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控制器

合集下载

IDE和SATA区别

IDE和SATA区别

IDE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 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此外,由于IDE口属于并行接口,因此为了和SATA口硬盘相区别,IDE口硬盘也叫PAT A口硬盘。

PATA的全称是Parallel ATA,就是并行ATA硬盘接口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规范了。

PATA硬盘接口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的辉煌的历史了,而且从ATA33/66一直发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

SATA接口: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 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理解主板芯片组常见芯片组类型和功能解析

理解主板芯片组常见芯片组类型和功能解析

理解主板芯片组常见芯片组类型和功能解析主板芯片组是连接CPU(中央处理器)和其他主要硬件组件的重要元件,它们扮演着决定计算机性能和功能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介绍主板芯片组的常见类型和功能。

一、北桥芯片组北桥芯片组位于主板上离CPU较近的位置,负责管理CPU与其他高速硬件设备的通信。

常见的北桥芯片组包括:1. 内存控制器:北桥芯片组中的内存控制器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支持内存频率和容量的调节,确保内存与CPU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2. 图形接口:北桥芯片组通常还包含集成显卡的接口,通过与独立显卡或集成显卡的协作,实现图形和视频的处理、输出。

3. PCI总线控制器:北桥芯片组还负责管理主板上的PCI总线,用于各种扩展设备(如网卡、声卡等)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二、南桥芯片组南桥芯片组位于主板上靠近I/O接口的位置,负责管理I/O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南桥芯片组功能包括:1. 硬盘控制器:南桥芯片组中的硬盘控制器管理硬盘的读写和数据传输,支持不同类型和接口的硬盘(如SATA、IDE等)。

2. USB控制器:南桥芯片组通常集成USB控制器,管理主板上的USB接口,支持USB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3. 网络控制器:一些南桥芯片组还具备集成网络控制器的功能,实现网卡的连接和网络数据的传输。

4. 音频控制器:南桥芯片组中的音频控制器负责管理音频设备的连接和音频信号的处理,支持多声道输出和音频效果调节。

5. SATA/RAID控制器:有些南桥芯片组集成了SATA控制器和RAID功能,为主板提供更高的硬盘传输速率和数据冗余能力。

三、其他功能除了北桥和南桥芯片组,一些主板还配备了其他功能性芯片组,包括:1. 数字电源管理芯片(PWM芯片):负责管理主板的电源供应和功耗控制,确保计算机的高效运行,节能环保。

2. BIOS芯片: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存储着主板的固件程序,启动计算机时负责初始化相关硬件,使计算机进入工作状态。

固态硬盘控制器设计需求分析文档

固态硬盘控制器设计需求分析文档

需求分析描述文档项目名称:固态硬盘控制器设计小组成员:一、用例描述1.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处置速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基于温彻斯特技术的传统机械硬盘虽然仍普遍的应用各类数据存储环境中,其缺点却愈来愈不容轻忽:读写速度慢、存储性能不稳定、功耗大、噪音大等,尤其是读写速度和硬盘容量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瓶颈。

因此传统硬盘已经不能知足人们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最近几年来闪存芯片等半导体存储器快速发展,以闪存芯片等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也愈来愈成熟,其具有高数据传输率、低功耗、低噪音、性能稳定等长处,逐渐成为传统机械硬盘的理想替代品,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固态硬盘和混合硬盘被用户利用。

固态硬盘设计的核心技术就是固态硬盘控制器的设计,其主要功能包括对闪存芯片等半导体存储器的管理和对外部处置器(存储设备利用者)提供硬盘接口。

而FPGA作为发展快速的先进半定制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快速实现许多功能电路,被普遍应用在各类电路的设计。

本项目即为应用FPGA设计固态硬盘控制器,在一块FPGA芯片上通过VHDL编程实现固态硬盘控制器的功能,以NandFlash芯片为存储介质,实现固态硬盘的功能。

2.用例图图1 固态硬盘控制器 用例图 3.用例场景描述本项目所设计的固态硬盘可应用在各类存储环境,对外有两个接口:标准硬盘接口,与存储设备的利用者(外部处置器等)相连,为利用者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nand flash 芯片接口,与nand flash 芯片相连,对存储芯片进行管理和控制。

