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听李镇西报告有感

“教师的人文追求”--听李镇西报告有感今天上午我们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报告,享受了一次听觉盛宴。
听完他的讲座,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老师从四个方面谈了教师的追求:风骨与良知。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教师要有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和尊严。
不跪着教书,不人云亦云,不为教参是从!在权贵面前,早家长面前,在优生面前,挺起我们的脊梁!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教育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拒绝社会的污染,做一个有见识、胆识、敢于尝试的教师理想与责任。
教育的四种情怀:应付、饭碗、事业?教师如果把教育看做饭碗,就应该珍惜、敬畏、善待它。
如果把教育当作一种宗教信仰,那是最高境界,它没有功利,没有逼迫。
教育者有这种情怀真是了不起,她视教育为宗教,视学生为上帝,为自己的工作愉快。
教师应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教师应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
理想和责任不是抽象的,它体现于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和每一天的教育智慧。
在孩子看来,只要老师爱他,而且课上得很好,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
理想和责任体现于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而不是臣民。
怀善良心,做幸福人。
视野与思考。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视野,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著作、专业杂志,还要有人文视野,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人的著作,对于二十世纪的历史、知识分子的命运阅读。
这样教师才有厚实的思想视野,宽阔的人文背景,有深沉的思索,才能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学识与胸襟。
我们要做学者型教师,要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做一个平凡而不普通的老师。
在听报告时,最让我感动的是李镇西老师描述第一线老师特别是他的老丈人的场景,能感受到他对同行的尊重,对学生的依恋,对前辈的那种浓浓的崇敬之情……李老师是幸福的,他用他的智慧、爱心、责任心、童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他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家、思想家、语文教学的专家。
李镇西不愧被人们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他肩负民族的希望,胸怀祖国的未来,时刻从学生发展的根本出发,把心灵献给学生,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也是我今后工作的目标。
为等待而坚守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坚守·等待”教育纪实

2 / 教育 莩 2 江苏
成 为 省 内名 校 。从 各 方 面挤 压 了楚 州 实验 中学 生 存 的 空
间 。生 源锐 减 , 量 剧 降 , 中人 一 时缓 不 过 神来 。 质 实
会 坚 守 着那 份 执 着 、 份 幸 福 , 容 而 诗 意地 活 着 。 如 那 从 正
位 。 短 暂 彷 徨 与犹 豫 之后 , 中人作 出果 敢 抉择 : 足 在 实 立
学校 实 际 , 坚定 办 学方 向 , 力 提 升 质 量 。 于是 , 念 从 全 信 仅有 的几 问低 矮 破 旧 的平 房 升 腾 .从 仅有 的两 个 班 级 、
3 0多个 学 生起 步 ,从 人 们 的怀 疑 甚 至 嘲 弄 中延 伸 ……
在 20 0 8年 建 校 3 0周 年 典 礼 上 上 级 领 导 所 总 结 鼓 励 的 那 样 , 所 学 校 走 过 了艰 辛 创 业 、 断 发 展 、 l[不 前 、 这 不 i f ]
社 会实 验 中 百 政 学 将 走 向 何 方 ? 个 勇 于 坚 守 、 于坚 守 的 团 队 , 新 的 一 善 在 挑 战 和 新 的 考 验 面 前 又 显 示 出 了蓬 勃 的 朝 气 和 顽 强 的
坚 守使 命 办好优 质 平 民学 校
淮安 市 楚 州 实验 中学创 办 的时 候 , 州 城 区没 有 纯 楚
粹 的初 级 中学 , 只有 三 所 高 中 的初 巾部 。当 时城 区优 质 生 源早 已被 三所 优 质 高 中瓜 分 , 处 偏 远 城 南 的实 验 中 地 学 成 了被 遗 弃 的 角 落 , 教 师不 愿 来 , 区 内学 生 纷 纷 好 学 外转 。 淮 中太 好 , 中不 赖 , 中( 州实 验 中学 当时 校 “ 二 四 楚 名 )只 会 谈恋 爱 ” 。这 是 当 时楚 州 城 区 百姓 对 学 校 的定
