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水保资证乙字第***号工程设计乙级******************地区******xx水闸段(502+300-505+100)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项目建设单位:***地区******流域水管站方案编制单位:*******************************目录1.综合说明 (1)1.1主体工程概况 (5)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7)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8)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分析 (8)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8)1.6水土保持监测要点 (9)1.7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0)1.8主要结论与建议 (10)2.方案编制总则 (13)2.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13)2.2编制依据 (14)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6)2.4指导思想 (16)2.5编制原则 (17)2.6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8)3.项目概况 (19)3.1项目基本情况 (19)3.2项目组成与工程总体布局 (21)3.3工程占地 (26)3.4土石方平衡 (27)3.6施工组织 (28)3.7拆迁与安置 (31)3.8投资估算 (31)3.9施工进度计划 (31)4.项目区概况 (34)4.1自然环境概况 (34)4.2社会经济概况 (37)4.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现状 (38)4.4水土保持技术经验 (38)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40)5.1主体工程比选及限制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40)5.2渠线方案比选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43)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43)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料场、弃渣场的布置等评价 (43)5.4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45)5.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工程评价 (46)5.6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46)5.7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 (47)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49)6.1工程占地 (49)6.2责任范围划分依据 (49)6.3防治责任范围 (49)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0)7水土流失预测 (51)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51)7.2预测单元划分 (52)7.3预测内容及方法 (52)7.4水土流失预测成果 (53)7.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58)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58)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62)8.1防治目标 (62)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3)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64)8.4植物措施可行性分析 (65)8.5防治分区措施设计 (66)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72)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73)9水土保持监测 (75)9.1监测范围及任务 (75)9.2监测目的和原则 (75)9.3监测时段和频次 (78)9.4监测分区和监测点位 (79)9.5监测内容与方法 (80)9.6监测工作量 (82)9.7监测成果要求 (83)10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84)10.1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依据、方法 (84)10.2水土保持投资概述 (85)10.3防治效益分析 (98)10.4损益分析 (99)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02)11.1组织领导与管理 (102)11.2后续设计 (102)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投标 (102)11.4施工管理 (103)11.5水土保持监理 (103)11.6水土保持监测 (104)11.7检查与验收 (104)11.8水土保持资金来源和管理 (104)12结论和建议 (105)12.1结论 (105)12.2建议 (105)附件:1.******xx水闸段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2012.05;2.******xx水闸段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理监测承诺书,2012.06;3.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表;附图: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 项目区水系图;3. 断面典型设计图;4. ******xx水闸段河道治理工程总平面布置图;5. ******xx水闸段河道治理工程措施布设及监测点图;6. 挡渣墙设计图;1.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1.1.1 项目基本情况xx水闸位于***县境内,***县在***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00′~**°10′、东经**°00′~**°04′,东邻***县,西接xx自治县、***县,南跨xx与xx回族自治州毗邻,北靠***市,最北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55.67km。
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结论与建议

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结论与建议1.1结论****段整治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工程,它的建设将提高双清区城市防洪治涝灾害的发生,对保障该区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填筑、弃渣等将扰动地面,损毁植被,如果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必然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
本工程建设共扰动地面积22.75 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14.4 hm2,防治责任范围43.4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27.11hm2,直接影响区16.35hm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43.46hm2,可绿化面积19.74hm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面积18.66hm2。
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料场。
主体工程施工基础的开挖、大堤的填筑等将造成短时间内的土壤裸露,如遇暴雨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但通过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保工程措施,加上方案中补充的临时防护措施,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遏制;土料场通过采取修筑挡渣墙(坎)、截排水沟、植水保林草等措施,水土流失将大大减少。
本方案主要达到以下各项防治目标:①扰动地表治理率达95%;②土壤流失控制比达0.83;③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达95%;④拦渣率达到95%;⑤植被恢复系数达95%;⑥林草覆盖率达42.9%。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313.03万元,其中含新增水保投资96.79万元,含主体工程已列入的投资219.34万元。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65.19 万元。
1.2建议1)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对主体工程建设作进一步的土石方平衡优化、分析、计算,尽量减少弃渣量,从而减少因工程建设而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及环境破坏。
2)料场作为本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重点,建议主体工程中加强其地质工作,进一步优化料场的位置、堆渣的高程,优化拦渣方案。
3)水土保持工程是主体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将最大程度地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提高项目区蓄水保土能力以及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对维持项目区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业主单位应尽快落实资金,按“三同时”制度要求搞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环境整治河道治理方案范文4篇

环境整治河道治理方案范文4篇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河道治理的方案范文4篇,欢迎大家阅读。
河道治理方案1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1.物理方法:①引水换水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
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
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浚“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2.曝气复氧法: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
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以北京市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论述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分析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并将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过程中,及时有效地遏制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使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成为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城市合理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兼顾的新型建设模式.
