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机械创新设计考点

最间机构:把由2个构件和1个运动副组成的开链机构称为最简单的机构
基本机构:把含有3个构件以上且不能再进行拆分的闭键机构称为基本机构
基本机构的组合:一是各基本机构之间没有互相连接,而是各自单独动作,但各机构的运动关系满足一定协调关系的机构系统。
二是各基本机构通过某些连接方式组成一个机构系统。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串联组合,并联组合,叠加组合,封闭组合四种。
转动副:连接两个相对运动为转动的运动的副。
移动副:连接作相对移动的两构件的运动副。
导轨截面的基本形式:V形,矩形,燕尾形,圆形。
V形:导轨磨损后可自动补偿,故导向精度较高。
矩形:结构简单,制造,检验和修理较易。缺点是磨损后不能自动补偿间隙,用镶条调整时,会降低导向精度。
燕尾形: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调整间隙方便,缺点是几何形状比较难于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并且导轨中的摩擦力较大,运动灵活性较差。
附加机构:安装在基础机构可动机构上面的机构称为附加机构
机构叠加组合分类:Ⅰ型:动力源作用再附加机构上。即主动机构为附加机构。Ⅱ型:附加机构和基础机构分别有各自的动力源。
机构的封闭组合:一个两自由度机构中的两个输入构件或两个输出构件或一个输入构件和一个输出构件用单自由度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单自由度的机构系统,称为封闭式连接。
机械运动系统:机器中的传动系统和工作执行系统统称为机械的运动系统。
机械控制系统中所应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机械控制,电气控制和自动控制。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1功能2技术3经济4绿色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评价指标:1完成实现功能目标情况(指完成机械功能的好坏)2工作原理的先进程度3工作效率的高低4运转精度的高低5方案的复杂程度6方案的实用性7方案的可靠性8方案的新颖性9方案的经济性,10方案的绿色性。
机电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机电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机电创新设计是指在机电一体化领域进行创新设计的活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将机械设计与电气控制相结合,实现机械和电气设备的高度集成,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效率,促进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设计是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础,需要掌握刚体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等基本知识。
刚体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石,包括力的分析、物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中考虑到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受力情况,以便设计出合理的结构。
热力学则是考虑到能量转化和热效率等问题,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气部分需要掌握电路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和电气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分析的方法。
电子元器件是机电一体化中重要的部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元器件。
此外,掌握电气设备的原理和应用也是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必备知识。
3. 控制工程基础知识控制工程是机电一体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掌握闭环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反馈控制的方式,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来调整输入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传感器和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用来感知环境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控制器使用;执行器则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或动作。
4.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等方面。
机械系统设计要考虑到机械元件的选型和设计,确保机械系统的结构和性能满足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则需要考虑到传感器、执行器的选择和布置,电路的设计和控制算法的编写。
信息处理系统设计则是将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机电创新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设计出更加高效、智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章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基础

八、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其特点是:综合性、跳跃性、新颖性、潜意识 中的自觉性和顿悟性
九、质疑思维 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既敢于 否定。提出疑问,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 开端,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髓,也是创新思维 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十、互动思维
互动思维又称为头脑风暴法 ,是与集体 思维互动的思维方式。
力转换为涌动力。的事业心 所以,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强烈的事
业心是出现创新涌动力的最好保证。 潜创造力+创新涌动力+灵感 = 创新成果
第四节 思维方式与创新方法
一、 群体集智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联想法 四、类比法 五、仿生法 六、组合创新法 七、反求设计法 八、功能设计法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开放思 维等。它是以少求多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是从 给定的信息输入中产生出众多的信息输出。
四、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等。是 一种寻求某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它以某种 研究对象为中心,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 这一中心的思维过程。
五、动态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1、潜创造思维的培养 潜创造思维的基础是知识,人的知识来源与
教育和社会实践。由于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实 践经验的不同,人的文化知识、实践经验知识 存在很大差异,即人的知识深度、广度不同, 但人人都有知识,只是知识结构不同。也就说, 人人都有潜创造力。
2、创新涌动力的培养 来源于社会因素或自我因素的影响,潜创造
三、思维的自觉性与创造性