整体而言,固态硬盘控制器拥有两个外部用户:外部处置器和nand flash 芯片,别离通过两个不同的接口传输数据和控制命令。

闪存芯片图2 固态硬盘控制器外部视图由图2可见,外部用户向固态硬盘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如读命令、写命令)、地址信息,固态硬盘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和地址信息通过度析和转换,继续传递给Nand Flash 阵列,Nand Flash阵列接收地址信息后,按照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数据存取操作。

标准pci ide控制器

标准pci ide控制器

标准pci ide控制器标准PCI IDE控制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硬盘驱动器和光驱的接口控制器,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计算机系统中,IDE控制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硬盘驱动器和光驱,保证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对标准PCI IDE控制器的功能、原理和使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PCI IDE控制器具有多种功能。

它能够支持多个IDE设备的连接,包括硬盘驱动器和光驱。

通过IDE控制器,这些设备可以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存储。

同时,IDE控制器还能够支持不同的传输模式,如PIO、DMA和UDMA,以满足不同设备的传输需求。

此外,IDE控制器还具有独立的中断和I/O地址,能够有效地管理设备的中断请求和I/O操作。

其次,标准PCI IDE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比较复杂的。

当计算机系统启动时,IDE控制器会进行自检和初始化,然后与连接的IDE设备进行通信,确认设备的类型和参数。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IDE控制器会根据设备的传输模式和控制命令,通过数据总线和控制信号线与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同时,IDE控制器还会根据设备的中断请求和状态变化,进行相应的中断处理和状态监控。

通过这些工作,IDE控制器能够保证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的稳定进行。

最后,标准PCI IDE控制器的使用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

在安装IDE设备时,只需要将设备的数据线和电源线连接到IDE控制器的接口上,并设置好主从设备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然后,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相应的IDE驱动程序,系统会自动识别和管理连接的IDE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IDE控制器管理工具,对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标准PCI IDE控制器作为连接硬盘驱动器和光驱的重要接口控制器,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工作原理复杂,但使用方法却相对简单。

因此,在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和维护中,合理使用和管理IDE控制器是非常重要的。

硬盘控制芯片

硬盘控制芯片

硬盘控制芯片硬盘控制芯片(Hard Disk Controller Chip)是指用于管理和控制硬盘驱动器的芯片。

硬盘控制芯片是一种主要的控制器,它负责解读和执行主机的读写指令,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

本文将从硬盘控制芯片的功能、原理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硬盘控制芯片作为硬盘驱动器的核心部件,具有如下几个主要功能:1. 数据交换:硬盘控制芯片能够将数据从主机读取到硬盘驱动器中,也可以将数据从硬盘驱动器传输到主机中。

它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2. 执行指令:主机通过发送指令给硬盘控制芯片来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

硬盘控制芯片会解读这些指令,并按照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3. 缓存管理:硬盘控制芯片内部通常会有一定的缓存区域,用于临时存储数据。

通过合理管理硬盘控制芯片中的缓存,可以提高硬盘的读写效率和性能。

4. 硬盘状态监控:硬盘控制芯片可以监控硬盘的状态,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主机。

比如,硬盘的温度、健康状态等。

硬盘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口转换:硬盘控制芯片能够将主机的接口信号转换为硬盘驱动器所需的信号格式。

比如,主机通常使用SATA或者IDE 接口,而硬盘驱动器可能需要接收ATA信号。

2. 数据解析:硬盘控制芯片能够解析主机发送的读写指令,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它可以将主机发送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现对磁盘上数据的访问。

3. 错误检测和纠正:硬盘控制芯片能够监控硬盘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相应的纠正。