多元时代下新型教师素养的理性解读

多元时代下新型教师素养的理性解读作者:陈明李志军王江浩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2期如果“春蚕”“蜡烛”“守巢人”的意象表达不出教师的成长和幸福;“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概括不了教师全部的专业行为和职业信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桂冠映照不出教师的生活情趣和偶尔的迷茫困顿……那么多元时代“新型教师”还可以与“信仰”“成长”“魅力”“情趣”等等走得更近。
一、教育信仰:新型教师的“动力之源”有人曾问三个建筑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砌砖。
”第二个回答:“挣钱。
”第三个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点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职业信仰,决定着一个人的行走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将如何从心底里描述自己的教育行为?教书?挣钱?还是与一个个独特的生命相遇,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信仰,决定着一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职业旨趣。
教育信仰,是教师回到教育原点追问的产物。
人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教育能真正导向人的完善和幸福?这些最本质的问题是一线教师需要持续追问和反思的,这些思考均具有让教育者脱胎换骨的潜质。
师范院校毕业时,是否有自己的教育信仰?千百次地游走讲台之后,是否还在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还会常常叩问自己的教育方向、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教育信仰,通常作为一种意识深处的价值皈依,支配着教师的行为。
当我们在心底里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之类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教育行动和自身的成长便有了准则和方向。
是浑浑噩噩误人子弟,还是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是照本宣科,还是以研究的心态做教师?是只围绕着分数精耕细作,还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坚守教育信仰的过程往往伴有痛苦,因为当下的教育生态并不让人满意。
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感慨:“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您还能坚守您的教育信仰吗?我们可能会有所妥协,就像山东省名师孙明霞所说的那样:“面对着种种…反教育‟的行为,我是那么无能为力,有时也不得不迎合一下———逼着学生背书,逼学生做一道道反复练习过的题目。
李镇西: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李镇西: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比如,面对一个由于家庭教育或以前所受教育的缺陷,也由于他自身多年养成的恶习,还由于他本身存在的学习接受能力方面的缺陷(我实在不愿意说出"智力缺陷"这样的词,但不好意思,终于还是忍不住在括号里说出来了),这个孩子不但表现很差,而且成绩糟糕。
如果凭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或"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良知,我们当然会对他倾注爱和智慧,让他有进步,至少"学会做人";但是"上面"的升学压力,可能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孩子而"面向多数"。
如果我们执意要给这个孩子以真诚的关爱,哪怕并没有耽误对大多数学生的正常教育,周围也会有人会觉得我们不可思议:"有什么用啊!白费劲!"是的,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的,有时候辛辛苦苦好几年,却颗粒无收――说"颗粒无收"是指"应试成绩"而言,事实上,我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尽管他的成绩不好,但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已经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的心田,在将来的岁月里,这些种子会开花结果的。
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自我安慰会被更多的惴惴不安压倒。
