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导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解释这两种现象;2.掌握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3.理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能够描述变化过程中的细节;4.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实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理论知识的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准备;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实验记录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展示(5分钟)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和铁。
步骤二:新知讲解(15分钟)1.老师简要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哪些物质发生了熔化和凝固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例如,水的熔点是0摄氏度,凝固点是0摄氏度。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熔化和凝固的现象?请学生回答。
步骤三:实验操作与观察(30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和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实验步骤:–步骤1:将一小块蜡烛放入烧杯中,加热;–步骤2:观察蜡烛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步骤3:将烧杯放入冷水中,继续观察蜡烛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2.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进一步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讨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变化情况。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老师通过举例,介绍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冰的熔化可以用来降低温度,焊接时金属的熔化和凝固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2.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过程。
2. 能够分析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熔化和凝固实验的物质),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并观察水的凝固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分析某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熔化和凝固特点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
2.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降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种物质的熔点是80℃,凝固点是20℃,这种物质在0℃时处于什么状态?(2)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3)铁的熔点是多少?如何测定铁的熔点?2. 作业答案:(1)0℃时,这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课题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课型:新授课班别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思考2分钟)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预习导学】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晶体和非晶体”回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熔点,非晶体______熔点。
(选填“有”或“没有”)5、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点,非晶体凝固点。
(选填“有”或“没有”)6、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思考】: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合作探究】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4—28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线图像4、分析和论证(1)从图像可知,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2)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设问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三、新课导学:(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①AB 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的过程)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048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这是海波熔化过程)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2、非晶体(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播放演示实验视频——海波和石蜡的熔化。
海波熔化熔化特点:
石蜡熔化熔化特点:
海波熔化
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石蜡熔化
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提供实验数据表,让学生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体现
海波凝固凝固特点:
石蜡凝固
凝固特点:2.根据数据表,描
点画图,分析图像,
得出凝固时的温度
变化特点。
特点:不断放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特点:不断放热,
温度不断下降。
3.小组讨论,组间
竞答,共同分析,
归纳总结。
熔
础上,
实
过程,
步
固,
纳,
凝
温
特点。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和凝固图像,并从中分析出规律。
(2)理解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四、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铸成铁件等。
(二)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不断升高。
3、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4、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将海波和石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注意:要使海波和石蜡均匀受热。
(4)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记录 3 5 次。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蜡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数据分析(1)绘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 4.3节,主要涉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的定义和特点: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2. 凝固的定义和特点: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熔化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凝固过程中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水、温度计、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热量变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熔化和水凝固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热水袋能保暖、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熔化:定义、特点、热量变化2. 凝固:定义、特点、热量变化3.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
()(2)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会不断降低。
()(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成正比。
()2. 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冰雪融化B. 水蒸气凝结C. 铁块熔化D. 沙子晒干(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过程的是:()A. 冰淇淋融化B. 湿衣服晾干C. 河水结冰D. 盐水蒸发3. 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熔化的特点。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3熔化和凝固【自主学习】一、概念 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二、实例: 1、水 成冰,冰 成水。
2、岩石 成岩浆,岩浆 成岩石。
3、铁水浇铸部件是 过程。
【实验探究】一、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一)实验设计1、器材: 、 、 、 、 、 等。
2、加热方法: ,能使物体 。
3、观察: 、 。
(二)观察海波的熔化前的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吸收 ,温度 ,此时为 态。
2、海波在熔化时(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
3、海波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态。
4、海波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5、大致画出海波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二、探究蜂蜡的熔化特点1、蜂蜡熔化的熔化过程,温度 , 吸收热量。
2、在右上图大致画出蜂蜡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三、晶体与非晶体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但温度却 ,即有 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
2、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 。
3、在海波熔化图像中找到海波的熔点。
海波熔化 蜂蜡熔化4、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即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5、根据刚才的实验,海波属于,蜂蜡属于。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看是否有固定的。
【举一反三】1、观察奈的熔化:奈是,奈的熔点是℃。
2、观察冰的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3、作出冰的熔化图像:☆如上图,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4、继续吸热,所以熔化。
5、观察石蜡的熔化:烛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6、例题:某固体25℃开始熔化,到80 ℃才熔化完,它属于。
四、晶体熔点表1、不同晶体的熔点是的;2、同种晶体在条件相同时,熔点是一值。
3、方法:应该用熔点的锅熔化熔点的金属。
五、凝固过程的特点(凝固与熔化过程正好相反)1、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2、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晶体凝固的条件、。
4、非晶体既没有,也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两者效果相同
7、为什么下雪后人们要在雪上撒盐?()
A.降低冰的熔点B.提高冰的温度
C.盐使冰发热D.以上都不对
1、“观察冰的熔化”的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课本P98表格中。
2、画出课本P98图4-28中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小组交流分析: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
聚焦目标2:探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1、观察石蜡熔化的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课本P100的表格中(小组合作模仿P98做个表格)。
2、石蜡熔化时:石蜡(吸热)→变软→变粘→变稀→成液,温度_______;蜡液凝固时:(放热)→变稠→变硬→变固,温度_______。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态,-39℃呈___态或___态,也可能呈___态,-38℃时呈___态。
4、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______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
5、固态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D.上述温度计均可
6、夏天用同样多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饮料,结果是()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饮料瓶容易接触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课
题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年
级
初二
备课人
汪隆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7
67.8
73.6
79.6
80.4
80.6
80.5
80.5
80.4
80.5
84.7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课本P100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小组交流分析:冰在熔化的全过程(开始出现液体到全部变为液体)中,温度____,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_____。
聚焦目标3:晶体和非晶体源自1、什么是晶体?并举例。2、什么是非晶体?并举例。
3、熔点:晶体的_____________。凝固点:晶体_____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
它的熔点___。非晶体没有___或____。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在凝固过程中则要____。
聚焦目标4:
1、能用铝锅作容器来熔化锡,但不能用铝锅来熔化铁。为什么?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三、巩固提升
1、晶体的熔化条件:(1)达到______(2)继续______(缺一不可)。
88.4
93.5
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一、课前热身
1、什么叫汽化?试举两例。
2、什么叫液化?试举两例。
3、熔化: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如:__________;凝固: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如: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聚焦目标1:探究“冰的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