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六__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3(s) +CO(g)MgO(s) + CO2(g) +SO2(g) △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x yA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故A 正确;B、[][]2COkCO= ,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增加CO的物质的量, 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故B错误;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常数不变,故C错误;D、MgSO4是固体,增加固体质量,平衡不移动, C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A。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c(Z)=0.5 mol·L-1B.c(Y2)=0.5 mol·L-1C.c(X2)=0.2 mol·L-1D.c(Y2)=0.6 mol·L-1【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 0 0.4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2 0.6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c (Y2)<0.6,0<c(Z)<0.4,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B。

北京四中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北京四中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用正确的化学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有1mol/L NaHCO3和Al2(SO4)3溶液,NaHCO3溶液滴入酚酞后变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两溶液混合,可作为泡沫灭火剂的起泡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2)已知室温时,0.1mol/L某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HA的电离常数约为_________;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______倍。

(3)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和溶液中,c(CH3COO-)+c(CH3COOH)=_____mol/L。

(4)25 ℃时,将a mol·L-1氨水与0.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 b=_______________。

(5)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CH4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写出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CO-3 + H2O⇌H2CO3 + OH-Al3+ + 3HCO-3= Al(OH)3↓+ 3CO2↑1×10-71060.02-910-0.01 a CH4 – 8e- + 10OH- = CO2-3+7H2O【详解】(1)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的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显碱性,水解方程式为HCO-3+ H2O⇌H2CO3 + OH-;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所以两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CO2,离子方程式为Al3+ + 3HCO-3= Al(OH)3↓+ 3CO2↑;(2)0.1mol/L某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即电离出的c(A-)=c(H+)=10-4mol/L,其电离平衡常数K a=()()()-4-1-+4-4-10mol/L10mol/L10mol/L-10A H=H olA m/Lc cc⨯1×10-7;HA电离出的c(H+)=10-4mol/L,该溶液中c(OH-)=10-10mol/L,且氢氧根全部由水电离,则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所以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4101010--=106;(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0.02mol/L;(4)NH3·H2O的电离常数K b=()()()-+432OH NHNH H Oc c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 c(H+)=c(Cl-)+c(OH-),根据题意c(NH+4)=c(Cl-),则c(H+)=c(OH-)=10-7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l-)=0.012mol/L,所以c(NH+4)=0.012mol/L,存在物料守恒c(NH+4)+c(NH3·H2O)=2amol/L,所以c(NH3·H2O)=-0.012amol/L,所以K b =70.012-010.012a -⨯=-910-0.01a ; (5)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甲烷失电子被氧化,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则生成碳酸根,所以电极方程式为CH 4 – 8e - + 10OH - = CO 2-3+7H 2O 。

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化学方程式总结

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总结一、三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等)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2Al+6 HCl== 2AlCl3+3H2↑ 2Al+3 H2SO4== 2Al2(SO4)3+3H2↑Zn+ 2HCl==ZnCl2+ H2↑ Zn+ 2H2SO4==ZnSO4+ H2↑Fe+ 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初中阶段认为难溶性盐在水中没有离子,不反应)②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它们是先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再和某些盐(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等反应生成难溶性碱。

Fe+CuSO4==FeSO4+Cu 2Al+3CuSO4==Al2(SO4)3+3CuZn+CuSO4==ZnSO4+Cu Cu+2AgNO3==Cu(NO3)2+2AgCu+Hg(NO3)2==Cu(NO3)2+Hg3.补充反应:非溶液置换反应:还原性单质和氧化物的反应(参照:五之二)条件:○1单质为氢气、单质碳○2氧化物为氧化铜、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H2+CuO Cu+H2O C+CuO Cu+CO2↑H2+FeO Fe+H2O C+FeO Fe+CO2↑3H2+Fe2O3 2Fe+3H2O 3C+2Fe2O3 4Fe+3CO2↑规律:金属氧化物+H2金属+H2O 金属氧化物+C 金属+CO2二、三个分解反应规律1.酸(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H2CO3 === H2O+CO2↑ H2SO3 === H2O+SO2↑要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2.碱(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Cu(OH)2 CuO+H2O 2Fe(OH)3 Fe2O3+3H2O3.碳酸盐(难溶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CaCO3 CaO+ CO2↑(可溶性碳酸盐没有这个反应)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1.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2 Mg+O2 2MgO 3Fe+2 O2 Fe3O4 2Cu+ O2 2CuO2.金属氧化物+水 == 碱(可溶性)(难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CaO+H2O==Ca(OH)2 Na2O+H2O==2NaOH3.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S+O2 SO2 4P+5O2 2P2O5 C+O2 CO2 (碳充分燃烧)2 C+O2 2CO (碳不充分燃烧) 2H2+O2 2H2O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CO2+H2O==H2CO3 SO3+O2==H2SO4 SO2+O2== H2SO3(亚硫酸)四、五个复分解反应规律(其中的微溶于水的物质一般是指氢氧化钙(Ca(OH)2)、至少是指一定要有一种生成物符合条件,两种也行、生成物要求至少有一种是水、气体或沉淀)1.酸+碱==盐+水 [初中讲到的所有酸(即硅酸除外)和碱都能反应]Cu(OH)2+2HCl==CuCl2+H2O Al(OH)3+3HCl==AlCl3+3H2OCu(OH)2+H2SO4==CuSO4+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条件很复杂)盐必须要溶于水或者要溶于和它反应的酸)生成物:盐只能是沉淀,初中酸可以是分解成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AgNO3+HCl==AgCl↓+HNO3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2SO4+BaCl2==2HCl+BaSO4↓H2SO4+Ba(NO3)2==2HNO3+BaSO4 ↓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生成物: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也可以是气体(初三通常是氨气)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Na2CO3+Ca(OH)2==2NaOH+CaCO3↓ CuSO4+Ba(OH)2==Cu(OH)2↓+BaSO4 ↓2NH4Cl+ Ca(OH)2 CaCl2+ 2NH3↑+2H2O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生成物:生成的新盐、新碱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NaCl+AgNO3==NaNO3+AgCl↓ Na2SO4+BaCl2==2NaCl+BaSO4 ↓Na2SO4+Ba(NO3)2==2NaNO3+BaSO4 ↓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2HCl==CuCl2+H2O CuO+ H2SO4==CuSO4+H2OM gO+2HNO3==Mg(NO3)2+H2O五、其它反应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条件:碱要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北京四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北京四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4.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181853反应后的质量/g030待测9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待测的C物质的质量为0gD.参加反应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6.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A.2.3g B.3.6g C.4.2g D.6.5g7.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8.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总复习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知识讲解(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知识讲解(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8中考总复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础)【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2.能利用方程式的计算解答一些常见题型。

