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会考公式及历年试题

合集下载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一、力学与运动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合=0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正压力,即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F ∝m 1 m 2 /r 2即F=G2rMm,2211kg /m N 1067.6⋅⨯=-G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 02+=stA S a t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v t =gtv 平均=v t /2(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河南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河南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

河南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一、电磁学公式:1、电动势:U=VQ2、静电势能:U0=\frac{1}{4\pi\varepsilon_0}\frac{Q^2}{R}3、电场强度:E=\frac{Q}{4\pi\varepsilon_0}\frac{1}{R^2}=\frac{V}{R}4、电容:C=\frac{Q}{V}5、电导:\sigma=\frac{I}{V}6、磁感应率:\mu_0=\frac{1}{4\pi}7、铁磁感应强度:B=\mu_0H8、电流:I=\frac{Q}{t}9、电荷积分:Q= \int^t_0 i dt10、电阻:R=\frac{V}{I}11、电势差:V=I\times R二、力学公式:1、牛顿第二定律:F=m\times a2、动量定理:p=mv3、Euler力学:F_i=m\frac{dv_i}{dt}4、拉格朗日动量定理:F_i=\frac{dp_i}{dt}5、斯托克斯定律:F_p= -kx6、能量定理:K+U=\Delta E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frac{Gm_1 m_2}{r^2}8、加速度定律:a= \frac{F}{m}9、欧拉定理:\sum F_i=ma_i10、摩擦定律:F_f=\mu N11、惯性定理:F=m\frac{d^2s}{dt^2}三、热学公式:1、热容量:C=\frac{Q}{\Delta T}2、比热容:c=\frac{C}{m}3、伯努利定律:\Delta Q=m c \Delta T4、牛顿冷却定律:\Delta Q=-\gamma \Delta t5、斯特穆特定律:\Delta Q=h\cdot \Delta t6、卡特兰行热力学第二定律:\Delta S= \frac{\Delta Q}{T}7、标准状态方程:PV=nRT8、合物热容:C_p=\frac{\partial H}{\partial T}9、固体热导:K=\frac{q}{A\Delta T}10、热传导方程:\frac{\partial T}{\partial t}=\alpha \nabla^2T11、摩尔定律:PV=nRT四、光学公式:1、平面偏振片定律:{{I}_{0}}={{I}_{i}}cos\theta2、折射率:n=\frac{c}{v}3、折射定律:n_1 \sin \alpha_1 = n_2 \sin \alpha_24、双折射率:n_{\perp }^{2}=n_{\parallel }^{2}5、平面波的波长:\lambda = \frac{2L}{n}6、圆柱波的波长:\lambda = \frac{\pi D}{n}7、光学距离:L=\frac{nf_o}{u-v}8、折射角:\theta = \arcsin \frac{n_1}{n_2}9、光折射率:\eta = \frac{n_1-n_2}{n_1+n_2}10、杂散损失系数:K=10^{\frac{-p}{10}}11、延迟时间:\tau=\frac{d}{c}。

会考物理大题必考公式

会考物理大题必考公式

会考物理大题必考公式会考物理大题必考公式引言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大题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的。

而其中的公式也是考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并理解这些公式对于顺利解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大题中经常出现的必考公式。

力学•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F=F x+F y=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式:F=ΔpΔt热学•定义温度的公式:Q=mcΔT•热膨胀公式:ΔL=α⋅L⋅ΔT•热平衡公式:Q1+Q2=0光学•光的反射定律:θ1=θ2•玻璃棱镜折射角公式:sinθ1sinθ2=ν2ν1•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公式:1f =1DO+1DI电学•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公式:U=IR•电功和电能的关系公式:W=QV•电阻和电导的关系公式:R=1G结论掌握这些高考物理大题中的必考公式,对于顺利解题和取得好成绩是非常关键的。