思维的自觉性也称为灵感思维。其最大的特征 是爆发性与瞬间性,只有善于扑捉这一短暂的 灵感思维,才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创造成果。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 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 实现创新构思, 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 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
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
现代设计: 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关联: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
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 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3. 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1. 机构的创新设计2. 机构应用创新设计4. 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5. 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6. 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第二讲1 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
3. 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 1 )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机械基础机械设计与创新

机械基础机械设计与创新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创新。
本文将就机械基础知识、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它在机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力学原理为机械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基础,例如力的平衡和分解规律、杆、杆件和轴的力学特性等。
材料力学则关注材料的强度、刚度等性质,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
机械原理则是解释和原理,例如齿轮传动、曲线运动机构等。
机械设计是将设计思想化为具体的机械产品的过程,需要深入理解上述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计的重要性机械设计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个好的机械设计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能耗。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增强机械产品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同时,机械设计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制造性,确保产品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机械设计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
三、创新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也适用于机械设计领域。
在机械设计中,创新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可以在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创新。
例如,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精度。
其次,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创新。
例如,设计更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更安全可靠的自动化设备等,以满足社会和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在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开发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
总结起来,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需要以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为基础,注重科学的设计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创新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机械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不断追求设计的创新和卓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机械产品。
第02章-机械创新的思维基础

2.4 克服思维定式 一、什么是思维定式
人们一端形成了习惯的思维方式,就会顺着这种方式 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 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 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 90%以上的问题。 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思维惯性 和思维定势合起来我们就称为思维障碍。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就是思维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
映客观事物。思维是凭着知识与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
的间接反映。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征。
二、思维的多层性
思维有高低、难易。
三、思维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顿悟现象、思维产生新信息。
“顿悟”
(无意识或下意识思维) 表现为思维的飞跃和逻辑的中断。
例: 听诊器的发明(图) 1816年的一天,在法国巴黎一个豪华的住宅里,著 名的医生雷内克正在给一个尊贵的小姐看病。雷内克 医生在听完病人的病情介绍后,怀疑她患的是心脏病。 雷内克心想,要是能听一下小姐的心脏跳动就好了。 但是病人是以为年轻的贵族小姐,直接用耳朵听显然 不合适。
《机械基础知识》PPT课件

• 若采用形锁合,可把凸轮作成端面有沟槽的 结构形式,或把从动件作成封闭状结构形式。
• 因滚子与凸轮的内外廓线存在速度差,使滚子与凸 轮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加大了磨损,可将其 作成双滚子结构。
(3)杆件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其结构主要根据杆件系统的构造而定。 一般可作成圆盘销轴状、曲轴状、杆件状等。
(4)块状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3.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
主要原因:尺寸误差、运动副的间隙误差、 构件的弹性变形等。
二、运动副的结构设计
常见运动副的结构设计:
1.转动副的结构设计
其沿圆周提供封闭的约束,根据相对运动速 度和载荷的大小,可使用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2.移动副的结构设计
结构比较复杂,可以用高副式的移动副 ,也可以用低副式的移动副。
其约束条件可采用重力封闭或形封闭。
3.高副的结构设计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结构设计问题,但特 殊场合需要。
在机构的组合系统中,各基本机构都保持原 来的结构和运动特性,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但 需要各个机构的运动或动作协调配合,以实现 组合的目的。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仍然适合 机构组合系统中的各个机构。