作者:苏强平 SU Qiang-pin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00048 刊名:北京水务英文刊名:BEIJING WATER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157.1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工程概述河道疏浚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改善水流,以增加河流输沙量和提高河床搬移能力,保障河道畅通的一系列措施。
本工程旨在对河道进行有效的疏浚,同时兼顾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某某市XX区的XX河道,总长度约为XX公里,流域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三、施工内容1. 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理沉积物和囤积物,恢复原有水流断面,并对淤泥进行合理处置。
2. 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理,修整河床,保持稳定的河滩和水流。
3. 沿河植被恢复:在疏浚工程完成后,对沿岸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4. 沉积物处理:对疏浚出的沉积物进行合理处理,如固化处理、填埋等,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四、水土保持方案1. 土方开挖与运输(1)在施工前对工地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工地的地形、地质情况,评估施工风险。
(2)选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河道疏浚,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对土壤的损坏。
2. 绿化保护(1)在工程区域设置合理的绿化带,采用沿海植被恢复方式进行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2)选择具有抗洪、抗旱和抗风等特点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1)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土地进行及时的覆盖,减少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2)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工程区域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沉积物处置(1)沉积物的处置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采取固化处理、填埋等方式,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2)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有效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环境保护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控,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泥沙和废物污染周边环境。
3. 宣传教育工作,让周边居民了解本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六、施工须知1. 施工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防范工作,配备专业的施工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者:王建华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07期摘要: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设计,将会及时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区域植被不被破坏。
同时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将会使城市河道在满足河道工程功能的同时,更能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体系中一大亮点,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参考。
关键词:河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一、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分析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其中以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
人为扰动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土方临时堆放、河道淤泥清理以及管线改移等项目的实施,都会扰动原地貌、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
而这些人为扰动又集中发生在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尤为重要。
二、水土保持方案分析经过对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的分析,针对其特点,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预防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设计理念,保护地表植被不被破坏,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制定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实现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今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已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的行洪、排涝等工程内容上,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的理念已被水务工作人员认同和应用。
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在实现河道功能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
如:生态袋护岸在稳定土体、岩体的同时具有抗冲刷、抗浪蚀的功能;河坡种植乔灌木进行绿化,不仅起到到了防护岸坡的作用还具有景观美化的效果。
可以看出,这些措施在满足主体工程设计需要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目录前言 (5)1 编制总则 (8)1.1编制目的和意义 (8)1.2编制依据 (8)1.2.1法律、法规 (8)1.2.2部委规章 (9)1.2.3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 (10)1.2.4标准、规范 (10)1.2.5技术文件及资料 (11)1.3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2)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3)2.1项目概况 (13)2.1.1工程地理位置 (13)2.1.2项目组成及规模 (13)2.1.3工程任务 (15)2.1.4工程布置 (16)2.1.5工程占地 (16)2.1.6拆迁安置 (18)2.2工程施工 (18)2.2.1施工条件 (18)2.2.2施工交通运输 (19)2.2.3施工总布置 (20)2.2.4主体工程施工 (20)2.2.5施工导流 (22)2.2.6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23)2.3土石方平衡 (23)2.3.1土石方平衡 (23)2.3.2弃渣流向 (25)2.4施工进度计划 (25)2.5项目区概况 (26)2.5.1地形地貌 (26)2.5.2土壤、植被 (26)2.5.3气象与水文 (27)2.5.4工程地质 (27)2.5.5河流水系 (28)2.6水土流失现状 (28)2.6.1水土流失现状 (28)2.6.2水土保持现状 (29)2.6.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30)2.7社会经济情况 (31)3 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预测 (33)3.1预测基础 (33)3.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 (33)3.3预测时段 (34)3.4预测内容和方法 (34)3.4.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34)3.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 (35)3.