【知识网络】设未知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步骤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答题【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1.化学方程式的一般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根据题意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题意找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

(4)按正确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计算未知数的值。

(5)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后,简明地写出答案。

2.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格式:要制取4克氢气,需要多少克锌?解: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

Zn + H2SO4 ==== ZnSO4 + H2↑65 2x 4gx =130 g答:需要锌130克。

【要点诠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的问题:1.计算过程必须规X,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2.设未知数X时,不能在X后面带上单位。

3.只写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相关的物质的质量比。

4.计算过程中已知量一定要带上单位。

5.一定要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才能进行化学计算。

6.计算出的结果一定要带上单位。

7.不纯物质的质量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考点二、利用方程式的计算解答一些常见题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要点诠释】考试特点、方向:1.淡化数学计算,突出化学特点。

2.趋向于实际型、开放型、智能型。

3.标签、表格、图像中数据处理的计算是考查的热点,具有灵活性、技巧性的特点。

4.将计算融合到探究或其他题型中一并考查,不独立命题。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用不纯的锌与稀硫酸反应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实验室用13g 锌粉和2g 铜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思路点拨】锌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硫酸反应。

【答案】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

北京四中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一 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式的确定(1)

北京四中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一 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式的确定(1)

化学计算专题一——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式的确定[考点扫描]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知识指津]1.气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等基本概念,依据气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气态方程式求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2.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1)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物质的化学式方法一:先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求出元素的质量,然后直接求出各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的个数,即求得化学式。

方法二:同样先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由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即得到最简式,再求出分子式。

(2)根据物质的通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各类有机物的通式求出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确定分子式。

(3)根据物质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利用质量守恒等,计算推导物质的化学式(包括根据燃烧产物确定化学式)。

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常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确定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在于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种类、个数,书写化学式还要符合化合价原则,防止出现不切合实际的化学式。

[范例点击]例1 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B、C、D三种气体:2A=B+2C+3D,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的H2的15倍,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是( )A.30g·mol-1B.60g·mol-1C.90g·mol-1D.20g·mol-1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质量守恒和有关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中考化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化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化学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化学网提供了中考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⒉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⒊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⒋ 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⒌ 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应用: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这篇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1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g ) + aY (g )bZ (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 。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 A .a=l ,b=2 B .a=2,b=1C .a=2,b=2D .a=3,b=2【答案】D 【分析】1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g )+a Y (g )⇌b Z (g )。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 、b 的取值。

【详解】X (g )+a Y (g )⇌b Z (g )。

起始量(mol ) 1 a 0 变化量(mol ) 0.5 0.5a 0.5b 平衡量(mol ) 0.5 0.5a 0.5b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34,则得到;(0.5+0.5a+0.5b ):(1+a )=3:4,计算得到:2b=a+1,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3,b=2符合计算关系。

故选D 。

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 正确;B .NO 为无色,NO 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 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 错误;C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 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错误;答案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中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系列专题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撰稿人:魏国福责编:张立[知识网络][典例剖析]例1、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

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单纯计算熟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题目已被中考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这类计算作为传播最新科技、最新发现或普及健康知识等内容的载体。

背景材料只需大致了解,关键是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丙烯酰胺的化学式(C3H5ON)。

在计算中注意所给元素的顺序、数准各原子的数目,并保证计算准确。

C3H5ON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5+16+14=71C3H5ON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5∶16∶14=36∶5∶16∶14 C3H5ON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9.7%答案:71;36∶5∶16∶14;19.7%例2、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

