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优化组合探讨

合集下载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1. 引言1.1 马铃薯概述马铃薯,学名马铃薯,是全球四大主粮作物之一,也是世界第四大重要作物。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之一。

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000年,安第斯山区的人类开始种植马铃薯。

随着农业的发展,马铃薯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各地。

马铃薯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种植面积广泛,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具有抗饥饿、适应性强、生产效益高等优点,被誉为“地下苹果”。

马铃薯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淀粉、酒精、饲料等多种产品。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马铃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农民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值得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施肥技术的重要性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肥是为了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施肥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不同的施肥方案会影响马铃薯的口感、香味和营养含量,影响马铃薯的色泽和外观等。

2. 正文2.1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技术对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土壤处理、播种、间苗、施肥等环节。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处理是种植的第一步,要选择肥沃透水的土壤,并确保土壤的酸碱度适宜。

播种时要注意适量密植,过密会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间苗是为了保证马铃薯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发育,及时除草、松土,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使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是一个高需肥的农作物,它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1、氮肥施用量氮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既能够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又能够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但当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会导致马铃薯生长过旺,茎叶发达,繁茂性增强,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块茎发育。

因此,在不同生长期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钾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和代谢,提高马铃薯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强块茎的黏性,软致度和抗病性,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但如果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影响硼、锌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吸收,进而影响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种植密度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土壤和品种特性而设定的不同间距,每块地上种植马铃薯的个数。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1、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地域土壤情况,制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起到促进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发育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在30-50万株/公顷之间,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马铃薯间互相竞争,茎叶繁茂,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和块茎形成。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使马铃薯之间产生光合作用上的竞争,阴影面积增大,同时水分、养分等资源争夺激烈,因此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增加,也会导致疫病等的发生,从而对马铃薯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种植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施肥和调整种植密度,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生产。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马铃薯(Potato)是世界上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在马铃薯种植中,合理的施肥是保证高产和品质的关键,因此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铃薯生长特点马铃薯生长周期为2-4个月,根系不发达,主要靠地下茎和根状茎吸收养分。

马铃薯对土壤肥力要求高,喜欢轻、疏、湿润的土壤,不耐湿涝。

二、马铃薯施肥原则1.合理运用有机肥料:马铃薯种植适合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保水性。

2.合理施用化肥: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其中氮肥是马铃薯的“进口货”,通过氮肥能增加地下茎和芽的数量,提高产量。

磷肥是增加马铃薯品质的关键,通过磷肥能增加马铃薯的糖分和淀粉含量。

钾肥则能增加马铃薯的抗病性和耐贮性。

3.注意施肥时机:马铃薯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如果氮肥过多则容易诱发疯长,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增加马铃薯品质方面,应在马铃薯快速生长期中期追施磷肥和钾肥。

1.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15-20吨、复合肥100-150公斤。

2.追肥:(1)生长初期追氮肥:在马铃薯生长初期,需要适量追施氮肥,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地下茎数量,提高产量。

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

(2)中期追磷肥和钾肥:在马铃薯生长期中期,需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马铃薯的糖分和淀粉含量,增加马铃薯品质。

每亩可追施磷肥和钾肥各30-40公斤。

四、马铃薯施肥技术注意事项1.合理配比:施肥前应进行土壤化验,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等,选择合适的肥料配比,实现营养均衡。

2.注意施肥量:马铃薯施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肥。

3.注意施肥时间:马铃薯施肥时间的选择应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和地理气候条件等,及时施肥。