例:
铰链四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串联 在一起,前者的输出构件DC杆与后者 的输入构件DE连接在一起,二者均保 持自己的特性。
常用于完成复杂运动的机械系统中
齿轮连杆组合机构
五杆机构ABCDE的两个 输入运动是通过齿轮1、2 的运动来实现的,适当地 选择机构尺寸与齿轮的传 动比,可得到预定的连杆 曲线。
四、机械的控制系统
控制方法:机械控制、电气控制、 液压控制、气动控制及综合控制
现代机械的控制系统集计算机、传感器、 接口电路、电器元件、电子元件、光电元件 、电磁元件等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为一体, 且在向自动化、精密化、高速化、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其安全性、可靠性的程度不断提 高。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最简单、精练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a )
(b)
方案(b)加工方便,工艺性较好
(a)
(b)
方案(b)增加圆柱面,利于卡盘装卡。
第四节
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单介绍 智力激励法、提问追溯法、联想类推法、返 向探求法、系统分析法、组合创新法六种。
1.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创造的。它 以“群言堂”为特征,是一种集思广益, 相互启发的方法 .(头脑风暴会)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
内六角圆柱头轴肩螺钉
十字槽圆头木螺钉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
c型开槽沉头自攻螺钉
滚花小头螺钉
不同的螺钉头类型演化出不同的螺钉类型。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
开槽沉头不脱出螺钉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
十字槽圆头木螺钉
开槽平端紧定螺钉
不同的螺钉尾类型演化出不同的螺钉类型。
长吊环螺钉
单相交流异步减速电动机
(3)直流电动机 特点:可以进行调速,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在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4)步进电动机 特点:要求分度或步进运动的场合可采用步进 电动机。采用脉冲信号控制,将脉冲信号转化 为电动机的角位移。
步进电动机
驱动器
(5)直线电动机 特点:直接提供直线运动,减少了中间转换运 动链,结构简单,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适 合于高速和高精度的应用场合 。
(14) 液压、气动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缸体不动的液压油缸和气动缸 可演化为摆动油缸和气动缸。
(15) 螺旋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三角形螺旋传动机构 可演化为梯形螺旋传动机构、矩形螺旋传 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机械的控制系统
机械设备中的控制系统所应用的控制方法很多, 有机械控制、电气控制、液压控制、气动控制及综合 控制。其中以电气控制应用最为广泛。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满足机械的动作要求或工艺条件。
2)电气、电子元件合理,工作安全可靠。
3)停机时,控制系统的电子元器件不应长期带电。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机械零件组合成构件的方法 工程中,很多构件是由许多机械零件组装而成的, 即若干个零件通过螺纹联接、焊接、粘接、过盈配合 联接后组成一个构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二、运动副的结构设计
运动副的结构对机械的性能有重大影响。运动副 的结构创新设计对提高机械的性能与寿命有重大帮助。 如在螺旋副中,安装一系列滚珠组成的滚珠丝杠 传动,把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大大提高了机械 效率。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对共扼凸轮的摆动滚子从动件,考虑到制造与安 装误差,可设计成可调滚子位置的摆杆或可调摆杆臂 式的从动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杆件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杆件类构件有曲柄、连杆、摇杆,其结构主要根 据杆件系统的构造而定。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4)块状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块状类构件大都是作移动的构件,而作移动的 构件的结构、形状与运动副的结构有关,因此,将 在运动副的结构设计中讨论这一问题。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组合机构
组合机构是指若干基本机构通过特殊的组合而形 成的一种具有新属性的机构。
组合机构中的各基本机构已不能保持各自的独立 性,也不能用原基本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组合 机构的设计。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1)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主要指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2)带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是指平带传动机构,它可演化为V带传动机 构、圆带传动机构、活络V带传动机构、同步齿形带传 动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3)链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是指套筒滚子链条传动机构,它可演化为多 排套筒滚子链条传动机构、齿形链条传动机构。
线性原动机--原动机输出的位移(或转角)函数 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如交、直流电动机。 非线性原动机--原动机输出的位移(或转角)函 数为时间的非线性函数。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2)工作机
工作机是指利用原动机提供的动力实现物料或信 息的传递,克服外载荷而作有用机械功的机械。大部 分的机械都是工作机,工作机中必须包含原动机。否 则,只能称为机械装置。
行机构以及各种控制机构的参数或尺寸,即可完成机
构系统的运动简图设计。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构件的结构设计
1.构件的结构设计原则
1)选择材料要合理 2)工艺过程要合理 3)形状要合理 4)符合安全性与可靠性指标 5)要考虑到可联接性及联接特点 6)构件之间不能发生运动干涉 7)要考虑到经济性,尽量降低成本 8)维修、安装方便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2)对电磁铁的控制 电磁铁是重要的开关元件,接触器、继电器、各 类电磁阀、电磁开关都是按电磁转换的原理实现接通 与断开的动作,从而实现控制机械中执行机构的各种 不同动作。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模拟控制与数字控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2)凸轮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凸轮类构 件的结构设计 与其从动件的 形状、锁合方 式、加工方法 以及凸轮的尺 寸有密切关系。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滚子从动件的滚子可用滚动轴承、锥面滚子、弧 面滚子或柱面滚子。采用滚动轴承时,可用单排或双 排球轴承、滚柱轴承、滚针轴承等系列。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机械是用来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能完成有用机械功 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其特点如下:
1)机械首先必须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2)机械必须进行物料或信息的变换与传递,并完 成有用的机械功。 3)机械中必须要完成能量的转换。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2.根据机械的特点,还可把机械分为动力机、工作机 和信息机。
LOGO
C
l
i
c
k
t
o
a
d
d
y
o
u
r
t
e
x
t
机械创新设计
河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机械系统及其发展 第三节 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结构设计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的基础知识
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除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外
语基础、计算机基础、法律知识基础、经营管理知识
基础等现代综合知识结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机械 设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机械及其组成 1.机械的概念 在机械工程的领域中,常把具体的机械叫机器, 把机器中的机械运动系统叫机构。从运动学的观点看, 机器与机构都是机械。从功能变换的观点看,机构与 机器有很大的区别。本门课中的机械主要指由原动机 和若干机构组合而成的机械系统。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5)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为外啮合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可演化为 斜齿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和曲齿圆锥齿轮传动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6)蜗杆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为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传动机构,可演化为 延伸渐开线圆柱蜗杆传动机构、渐开线圆柱蜗杆传动 机构。
以位移、速度、加速度、温度、压力等数量的大 小为控制对象,并按表示数量信号的种类划分。 把位移、速度、加速度、温度、压力的大小转换 为对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称之为模拟量。
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称为模拟控制。 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称为数字控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逻辑控制
以物体的有、无、动、停等逻辑状态为控制对象, 称为逻辑控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4)液、气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是指缸体不动的液压油缸和气动缸,它们可 转化为摆动缸。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5)螺旋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是指三角形螺旋传动机构,它可演化为梯形 螺旋传动机构、矩形螺旋传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6)电磁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电磁传动机构的基本型广泛应用在开关电路中。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2.常用构件的结构设计
机械系统中的构件主要有齿轮类构件、凸轮类构 件、杆状类构件、块状类构件以及其它具有复杂形状 的构件。 其运动形式有定轴转动(含摆动)、往复移动和 平面运动三种。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l)齿轮类构件的结构设计 齿轮的种类较多,但其结构化设计的原理相同。
演化为直动对心滚子从动件
平面凸轮机构、直动对心平
底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直 动偏置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9)摆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是指摆动尖底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可演化 为摆动滚子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摆动平底从动件平面
凸轮机构。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0)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主要指直动滚子从动பைடு நூலகம்圆柱凸轮机构。
逻辑控制可用二值‘0’、‘1’的逻辑控制信号来表 示。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机械系统及其发展
一、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形式
根据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的不同组合以 及机械系统运动输出特性的不同,机械系统的基本组 成形式见表所示。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二、机械系统的发展与演变 1.刚性机械系统 运动不具有可控性,一般泛指机械装置与电气装 置独立组合的机械系统,只有简单的开、关、正反转、 停止等独立的控制要求。 2.柔性机械系统
机械运动系统主要指机械中的传动机构和工作执
行机构。机械运动系统可以是机构的基本型,也可以
是机构基本型的机构组合或组合机构。
1.机构的基本型
机构的基本型是指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机构型式。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1)全转动副四杆机构的基本型 基本型为曲柄摇杆机构,可演化为双曲柄机构、 双摇杆机构。
原动机 传动机构 执行机构
控 制 系 统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工程中,有些机械没有传动机构,而是由原动机 直接驱动执行机构。
图a为水轮发电机,图b为鼓风机,图c为二坐标机床的工作台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有传动机构的机械占大多数。如图油田抽油机。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二、机械运动系统
运动具有可控性,可借助传感器或控制电路,通 过微机按位置、位移、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实施 智能化控制。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机械系统的发展
机械系统的演变过程框图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结构设计
根据产品的功能目标和具体的动作要求设计出机 械系统的运动方案以后,进而再设计出传动机构、执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信息机
信息机也是一种工作机,只不过是通过各种复杂 的信息来控制机械运动。如打印机是通过计算机的指 令来控制打印工作的,绘图机、复印机、传真机、收 音机都是信息机。
第二章 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 3.机械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机械由原动机、机械运动系统、控 制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