1000g碘盐中约含0.02g碘。

(相对原子质量:K-39 I -127 O-16)(1)__________g碘酸钾中含有0.02g碘。

(保留小数点后3位)(2)成人每天约需1.5×10-4g碘,假设这些碘是从碘盐中摄取的,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__________g。

解析:碘盐中碘元素的质量=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9.3%需碘酸钾的质量为:0.02g/59.3%=0.034g(2)需要食用碘盐的质量为:1.5×10-4g/x=0.02g/1000g x=7.5g答案:(1)0.034(2)7.5例3、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

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 = 1000mg)。

试求: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__________mg;②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_________mg;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_____(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由混合物的质量求其中某一元素的质量,计算步骤如下:①求混合物中明矾的质量;②求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求铝元素的质量。

总计算式为:油条中铝元素的质量=油条的质量×混合物中明矾的质量分数×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降低铝的摄入量,可从食品、炊具、容器、铝资源的合理开发等方面考虑。

答案:(1)明矾晶体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7%。

则:①1g明矾中含铝元素质量为:1g×5.7%=5.7×10-2g=57mg;②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质量为③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铝元素的质量为与安全摄入量相比:=0.17mg/kg<0.7mg/kg。

没有超过安全摄入量。

(2)①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②少喝易拉罐饮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4、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克。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解析:此题给定元素的质量,推测物质的组成。

解题关键在于寻找元素的质量与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与原子个数之间存在等比例关系。

由题意,铜元素质量为8.0g,则固体样品中氧元素质量为1.0g,则铜、氧原子个数比为,即固体样品中铜、氧元素的平均组成为Cu2O。

可能为纯净物Cu2O,也可能是Cu和CuO或Cu、Cu2O、CuO,但不可能是CuO与Cu2O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如固体样品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为Cu和CuO的组合。

设固体样品中Cu的质量为x,则CuO的质量为(9.0g-x),由题意,x+(9.0g-x)×=8.0g,x=4g,即Cu在固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CD例5、劣质奶粉因蛋白质含量偏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人体内降解为氨基酸。

儿童生成必需的10种氨基酸中有一种叫精氨酸,其化学式为:C6H14O2N4请计算:(1)精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精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给定化学式,求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两个量。

解题步骤是:①确定化学式中所有的组成元素以及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合并);②将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比,即得各元素的质量比(应注意组成元素与质量比例位置一致)。

精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4∶16×2∶14×4=36∶7∶16∶28。

答案:(1)174(2)36∶7∶16∶28例6、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

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A.3B.1C.2D.4解析:此题通过原子个数比或元素质量比推导纯净物的化学式,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方法。

确定纯净物的化学式,最根本的就是确定组成元素和原子个数(比),通过组成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式变换,转换成原子个数(比),可推测化学式。

关系如下:也可以用公式变换为:某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即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1。

答案:B例7、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① 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④⑤解析:此题给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推测混合物的组成。

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个平均量M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最小量为M1,最大量为M2,则其平均值M一定在M1与M2之间,即M1<M<M2。

此题中50%是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且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好为50%,则如果含CO(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50%)就一定含N2;而不可能出现SO2与N2或SO2与CO的组合。

答案:D例8、某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碳、氧两种元素,且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大于8∶3。

则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A.CO2和O2B.CO和O2C.CO和CO2D.CO、CO2和O2解析:CO气体中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CO2气体中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要保证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大于8∶3,混合气体中必须含有O2,则选项A、B、D 均有可能,只有C选项不可能(C选项中两元素质量比介于之间)。

答案:C[名题热身]1、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氯元素质量最大的是()A.氯化钠固体B.氯化钠饱和溶液C.氯化钾固体D.氯化钾饱和溶液2、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A.2∶1B.1∶2C.11∶4D.11∶73、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其化学式为()A.BNB.N2BC.B3N2D.B2N34、金属R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428,则R 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提示:磷酸根离子PO43-)()A.165B.231C.336D.无法计算5、下图是小杰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这种修正液中甲基环己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假若其中甲基环己烷的质量分数是75%,则含甲基环己烷的质量为__________g。

XX修正液主要成分:甲基环己烷(C6H11CH3)钛白粉、合成树脂净含量:18g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6、用KCl和KH2PO4固体配制钾元素、磷元素、水的质量比为78∶3l∶10000的植物生长营养液,所耗用的KCl和KH2PO4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7、金属M的样品中含有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取样品30g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SO4和2g H2,测知MSO4中硫、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样品中M 的质量分数为()A.90%B.10%C.80%D.54%8、水果中含有柠檬酸,可促进消化。

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

⑴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⑵柠檬酸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__________;⑶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9、熊健同学到舅父家做客,看到一个化肥“蛇皮袋”上印有如图所示商标,还嗅到一股臭味。

熊健向舅父解释说:⑴这包化肥是_____肥,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每袋化肥中含该元素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kg。

⑵该化肥__________时容易分解;在施用时不能与______________性物质混合。

10、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 /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

回答下列问题:⑴乙醇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⑵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