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模型与飞行控制律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追求低成本 未来值得期待

可重 复使用航天器 r-L| 1一 追求低成本 未来值得期待
文 /杨诗瑞
▲ 龙 乐 豪 院
今 年 4月 24 日是 我 国第 三 个 航 天 日 ,在 哈 尔 滨 召 开 的首 届 中国航 天大 会 上 ,中 国工 程 院 院 士 、 中 国运载 火箭 技 术 研 究 院 运 载 火 箭 系统 总 设 计 师 龙 乐 豪 详细介绍 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 系统 的 发 展 情 况 ,并 对 未来 进 行 展 望 、
这 种 回收 技 术 是 基 于 传 统 火 箭 构 型 ,利用栅格舵保持箭体姿态稳定 ,对 火箭箭体改变较小 ,技术难度较低 难 点 在 于子 级 栅 格舵 气 动 特 性复 杂 ,子级 栅 格 舵 组 合 体 返 回 段 姿 态 具 有 多 通 道 耦合特性 ,子级再入防解体的难 度较大
太空探索 I【共筑航天 时代专题
▲ 2O16年 6月 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复使用 ,如火箭基组合循环 、涡轮基组 合循环发动机 、复合预冷等。 目前 ,我 国 已经 在 上 述三 种 重 复使 用 技 术 的发 展 路线 上 同 步推 进 并 形 成 了梯 次 能 力 、
▲ 猎鹰 9火箭返 回着陆
务 2025年 ,我 国 可 重 复 使 用 亚 轨 道
运 载 器 有 望研 制 成 功 ,亚 轨 道太 空 旅 游 将 成 为 现 实
2030年 ,我 国 火 箭 动 力 两 级 重 复 使 用 运 载器 有 望 研 制 成 功 ,具备 完 全 重 复 使 用 能 力
栅 格舵 系统作 为高 集成度 的独立 系统 ,成本低 ,适应性强 ,对箭体 改动小 可 用 于火 箭 一 子级 残 骸 落 区控 制 。
欧洲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综述

欧洲发展综述欧洲目前设想的可复用运载器方案主要有三种:(1)可复用第一级方案:在高超音速低马赫数下与一次性使用主芯级分离,垂直起飞,水平降落;(2)亚轨道方案,如“跳虫”方案,可水平起降,在大气层外发射一次性使用的上面级;(3)两级入轨方案,两级均可重复使用,垂直发射,水平降落。
一、可复用第一级方案正在研究的可复用第一级构型有两种,即作为阿里安" 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可复用液体回飞式助推器LFBB和作为中小型一次性运载器的第一级。
在这两种情况下,可复用第一级都将在高超音速低马赫数范围内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喷气动力返回降落。
(1)液体回飞式助推器(2)真正的可复用第一级二、亚轨道方案“跳虫”是亚轨道方案中最具潜力的一种。
它水平起飞后,在大气层外的亚轨道环境下弹射出一个上面级。
上面级携带7.5吨有效载荷进入静地转移轨道,而“跳虫”本身则再入返回,在下靶场着陆场的跑道上降落。
由于是在亚轨道条件下分离,所以“跳虫”这一级承受的热载要比两级入轨运载器的轨道级低。
“跳虫”是一种重500吨、长50米的有翼飞行器.它在库鲁航天中心由4千米长的轨道引导,在磁性推进橇车上水平发射升空,按亚轨道轨迹飞行到130千米高度,以高亚轨道速度进行级间分离,然后释放一次性使用上面级,将有效载荷推入最终轨道。
最后,它在下降后自动着陆,并重新转运回发射场。
该可复用运载器的货物为有效载荷和一次性使用上面级。
采用水平起飞方式旨在提高安全性,降低推进要求,减少主发动机数目、质量和成本等等。
在大气层上方以高的亚轨道速度进行级间分离,可仅用一个标准化的上面级来完成所有飞行任务。
“跳虫”采用低温上面级,每年可发射10-20次,其中90%发向静地转移轨道。
三、两级入轨方案两级入轨方案由助推器和轨道器组成。
助推器将在3-9马赫之间分离。
两级均可返回发射场,其中助推器是沿滑翔轨迹降落,而轨道器则直接从低轨再入后着陆。
两级入轨方案采用垂直起飞和水平降落方式,能将7.5吨有效载荷送入静地转移轨道。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协同制导研究

2021年第3期 导 弹 与 航 天 运 载 技 术 No.3 2021 总第380期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 Sum No.380收稿日期:2019-05-30;修回日期:2019-08-22文章编号:1004-7182(2021)03-0071-07 DOI :10.7654/j.issn.1004-7182.20210315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协同制导研究李 征1,陈海东2,彭 博1,陈建伟1(1.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6;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6)摘要: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 RLV )协同飞行任务需求出发,针对多RLV 再入协同制导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再入协同制导方案,重点对再入协同制导律进行设计。
该再入协同制导方案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再入前弹道规划,设计了基于伪谱法的轨迹规划方案,以时间协同作为约束条件,初步设计出满足协同要求的再入轨迹;第2部分是时间协调策略设计,以再入飞行时间可知性为目标,通过伪谱法对RLV 的飞行时间进行预测,实现多RLV 的再入协同飞行时间协调;第3部分是基于滚动时域控制思想的再入协同制导律设计,以飞行时间可控性为目标,将飞行时间作为强约束,使用伪谱法生成制导指令。