当这个孩子离开我们流向社会,或者勉强升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无比的惦记更有无限的忧虑:在社会,他的将来会怎样?在新的学校,他会遇到善待他的老师吗?而这种惦记和忧虑同样会让周围的人不可理解:"人都走了,关你什么事儿啊?"是的,现在教育体制,就是引导老师们"只要目的,不择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将来",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守你的教育良知吗?很多时候,刚踏上讲台并且依然还燃烧着教育理想主义激情的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抉择面前,犹豫了,彷徨了,退却了。
献身教育守清贫

献身教育守清贫,三十余载终不悔———记酉阳县庙溪教管中心党支部书记谢登祥 50年的人生岁月,他的行程一直居无定所。
30载的教育生涯,他的脸上总是阳光灿烂。
他有过很多称谓:主任、校长、书记,但他最满意的是别人叫他:老师;他驻足过不少地方:浪坪的峡谷里、苍岭的高盖上、庙溪的人头山脚,却始终没能离开两个字:乡村;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但他却这样定义自己——“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我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
仅此而已。
”他,就是中共庙溪乡学校支部书记、酉阳县庙溪乡中心校六年级(2)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师谢登祥。
廉洁奉公家徒四壁心坦然1984年中师毕业后,谢登祥被分配到老家浪坪乡任教。
一年后,因教学成绩和业务能力出众,调往苍岭区中心校(现苍岭镇中心校)任教,两年后任该校教导主任。
从此,在走上管理岗位的近三十个年头,他始终低调为人、勤政廉洁、勇挑重担,用信念和行动影响着教职工,为所在学校带来廉洁务实之风。
1994年3月,庙溪乡中学面临困境,生源大量流失,全校仅剩学生20余人。
谢登祥临危受命,从苍岭区中心校(现苍岭镇中心校)赴该校任校长,接手这个趋于瘫痪的“烂摊子”。
他找问题、查“病根”、下“药方”,身先士卒,和学校教职工同心协力,克难奋进,四年时间,让这所乡村中学有了明显起色。
1998年他回苍岭区中心校任校长时,庙溪乡中学扩增到了5个班,学生达200余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02年,全县撤区并乡,各乡镇成立教育办公室,辖区域内基础教育工作。
谢登祥再次领命,到庙溪乡就任教育办公室主任。
期间,带领全乡教职工,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目标任务,辖区内各学校顺利达标验收。
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光彩照人的政绩,但他却一次次地带着党和人民对他的考验和信任,一次次毫无怨言地辗转赴职。
对于过往,他不愿多讲。
他说:“我也就是做了一些分内之事而已,有什么成绩可言?”低调、务实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廉洁是他为人的基本原则。
坚守作文550字优秀作文

坚守作文550字篇一:坚守漫天的黄沙随风肆虐,昏暗的余晖斜射大地。
矗立在那横七竖八的军人身体之上,呼啸在这急速飞转的狂风之中,是一杆如枪的军旗,是一杆坚守的军旗。
尽管有惨烈的牺牲,尽管是弥漫的硝烟。
却因这一尊军旗的坚守,军队没有败,军魂没有丢!古时的战事早已随着历史的车轮被碾成印记,生活的波流正雷霆万钧地袭来,为一场盛大的洗礼拉开帷幕。
谁会在浪潮中淹没,谁会在长风中破浪?只看那船桨是否紧握,只听这呐喊是否坚定。
中考的迫近使得千军万马不得不在独木桥上一决高低。
四年磨一剑,谁能在万众之中闪耀出胜利的光辉,在于谁能坚守到宝剑出鞘,劈开黎明前的黑夜。
初入初四的我不禁在那汹涌的人潮中摇摇欲坠。
猛烈的冲击将我送到了悬崖的边缘。
在那里我看到了同我一样徘徊在深渊与山崖之间的同学。
他们在犹豫之时就被那无情的外力推了下去。
在他们的哀悼声中我望而止步,抓紧了附着的藤蔓,坚守着心中的不懈。
堕落者的拉扯被我用力的摆脱,强劲的逆风将我吹的散发披头却吹不动我坚定的脚步。
坚守着每日的汗液淋漓,坚守着每日的面晒骄阳,坚守着每日的逆流强行。
终于在紧要关头迎风昂立,终于在欲坠之时爬上山岩。
没有像那懦弱的逃兵在丢盔弃甲之间被一箭穿心,而是成为了这一杆矗立在万仞之巅的不倒军旗。
坚守,坚守的是不倒的身躯。
坚守,坚守的是不败的灵魂。
任凭头顶是酷热难耐的烈日,还是呼啸将至的暴风雪。
只要坚守住心中的不懈、不弃、不倒。
即使是愈加浓郁的黑暗,也愈能射出刺破天际的明光。
篇二:72秒的坚守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2年5月29日中午,他驾驶着一辆大型客车,驶在从无锡返回杭州的高速路上,车上有24名乘客。
突然,一块不明铁块向炮弹一样从天而降,哗啦一声,坚硬的钢化挡风玻璃被击得粉碎,直直地砸向了他的腹部。
在这危机关头,他强忍着剧痛,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敬业精神,完成了一整套完整有安全的停车措施,确保了乘客们的生命安全。
车内的监控记录下了当时的一幕:被击中的他仅仅是本能地捂了一下腹部,又赶紧把手放回了方向盘上,车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但他并没有慌乱,更镇定的把持住方向盘,没有急刹车和打动方向盘,否则这会使车撞向旁边的护栏使之让乘客们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更多人的通行。
我只想做一个人”教学文稿

