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汇总
近代历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主和农民阶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人等新阶级。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参考: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列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利:(1)列强入侵,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深受灾难。
(2)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财富,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4)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5)破坏了中华文明利:(1)利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的传入,利于解放人民的思想(3)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根基(4)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的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落后性、腐朽性)(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无法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4)在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5)未能正确对待儒学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最新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最新版).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全)

八七会议——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 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 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 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 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 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 心道路的开辟,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 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 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 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 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出的 官员到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 。 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 迫切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为了筹措内战经 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 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 业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土地改革运动的广泛而深入的发展,从根本上摧毁 中国封建制度根基,是社会的大变革;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 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国民党对民主党 派迫害;国民党当局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 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 府作斗争(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 全国解放战争的快速与胜利发展 这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 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开辟敌后战场与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 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 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为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把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成真正的抗日民主模范区 政治:建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政 权),实行充分民主的选举制度 经济:各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主要发展农业、 商业,如大生产运动。 文化: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 子,延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热土。 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促进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 化工作;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什么?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原因英国崛起与对华贸易逆差鸦片禁令与英国利益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0302011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变革与反抗23清朝在战后兴起洋务运动,试图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国家实力。
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爆发,试图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如义和团运动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志。
义和团运动与反抗外来侵略洋务运动的起因与发展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工厂的创建,生产了大量新式枪炮、舰船,提升了清朝军事力量。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与教育派遣留学生洋务派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如北洋水师学堂、京师同文馆等,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赴欧美日等国深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启近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军事近代化的尝试文化冲突与融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清朝腐败与列强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与成果中华民国成立武昌起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然而,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局限性传播民主共和理念鼓舞民族精神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起因社会背景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与思想影响,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与不满,呼吁进行文化与思想革新。
知识分子觉醒媒介推动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迷信,主张文化革新与思想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专题一:中国近代社会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⒊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①历史任务:独立解放和富强富裕②相互关系:只有争取前者才能为后者实现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⑴军事侵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抢掠财富。
⑵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持、收买代理人。
⑶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⑷文化渗透:以传教为手段,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⑴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⑵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⒍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彻底革新社会制度,实行强国富民政策,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⒎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⑴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③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④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秩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共5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汇总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a.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d.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f.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土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2)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a.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c.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a.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b. 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的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就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就要改变科举制度。
c.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依赖外国,要独立自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a.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d.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a.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c. 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or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