在备考期间,务必要对这些公式进行逐一复习和理解,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力学•万有引力公式:F=G m1m2r2•向心加速度公式:a=v 2r•动能定理:W=12mv2•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热学•改变物质状态的公式:Q=mL•热力学第一定律:Q=ΔU+W•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光学•平凡光的光程差公式:n1d1+n2d2=(n1−n2)λ•几何光学的放大率公式:V=ℎ′ℎ=−D iD o•反射和折射的球面公式:n2f =(n2−n1)(1R1−1R2)电学•电荷守恒公式:Q=It•电容和电势差的关系公式:C=QU•欧姆定律:U=IR结论以上列举的公式涵盖了物理大题中的各个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公式对于高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备考期间,除了熟练记忆这些公式,还要注意理解和灵活运用。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览表

北京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览表

北京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览表一、力学1、重力(A ): G =2、胡克定律(B ):F =(△x 为形变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求F 1、F 2的合力(B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 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合≤(3) 合力可以 分力、也可以 分力、也可以 分力。

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B ): 或 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 0 或∑F x =o ∑F y =o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B ): f =(2 ) 静摩擦力(A ):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 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6、万有引力(B ):=引F7、牛顿第二定律(C ): F 合 =8、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A)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C ):v t = ; x =v t 2 - v 02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几个重要推论:(1)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20t v v += (2)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 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B):v t = ;h= ;v t 2=10、平抛运动(B): v x = ; x=v y = ; h=图11、匀速圆周运动(A) :线速度:向心力:F 向= = = =12、功(B) : W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 的变化外力的总功-----量度------ 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 的变化13、动能和势能(B):动能: E k = 重力势能: E p =14、功率(B):P = (在时间t 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正比)15、动能定理(B): W 总=16、机械能守恒定律(C):机械能 = 动能+ 势能+ 势能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公式: mgh 1 +222212121v v m mgh m += 或 二、电学(一)电场17、库仑定律(B):F 库= (k 为静电力恒量)18、电场强度(B): E=(二)恒定电流19、电流强度的定义(C):I =20、电阻定律(B):R= (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r v ω= 2121222121mgh mgh mv mv ——=21、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B)I 1=I 2=…=I n I= I 1+I 2+…+I nU= U 1+U 2+…+U n U 1=U 2=…=U nR= R 1+R 2+…+R n 1/R= 1/R 1+1/R 2+…+1/R n22、欧姆定律(C):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 I = ( U=IR ;R U I =) 23、电功和电功率(B): 电功:W= 电热:Q=电功率 :P= 热功率:P 热=对于纯电阻电路: W= = Q = P= = P 热=三、磁场24、安培力公式(B):F 安= (I ⊥L ,且I ⊥B ,L ⊥B 即I 、L 、B 互相垂直)25、洛伦兹力(A ):F 洛= (v ⊥B) (文科只要求方向,理科要求有关计算)26、磁通量(A ): Φ= (S ⊥B )四、电磁感应(文)27、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A): ε感= (v ⊥L ,L ⊥B )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 ε感=五、交流电(文)29、感应电动势瞬时值: e=30、有效值与峰值关系: ε= U= I=31、周期和频率(A ):32、理想变压器、高压输电(A )电压比: 2121n n U U = 电流比: 1221n n I I =(仅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情况) 功率关系: P 出=P 入六、电磁波33、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A): v =λT =λ f (适用于一切波)。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运动学(1)1、平均速度:t xv ∆∆=(x ∆指位移,t ∆指时间) 2、加速度:tva ∆∆=(v ∆指速度变化量,t ∆指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vt x =(x 指位移,v 指速度,t 指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at v v +=0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2021at t v x +=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ax v v 2202=-4、位移和平均速度公式:t vv x 20+=5、平均速度公式:20vv v +=6、中间时刻速度:202vv v v t +== 7、中间位置速度:22202v v v x +=注意:以上公式中各字母含义:v 指末速度,v 0指初速度,a 指加速度,t 指时间,x 指位移, v 指平均速度。

