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合集下载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一、背景介绍
飞夺泸定桥,又称泸定桥之战,发生于1935年5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那时,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要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为争取革命胜利艰苦奋战。

二、泸定桥的概况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横跨在大渡河上。

这座铁索桥在当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桥长约300米,由13根铁链组成,两侧设有桥栏,桥面铺有木板。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1.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红军领导层决定夺取泸定桥,打通前往陕北的革命根据地。

2.红军强行军:红军官兵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强行军近200公里,仅用两天时间就赶到了泸定桥。

3.激烈的战斗:红军兵分两路,一边作战,一边铺桥。

在战斗中,红军勇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与敌人展开激战。

4.胜利夺取泸定桥:经过艰苦努力,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并迅速打通了前往陕北的道路。

四、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红军英勇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而且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
锁,为红军主力的集结和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飞夺泸定桥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英勇传奇。

这场战役展示了红军官兵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风貌。

飞夺泸定桥故事20字

飞夺泸定桥故事20字

飞夺泸定桥故事20字
摘要:
1.背景介绍
2.泸定桥的重要性
3.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4.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自从红军长征以来,一场场艰苦的战斗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其中,飞夺泸定桥这一壮举,成为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篇章。

一、背景介绍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四川,为了迅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打通前往陕北的道路。

当时,泸定桥在当地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是四川通往西藏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沟通大渡河两岸的重要桥梁。

二、泸定桥的重要性
泸定桥,全长约400米,横跨在大渡河上。

在当时,它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

夺取泸定桥,意味着红军将有望打破敌人的封锁线,顺利抵达陕北,为革命事业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5月29日,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泸定桥。

桥头设有敌人严密防守,形势十分危急。

红军在林彪、聂荣臻等人的指挥下,迅速展开攻击。

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爬悬空的铁索,勇往直前。

经过激战,红军于30日凌晨成功夺
占泸定桥。

四、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飞夺泸定桥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红军展现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此次胜利,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更是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后续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英雄们奋勇前进,穿过大火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激战两小时战胜了敌人,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中国飞夺泸定桥事件详情

中国飞夺泸定桥事件详情

中国飞夺泸定桥事件详情飞夺泸定桥具体时间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突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清楚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局部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内,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古老石桥。

这座桥建于1701年,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这座桥上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事件。

1935年5月,国共两党为了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达成了抗日合作的协议。

然而,日本军队并不甘心中国的统一,一直企图破坏国共合作。

1935年8月,日本军队趁机向四川进攻,企图占领重要的交通要道,包围中国军队。

泸定桥作为连接川滇两省的重要通道,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重要战略要地。

然而,泸定桥守军实力薄弱,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

此时,中国军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死守泸定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民用身体和鲜血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与日寇周旋了几个月之久。

最终,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采取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术。

1935年9月,中国军队在夜幕降临之际,突然发动了猛烈的夜袭,一举夺回了泸定桥。

这一壮举震惊了整个中外,也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中国军队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抵抗。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成为了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不仅是中国军民的壮举,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生动写照。

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气,向日本侵略者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一个缩影。

他们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用热血书写了民族的壮丽史诗。

这段历史不仅教育了后人,更激励着整个民族,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英雄史诗。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飞夺泸定桥诗词

飞夺泸定桥诗词

飞夺泸定桥诗词
《飞夺泸定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时期诗词,描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无畏的精神。

以下是《飞夺泸定桥》的诗词内容:
豪情犹未尽,且听英雄歌。

苦战三春尽,谁家儿女多?乱世分忧愁,英雄尽决绝。

不顾蛮夷蹂躏,赴汤蹈火途。

盘桓赴泸定,雄图云屯聚。

沿路人一片,楼观人欢躁。

大江有赖船,翻波渡石坝。

赞哉飞夺泸定,吾军勇无比!
这首诗词歌颂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在泸定桥上展现的英勇和坚毅精神。

诗中表达了豪情壮志的未尽,以及英雄们的歌声。

战斗艰苦,经历了三个春天的苦战,但依然有许多家庭失去了儿女。

乱世中,人们分忧愁,但英雄们决然地投入战斗,不顾蛮夷的蹂躏,勇往直前,甘愿赴汤蹈火。

在泸定桥上,英雄们聚集,决心雄图伟业,人们观望英雄们的身影,心情欢躁。

大江需要船只的支持,英雄们翻越波浪、渡过石坝。

最后,对飞夺泸定桥的赞美,赞颂了我军英勇无比的壮举。

这首诗词以激昂豪迈的语言,歌颂了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所展现的英勇精神和不屈斗志。