例如,通过加入纠错码等方式,可以检测和纠正一部分的数据错误。

硬盘控制芯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硬盘诞生的早期。

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硬盘控制功能通常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与主板的北桥芯片集成在一起。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盘容量的增加,硬盘控制芯片逐渐从集成到独立的芯片上,成为一种独立的硬件设备。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厂家和型号的硬盘控制芯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

硬盘数据存储原理硬盘是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利用磁性材料在磁盘上存储和读取数据。

其存储原理主要包括磁介质、磁头、磁道、扇区和柱面等几个方面。

1.磁介质:硬盘使用的磁介质通常是氧化铁磁粉或氧化铁磁性膜,它们具有强磁性和稳定性。

硬盘盘片上涂覆了一层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场刷写和读取数据。

2.磁头:硬盘上有多个磁头,每个磁头负责读/写一个盘面上的数据。

磁头通过悬臂臂臂处于接头上,可以在盘片上运动。

磁头本质上是一个电磁线圈,它可以产生和感应磁场。

3.磁道:每个盘面被划分成多个同心圆环,称为磁道。

每个磁道上都可以存储一定数量的扇区。

盘面的内圈磁道的数据容量较大,外圈磁道的数据容量较小。

4.扇区:磁道被进一步划分成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特定大小的数据。

扇区是硬盘存储和读取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为512字节或4KB。

5.柱面:多个盘片上同一半径位置的磁道构成一个柱面。

硬盘在读写数据时,通过调整磁头的位置,将数据读写在相同柱面的磁道上,以提高读写效率。

硬盘的数据存储过程如下:1.写入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首先由CPU发送写入命令给磁盘控制器。

磁盘控制器将这个命令传递给磁头驱动器。

驱动器通过移动磁头到正确的柱面和磁道上,使磁头位于正确的扇区上。

然后,驱动器通过磁头的电磁线圈在扇区上产生一个磁场,将数据写入磁介质上。

2.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时,CPU发送读取命令给磁盘控制器。

控制器将读取命令传达给磁头驱动器。

驱动器通过移动磁头到正确的柱面和磁道上,使磁头位于正确的扇区上。

然后,驱动器通过磁头的电磁线圈感应扇区上的磁场,将磁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磁盘控制器。

控制器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递给CPU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硬盘的数据存储是非易失性的。

这意味着数据会一直保留在硬盘上,即使断电或关闭计算机,数据也不会丢失。

这是因为硬盘使用了磁性材料作为存储介质,而磁性材料的磁性是稳定的。

磁盘控制器驱动集成方略

磁盘控制器驱动集成方略

磁盘控制器驱动集成方略第一章、关于磁盘控制器Skyfree我在之前不少的教程中都提到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不过由于之前技术水平有限,不能较为完整详细的解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一直感到惭愧。

现今,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想现在的我应该可以把有关磁盘控制器驱动集成原理的部分较为明了的解释一下了。

一、正确理解磁盘控制器驱动的含义很多朋友将“SATA硬盘驱动”这个词经常挂在嘴边,Skyfree我当年也是这个样子。

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从表象上看问题的说法,所以有不少的偏差。

好吧,现在我要将一个概念深入人心,即“磁盘控制器与磁盘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或许这个说法也有部分偏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可以找我讨论。

“磁盘控制器驱动”是针对磁盘控制器的(似乎是废话),而不是针对磁盘(硬盘以及相关类似的存储介质,狭义的可以认为磁盘就是指的硬盘)的。

磁盘控制器有主板芯片组自带的,有主板集成的第三方的,也有独立的磁盘控制器卡。

磁盘控制器,就像是磁盘到计算机的一个中间介质,简单说,系统是通过磁盘控制器认识磁盘的。

所以,如果系统里没有和磁盘控制器匹配的磁盘控制器驱动,是无法识别磁盘的。

如果对这个不好理解,可以这样来想,例如我们当年的98系统,98系统里没有常用的USB控制器驱动,所以我们的U盘插上后系统识别不出来,而我们现在最常用的XP中包含了大量常用的USB控制器驱动,所以基本上所有的U盘插上后会自动识别出来。