4.注意施肥方法:应在马铃薯根茎旁进行施肥,防止施肥造成污染和损耗。

综上所述,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的探讨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宁南山区马铃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试 验地 设 在 观 堡 乡观 庄 村 , 验 田是 土 质较 好 的 休 闲 试
产量 达 3 2 . k m 分 别 比处理 A 、 、4增产 1 4 .、 09 96 #h , l A A2 30 40 91 1 、 6 . k m2 2 . 60 78  ̄h 。 8
22 不 同 施 肥 量 对 马 铃 薯 产 量 的 影 响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21 不 同 密 度 对 马 铃 薯 产 量 的 影 响 .
从 表 1 以看 出 , 植 密度对 马铃 薯 的产 量 影 响较 大 。 可 种 随 着种 植密 度 的增加 , 产量 开 始呈增 加 趋 势 , 密 度达 一定 但
程度 时 产量 反而 降低 , 且小 薯 多 , 品价 值 低 。 理 A 平均 商 处 3
宁 南 山区 位 于 宁夏 南 部 , 候 温 和 , 气 土壤 肥 沃 , 宁 夏 是
早疫 病 、 疫病 零 星发 生 , 晚 及时 用 7 %代 森锰 锌药 剂防 治 , 0 1 周 用药 1次 , 连防 3次 。 第 2次 用 药 时喷 施 通 丰 叶 面肥 , 在 以提 高 作物 的抗 逆性 。 栽培 管理 一致 , 同一 管理 措施 在 同一 天 内完 成 ,以防 试 验误 差 。0 1年 l 21 0月 1 0日茎叶 呈 现 黄 色, 中基部 叶 片枯 萎 , 皮老 化 , 薯 薯块 易从基 部 脱落 时收获 。
地 , 力上等 , 肥 覆膜 前测土结 果 为 :H 值 83 、 盐 02 k 、 p . 全 8 . g g 6/
有 机 质 55 /g 全 氮 03 /g 水 解 氮 /g 有
47mg g 速 效钾 1 6m g . / 、 k 0 k 。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

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马铃薯的种植和施肥技术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研究马铃薯的种植和配方施肥技术对于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种植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准备、种薯处理和播种、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以及采收和贮藏等。

品种选择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特点,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土壤准备是马铃薯种植的关键环节。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调整土壤pH值和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种薯处理和播种是确保马铃薯种植成功的重要步骤。

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选择质量好、品种纯正且无疾病的种薯,可以保证马铃薯健壮的生长和丰收。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选用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采用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产量和质量。

灌溉管理是马铃薯种植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掌握马铃薯的灌溉需求,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保证马铃薯健康生长和产量的稳定。

采收和贮藏是确保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采收,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可以保证马铃薯块茎的质量。

在贮藏过程中,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防止马铃薯块茎的腐烂和保持其质量。

马铃薯种植和配方施肥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调整土壤、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以及采收和贮藏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马铃薯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蔬菜作物,其主要产量在马铃薯块茎上。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包括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了4个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的处理组合。

施肥水平分为无施肥(CK)、低水平施肥(L)、中水平施肥(M)和高水平施肥(H)。

种植密度分为低密度(LD)、中密度(MD)、高密度(HD)和超高密度(VHD)。

还设置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

实验使用了常用的马铃薯品种(例如雪花和夏果),并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进行。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对每个处理组合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监测和记录。

产量包括马铃薯块茎的数量、重量和均匀度。

结果显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

在施肥水平方面,与无施肥相比,低水平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而中水平施肥和高水平施肥效果更好,但他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种植密度方面,与低密度相比,中密度、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马铃薯产量均有显著增加。

超高密度的种植密度在产量上达到了最高值。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还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

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和种植密度的提高,马铃薯的块茎数量和重量均有所增加。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块茎均匀度下降,块茎大小差异增加。

本研究表明,适当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中水平施肥和超高密度的种植密度在产量上具有最佳效果。

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组合,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有机马铃薯适合种植密度分析

有机马铃薯适合种植密度分析

有机马铃薯适合种植密度分析夏季有机马铃薯生长发育正处在高温、暴风雨季节,尽管有机马铃薯在35℃左右仍能开花结荚,但因环境条件逐渐恶化,致使结实率下降,造成歇枝现象。

下面就介绍一下有机马铃薯种植密度具体有哪些:
有机马铃薯的种植密度通常是根据叶面积指数确定的,马铃薯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是3.5-4.0。

叶面积大小主要受种植密度决定,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反之,密度越小叶面积指数也越小。

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由于植株较矮,生长期短,叶面积相对小。

因此,早熟有机马铃薯品种宜密植;晚熟品种植株高大,生长期长,种植密度宜稀;肥沃土地养分供应力强,植株高大,叶面积相对较大,种植密度宜稀,瘠薄的土地,营养不足,植株瘦小,叶面积较小,种植密度宜大;具有灌溉条件的宜稀,旱地宜密。