8、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位移差公式):2aT x =∆(这条公式中的x ∆指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①第1s 末、2s 末、3s 末物体的速度之比: 1:2:3 ②前1s 、前2s 、前3s 物体的位移之比: 1:4:9 ③第1s 、第2s 、第3s 物体的位移之比: 1:3:5(4)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gt v = 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221gt h =③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gh v 22= 注意:v 指末速度,t 指时间,h 指下落高度(5)平抛运动:Vy122y gt =水平位移:2y θ==竖直位移:tan gtx v 0x v t =合位移: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合速度:g v v 0tan y xv tv v α==22yx v +=0v v x =gtv y =22yxl+=(6)圆周运动: 1、线速度:2s r v t Tπ∆==∆ 2、角速度:2t Tθπω∆==∆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v r ω=4、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式:Tf 1=5、向心加速度:vw r f r Tr w r v a n =====22222244ππ 6、向心力:mvw r f m r Tm r mw r v m ma F n n ======22222244ππ 注意:v 指线速度,s ∆指弧长,t ∆指时间,θ∆指圆心角转过的角度(采用弧度制),w 指角速度,f 指频率,T 指周期,n a 指向心加速度,n F 指向心力。

物理公式(会考)打印

物理公式(会考)打印

高中物理综合考试公式一览表(会考)一、力学1、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 标量:路程,时间,质量,温度,速率, 平均速度:x v t∆=∆2、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21v v v a t t-∆==∆∆(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与△v 的方向相同,与v 方向无关。

当v 与a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v 与a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图象:甲图:①匀速直线运动;②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匀减速直线运动(交点:表示v 相同;位移:面积;a :斜率)乙图:①静止;②匀速直线运动;③反向匀速直线运动(交点:相遇)4、基本规律:02012v v atx v t at=+=+几个重要推论:2200222t v v axv v x v vt-=+=== (计算位移;计算瞬时速度)2x aT∆=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 (加速度;纸带)运动特例--自由落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gtV = 221gth =v 2=2gh 2V V =平均5、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规则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悬挂法 6、胡克定律:F=kx(k 劲度系数;x 形变量) 7、滑动摩擦力: N f F μ=(F N 表示正压力的大小)甲乙静摩擦力: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根据平衡条件)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8、力的合成与分解:平等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

借助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

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方向9、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10、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一、力学部分1. 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v = Δx / Δt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位移公式:Δx = v0 Δt + 1/2 a Δt^2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2. 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F = m 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定理:ΔK = W = F Δx势能公式:Ep = m g h3. 动能和势能动能:K = 1/2 m v^2势能:Ep = m g h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表示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热量:物体间传递的热能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三、电磁学部分1. 静电场库仑定律:F = k (q1 q2) / r^2电场强度:E = F / q电势:V = k Q / r电势差:ΔV = Vb Va2.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I = V / R电阻:R = ρ L / A电阻率:ρ = R A / L3. 磁场与电磁感应洛伦兹力:F = q (v × 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 ΔΦ / Δt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变化相反四、光学部分1. 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n1 sinθ1 = n2 sinθ2薄透镜公式:1/f = 1/u + 1/v2. 波动光学干涉:两束相干光波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后发生弯曲现象偏振:光波振动方向具有特定方向性的现象五、近代物理部分1. 相对论时间膨胀:Δt' = Δt / √(1 v^2 / c^2)长度收缩:L' = L √(1 v^2 / c^2)质能方程:E = mc^22. 量子力学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不确定性原理:Δx Δp ≥ h / 4π能级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能量只能取离散的值六、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振幅:A = Δx_max周期:T = 2π / ω频率:f = 1 / T速度:v = Aωcos(ωt)加速度:a = Aω^2cos(ωt)2. 机械波波速:v = fλ波长:λ = v / f波动方程:y = A cos(ωt kx)能量密度:u = 1/2 ω^2 A^2能量传输速率:P = u v S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E_n = 13.6 / n^2 eV波尔半径:a_0 = 0.529 Å粒子自旋:微观粒子自旋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2. 核物理质量亏损:Δm = (m_核 m_质子 m_中子)核结合能:ΔE = Δmc^2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八、实验技能1. 实验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或方法不准确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由于测量过程中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误差传递:实验结果误差的传递和合成2. 实验数据处理有效数字: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数据拟合: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规律简洁明了地概括实验内容引言:介绍实验背景、目的和意义实验原理:阐述实验原理和所用公式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九、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高中会考物理公式汇总及值得看看的历届考题

