联词,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显性篇章衔接手段。

它们在实现句子之间的顺畅衔接、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统一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关联词的用法,会限制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关联词的涵义精炼、使用灵活,所以留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来说,关联词语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关于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关联词习得情况,以往的研究多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检验。

这种形式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自发使用关联词的情况和水平,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全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2007年春季学期留学生读写课的作文,总共53篇。

本文对这些作文中的关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统计结果首先,我们综合考察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和汉语文化学院的留学生教材,列出了21个常用的并且是他们学过的关联词,摘出了53篇作文中所有使用这些关联词语的句子,并对这21个常用关联词的使用频率以及出错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一:学生作文中21个关联词的使用频率统计表二:学生作文中21个关联词的错误率统计从表一、表二可以明显看出,表示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同时也是出错率最低的,此类关联词不是教学的难点。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2. 并列、从属与省略 2. A 再谈并列句中的省略
• 如前所述,并列分句可省略各种各样的成分,它 既可省略谓语的全部或大部,也可省略除状语外的整 个主谓部分;既可省去作用词以及其他助动词,也可 保留作用词省去主动词;既可省略宾语或主语补语, 也可省略状语。这些省略现象归纳起来主要出现在两 个部位,一是句尾,二是“句中”。句尾省略如: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 有时,被省略的是句首祈使式动词:
• (Come) This way, please .
• (Pass me) the salt please. • 还 有 一 些 不 依 靠 上 下 文 的 省 略 结 构 如 No
smoking, Hands up等很难确切指出到底省略了什 么成分,这类结构已成为固定用语,可作为特殊 省略结构,也可不作省略句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它们表面看来好似 省略了什么成分,而且也可根据上下文设法填补, 但习惯上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这就是说,英语中 有许多省略结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已成为固定 习惯用语,在使用中不须追溯其原先结构形式, 更不须设法填补被省略的成分。试比较: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 由上述第三例可看出,被省略的动词可以 在时、 体形式上与已出现的相应动词不相一致。又例如:
• Bob is writing his report, but Tom won’t (write his report).
• Bob is writing his report, but Tom hasn’t (written his report).
重复与省略
英语语法:重复与省略
导语
• 重复 (Repetition) 和省略 (Ellipsis) 都是突出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3月第10卷第2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Mar.,2012Vol.10No.2“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兼论词义与词法的对应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孟 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问卷调查显示,“X+N役事”致使复合词(如“惊人”“美容”“健身”)容易导致留学生的词义误解,而且留学生对新生“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接受度也较低。

这些说明留学生缺乏汉语词汇知识和词法意识,尤其在理解、记忆、使用诸如“X+N役事”致使复合词这类词义与词法不对应的复合词时更是无从判断或分析。

因此,这类复合词应当引起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 复合词;致使;“X+N役事”致使复合词;词义与词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2)02-0006-06 一、“X+N役事”致使复合词所导致的词义误解(一)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的词义误解当葡萄熟了的时候,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真是喜人。

(《汉语教程》[1]第68课《吃葡萄》)这是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句子,当留学生被问到“喜人”的意思时,多数人认为是高兴、舒服、好吃,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准确地猜出“使人喜爱;令人高兴”之意。

①[2]可见,多数留学生只关注语素“喜”的意思,而没有考虑“喜人”这个复合词的整体意义。

那么,为什么留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打人”“咬人”、“好人”“坏人”等的意义,而在学过“喜”有喜欢或高兴义之后却不能猜出“喜人”的意义呢?“喜人”是动宾结构,但又与“打人”“咬人”这样的动宾结构不同。

“打人”“咬人”是受事动宾结构,体现的是支配语义关系,表层语法结构(动宾)与深层语义结构(支配)相对应,词语意义也是语素义的直接加合,因而留学生理解或猜测起来比较容易。

“喜人”的意义结构则明显不同。

语素“喜”有动词性的“喜欢”义和形容词性的“高兴”义,“喜人”可能被留学生理解为动宾结构“喜欢别人”或定中结构“高兴的人”。

事实上,“喜人”只能被理解为一种结构类型———动宾式,但不是常见的受事动宾式,而是致使动宾式,其词义“使人喜爱;令人高兴”是典型的致使义。

这种词义为“使N役事发生X的变化”的动宾复合词就是“X+N役事”致使复合词,又如“便民”“动人”“健身”“焦心”“美发”“亡国”。

“X+N役事”致使复合词属于表层语法结构(动宾)与深层语义结构(致使)不对应的一类动宾复合词,对留学生来说,难以猜出其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了。

