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

《表面活性剂化学》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关于界面与表面的定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线,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B.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面,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线C. 界面是指不同物质相接触的面,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D. 界面和表面都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的面2. 表面张力是以下哪个现象的表现?()A.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向内的吸引力大于向外的吸引力B.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向外的吸引力大于向内的吸引力C.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均匀的吸引力D.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均匀的排斥力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表面活性剂?()A. 肥皂B. 洗发水中的活性成分C. 食盐D. 洗洁精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代表的是:()A. 氢键长度B. 氢键能量C. 亲水亲油平衡D. 氢键数量5. 关于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量成正比B.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量成反比C.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其分子结构无关D.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取决于其在界面上的吸附能力二、填空题1. 界面是指两种不同______相互接触的区域,表面是指液体与气体接触时在液体表面形成的一个______薄层。

2.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作用力______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具有______收缩的趋势。

3.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______和一个或多个______。

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了其分子的______程度,HLB值越高,亲水性越______,HLB值越低,亲油性越______。

5. 表面活性剂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界面张力与表面张力的区别。

2. 为什么液体表面层的分子会表现出比内部分子更大的相互作用力?3. 简述表面活性剂如何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胶体与表面考试答案

胶体与表面考试答案

一、江河入海口为什么容易形成三角洲?答:河流本身携带的泥沙以胶体形式存在,由于入海口处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电解质,使得胶体溶液发生聚沉,泥沙沉淀,根据流体动力学,流体与限制面接触(粗糙接触面)时,流体的流动易形成漩涡,导致沉淀下来的泥沙不易停在河底,而河中央则以层流为主,易于使泥沙堆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二、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向高空抛撒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其依据原理是什么?雨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凝结物,它来自地球表面的水汽蒸发,水汽向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当云中的水滴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

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

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

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

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三、活性炭为什么能做防毒面具和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活性炭具有一种强烈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可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而达到去除效果,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很快而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和冰箱里的异味。

四、为什么在参观面粉厂时不能穿带铁钉的鞋?在面粉厂,因为细小的面粉悬浮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表面,有着巨大的表面能。

穿带铁钉的鞋容易摩擦出火星,一个小小的火星,会加速面粉表面上发生的氧化反应,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又加速了其它颗粒表面的氧化反应,因此,引起爆炸!五、土壤为什么能将水保存起来,而通过锄地可以减少土壤里水分的挥发?土壤中有毛细管,靠毛细管的吸引力可以存一定量的水分,叫毛管水。

基础化学 问答题

基础化学 问答题

基础化学问答题[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1.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有什么结构特点?答:系统中可使相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一端为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非极性基团。

2.什么是电动电位?为什么加入电解质能够影响其大小?答:电动电位是滑动面(胶粒表面)和均匀液相之间的电位差。

加入电解质,会造成部分反离子从扩散层进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的绝对值降低。

3.为什么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就会发生聚沉?而蛋白质溶液中则需加入大量的盐才会使之聚沉?答:溶胶的稳定性在于它有双电层结构,电动电位的大小与水化膜的厚度有关。

电解质对溶胶的影响是强迫更多的反离子挤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减小,水化膜变薄,稳定性变小,结果胶粒合并聚结变大而发生聚沉。

而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溶剂化作用,即在水溶液中高分子表面上牢固地吸附着许多水分子形成了厚度和紧密程度笔溶胶胶粒表面大得多的水化膜,要使沉淀析出,除中和电荷外,更主要的是去溶剂化作用,所以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

4.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答:胶粒带有电荷(主要原因),溶胶表面的水合膜,布朗运动。

[第九章:原子核与元素周期表]1.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n: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l: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s:表示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状态(n:确定电子层数,nl确定能级能量,nlm确定一个轨道,nims:确定电子的运动状态)2.什么叫做屏蔽作用?为什么在多电子原子中E3s<E3p<E3d?答:在多电子原子中,某个电子i除受到核的吸引外,还受到其余电子对它的排斥作用,相当于其余电子抵消了一本分核电荷对电子i的吸引力,这种现象称为其余电子对电子i 的屏蔽作用。

同层电子的l不同时,l越小钻出按能力越强,离核距离较近,受到其余电子对它的屏蔽作用较小,能量较低。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简答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简答题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

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

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 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2.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