此外,用途不同种植密度也不相同,商品薯栽培时宜稀,种薯生产宜密;薯条加工用途宜稀,淀粉加工用途宜密。

1。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不同的种植管理技术。

其中,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首先,将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然后,将探讨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最后,将提出一些结论和建议,以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马铃薯产量。

施肥是马铃薯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因素之一。

适当的施肥水平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如果施肥过量或不足,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的氮、磷和钾施用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一个研究中,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但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增产效果递减。

类似的结果也可以在磷和钾肥的施用中观察到。

此外,研究还表明,有机肥料对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也有积极影响。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并为马铃薯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微生物群落。

综上所述,在马铃薯生产中,适当的施肥水平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民应根据当地土壤特征和马铃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水平。

种植密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可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早期的研究结果,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曲线。

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但如果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降低。

另一方面,研究还表明,马铃薯的品种也会影响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研究中,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

结果表明,有些品种在较高的种植密度下表现出更好的产量,而其他品种则在较低的种植密度下表现更好。

结论和建议1. 在施肥前,应先进行土壤检测并分析结果,以决定最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平行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重复实验原则 以及空 达 4 5 c m之前 ,产量 随着间距数值 的增加而增加平 均产量 ,在 白对照几个主要原则 ,分别设计实验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 达到 4 5 c m这个 间距 之后 ,马铃薯 的产量不再增加 。
马铃薯产量 的影响 。平行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采用定性 、
农 业 与技术
第3 4卷
第1 期
2 0 1 4年 1月
马铃薯 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优化组合探讨
林 品 凯
( 霞浦县北壁 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 霞浦 3 5 5 1 1 6)
摘 要 :本文针 对市场对农副产品的迫切 需求 ,通过模 拟试验在 福建闽东地 区探 究如 何安排 合理种植密度 以及 准确施 肥量的组合,优 化马铃薯产量的提 高 目 标 。从试验场地、试验材料、实验过 程设计 以及 实验 结果分析综合几个方 面着手 , 探 究组合优 化对策。
随之增加 ;当施肥量增加 到一定数值 , 产量达到最大 口 ;然后 , 薯结成个数 以及单 个质量 ,达到最大值 。需要注 明的是 ,此处 施 肥量进一步增加 ,其产量不再 增加 ,反之 ,产量有所下降 。 所得 到的结论 不是 在实际操 作过程 中不可短期完成 。比如氮 的
通过模拟马铃薯试验 田种植 ,再 进行 一系列数据分析后 ,发现 施加水平 、长成后期 在肥料施加量方面 、水流灌溉 、病害虫 防
气 温全 年稳定 ,温度适 宜 ,不 同于其 他省份地 区,该地 区 样 4 棵植株 , 对 马铃薯块茎进行计数 以及称重 , 再计算平均值 。
秋季气温一般高于春季气温 ;降水丰富 ,所 以湿度较高。高纬 最后分析 比较最优 化的组合模 式下 , 得 到最大化 的马铃 薯生产 度的特征又使得该地区植被茂盛 ,土壤肥沃 。是我国种植马铃 量。在进行数据分析 、对 比过程 中,记录须准确无误 ,采用 国 薯的理想场所 ,也是进 行试 验探究的理想实验场地。同时 ,在 家统标准度量制 ,统一 试验数据单位 ,该试验 中,施肥量单位 试验 田选择过程 中,应选取该地较普遍存在 的农业 田地 ,避免 为 k g / 6 6 7 m ,种植密度单位为株 / m ,种植间距单 位为 c n l 。 因高于或者低于该地普遍土地质量的土壤选择 ,而对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探析 产生影响 ,不利于实验结果数据在具体农业操作 中的广泛传播 2 . 1 种植密度对 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运用。 马铃薯品种采用福建当地冬种马铃薯 块茎作 为实验材料 , 般而言 ,马铃薯种植 间距 的增加 即种植密度 的减小 ,马
在接近施加 3 0 k g 复合 肥以及 l O 0 0 k g 农家有机肥 时 ,马铃薯 的 治 、极端 天气 薄膜 覆盖 、光照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农业技术人员 产量最大 ,平 均值达到 了 3 4 0 k g / 6 6 7 m ,而在 l O 0 0 k g 有 机肥 以 仔细把关 ,单单在 种植 密度 以及 施肥量方面的控制是无法达到
的模拟 试验后 , 可 以得 出结论 ,在保持种 植间距 4 5 c m 以及 每
( 上接第1 0 7 页)
和果实生长量逐渐增大 , 特别是 3 月 中旬 以后 , 气温逐渐 回升 , 7病 虫害 防治 番茄冬春季设施栽培 , 棚 内湿度较大 , 易诱发 晚疫病 、早 田间蒸腾量 随之增 大 , 应 酌情缩短滴灌时 间间 隔,以维持 中层 疫 病 、叶霉病 、灰霉病等 。除 了注意通风散湿 、整枝打权 、及 基质湿润为宜 。 5 . 3 . 2追 肥 时清除病叶病枝病果 等农业综防措施外 ,发病初期可选用 7 0 % 0 0 倍 液 ,或 2 5 % 嘧菌脂悬 浮剂 1 5 0 0倍液 采 用槽式 有 机基 质栽 培 ,养分 含量 相对 全 面充足 ,分布 丙 森锌可湿性粉 剂 6 集 中,肥效 高 ,不 渗漏 等优 点 ,开 花结 果前 一般 不必 追肥 。 如长 势 较差 ,可 淋施 0 . 3 % ~0 . 4 % 的尿 素水 肥 1~2次。第 果穗开始膨 大至终收前 2 0 d ,每间隔 1 2~1 5 d ,每 6 6 7 m 追 施 硝酸钙 ( 含水溶性 钙 1 9 %、氮 1 5 . 5 %)8 . 0—9 . O k g 、硫酸钾 ( 含氧 化钾 5 0 % )8 . 0~ 1 0 . O k g 、硝 酸镁 ( 含镁 1 6 . 4 % )2 . 0~ 2 . 5 k g 。每 次追 肥宜结合 滴灌补足水 。
5 k g 的规范也不适于闽东地区 , 需要技术人员 , 实地考核 , 可见 ,在施加 3 0 k g 复 合肥 ,l O 0 0 k g有机肥 的情况 下 ,马 肥 5
铃薯产 量在 这组实验因素中达到最大化。同时 , 在实验过程 中 ,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种植 、管理马铃薯生产作业 。
马铃薯产量 的影响 [ J ] . 农业科技通讯 ,2 0 1 l( 1 O ):4 5 — 4 7 . 3 ] 李 丽纯 ,陈家金 ,陈惠,等 . 福建省 马铃薯气候减产 的风 险分析和 量多少 时 ,总要 判断单位时间 内产 品的获取量 , 就像双 季水 稻 [
在市场 营销 上优于单季水稻一样 。因此 ,生产实践 中等 这些 因
实验数据 , 将之结论利 于农业发展 , 促进该地 区农业科技进步 。
1 . 4调查取样与数据统计 、分析