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36)3.4.4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的预测 (36)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40)3.6指导性意见 (40)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41)4.1防治原则和目标 (41)4.1.1防治原则 (41)4.1.2 防治目标 (42)4.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2)4.2.1项目建设区 (43)4.2.2 直接影响区 (43)4.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44)4.3.1主体工程布局评价 (44)4.3.2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 (44)4.3.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 (44)4.3.4弃渣评价 (46)4.3.5施工工艺评价 (46)4.3.6综合评价 (46)4.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7)4.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7)4.4.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及总体布局 (47)4.4.3分区防治措施布置 (49)4.5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52)4.5.1设计原则 (52)4.5.2堤防工程防治区 (54)4.5.3河道工程防治区 (55)4.5.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 (55)4.5.6弃土(渣)场防治区 (56)4.5.7工程管理区 (60)4.5.8施工营地及生产区 (61)4.5.9施工道路区 (61)4.5.10移民安置区 (62)4.6种草和造林技术要求 (62)4.6.1种草技术要求 (62)4.6.2造林技术要求 (63)5 施工组织设计 (65)5.1水土流失防治项目与工程量 (65)5.2施工组织设计 (66)5.2.1设计原则 (66)5.2.2施工条件 (66)5.2.3施工组织形式 (67)5.2.4水土保持的施工质量要求 (67)5.4实施计划进度 (68)6 水土保持监测 (69)6.1监测目的 (69)6.2监测原则 (69)6.3监测内容 (70)6.4监测方法 (71)6.5监测点布设 (72)6.6监测时段及频次 (73)6.7监测设备、机构与人员 (73)6.8监测经费 (74)6.9监测实施保证措施 (74)7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75)7.1投资估算 (75)7.1.1基本依据 (75)7.1.2投资价格水平年 (76)7.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 (76)7.1.4基础单价 (76)7.1.5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77)7.1.6临时工程及独立费用 (77)7.1.7其他说明 (78)7.2投资估算表 (78)7.3效益分析 (83)7.3.1基础效益 (83)7.3.2社会效益 (83)7.3.3生态效益 (84)8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85)8.1组织领导措施 (85)8.2技术保障措施 (86)8.2.1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86)8.2.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86)8.2.3加强技术监督 (86)8.3资金来源与管理 (86)8.4质量保证措施 (87)8.4.1 落实施工组织设计 (87)8.4.2 明确施工责任 (87)8.4.3 实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 (88)8.4.4 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88)8.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88)8.4.6 落实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89)8.4.7 切实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89)8.4.8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90)9 结论与建议 (91)9.1结论 (91)9.2建议 (92)附件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委托书附件2:某县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请示函附件3:某省人民政府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附件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工程位置图附图2:水系图附图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项目区地形地貌图附图5:主体工程总体布置图附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附图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8: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示意图附图9: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0: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1:水土保持临时工程设计图前言某县位于某省南部,皖南山区中部,长江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全区土地总面积1669km2,辖7个镇7个乡,116个村委会,4.93万户,总人口16.16万人。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目录前 言 (2)1 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和意义 (2)1.2 编制依据 (2)1.2.1法律、法规 (2)1.2.2部委规章 (3)1.2.3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 (4)1.2.4标准、规范 (4)1.2.5技术文件及资料 (5)1.3 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5)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2.1 项目概况 (7)2.1.1工程地理位置 (7)2.1.2项目组成及规模 (7)2.1.3工程任务 (9)2.1.4工程布置 (10)2.1.5工程占地 (10)2.1.6拆迁安置 (12)2.2 工程施工 (12)2.2.1施工条件 (12)2.2.2施工交通运输 (13)2.2.3施工总布置 (13)2.2.4主体工程施工 (14)2.2.5施工导流 (16)2.2.6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7)2.3土石方平衡 (17)2.3.1土石方平衡 (17)2.3.2弃渣流向 (19)2.4施工进度计划 (19)2.5项目区概况 (20)2.5.1地形地貌 (20)2.5.2土壤、植被 (20)2.5.3气象与水文 (20)2.5.4工程地质 (21)2.5.5河流水系 (21)2.6水土流失现状 (22)2.6.1水土流失现状 (22)2.6.2水土保持现状 (23)2.6.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24)目录2.7社会经济情况 (24)3 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预测 (27)3.1预测基础 (27)3.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 (27)3.3预测时段 (27)3.4预测内容和方法 (28)3.4.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28)3.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 (29)3.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30)3.4.4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的预测 (30)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33)3.6指导性意见 (34)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5)4.1 防治原则和目标 (35)4.1.1防治原则 (35)4.1.2 防治目标 (36)4.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6)4.2.1项目建设区 (37)4.2.2 直接影响区 (37)4.