由于“X+N役事”致使复合词数量有限,研究者本人承担的初级汉语教学中极少遇到,仅凭“喜人”这一孤例和十分缺乏语感的初级汉语留学生的理解和猜测,我们尚不能掌握留学生理解此*①收稿日期:2010-09-03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QN04)。

作者简介:孟凯(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的词语释义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下文简称《现汉》)。

类致使复合词的整体情况,还需进一步的考察和检测。

(二)对“X+N役事”致使复合词词义误解的验证为了考察理解或猜测“X+N役事”致使义的整体倾向性,研究者对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留学生学院)和国际商学院(中国学生学院)各约50名学生展开相关的问卷调查。

在汉语学院,我们选择了汉语言本科专业四年级下的留学生作为被试,他们是汉语言本科专业水平最高的留学生,并简单地学过汉语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在国际商学院,我们选择了金融系一年级下的中国学生作为被试,他们是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系统的语言学知识,基本是通过日常语感来完成问卷。

之所以要选择中国人进行调查,是因为“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意义在动宾复合词中属于非常规义,中国人或许也不能完全理解并表达出这些意义(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中国学生的理解倾向既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定位“X+N役事”致使复合词,也可以与留学生的调查结果互参互证。

在调查问卷中,从构词成分来看,与“喜人”最相似的“惊人”“累人”“迷人”“怕人”“吓人”“怡人”等都是比较典型的“X+N役事”致使复合词,最能体现被试自主理解词义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以下列题型测试中外学生对上述7个“X+人”致使复合词的理解倾向: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请用汉语或英语写):1)山洞又深又黑,真吓人。

2)孩子小的时候非常累人。

3)海边的气候最宜人。

4)没电的时候,屋里黑得怕人。

5)看到孩子喜人的成绩,妈妈哭了。

6)他拥有惊人的办事能力。

7)人人都说西湖最美,我去了一看,果然风景怡人。

8)颐和园景色迷人。

调查结果可列成表1,其中的频序号为双音词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3](下文简称《词表》。

收常用词语56008个,其中双音词语40351个)中的频序号,号数越小,越常用。

表1 “X+人”复合词语意义判断准确率一览表(数据单位:%)①词语频序号致使义留学生中国学生致使义非致使义致使义非致使义惊人5521+75.47 24.53 81.25 18.75累人32775+59.18 40.82 87.50 12.50迷人7927+39.58 60.42 77.08 22.92怕人19168+70.37 29.63 93.75 6.25喜人9928+46.81 53.19 89.58 10.42吓人13865+51.02 48.98 81.25 18.75怡人47245+55.26 44.74 82.98 17.02宜人14185-27.08 72.92 42.55 57.45表1显示,中国学生在理解“吓人”“累人”“迷人”“喜人”“惊人”“怕人”“怡人”这7个“X+N役事”致使复合词时准确率较高,都在77%以上。

可见,汉语母语者在没有受过语言学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凭语感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X+N役事”的致使义。

当然,不排除部分被试通过试题猜出·7· 第2期 孟 凯: “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与留学生的词义理解①(1)调查问卷中添加了少数非致使义的干扰词,如“宜人”;(2)结果的统计只区分被试写出的词义属“致使义”或“非致使义”,忽略其准确与否;(3)被试并非每个词都写出了意义,只在写出词义的问卷中统计百分比,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下同。

测试目的而类推词义的可能,42.55%的中国学生(远高于留学生的27.08%)将“宜人”认定为致使词即可能受此影响。

留学生在理解上述7个“X+人”致使复合词时,有2/3强准确写出了“惊人”“怕人”的致使义,但超过40%的留学生将“累人”“迷人”“喜人”“吓人”“怡人”判定为非致使词,尤其“迷人”的错判率高达60.42%,“惊人”“怕人”的错判率虽不及以上5词,但也都高于24%。