般 经过 1 7 0 d左右 的生长期 ,在 收获季节 ,通过采取 取
福建 闽东地 区地 处沿海 ,受 到亚热带 海洋 性季 风的影 响 样法 对实验进行最后的分析 。具体采用 5点取 样法 ,每个点取
可见 ,在保持马铃薯 种植行距在 4 5 c m 的情况 下 ,其平均
定量的方法即保持相 同的施肥量 ,只改变种植密度 ,探究种植 产量达到最大化 ;在考虑到适宜 间距下 ,农业工作人员可 以采 密度对产量 的影响或者保持相 同的种植密度 ,分析施肥量对产 用轮作 、 交叉种植 的方式来提高 马铃薯产量 。众所周知 ,豆科 量的影响 ,平行对照原则是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最重要 的实验原 植物 的根部菌球可 以起到 固氮 的天然优化土壤状况 的作用 ,在 则之一 ;重复实验原则要求 1 组实验进行至少 3次 ,确保正确 与马铃薯交叉种植 的情况下 , 通过 固氮作用加强土壤氮肥肥力 , 率 ,排除实验意外情况影响实验数据 ;空 白对照原则用来与实 则可 以做 到天然无公害 的进行马铃薯增产工作 ,同时给下一 轮 验组对 比实验结果 , 确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确确实实产生的影响 。 种植提供肥沃 的土壤 。还可 以减少化肥农药 的使用 , 我 国农 业 4 个 原则 贯穿整个 实验过程 ,保证实验结果 的精准性 。
1 - 3 实 验 过 程
化肥农药 的大量使用现今 已是危 害国家环境事业 的一大 阻力 ,
通过污染河流造成 的水化 、赤潮不胜枚举 ,不规范 的化肥农 药
在 晚冬早 春季 节 ,选择 一块 土壤肥 沃度 处于平 均水 平 的 使用方式导致每年为之丧命 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试验 田 ,设置种植密度以及施肥量 2个实验变化 因素 ,同时开 2 . 2施肥量对马铃薯产 量的影响
1 1 4 GR C沈 眦 A ND 疆 C 删 D E 0Gy
马铃薯 种植 密度 及施 肥量 优化 组合 探讨 林 品凯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7 m 施肥 量 2 5 k g的条件 下 ,马铃 薯 的平 均产量 ,包括 马铃 般来说 ,施 肥量从元 逐渐增加施加量 ,马铃薯 的产量也 6
及 低于 3 0 k g的施 加量时 ,马铃薯平 均每 6 6 7 m 产量逐渐上 升;
不再上 升。
总体 目标 的。 福建闽东马铃薯种植不同于西地区的马铃 薯种植 , 植规格为 4 0 c m×2 6~2 8 c m,基 肥用 量控制在三元 硫酸钾复合
5 0 0~5 0 0 0棵 / 6 6 7 m 为宜 ,适宜 种 在l O 0 0 k g 有 机肥 以及高 于 3 0 k g 复合肥施加量 的情况下 ,产量 兴 宁种植 密度 应 掌握 在 4