这里,你可以把USB控制器看做磁盘控制器,U盘控制器驱动看做磁盘控制器驱动,U盘看做磁盘。

USB控制器驱动是为USB控制器装的,而不是为U盘装的。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最常见的两种磁盘控制器:1、并行磁盘控制器,或者叫做ATA(PATA)磁盘控制器。

基本上来说,这种磁盘控制器都是为IDE接口的磁盘准备的,而并行磁盘控制器也一般只有并行工作模式。

所以,一般来说,并口磁盘所使用的磁盘控制器都是工作在并行模式的并行磁盘控制器。

固态硬盘储存原理

固态硬盘储存原理

固态硬盘储存原理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是一种使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它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可靠性。

那么,固态硬盘的储存原理是什么呢?固态硬盘的储存原理主要涉及到闪存芯片和控制器两个方面。

我们来看闪存芯片。

固态硬盘中的闪存芯片采用非易失性存储技术,也就是说,数据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

闪存芯片内部由大量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多个位的数据。

其中最常见的存储单元是基于浮栅结构的晶体管,这种晶体管内部的浮栅可以存储电荷,通过给浮栅充电或放电来表示存储的数据。

当存储单元内的电荷为一定电压时,表示存储的是1;当电荷较低时,表示存储的是0。

由此可见,闪存芯片的存储原理是基于电荷的存储和读取。

我们来看控制器。

固态硬盘的控制器是连接闪存芯片和主机的桥梁,它负责将主机传输的数据写入闪存芯片,并将闪存芯片中的数据读取出来传输给主机。

控制器还负责管理闪存芯片的垃圾回收、均衡写入、错误校验等功能,以提高固态硬盘的性能和可靠性。

固态硬盘的写入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主机将要写入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接着,控制器将数据分成小块,并按照一定的算法将这些小块写入闪存芯片中的空闲存储单元;当某个存储单元需要被覆盖时,控制器会首先将其擦除,然后再写入新的数据;最后,控制器向主机返回写入成功的信息。

固态硬盘的读取过程与写入过程类似,不同的是读取是从闪存芯片中读取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主机。

当主机需要读取某个地址上的数据时,控制器首先根据地址定位到对应的存储单元,然后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并传输给主机。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外,固态硬盘还有一些优化技术来提高性能和寿命。

例如,固态硬盘会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中,避免了频繁写入同一个存储单元导致的寿命缩短;同时,固态硬盘还会采用错误校验和纠正(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简称ECC)技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错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O DMA IDE使能、传 输方向;大小端转换;复 位;Ping-Pong 使能
Spartan2E -300E