我只想做一个人”1、北岛说:“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2、白岩松:我未必能唤醒周围的人,我只是挣扎着不让自己沉睡;我无法推翻一堵墙,但我不会给这堵墙再添一块砖;我注定改变不了权势,我只能抗争着不让权势改变我;我可能一辈子看不到未来,但我铭记自己的信仰和方向。
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有颗种子,庸人懦者选择弃置,智人勇者会给它创造成长的土壤。
3、1937年,傅雷:“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首先要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4、易中天: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
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
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5、杨景龙:诗是青春的宗教。
他告诉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丢弃了写作,不要忘了写诗,一个写诗的人,一定有一颗诗意的心,才能诗意的生活。
6、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7、毕淑敏: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
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8、维尔克:如果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发展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野蛮和假慈悲!"9、尼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0、李镇西:"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 11、刘心武说: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12、肖复兴说:“书卷气,会让所有的高级化妆品、名牌时装贬值”。
如何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 转载资料

我的课改故事——宽容与师道尊严在一次高一的生物课上,当我问及同学们:DNA在复制的时候,如果发生差错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回答说:“会发生变异”。
“对,遗传伴随着变异”。
我话音刚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吴强同学(化名)站起来抢问:“雷老师,您额头上的疤痕是不是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您的嘴唇有些翘是遗传还是变异?”这时,教室里一片“啊”的哗然声,59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吴强同学。
我很惊讶,也很茫然。
但我还是平静地反问了他一句:“你说呢?”“我是不知道,才请教您呀”。
他的语气咄咄逼人。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闷的空气让人快要窒息了。
我的心跳在加快,全身的血液都在涌动。
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泄露出来,我故作无事的样子,转身走过去打开教室的窗户,借此平息一下自己的心情。
我知道,教室里60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他们都在屏住呼气等待我的反应。
片刻,我面带笑容轻松地说:“好吧,既然同学们很想知道老师额头上的疤痕是遗传还是变异,还是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那我就说说它的来历吧。
”那是在我6岁时下雨的一天,我们镇上人结婚举办婚礼,我穿着父亲的雨鞋去看热闹,雨鞋足足大出半截子,人多挤来挤去,鞋被后面的小男孩踩住了,我向前一个踉跄,额头碰在了石头上,于是就留下了这个永久的“纪念”。
我指着额头上的疤痕说:“有了这个家伙,老师走在大街上,你们就不会认错人啰”。
“这也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被逗笑了,教室里紧张的气氛立刻轻松下来了。
我接着问:“同学们,听了疤痕的故事,请你们判断一下,这个疤痕的形成,是遗传还是变异?是不是因为DNA复制发生的差错?”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变异,不是DNA复制发生了差错”。
我又问:“我这个变异能遗传吗?”同学们回答:“不会”。
我进一步问:“为什么?”同学们回答:“因为它是后天性获得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很好!”我肯定同学们的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老师这个“美丽”的翘嘴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是 , 当代 中国 , 在 几乎 任何 一位 “ 秀教 师 ”优 秀事 迹 ” 优 “ 的辉煌 大厦 . 必 须 以其班 级大 大 高于 所在 年级 、 在 地 区平 都 所 均 水平 的 “ 升学 率 ” 作为 支撑 的 主要 栋梁 , 则 。 的一 切教 育 否 他