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再入协同制导律的制导性能和整个再入协同制导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制导;协同制导;伪谱法 中图分类号:V411.8 文献标识码:ACoordinated Reentry Guidance Law for Reusable Launch VehicleLi Zheng 1, Chen Hai-dong 2, Peng Bo 1, Chen Jian-wei 1(1.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6; 2.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Beijing, 100076)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operative mission requirement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operative guidanceproblem of multiple RLV reentry, designs a cooperative guidance scheme for reentry, and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for reentry. The reentry guida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rajectory planning before reentry, a trajectory planning scheme based on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designed, the scheme takes time collaboration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and can preliminarily design the reentry trajectory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ollabor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sign of time coordination strategy. In this part, aiming at the predictability of reentry flight time,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flight time of RLV , and then coordinate the cooperative flight time of multiple RLVs. The third part is the design of reentry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based on receding horizon control. Aiming at the controllability of flight time, this part regards flight time as a strong constraint and generates guidance instructions by pseudo-spectral metho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entry cooperative guidance law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hole reentry guidance scheme.Key words: RLV; reentry guidance; cooperative guidance; pseudo-spectral method0 引 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 ,RLV )是指可在地球表面和太空之间自由往返、可重复使用的多用途飞行器。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工程化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可重复使 用运载 器的工程化姿态控制 系统设计
钱 山 刘 新 建 佟 卫 平。蔡 洪 , , ,
( 1国 防科 技 大 学 航 天 与 材 料 工程 学 院 。 沙 长 摘 4 0 7 ; 京航 天 自动 控 制 研 究 所 , 京 10 3 2北 北 10 5 ) 0 8 4 要 : 于 古 典 控 制 理 论 和 B T 倾 斜 转 弯 控 制 技 术 , 计 了 可重 复使 用 运 载 器 ( L 的 大气 层 内 姿态 稳 定 基 T 设 R V)
t m a e n t e ca sc l o t o h o y a d B a b s d o h ls ia n r lt e r n TT e h o o y wa e i n d c t c n l g s d sg e .Th n u a a e a d t ea c lr t n we e e a g lr r t n h c ee a i r o u e sf e b c i n l o to ld b h I s d a e d a k sg a sc n r l y t e P .Th n,t em e t n d a t u e c n r l y t m s a p id t h o d t n e e h n i e t i d o to se wa p l O t ec n i o o t s e i
t d a d h s g o n i e rn p l a i t e a s l t ef e b c a ib e a e me s r d d r c l . e n a o d e g n e i g a p i b l y b c u e al h e d a k v ra l s c n b a u e ie ty c i Ke wo d : TT;r u a l a n h v h ce ti d o to y rsB e s b e l u c e il ;a t u e c n r l t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异构多执行机构混合算法研究

( c o l f Ae o a tc ,No t we t r o y e h ia i e st .Xia 1 0 2 S h o r n u is o rh s e n P l t c n c lUn v r iy ’ n 7 0 7 .Ch n ) i a
s ra e a d r a t n c n r ls s e .i h s p a et e l t r m a d r r a e t o sd r t n u f c n e c i o t o y t m n t i h s h i sfo h r wa e a e t k n i o c n i e a i .Th a a t r o mi n o ep r me e o x n g c a d p y i a me n n s a ay e .Th i a i u a in r s l h w h o d r s l o h s me h d fmi i g l i n h sc l a ig i n l z d o e f l m lto e u t s o t e g o e ut ft i n s s to .