I D E 接 口
设置硬盘普通 寄存器参数, 通常较慢
设置数据寄 存器参数
DMA参数
收发缓 冲
PIO读时序
CS-,DA DIOR-/DIOW
DD-in (read)
T4 T1 T2 Teoc
柱面号寄存器:高字节(读写) (读写) 柱面号寄存器
柱面号寄存器:低字节(读写) (读写) 柱面号寄存器
Hale Waihona Puke 设备/磁头寄存器(读写) 设备 磁头寄存器(读写) 磁头寄存器
扇区号寄存器(读写) 扇区号寄存器(读写)
其他寄存器还有:
设备控制寄存器(只写 设备控制寄存器 只写) –复位和中断使能 只写 扇区数寄存器(一次读写多个扇区时用) 扇区数寄存器(一次读写多个扇区时用) 特征寄存器(只写) 特征寄存器(只写) (设命令参数) 数据端口DMA寄存器(读写) 寄存器( 数据端口 寄存器 读写) 错误寄存器(只读) 错误寄存器(只读) 备用( 只读) 备用(Alternate)状态寄存器 只读 )状态寄存器(只读
硬盘地址
物理扇区编号 :直接按柱面、磁头、扇区3 者的组合来定位。 按扇区编号来定位分“绝对扇区编号“和 “逻辑扇区编号“两种。 0柱面0磁头1扇区=绝对0扇区 =〉人们为方便 所采用的方法。 0柱面1磁头1扇区=逻辑1扇区 =〉操作系统所 采用的方法。
硬盘引脚定义
硬盘共有40个引脚,其中: 数据线DD0~DD15 地址线DA0~DA2;CS0#;CS1# DA0~DA2;CS0#;CS1# 复位信号:RESET# 读信号DIOR和写信好DIOW DMA信号DMARQ和DMACK# 中断请求INTRQ
硬盘寄存器
硬盘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寄存器操作的。寄存器 地址由DA0~DA2,CS0/1#决定。 状态寄存器(只读)
BSY:=1(驱动器忙),=0(可接受部分命令) DRDY:驱动器准备好 ,可以接受任意命令 DRQ:准备好接受数据,可以收发数据
命令寄存器(只写) 命令寄存器(只写)
数据寄存器(读写) 数据寄存器(读写)
IO准备好信号IORDY:为0表示设备还未准备 好传输PIO(Programmable IO)数据,为1 时表示准备好传输PIO数据。 诊断完成信号DAIAG#:设备1向设备0指示诊 断完成。 驱动器激活DASP#:执行不同命令时该信号 意义不同,可表示设备激活或存在设备1。 电缆选择CSEL (Cable select):在硬盘跳线设 置为Enable Cable Select时,CSEL=0/1代 表设备地址为0/1。
核仿真时序举例
连接方案
5471
IDE
谢谢大家!
WISHBONE信号(CPU接口+核控制信号) 时钟复位: 时钟复位:CLK_I 、RST_I 、nReset 数据地址: 数据地址:ADR_I (4:0)、DAT(31:0) ( : ) 输入控制: WE_I STB_I 输入控制:SEL_I 、WE_I 、STB_I 、 CYC_I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ACK_O 、 RTY_O 、ERR_O 、 INTA_O DMA: DMA_req 、 DMA_ack
IDE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本意是把控制器与盘体集 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 ATA3支持PIO-4和DMA模式,最高速度的工作模式为 16.7MB/s。 新加入了[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硬盘预 警系统。 ATA4、定制新80pin排线标准,提供对光驱等设备的支持。 新的UDMA2模式最高传输速率为33.33MB/s。 ATA5、UDMA 4传输速率最高66.67MB/S。 ATA6、为解决噪音问题提出生产规范,UDMA 5最高传输 速率为100MB/s。 ATA7、UDMA6传输模式,最高速率为133MB/s。
PIO写模式Ping-Pong技术
Ping-Pong技术是为了减少总线占用而发展的一种 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没必要在整个PIO传输过程中都占用 总线,而在PIO传输的起始时刻IP核内部锁存数据 和地址,这样在PIO传输过程中就可以释放总线。 Ping-Pong技术支持内部锁存连续两个写请求,也 就是在一个写操作的过程中允许接受新的写请求, 此时先将此请求锁存,等当前操作完成后再执行下 一个内部锁存的请求。
ATA(硬盘接口)信号
复位: 复位:RESET 数据地址: 数据地址:CS0/1# 、 DA(2:0) 、DD(15:0) 读写: 读写: DIOR# 、 DIOW # DMA: DMARQ、 DMACK 、 中断: 中断:INTRQ IORDY
核(Core)寄存器
控制信号 TMS320VC 5471 FPGA 数 据 控制信号
硬盘读写基本过程
1 CPU首先把必要的参数写入对应的地址寄存 器(柱面、磁头、扇区、特征参数、扇区计 数等),等待DRDY有效; 2 将命令写入命令寄存器,等待DRQ位置一, 表示准备好收/发数据; 3 CPU通过数据寄存器将数据写入或读出扇区 缓冲区。
命令举例:Read Multiple
ATA技术要点
硬盘控制器设计方案
硬盘基本知识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 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 盘片数不等。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 息。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 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柱面(磁道):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 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 。不同盘 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 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 。 扇区: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 域叫一个扇区。 磁头: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 个面一个磁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