高中会考物理公式汇总及值得看看的历届考题

公式汇总1.滑动..摩擦力:f =μF N 匀速运动:s =vt 自由落体运动:gt v t = 221gt s = gs v t 22= 2.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t v v t v s t 20_+== 推论: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tsv v v t t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平抛运动:速度 0v v x =,gt v y =合速度 22yx v v v +=方向:tan θ=oxy v gt v v =位移x =v o t y =221gt 合位移大小:s =22y x + 方向:tan α=t v g x y o⋅=2 落地时间由y =221gt 得t =gy 2(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 4.匀速圆周运动:v 、ω、T 、f 的关系 v =Trπ2=ω r =2πrf a=r T r r v 22224πω== R m Rv m ma F 22ω===向 5.卫星圆周运动:222224r m r m r v m rm TM Gπω卫星卫星卫星卫星地球===(式中r =地球R +h )1)由222rv m r Mm G =可得:r GM v = r 越大,v 越小。

又由v=ωr 和ω =Tπ2知:r 越大,ω越小,T 越大。

2)由向ma r Mm G=2可得:2rGMa =向 r 越大,a 向越小。

6.恒力做功:W =Fs cos θ 重力做功 W G =mgh 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tWP =瞬时功率P =Fv 重力的瞬时功率可表示为P G =mgv y ,即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物理公式汇总及值得“l o o k l o o k ”的历届考题(注意并说明:本习题的计算中重力加速度取g=10m/s 2)(Ⅰ)力和运动(直线、曲线)、功和能的“综合”题1、质量M =6.0×103kg 的客机,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滑行,当滑行距离s =7.2×102m 时,达到起飞速度v t=60m/s ,求:(1)起飞时飞机的动能是多大?(2)若不计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则飞机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大? (3)若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 =3.0×103N ,牵引力与第(2)问中求得的值相等,则要达到上述起飞速度,所需的时间t 为多大?飞机的滑行距离s /应为多大?2、一小球在某高处以v 0=10m/s 的初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时的速度v t =20m/s ,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H 和落地时间t (2)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s(3)小球下落过程中,在何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3、如图所示,半径为R=0.45m 的光滑的1/4圆弧轨道AB 与粗糙平面BC 相连,质量m =1kg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从A 点滑下经B 点进入动摩擦因数μ=0.2的平面。

求:(1)物块经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t 和距水平轨道高度为3R/4时速度大小v (2)物块过B 点后2s 内所滑行的距离s(3)物体沿水平面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4、如图所示,质量为m =1kg 的小球用细线拴住,线长l =0.5m ,细线受到F =18N 的拉力时就会被拉断,当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后摆到悬点正下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若此时小球距水平地面高度h =5m ,求: (1)细线断时,小球的速度大小v 0(2)小球落地点离地面上P 点的距离x 为多少?(P 点在悬点正下方)(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t(4)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5、半径R=20cm 的竖直放置的圆轨道与水平直轨道相连接,如图所示。

质量为m=50g 的小球A以一定的初速度v 0由直轨道向左运动,并沿圆轨道的内壁冲上去,经过轨道最高点M 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为0.5N ,然后水平飞出,落在水平轨道上。