实验材料在体积 、成色 、芽胞数 目以及皮层纹理等方面尽量保 铃薯 因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 ,更多的地下土壤 营养和水分 ,更
持其一致性 ,实验开始 时 ,保证 每个 实验 材料 生长状况 良好 。
1 . 2实验 设 计 原 理
多 的阳光 、 空气将会得到更高的产量。在实验数 据中可以发现 , 在A 3组的马铃薯产量最大 ,即其 种植 间距达到 了 4 5 c m。在到
呈绿色 ,长 势 良好 ,有的叶片卷 曲、变色 ;有 的植株矮小 ,有 也是实验人 员需 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农业生产在考虑产
气象, 2 0 1 1( O 1 ):5 2 — 5 5 .
2 ] 陈小苑 ,罗伟 中,曾志 . 不 同种植 方式- 9种植 密度及施肥 量对 冬种 的则高 大 ;有的植株开花早 ,有 的比较迟 ,即其成熟所需 日期 [
关 键 词 : 马铃 薯 产 量 ;种 植 密度 ;施 肥 量 ;优 化 组 合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引言
垦 7大垄 ,每大垄分 2 行 种植 ,每 大垄 分别标 记为 A 0 、A 1 、
福建是我 国最早大规模进行 马铃薯种植 的省份之一 ,因其 A2、A3 、A 4 、A 5 、A 6以及 B O 、B 1 、B 2 、B 3 、B 4 、B 5 、B 6 。 天然且适宜 的气候 、肥沃 的土壤 而大 大促进 了该地 区马铃薯种 其 中 A 0 和B 0 属 于对 照实 验组 。A O 代表 扦 插行 距 为 4 0 c m, 植业 的发展进程 。在 国家经济大发展 的前 提下 ,农 副产 品在市 A1~ A 6行 距 分 别 设 为 3 0 c m、3 5 c m、4 5 c m、5 0 c m、5 5 c m、 场上 的需要不 断提高 ,这也 给农业技 术发展带来 了曙光 。促使 6 0 c m。B O代表 不施 加有 机 肥 ,只施 加 1 0 0 0 k g 农 家肥 ,B 1~ 该地 区面对市场 的需要完善现今 的马铃薯种植业 , 改 良传统种 B 6分 别 施 加 复 合 肥 l O k g / 6 6 7 m 、2 0 k g / 6 6 7 m 、3 0 k g / 6 6 7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