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 (1)浓缩化 (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 (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 5.简述干洗的原理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3.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化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简答题与论述题简答题1. 浊点和Krafft 点有何区别与联系。

2.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中主要起什么作用?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 简述表面张力的下降过程。

5. 什么是润湿?润湿过程有哪几种类型?请写出各种润湿过程的条件。

6. 简述泡沫的消除机理。

7. 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有哪些?8. 什么是乳状液?乳状液有几种类型?如何鉴别?9.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在水溶液中行为特征。

10 什么是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简述影响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的因素?11. 简述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12. 简述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

13. 简述泡沫的消除机理。

14.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在水溶液中行为特征。

15. 什么是润湿?润湿过程有哪几种类型?请写出各种润湿过程的条件。

论述题1.请论述新洁尔灭的主要用途及生产过程2.请论述采用甲醛甲酸法生产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过程。

答案:1.浊点和Krafft 点有何区别与联系。

浊点和Krafft 点都反映温度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关系。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与离子表面活性剂Krafft 点相比有所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高于krafft 点时,溶解度显著增加,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只有当温度低于浊点时,才有较大溶解度,如果温度高于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很好的溶解性而发生作用。

2.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物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①内在因素主要是其分子结构,包括疏水集团碳氢链的长度、碳氢链的分支、极性集团的位置、碳氢链上的取代基、疏水链的性质以及亲水基团的种类。

②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还与温度、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等外界因素有关。

3.表面活性剂在洗涤中主要起什么作用?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有哪一方面,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去除固体表面的污垢;另一方面,对油污的分散和悬浮作用。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5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5

六.问答题(一)题目1. 油在水面的铺展往往进行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扩展,为什么?答:液体在固体表面,或一种液体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表面的铺展过程,可用铺展系数S来描述,当S〉0时,铺展过程便可自动进行。

对于液(1)-液(2)铺展体系[液(2)为底液] 在温度不变且不受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如果两个液体完全不互溶,则铺展过程中界面张力γ不变,S为定值,只要铺展开始能够进行,就应当持续进行下去,直到形成表面单分子膜;然而,多数“油”与水之间并非完全不互溶,在铺展过程中,随着“油”、水分子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渗入,界面张力逐渐改变,当导致S<0,铺展便不能进行。

2.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只能适用于化学吸附,此话正确吗?答:化学吸附力是化学键力,可以认为化学吸附是单分子吸附,所以化学吸附符合朗氏公式。

但是,朗氏公式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化学吸附,只要是单分子吸附,则物理吸附也可以符合朗格缪尔公式。

题目的说法不全面。

8. 同一支滴管,滴出 1ml 纯水大约是 17 滴,而滴出 1ml 纯苯需40 滴,滴出 1ml正丁醇需 24 滴,如何解释?答:液滴在管口将滴落时,重力与附加压力平衡:ρ·g·V=rσ 2,可得:r= v g⋅⋅ρσ 2,即液滴半径与γ成正比,与ρ成反比。

苯的密度虽小于水,但苯的表面张力更小于水,即:ρ苯<ρ水;γ苯<<γ水,这样,就使苯滴的半径(r)显著变小,所以,滴出1ml苯时,滴数就多于水。

而正丁醇的密度(ρ)与水相似,表面张力(γ)却小于水,所以,滴数也就多于水。

10. 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等,分散相的大小与胶粒差不多,两者有什么异同处?答:高分子化合物,又称亲液溶胶。

根据其分散相的大小与憎液胶粒相仿,所以,性质有相似处,如:扩散速度都较慢,不能通过半透膜等。

但是,两者有更多不同处,如:(1)高分子体系中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亲和力强,能自动分散为溶液,而憎液胶粒却不行;(2)高分子体系很稳定,溶剂化强,而溶胶不稳定;(3)高分子体系对电解质稳定性大,而溶胶粒子对电解质很敏感;(4)高分子是一个分子分散的平衡的均相体系,其性质与小分子溶液相似,可用热力学函数来描述,而溶胶是不平衡体系,只能作动力学研究。

表面与胶体练习题1

表面与胶体练习题1

3.1表面化学3.1.1判断正误1. 两相之间的界面可以看成一个没有厚度的几何平面。

( )2.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实质相同,其数值和量纲也一样,但实际使用的单位不同,其物理意义也不同。