(不计一切阻力)求: (1)小球经过M 点时的速度v M(2)小球落地点与M 点间的水平距离x (3)小球经过N 点时的速度v 01、解:(1)J mv E t K 7221008.12/6060002/⨯=⨯==(2)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 a=v t 2/2s =602/(2×720)=2.5m/s 2牵引力F==合F ma=6000×2.5=1.5×104N(3)此情况的滑行的加速度 a /=(F -f )/m=(15000-3000)/6000= 2m/s 2所需时间 t=v t /a /=60/2=30s 滑行距离s /=a /t 2/2=2×302/2=900m2、解:(1)由机械能守恒有 mv 02/2 + mgH =mv t 2/2则H =m g v v t 1520/)1020(2/)(22202=-=-P落地时间由H =gt 2/2得 t =s g H 310/152/2=⨯= (2)落地时水平距离 x =v 0t m 310= ∴m H x s 21522=+=(3)设h 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即E K =E P =mgh ,则由 mv 02/2 + mgH=E K +E P =2mgh 得h =v 02/4g + H/2=102/40 + 15/2=10m 3、解:(1)由机械能守恒得 mgR=mv t 2/2 v t =s m gR /345.01022=⨯⨯=由机械能守恒得 mgR =mg3R/4+mv 2/2 v =s m gR /5.12/45.0102/=⨯= (2)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f/m =μmg/m =μg =0.2×10=2m/s 2 ∵物体停止时间s s a v t t 25.12/3/<===停∴s =m 25.22/)0(=停停t v t v t ∙+=-(3)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克W =fs =μmg s =0.2×1×10×2.25=4.5J 4、解:(1)由牛二定律得 F -mg =l mv /20 ∴()s m m l mg F v /2/0=-=(2)落地时间 s g h t 110/52/2=⨯==∴ x =v 0t =2m(3)落地时 s m gt v y /10== ∴s m v v v y t /262220=+=(或由机械能守恒来求)(4)P =mgV y =1×10×10=100W 5、解:(1)小球在M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F N +mg=mv M 2/R 得v M =s m m R mg F N /205.0/2.0)1005.05.0(/)(=⨯⨯+=+(2)小球离开M 点作平抛运动 x=v M t =v M g R /22⨯=0.4m 2 (3)从N →M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 02/2=mv M 2/2+mg ×2R所以v 0=s m gR v M /322.01042422=⨯⨯+=+(Ⅱ)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能量问题和运动问题6、如图所示,一U 形光滑金属框的可动边AC 长L=0.1m ,电阻为r=1Ω。

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0.5 T ,AC以v=8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移动,电阻R =7Ω,(其它电阻均不计).求: (1)通过R .的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2)AC 两端的电压;(3)使AC 边匀速运动的外力大小; (4)外力做功的功率附注:《红皮书》第32页第33题务必要看(竖直框架的问题)!7、如图所示,MN 、PQ 为光滑金属导轨(金属导轨电阻忽略不计),MN 、PQ 相距L=50cm ,导体棒AB 的电阻为r =1Ω,且可以在MN 、PQ 上滑动,定值电阻R 1=3Ω,R 2=6Ω,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1.0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与整个导轨平面,现用外力F 拉着AB 向右以v =5.4m/s 速度作匀速运动。

求: (1)导体棒AB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和AB 棒上的感应电流方向(2)导体棒AB 两端的电压U =?(3)外力F 的大小及外力F 做功的功率分别为多大?(4)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的电功率为多大? (类似题图)8、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平行金属轨道上放置一段长L=0.5m 的金属棒ab ,它的电阻r=1Ω。

导轨的左端连接一只“2V ,1W ”的小灯泡,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电场的磁感应强度B=1T ,方向如图所示。

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求:(1)小灯泡的电阻(2)ab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应多大? (3)此金属棒向右运动的速度v(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综合”题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50V ,内阻r=5Ω,电阻R 1=30Ω,R 2=60Ω。