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38)4.3.1主体工程布局评价 (38)4.3.2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 (38)4.3.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 (38)4.3.4弃渣评价 (40)4.3.5施工工艺评价 (40)4.3.6综合评价 (40)4.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1)4.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1)4.4.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及总体布局 (41)4.4.3分区防治措施布置 (43)4.5 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46)4.5.1设计原则 (46)4.5.2堤防工程防治区 (47)4.5.3河道工程防治区 (49)4.5.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 (49)4.5.6弃土(渣)场防治区 (50)4.5.7工程管理区 (54)4.5.8施工营地及生产区 (54)4.5.9施工道路区 (55)4.5.10移民安置区 (55)4.6 种草和造林技术要求 (55)4.6.1种草技术要求 (55)4.6.2造林技术要求 (57)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5 施工组织设计 (58)5.1 水土流失防治项目与工程量 (58)5.2 施工组织设计 (59)5.2.1设计原则 (59)5.2.2施工条件 (59)5.2.3施工组织形式 (59)5.2.4水土保持的施工质量要求 (60)5.4 实施计划进度 (60)6 水土保持监测 (62)6.1 监测目的 (62)6.2 监测原则 (62)6.3 监测内容 (63)6.4 监测方法 (64)6.5 监测点布设 (64)6.6 监测时段及频次 (65)6.7 监测设备、机构与人员 (66)6.8 监测经费 (66)6.9 监测实施保证措施 (67)7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68)7.1 投资估算 (68)7.1.1基本依据 (68)7.1.2投资价格水平年 (69)7.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 (69)7.1.4基础单价 (69)7.1.5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69)7.1.6临时工程及独立费用 (70)7.1.7其他说明 (70)7.2 投资估算表 (71)7.3 效益分析 (74)7.3.1基础效益 (74)7.3.2社会效益 (74)7.3.3生态效益 (74)8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76)8.1组织领导措施 (76)8.2技术保障措施 (77)8.2.1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77)8.2.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77)8.2.3加强技术监督 (77)8.3资金来源与管理 (77)8.4 质量保证措施 (78)8.4.1 落实施工组织设计 (78)8.4.2 明确施工责任 (78)8.4.3 实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 (79)8.4.4 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9)8.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79)8.4.6 落实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79)8.4.7 切实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80)8.4.8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80)9 结论与建议 (81)9.1 结论 (81)9.2 建议 (82)附件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委托书附件2:某县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请示函附件3:某省人民政府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附件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工程位置图附图2:水系图附图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项目区地形地貌图附图5:主体工程总体布置图附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附图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8: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示意图附图9: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0: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1:水土保持临时工程设计图前 言某县位于某省南部,皖南山区中部,长江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全区土地总面积1669km2,辖7个镇7个乡,116个村委会,4.93万户,总人口16.16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综合说明项目及项目概况****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计划共投资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km,右岸堤长,总堤长。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
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土方填筑,浆砌石,砼及预制块,钢筋。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
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
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
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
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迹。
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
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
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
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
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沟蚀、崩岗等形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9]51号),项目所在地双清区属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本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等级为二级。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包括防洪堤建设、保护圈建设、绿化美化工程等,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这些工程均只有在项目竣工后才能陆续发挥水土保持工能,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本项目可研报告中对主体工程区、土料场区、弃土区、施工临时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控制整个区域水土流失的要求。
由于工程设计的阶段、深度要求不同,本阶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此,本方案补充设计施工建设中的预防管理措施和临时挡土坎、临时排水沟、临时薄膜覆盖等临时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由于项目工程河道两岸四周均为城区开发用地已被征用,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①主体项目建设区为河道两岸护堤以内占地面积,总面积为。
②取土场、填土区、临时道路、工程管理所等临时占地区域,面积为。
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工程建设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其中主体工程建设为,取土场hm2,按土地类别划分,林地占用原老河道,新开占地,其中水田,旱地,河滩地。
弃土、弃渣量预测堤基清挖土方万m3,堤防清基主要为腐殖土、淤泥、杂草、砂砾石等杂物,将作为弃土处理,堤基采用74kw推土机推平土方,反铲挖装自卸8t 汽车运至弃渣场。