它成为了抗战时期的经典诗篇,传颂至今,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崇高的赞美。

飞夺泸定桥故事介绍500字

飞夺泸定桥故事介绍500字

飞夺泸定桥故事介绍500字
摘要:
一、飞夺泸定桥的背景介绍
二、飞夺泸定桥的过程详述
三、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四、飞夺泸定桥的精神内涵
正文:
【一、飞夺泸定桥的背景介绍】
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是我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斗。

当时,红军为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正面临着敌人严密的封锁和围追堵截。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连接大渡河两岸的唯一通道,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

【二、飞夺泸定桥的过程详述】
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中央军委决定夺取泸定桥。

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不惧生死,勇往直前。

战斗中,红军先是用火炮摧毁了敌人桥头的防御工事,随后,红军勇士们沿着光溜溜的铁链,攀爬向对岸。

敌人在对岸疯狂射击,红军战士们鲜血染红了铁链,但仍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最终,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红军主力北上打开了通道。

【三、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飞夺泸定桥,是我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英勇战斗,展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仰和英勇的精神。

此次战斗,不仅打破了敌人封锁红军北上的企图,
还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成为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四、飞夺泸定桥的精神内涵】
飞夺泸定桥精神,是一种勇敢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是一种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英勇战斗,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仰。

课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飞夺泸定桥

课文飞夺泸定桥一、课文背景1. 历史时期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长征途中。

2. 战略意义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它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

夺取泸定桥,红军就能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打开通往川西的通道,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课文内容1. 起因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国民党军队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

红军必须夺取泸定桥才能继续北上。

2. 经过行军红军接到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路程却有120公里。

红军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步前进,冒雨行军。

他们克服了饥饿、疲劳等重重困难,与敌人的援兵赛跑。

战斗泸定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桥身木板被敌人抽掉,桥下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

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毫不畏惧。

22位勇士组成突击队伍,手持短枪,背着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后面的战士们则边冲边铺木板。

敌人在桥头妄图凭借坚固的工事阻止红军,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经过激烈的交火,终于夺取了泸定桥。

3. 结果红军成功夺取泸定桥,粉碎了国民党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使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向川西进发。

三、人物形象1. 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红军战士们在面对泸定桥险恶的环境和敌人强大的火力时,毫不退缩。

22位勇士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明知冲在前面危险重重,却毅然决然地攀着铁链冲向对岸。

坚韧顽强: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克服了山路崎岖、饥饿、疲劳和恶劣天气等困难,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为夺取泸定桥而努力。

团结协作:突击队员在前面冲锋,后面的战士则忙着铺木板,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

四、写作特点1. 情节紧凑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从接到命令、急速行军到激烈战斗、夺取泸定桥,情节一环扣一环,没有多余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战斗的紧张气氛。

2. 描写生动环境描写:对泸定桥的描写,如“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怕困难 大智大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 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 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 飞 你们飞过来吧!”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 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 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 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 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 铁链向对岸冲去。
飞夺泸定桥
学习 精彩章节 回顾总结 录像片断图片欣赏
拓展
背景
•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 康德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 红军来到大渡河 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 来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 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 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 机而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 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做石达 开第二个。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 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 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 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词语搭配 攀 拿 背 冒 带 狼 展 着 着 着 着 着 狈 开 短 枪 马 刀 铁 链 手榴弹 枪 弹 搏 斗 逃 跑
飞夺泸定桥
为了北上
必须夺桥 起因
继续北上
渡过天险
飞 夺
抢时间 攻天险
经过
不怕困难 大智大勇 奋不顾身 不怕牺牲
结果
录 像 片 断
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
命先烈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的伟大精
飞夺泸定桥飞Βιβλιοθήκη 抢时间夺攻天险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 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 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阻击的敌人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 全身都淋透了。战胜敌人 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 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 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饥饿和疲劳
恶劣的条件
飞夺泸定桥
飞 夺
抢时间 攻天险
神,牢记党的教导,发愤学习,为振 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阅读练功场
1.汇报课外阅读的有关红军长征的 故事。
2.为在夺取泸定桥战斗中牺牲的革 命烈士设计碑文。 3.课堂评书。
4.摘录你喜欢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