求:(1)流过电源的电流强度大小; (2)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3)电阻R 2上的电功率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 6.0V ,内阻r = 0.6Ω ,电阻R 2 = 0.5Ω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 ,电压表的示 数为 3.0V ,试求:(1)电阻R 1和R 3的阻值;(2)当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以及R 2上消耗的电功率。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14Ω,R 3=15Ω,电源的电动势E=12Ω,内电阻r=1Ω,电流表的读数I 3=0.2A ,求:(1)R 3电阻两端的电压U 3 (2)通过电源的电流I (3)R 2的阻值(4)电阻R 2消耗的功率P 2 6、解:(1)E=BLv =0.5×0.1×8=0.4v I=E/(R +r )=0.4/(7+1)=0.05A 方向:斜向上(2)U=IR=0.05×7=0.35v(3)∵棒匀速,∴外F =安F =BIL=0.5×0.05×0.1=0.0025N (4)外P =外F v =0.02W 7、解:(1)E=BLv =1.0×0.5×5.4=2.7v 由右手定则知:棒上感应电流方向:A →B (2)=并R R 1R 2/(R 1+R 2)=2Ω I=E/(并R +r )=2.7/(2+1)=0.9A U=I 并R =0.9×2=1.8v(3)∵棒匀速 ∴外F =安F =BIL=1.0×0.9×0.5=0.45N 外P =外F v =2.43W (4)感P =IE (或=I 2并R +I 2r 或=外P )=0.9×2.7=2.43W 8、解:(1)灯R =U 2/P=22/1=4Ω (3)v =s m BL E /55.015.2=⨯= (2)感应电流即电灯中的电流 I=P/U=1/2=0.5A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U +Ir =2+0.5×1=2.5V9、解:(1)=并R R 1R 2/(R 1+R 2)=20Ω I=E/(并R +r )=50/(20+5)=2A(2)电压表示数 U=I 并R =2×20=40v (3)P 2=U 2/R 2=402/60≈26.67W 10、解:(1)由题意知:开关断开时,R 1和R 3串联,I=I 3=1.5A U 3=3.0V 而U 1=E -Ir -U 3=6.0-1.5×0.6-3.0=2.1V∴ R 1=U 1/I =2.1/1.5=1.4Ω R 3=U 3/I =3.0/1.5=2Ω(2)当S 闭合后,R 2和R 3并联,其并联阻值为 =并R R 2R 3/(R 2+R 3)=0.4Ω此时电路中总电流I /=E/(并R +r +R 1)=6.0/(0.4+0.6+1.4)=2.5A 电压表的示数即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U /=I /并R =2.5×0.4=1VR 2上消耗的电功率P 2=U /2/R 2=1/0.5=2W11.解:(1)U 3=I 3R 3=0.2×15=3v(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 =U +Ir 得E =IR 1+U 3+Ir∴流过电源的电流I=6.01143123=+-=+-r R U E A(3)∵I=I 2+I 3 ∴I 2=I -I 3=0.6-0.2=0.4A 又∵R 2与R 3 ∴U 2=U 3=3v因此 R 2的阻值R 2=U 2/I 2=3/0.4=7.5Ω (4)R 2上消耗的电功率P 2=U 2I 2=3×0.4=1.2W(Ⅳ)公式汇总1.滑动..摩擦力:f =μF N 匀速运动:s =vt 自由落体运动:gt v t = 221gt s = gs v t 22= 2.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t v v t v s t 20_+== 推论: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tsv v v t t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平抛运动:速度 0v v x =,gt v y =合速度 22y x v v v +=方向:tan θ=oxy v gt v v =位移x =v o t y =221gt 合位移大小:s =22y x + 方向:tan α=t v g x y o⋅=2 落地时间由y =221gt 得t =g y 2(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 4.匀速圆周运动:v 、ω、T 、f 的关系 v =Trπ2=ω r =2πrf a=r T r r v 22224πω== R m Rv m ma F 22ω===向 5.卫星圆周运动:222224r m r m r v m rm TM Gπω卫星卫星卫星卫星地球===(式中r =地球R +h )1)由222rv m r Mm G =可得:rGMv =r 越大,v 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