( )3. 温度升高时,通常总是使表面张力下降。

( )4.造成弯曲液面的原因是周界线上的表面张力不为零。

( )5.附加压力的方向和表面张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 )6.同温度下,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平液面的蒸汽压,且液滴越小,蒸汽压越大。

( )7.把大小不等的液滴封在一个玻璃罩内,隔相当长时间后,两液滴将变得一样大。

( )8.当把大小不同的两个肥皂泡连通时大泡会变小,小泡会变大。

( )9.对指定的液体来说,弯曲表面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其方向总是指向曲面的球心。

( )10.由开尔文公式知,()()()r r r p p p >>凸液面平液面凹液面,曲率越小相差越大。

( )11.玻璃毛细管插入液体中,液体一定沿毛细管上升。

( )12.肥皂泡的附加压力为2rγ。

( ) 13.固体颗粒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也越低。

14.将泉水或井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泉水会高出杯面,这是因为泉水和井水中含有很多非表面活性物质无机盐离子,导致表面张力增大。

( )15.胶束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 )16.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越大,其亲油性越大。

( )17.凡能铺展者,必能浸湿,更能粘湿。

( )18.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固-液间的接触角θ<90。

( )19.当蒸汽的压力小于平面液体蒸汽压而大于毛细管中凹面液体的蒸汽压时,该蒸汽就会在毛细管内凝聚成液体,产生毛细凝聚现象。

( )20. 表面过剩物质的量B Γ一定大于零。

( )答案1.(×) 2.(√) 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3.1.2 选择题1.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γ表示,它们( )(a)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b)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d)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 )无关?(a)温度 (b)液体密度(c)重力加速度(d)大气压力3.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为凹球面 (b)汞为凸球面 (c)内水面高于水平面 (d)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4.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 ,当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这时毛细管中液面高度为( ) (a)等于h (b)大于h (c)小于h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b)凸液面曲率半径为正,凹液面曲率半径为负(c)弯曲液面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6.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水面上升高度为h ,其中一根在h/2处使其弯曲向下,试问水在此毛细管端的行为是()(a )水从毛细管端滴下 (b )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7.在298K 时,已知A 液面的表面张力是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 液的2倍:如果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B 液的() (a )1/2倍 (b )1倍 (c )2倍 (d )4倍8.将装有润湿性液体的毛细管水平放置,在其右端加热,则管内液体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9.天空中的水滴大小不等,在运动中,这些水滴的变化趋势如何?( )(a )大水滴分散成小水滴,半径趋于相等 (b )大水滴变大,小水滴缩小(c )大小水滴的变化没有规律 (d )不会产生变化10.一个U 形管的两壁直径不同,一端为1×10-3m ,另一端为3×10-3m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1。

表面活性剂题库1-2-10

表面活性剂题库1-2-10

表面活性剂题库1-2-
10
问题:
[名词解释]聚集作用
问题:
[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问题:
[名词解释]破乳剂
(森林舞会游戏 https://)
问题:
[填空题]温度高于浊点时,表面活性剂将发生分相,许多性质和效能均()。

问题:
[填空题]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是指对皮肤、眼睛等黏膜组织的()和致敏性。

问题:
[填空题]分散剂是指用于使固体微粒()、稳定地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

问题:
[填空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是具有()的表面活性剂。

问题:
[填空题]Krafft点(),说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Krafft点越高,其溶解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3)取代基的影响如果取代基为极性基,碳在水中的吸附力减少;如果是非极性基,则吸附增加。

B.溶剂的影响(1)溶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强,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

(2)溶剂与吸附剂相互作用越强,吸附量越低。

(3)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C.吸附剂的影响(1)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质。

(2)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如果为多孔结构则易于吸附(3)是否有丰富的吸附基团(4)吸附后是否易于再生D.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不易于吸附E.添加物的影响7. 影响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的主要原因?答:(1)静电作用在水中固体表面可因多种原因而是带有某种电荷。

(2)色散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越大,色散力作用越强,吸附量越大。

(3)氢键和π电子的极化作用的固体表面的某些基团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些原子形成氢键而使其吸附。

(4)疏水基的相互作用在低浓度时已被吸附的分子的疏水基与在液相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相互作用,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多种结构形式的吸附胶团,使吸附量急剧增加。