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根据施工的有关成果及现场查勘情况分析,工程建设毁损的植被面积,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田,旱地,截留沟2条总长3200m。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为,其中:主体工程建设区,取土场、临时道路、填土区等。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采用经验统计模型法计算。
计算出水土流失总量为。
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万t,按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预测方法:计算出该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新增土壤流失总量为万t。
其中:主体建设区可能流失量为,占%;填土区可能流失量为,占%;取土场可能流失量为,占%;临时堆土区水土流失量为,占%,其它临时工程等可能流失量,占%。
其中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水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植被自然封育期。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体工程区包括防洪堤和堤岸两侧的保护圈。
除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的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外,本方案补充的水保措施为:1)防洪堤堤脚两侧用干砌石砌筑临时拦挡坎;2)对涵闸区施工结束后留下的空隙地撒种水保混合草籽进行绿化,面积;3)雨天施工时,对裸露的土质边坡、临时堆土采用塑料薄膜临时覆盖。
料场水土保持措施:修筑2500m的挡渣坎,新修排水沟3200m,沉沙池8个,种植乔木19000株,撒播狗牙根草籽。
施工临建设施区防治措施:对施工迹地进行清理、土地平整,恢复林草植被,对施工临建区进行土地平整,并撒种水保混合草籽进行绿化。
工程管理所防治措施:园林绿化方式需绿化面积。
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主要有种水保乔木9250株,撒种草籽万m2,覆盖塑料薄膜万m2。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万元,含主体工程已列入的投资万元,其中含新增水保投资万元。
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本着为主体工程服务的原则,初拟水土保持方案,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显着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方案实施后,可减少水土流量达5099t,同时恢复植被,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社会效益:方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防止因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的泥沙下泄入渠沟、塘、库,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
水土保持结论及建议结论:本工程建设共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防治责任范围,(其中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面积。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万元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占地应尽量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项目周边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的破坏。
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同时应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防止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督,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将方案纳入下阶段的施工合同中,并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方案编写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因此,受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察,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社会资料,编制了《****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对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加剧江河湖泊的洪涝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段整治工程的建设扰动地面范围广、土石方开挖、填筑量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的裸露面如不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既影响工程本身和周边地区的安全,又恶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阻碍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所涉及区域的水土保持实地勘测和资料收集等初步调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本报告书分析该工程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明确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建设单位保护水土资源、防治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技术资料,为落实“三同时”制度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本报告针对工程建设施工工艺及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有机地结合项目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既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又利于区域内水土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告是工程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主体工程设计的补充和完善,为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行服务。
本报告同时明确了防治经费的来源,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同时,通过《****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报告的编制,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施工及管理依据和建议。
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⑧《****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2.2部委及地方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2005]24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2005]24号修订);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12号);2.2.3规范性文件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513号);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3)“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文);4)“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函[2002]154号);5)《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236号);7)《****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湘政函[1999]115号);8)《****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止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