爱和智 慧 。 让他 有进步 , 至少 “ 学会 做人 ” 但 是 “ ; 上面 ” 的升学 压
力, 可能会 让我们 不得 不放弃 这个 孩子 而 “ 面向 多数 ” 。如果 我
“ 学生考 不上 大学一 切都 是 白搭 ” 的舆论 “ 弹雨 ”艰难 而又 执著 。
地 前行 。
这是一 种很 不正 常的教 育评价 : 如某 位班 主任 的工 作富 假 有特 色 ( 比如班 级管 理尽 可 能交 给学 生 , 时尽 可 能开展 各 种 平 有益 于学生 全面 发展 的活 动等等 ) ,尽 管在 当 时就 可 以判 断出
但 通过几 年的 努力 ,我 已经 把真善 美 的种子 播进 他 的心 田 , 在 将来 的 岁月 里 , 些种子会 开花 结果 的。 这 然 而 ,很 多时候这 种 自我 安慰会 被更 多 的惴惴 不 安压倒 。 当这 个孩 子 离开 我们 流 向社 会 , 或者 勉 强升 学 之后 , ( , 我 r O中 I
思考 、 探索 与创新 也许都 等于 零。
会有无 比的惦 记更有 无限 的忧 虑 : 在社会 , 的将来会 怎样? 他 在 新 的学校 , 他会遇 到善 待他 的老 师吗? 而这 种惦记 和 忧虑 同样
会 让周 围的一些 人不 可理解 : 人都走 了 , “ 关你 什 么事J ? 是 L ” D I 的 , 在 的社 会 有 时就 是 引 导老 师们 “ 要 目的 , 现 只 不择 手 段 ” ,
不 能简单 说这种 社会评 价舆 论完全 不合理 。 为在中 国这 因 个 人 口压 力极 大 的国度 , 升学是 人们 今后 就业 竞争 乃至生 存竞
争 的最 关 键也 最重 要 的途 径 ; 而且 , 学生 具有 较 高 的科 学文 使 化 素质 , 是教 育的重 要 目标 之一 。 是 , 也 但 这毕 竟不 是唯一 的 目 标 ! 别是 在“ 学教 育” 特 升 压倒 一切 时 。 不但 “ 人 第一” 全 面发 做 “
坡 怎么办 ? “ ! 会搞 一些 花花哨 哨的东 西 , 时候高考 可有 ”哼 就 到 好 戏看 了 !” …几年 后 , 若 学生高 考成 绩不 错 , 们会 齐声 … 假 人 喝彩 :你看 。 家 的班级 管 理那 么放 手 。 “ 人 而且 又 搞 了那 么 多的 班级 教育 活动 , 高考成 绩仍然 这么 好 。 他确 实有 两下子 !相 反 。 ” 若高考 成绩 不理 想或 低于 人们 的期 望值 ,同样 的人也 许会说 : “ 班级 管理 那么松 散 , 搞 了那么 多与 高考 无关 的活动 , 还 高考 当
这些做 法是符 合教 育规律 的 , 但周 围舆论 仍 然会 自然而 然地把
目光投 向几年 后 的高考 : 工作 倒是 蛮有 新意 的 , 万一 高考滑 “ 可
们执 意要给 这个孩 子 以真 诚 的关爱 , 哪怕 并没 有耽 误对 大 多数 学生 的正 常教育 . 围也会 有人 会 觉得我 们不 可思 议 :有什 么 周 “ 用啊 ! 白费劲 !是 的 , 育的复 杂性就 在于 , ” 教 并非面 对所 有的孩 子都能 够“ 只要 行动 , 就有 收获 ; 要坚持 , 只 就有 奇迹 ” 。有 时 的 候 辛 辛苦 苦好 几年 , 颗粒 无收 —— 说 “ 却 颗粒 无 收 ” 指 “ 是 应试 成 绩” 言 , 实上 , 们会这 样安 慰 自 己: 管他 的成 绩不 好 , 而 事 我 尽
I教 态 l 【 点】 研动 焦
I
I下, 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 的唯一 标志 只是学 生们 的升 学分 数 以及 学校 的 我越 来越觉 得教 育是 一种悲壮 的坚 守。 因为在 当前 的状况 但事 实上 , 成” 升学率 。这使 许 多有志 于教 育改 革的人 , 然胸怀 教育 科学 与 虽 比如 。 对这 样一 个 孩子 , 面 由于家 庭教 育或 以前所 受教 育 教育 民主的 顽强信 念 , 却不得 不在 “ 升学 教育 ” 的铁 索桥 上 冒着
“ 只管 眼前 , 管将 来” 因为“ 不 , 分数 才是硬 道理 ” 分 数成 了所 有 !
学生 的人格标 签 , 成 了所有教 师的全部 光荣 , 也 或者 耻辱 !
在 这种情 况下 , 还能 坚守你 的教 育 良知 D? 你 I 很 多时候 , 刚踏上 讲台并 且依 然还燃 烧着教 育理 想主 义激 情 的 年轻 人 , 是 在这 样的 艰难 抉 择面 前 , 豫 了 , 正 犹 彷徨 了 , 退 却 了。如 果他一 定要 坚 守他 透 明的教 育 理想 和纯 洁 的教 育 良 知 , 么伴 随他 的很 可能 是孤 独 以及 来 自周 围的 冷 眼 , 至 包 那 甚
的缺陷 , 由于他 自身 多年养 成 的恶 习 , 由于 他本 身 存在 的 也 还 学 习接受能 力方 面的缺 陷( 实在不 愿 意说 出“ 力缺 陷” 样 我 智 这 的词 。 不好 意思 , 于还 是 忍不住 在 括号 里 说 出来 了 )这个 但 终 , 孩子 不但表现 很差 , 而且成 绩糟糕 。 果凭 着“ 如 让每 一个 孩子抬 起头 来” “ 个都 不 能少 ” 或 一 的教 育 良知 . 我们 当然会 对 他倾 注
括校 长的指 责。
/
展 ”发 展个 性 ” “ 等教 育 要义 成 了点缀 的 口号 , 取得 较 高升 学 而 率所 付 出的代价 , 往往 是学 生个 性精神 的丧 失 。没有个 性 的教 育必 然培养 出没有 个性 的学 生—— 缺 乏心灵 自由 , 丧失 主体 人 格, 不会 独立 思考 , 毫无 创造精 神 i长此 下去 , 我们 的 民族 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