K e r s r a ton c ntols s e ;r s b e l nc e c e m i ng l c;i a loc ton y wo d : e c i o r y t m eu a l au h v hil  ̄ xi ogi lne ral a i
进行 在线 自适应 的控 制分 配 , 使得 算 法 同时具 备
摘
要 : 于 线 性 规 划 方 法 对 可 重 复 使 用 运 载 器 提 出 了 一 种 简 单 有 效 、 理 意 义 明显 的 实 时 在 线 控 制 分 配 算 基 物
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1、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够迅速穿越大气层,自由往返于地球表面与太空之间,运送乘员和有效载荷;也可以指较长时间在轨停留和机动、完成各种任务的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推进飞行器、行星着陆器、航天飞机等。
2、2020年9月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2022年8月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飞行在线可重构控制分配仿真研究(英文)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飞行在线可重构控制分配仿真研究(英
文)
刘鹏;宁国栋
【期刊名称】《系统仿真学报》
【年(卷),期】2011(23)4
【摘要】提出了带约束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综合在线可重构再入控制分配方法。
在给定可用控制力矩指令和舵面约束条件下,综合利用有效集理论,优化极值算法和链式控制方法,迅速生成包括气动舵面和反推力控制系统(RCS)发动机的控制指令,在线得到了满足所有控制约束且拥有高度精度的控制分配结果。
可重构控制分配逻辑利用舵面失效参数特性,建立舵机状态监测系统,并依据分层消息处理机制得到重构控制指令,保证了航天器在舵面失效或操纵效能降低的情况下控制分配具有良好的精度。
以某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为例,在考虑到舵面失效或操纵效能降低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算法的控制分配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高效、快速、可靠。
【总页数】7页(P750-755)
【作者】刘鹏;宁国栋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48.12
【相关文献】
1.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基于状态估计的再入飞行滑模控制器设计研究
2.再入飞行器在线轨迹规划仿真研究
3.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段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4.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再入飞行综合仿真模型研究
5.基于模糊滑模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控制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飞行力学2007年总目次(第25卷第1~4期)

军, 赖水清 , 徐
敏( -7 1 ) 4
作战飞机 总体设计方案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 ……………………………………………… 李 东霞 , 李为 吉, 李寿安( -1 1 ) 5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 校正再人制导研究
一
………………………………………………………… 潘 乐飞 , 李新 国( - ) 15 5
火/ 推综合控制系统及其仿真平 台研究 ………………………………………………… 宋述杰 , 飞/ 张怡哲 , 邓建华( -0 13 ) 空战仿真 中机动控制模型研究 ……………………………………………………………… 刘 勋 , 高正红 , 商重 阳( - ) 13 4 智能蒙皮飞行器的飞行控 制研究 …………………… ……………………………………… ………… 杨士斌 , 徐
・
波, 何清华, 邹湘伏( - 25)
理论分 析 ・
大型运输机横航向飞行品质要求探讨 …………………………………………………………… 欧阳绍修 , 刘振钦 (—2 11 )
x型尾 翼 布 局 对 无 人 机 静 稳 定 性 的影 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 磊 , 高正 红 (-5 11 )
无人机机 动轨迹跟踪系统设计 ………………………………………………………………………… 杨恩泉 , 高金源( -0 23 )
大机动飞行仿真的一种改进算 法 ……………………………………………………………………………… 左 玲( -4 23 )
超机动飞行 的非线性反推 自适应控制 … ………………………………………… ………… 董文瀚 , 秀霞, 孙 林 岩 (-9 2 ) 3
种用 于空 间交会绕飞与逼近段 的模糊控制律 …………………………………………… 刘鲁华 , 汤国建 , 韩宏伟 ( - ) 1 9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模型与飞行控制律
对普通RLV 高保真仿真模型的研究是以HL-20空气动力学数据库和X38型气动表面几何构型以及19100磅的干燥重量为基础。
这项仿真模型已应用于欧洲航天局的火卫二并且作为研究陆地导航,航海和控制系统再入和自动化的平台。
(Fernandez, Penin, & Caramagno, 2006).