较高的错判率说明,虽然已初步接触了汉语构词法知识、也可能学过这些词,但是,仍有很多留学生不能理解并掌握上述7个“X+人”致使复合词。

可见,留学生对致使义的感知度相当低。

造成这种低感知度的因素可能有:(1)高频致使词的错判率相对较高。

尽管7个“X+人”致使复合词都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词中的绝对高频词,但相对高频的“惊人”“迷人”和“喜人”中后两者的错判率都超过了一半,只有“惊人”例外,正确率最高。

高频使用容易磨蚀复合词中的致使义,而令学习者整体感知并记忆复合词,因此析词释义时容易产生偏差、偏误。

但“惊人”的错判率不高可能与教师曾经强调过有关,还需对被试做进一步的访谈;(2)高频X可能会影响“X+人”致使义的解析。

如“累人”中的“累”(u形疲劳;v动使疲劳;使劳累。

《词表》频序号2179)和“吓人”中的“吓”(动使害怕。

《词表》频序号8339)都是较常用的单音词,但所由构成的致使复合词“累人”和“吓人”的错判率却都在40%以上,说明留学生或许已形成单音词的使用习惯,尤其像高频使用的“累”在日常交际中很少用到致使义,“吓”尽管是致使性的,但已不大为汉语使用者所感知(中国学生的判断亦可证明),更难以感知到单音词在复合词中的致使义了;(3)X的句法独立性会影响留学生的词义理解。

如“喜人”“怡人”中的“喜”(快乐;高兴)“怡”(快乐;愉快)都是不独立使用的非自由语素,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接触到它们,即使接触到,也多是在复合词中,一般不会去单独考虑其意义,因而也不易拆分理解致使复合词的意义。

在解释7个“X+人”致使复合词的意义时,大量出现了留学生根据语境灵活释义的现象,如将“惊人”解释为“卓越”“优秀”“很强”等,将“怕人”“吓人”解释为“害怕”,将“怡人”解释为“优美”“舒适”等。

这种对词义的灵活理解一方面表明留学生基本了解测试词的意义,有些理解与语境还是比较相符的,如对“惊人”“怡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则说明留学生并未感知到“X+N役事”的构词理据和两个成分的意义关系,而是将两个成分作为一个整体,仅凭语感或语境解释词义。

因为被试是汉语言本科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对“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词法结构和词义感知的普遍性理解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新生“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问卷调查还让我们发现另一种现象:留学生对新生“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接受度普遍偏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他们在不大理解词义的情况下不容易接受新产生的复合词。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要求留学生凭语感判断近年来刚刚出现的15个“X+N役事”致使复合词是否合理,其中包括5个典型致使复合词和10个边缘致使复合词。

①[4]你认为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合理吗?(合理的划√,不合理的划×):1)健胃消食片,常备常舒坦。

( )2)健身健美,请来张贝。

( )3)这种新出的嫩肤霜效果不错。

( )4)静心口服液,女人的首选。

( )5)我们用的是同一个牌子的洁面乳。

( )6)活肤新产品,一试就知道。

( )7)一股流行的纤体瘦身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 )8)这种药可以清热解毒,舒筋活血。

( )( )9)顺发亮发,合二为一。

( )( )10)这家美容院经营的项目很多,美体、美足、美甲都包括。

( )( )( )(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这些致使复合词都属新生词,·8·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0卷①“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典型性以《现汉》是否收录为准。

不过,为了确保留学生对被测词基本认识以达到调查效果,被测词中的X均出现于《(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修订本)甲、乙级。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很少见,留学生对它们的接触和认知主要来自日常生活,因此,无论是对典型致使词还是对边缘致使词的接受度都不算高,(见表2):表2 15个新生“X+N役事”致使复合词接受度列表致使词接受率留学生中国学生典型活血63.46 98.00健身94.44 74.00静心56.60 86.00美容92.45 95.92美体37.74 73.47边缘活肤36.54 70.00健胃52.00 86.00洁面64.00 94.00亮发75.00 90.00美甲83.02 85.71美足37.74 81.63嫩肤62.00 80.00舒筋71.15 90.00顺发62.00 88.00纤体54.00 76.00 由表2可见,在5个典型的“X+N役事”致使复合词中,留学生对十分常见的“美容”“健身”的接受率分别高达92.45%和94.44%,对其他3个致使复合词“活血”“静心”“美体”的接受率都不是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