(5)表面活性剂的双亲性8. 影响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因素?答:a.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果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带有电荷,易于与其带电符号相反的固体表面吸附;其它表面活性剂,随着表面活性剂碳原子量的增加,吸附量增加,若为聚氧乙烯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数目越大吸附量越小。

b..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pH值大于等电点时固体表面上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带正电的物质;当介质pH值小于等电点时表面正电;,易于吸附带负电的物质;介质pH值与等电点差别越大,固体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越易吸附。

c.固体表面的性质带电固体表面总是易于吸附带反号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温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增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减小。

e.无机电解质的影响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常能增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影响不大。

9. 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的吸附机制?答: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则形成单分子吸附层;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时形成双分子吸附剂层,这将导致吸附量急剧增加。

(2)吸附的一般机制A.离子交换吸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B.离子配对吸附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起的吸附。

C.形成氢键面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导致的吸附。

D.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剂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位间的作用而引起吸附。

E.色散力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与表面活性剂间因为van der Waals 色散力而引起的吸附。

F.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使它们逃离水的趋势,使得达到一定浓度后它们相互缔合而吸附。

10.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答: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外壳由粗糙不平的表面和一部分的反离子,还包括扩散的双电子层,内核由非极性的碳氢链和渗透入的渗透水组成。

1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答: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以乙醚相结合的水分子。

胶团内核由碳氢链组成类似液态烃的内核;没有扩散双电层。

12. cmc的测定方法?答:(1)表面上张力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γ对浓度的对数lgc作图得到γ-lgc 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2)电导法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3)增溶法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4)染料法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呈现出增溶于胶束的颜色。

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

(5)光散射法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时,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增加。

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对浓度的关系图,突变点处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3. 影响cmc的因素?答:(1)碳氢链接的长度一般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脐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

(2)碳氢链的分支通常情况下,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碳原子(CH2)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得多。

(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赿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度赿大。

(4)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随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的提高,cmc 增大。

(5)疏水链的性质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cmc越低。

(6)亲水基的种类在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比非离子型的大。

(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的影响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rafft点以上,胶束易于形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要在浊点以下使用。

(8)外加无机电解质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降低,对非离子型影响不大。

14. 囊泡的结构、形状、大小、性质?答:结构:囊泡是由密闭双分子层形成的球形或椭球形单间或多间小室结构。

形状:椭球形或扁球形。

大小:囊泡的线性尺寸大约在30~100nm左右。

性质:a.稳定性不稳定,越大越稳定b.包容性可包容多种溶质,中心亲水性最大c.相变囊泡的相变主要来自双层膜中碳链构型的变化。

15. 增溶作用的方式?答:(1)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饱和脂肪烃、环烷烃以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物,通常被增溶于胶束内核中。

(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

(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是通过被吸附于胶束表面区域或是靠近胶束表面分子“栅栏”的区域完成增溶。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

16. 影响增溶作用的主要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①具有相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对于烃类及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一般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

②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③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

④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溶解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得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烷烃的氢原子被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取代后,其被表面活性剂增溶的程度明显增加。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升高,增溶作用加大。

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添加少量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却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非极性化合物,提高了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增溶程度;添加极性有机化合物后,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量增加。

增溶了一种极性有机物后,会使表面活性剂对另一种有机物的增溶程度降低。

17. 胶团催化的机理?答:胶团催化机理:(1)浓集作用反应物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感应作用向体积很小的胶团中或胶团表面浓集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最重要原因。

(2) 介质效应介质效应包括笼子效应,预定向作用,微黏度作用,极性作用和抗静电作用等。

胶团可使反应中间体间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和反应活性的提高。

同时代胶团可使某些增溶的反应物采取特殊的定向方式以利于反应进行。

18.影响胶团催化的因素?(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a. 亲水基体积增加,催化能力增加b. 碳链越长,对反应抑制越强c. 底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力越强,催化能力越低d. 离子型表剂与非离子型表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催化效果好e. 非离子表剂对有离子参加的双分子反应速率影响较小。

(2)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反应物的活性决定了它进入胶团的位置和深度,从而影响催化能力(3)盐的影响加入盐一般减小胶团催化的活性(4)有机添加物的影响加入有机添加物,减小胶团催化的活性19. 乳状液类型和鉴定方法?答:乳状液的类型通常有以下三种:1)水包油型(O/W)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人乳、牛奶等。

2)油包水型(W/O)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油性化妆品等。

3)套圈形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O/W/O)和水包油再包水(W/O/W)两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