这种模型由参考轨迹发生器,基于飞行操纵系统的无损检查,非线性执行器样式,RLV 动力学,陀螺仪和加速计的传感器,具体的环境模式(1969年美国标准与地球重力和大地水准面模型)组成。
RLV 仿真模型是在Matlab 动态仿真模块下应用的。
参考轨迹是依据攻角(AOA 或α),侧向滑动角(AoSS 或β)和倾斜角φ定义的。
无损探伤控制器根据运载工具规定动力学配备了升降舵,副翼,方向舵和制动控制输入装置。
该控制器依据RLV 发出指令的时刻,与参考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及RLV 的周转率来完成驱动器分配功能。
更详尽的模型及其有关的飞行控制系统在Fernandez 等人(2006)的著作中有介绍。
这种模型的参数和有关的不确定性价值都可以通过一个XML 文件的集合组成的数据库进行访问。
一个飞行器完全再入轨道需要1680秒的模拟时间,并且根据动态压力和大气层,这个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
目前的分析侧重于1588秒到1675秒时间范围之内,32-20公里的高度范围之间的低层大气阶段。
在这段参考轨迹中需要保证一个从30°角向接近20°角递减的AOA 角的同时保持一个零度AOSS 角和一个明确的倾斜角的变化。
再入飞行器控制算法在跟踪参考轨迹的标称性能如图1所示。
目前分析所考虑的不确定性有表示飞行器质量,惯性,重心和空气动力系数(纵向和横向)的参数。
在此分析中,配置和惯性参数不确定性的个人描述和允许波动范围如表1所示。
纵向空气动力不确定性是指上升系数(c l ∆),阻力系
数(c D ∆),俯仰力矩系数(c m ∆)和升阻比系数(∆D L /)。
横向动力系数不确定性
是指滚动力矩系数(c l ∆),偏航力矩系数(c n ∆),侧向力系数(c y ∆)。
符合当前
的工业实践(Fernandez et al., 2006)。
所有的纵向与横向空气动力不确定性都作为无量纲参数在模型中应用,举例来说,所有的阻力系数都用公式C nom *(1+c D ∆)模式化。
注意这两个标称值,图2和图3,以及不确定性范围,图4,把空气动力参数的显著变化作为马赫号的标志并且这些参数必须因此被视为不确定因素。
3.基于优化的最坏分析框架
3.1以价值函数为标准进行分析
对于模型输出函数,几乎所有的分析准则,线性的或者非线性的都能在拟建框架中为优化问题而被公式化为价值/适应性函数。
在此项研究中,分析标准使用了从名义参考轨迹得到的偏差,也就是,该架用于识别不确定参数值的组合,它从自身的指定轨迹为飞行器提供全球最大偏差。
对所考虑的飞行阶段,为了估计跟踪指定轨道在AOA角度条件下的性能最差情况,分析标准定义为
Max J1 在(1)
J1=‖αref-α∆‖∞(2)
∆-≦.∆≦∆
__
(3)
价值函数J1在优化函数中被定义为Eq.(2)来运用,在飞行器在其不确定参数允许偏差范围内仿真中αref代表参考AOA角轨迹,α∆代表实际AOA角轨迹。
不确定参数矢量的上限与下限定义在表1中,标注为为∆_和∆
_。
这个特别的分
析被选为研究这种类型的标准,并且被广泛的使用于欧洲航天航空工业的飞行控制率的电气间隙(Fielding et al., 2002; Forssell, 2003; Menon et al., 2006)。
优化问题的目的是识别不确定参数结合为定义分析标准带来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最不利的数值。
优化方案提供了不确定参数在RLV模型仿真中运用的价值。
RLV模型的模拟是以优化运算法则得到的一系列新的不确定参数组合作为预定义再入飞行条件的。
在每次仿真的结尾,优化运算法则为特殊的不确定参数的结合评估价值/适应性函数,这是以释义模拟输出为基础的。
优化会继续进行指导满足优化准则定义。
框架则可以在MATLAB 7.4.0.287 (R2007a)版本和Simulink 6.6 (R2007a)版本中实现。
由于指定轨迹的RLV空置率是根据飞行器的多种状态定义的,它在辨别一系列不确定参数时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不确定参数能提供最差性能作为判断不同的标准,在每一种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常常是矛盾的。
为了表明为何这些问题能够很容易的在提议的框架范围内处理,一个优化问题被制定,在通过RLV使命轨迹的特殊阶段确定帕累托最优前使Aoss(β)和AoA(α)之间为最大偏差。
多目标分析的标准这一问题的定义如下:
MaxJ1,J2 在(4)
J1=‖α
ref -α
∆
‖
∞
(5)
J2=‖β
ref -β
∆
‖
∞
(6)
s.t. ∆
-≦.∆≦∆
__
(7)
其中α
ref 和β
ref
是参考了AOA和Aoss轨迹,用α
∆
和β
∆
代表
了RLV使用的AOA和Aoss轨迹受多种不确定性扰动向量.∆有确定的分析标准和相关价值函数用于分析的优化,现在提供细节的各种优化算法用于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