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材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巴斯德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 ——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基础。
*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无害的。 * 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
*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 。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孙思邈
第一章 绪论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重点难点
掌握 1. 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3.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 1.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 微生物的发现 * 免疫学的兴起 * 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一)微生物的发现
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1676)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 画像
列文虎克自制的原始显微镜
用原始显微镜观察、记录的微生物形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
* 有机物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酒类变质是污染了杂菌——微生物生理学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微生物学经典教材

微生物学经典教材1. 《微生物学》(Prescott's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经典教材,由Prescott等人编写。
该教材内容全面,讲述了微生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分类、繁殖等核心知识,还介绍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这本教材系统且综合,是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2.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贝尔吉细菌系统分类手册》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权威教材,由David H. Bergey等人编写。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讲述了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遗传特性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识别细菌的系统分类。
此外,该手册还提供了各种细菌的详细描述和鉴定方法,适合于需要进行细菌鉴定和分类研究的读者。
3. 《医学微生物学》(Jawetz, Melnick, & 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George Brooks等人编写。
该书综合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特性、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
此外,该教材还介绍了常见的医学微生物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对于医学生和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本必备教材。
4. 《生物制药微生物学》(Biotechnology: A Laboratory Skills Course)《生物制药微生物学》是一本关于生物制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经典教材,由John Buonocore等人编写。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生物制药中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酵母和真菌发酵、细胞培养、蛋白质表达等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对于从事生物制药研发或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该教材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技术并开展相关研究。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酸(DNA/RNA)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蛋白质核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如:细菌(Bacterium)衣原体(Chlamydia)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体(Rickettsia)螺旋体(Spirochete)放线菌(Actinomycete)细胞核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细胞膜细胞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益参与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Leeuwenhoek----显微镜Pasteur----巴氏消毒法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Walter-Reed----黄热病毒Twort----噬菌体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Jenner----牛痘预防天花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Behring----白喉抗毒素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Ehrlich----砷凡纳明Fleming,Florey----青霉素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简易 ELISA,PCR……(4)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新型疫苗的研制 : 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周亚滨)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 ------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位:微米(μm)球菌(coccus)2.细菌的形态----- 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第02章 细菌的生理
第03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第04章 噬菌体 第05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06章 细菌耐药性 第0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0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学
第09章 球菌
第10章 肠杆菌科
第11章 弧菌
第12章 螺杆菌属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
配套光盘 主 制 编 李 凡 徐志凯 作 丁天兵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
绪论
细菌学 病毒学 真菌学
录
细菌学
第01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30章 虫媒病毒
病毒学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第32章 疱疹病毒 第33章 反转录病毒
第34章 其他病毒
第35章 朊粒
真菌学
第36章 真菌学总论
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
细菌学
第17章 其他细菌
第18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第19章 支原体
第20章 立克次体
第21章 衣原体 第22章 螺旋体
病毒学
第23章 病毒基本性状
第24章 病毒感染和免疫 第25章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27章 肠道病毒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作用与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消毒与灭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以及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真菌及病毒;认识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明确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2.掌握病原微生物的消毒与灭菌方法;3.认识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明确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4.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5.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书写实验报告。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医学微生物学》,黄汉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参考书:[1]《医学微生物学》,严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医学微生物学》,李凡、谷鸿喜、黄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医学微生物学》,吴移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王传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主要内容: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含义;微生态学的含义;正常菌群的含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的含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含义;细菌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重点: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的含义;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抗感染免疫的种类及机制、感染的类型。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第5版)课件第一章绪论-2024鲜版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地球化学过程,如甲烷 产生、氮气固定等。
2024/3/27
1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01 共生关系
人体携带大量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落, 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参与营养吸收、免疫调 节等。
02 致病关系
一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疾病,如细菌、病毒、真 菌等,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并导致感染。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微生物 或其成分制备疫苗,用于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医学研究工具
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医 学研究工具,可用于研究 生命现象、揭示疾病发生 机制等。
2024/3/27
14
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04
与技术
2024/3/27
15
传统培养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优点
传统培养法能够直接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 征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和分离纯化。
生物恐怖主义与生物武器 生物恐怖主义和生物武器威胁对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生物安全防御和应对能力。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 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物安全问 题和挑战。
21
科技创新为医学卫生微生物学带来机遇
内容
本次课件将介绍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性、 检测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结构安排
本次课件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与免疫性、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微生物的 预防和治疗以及总结与展望。每个部分都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图表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医学卫生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重点难点
掌握 1. 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2. 病毒的增殖; 3. 病毒体、衣壳、刺突、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的概念。
熟悉 1.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2. 病毒遗传与变异; 3.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了解 1. 研究病毒大小、形态和结构的方法; 2. 病毒的分类。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sizes and shapes of viruses
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
➢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 与病毒入侵有关 ➢ 具有抗原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刺突结构示意图(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三聚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病毒包膜(电镜照片)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病毒衣壳(电镜照片)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replication of viruse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一)病毒体的定义
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
(二)病毒的大小
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病毒约300nm,如痘病毒;最小的20nm,如微小病毒。
(三)病毒的形态
多数病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弹状和砖块状,噬菌体呈蝌蚪状。
病毒核酸的主要功能
➢ 病毒复制 ➢ 决定病毒的特性 ➢ 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病毒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主要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 质中,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非结构蛋白是指病毒蛋白多肽,如酶类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包膜病毒、裸露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和螺旋对称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cal Microbiology) 金权鑫
绪言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 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 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核心中只含有 DNA/RNA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只能在活 细胞内增殖。 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
内层:肽聚糖(聚糖骨架、丙谷赖丙氨基
酸四肽侧链、甘氨酸五肽交联桥) 特点: 含量多: 50% ~ 80%
层次多: 达50层 厚: 20 ~ 80 nm 致密: 三维立体结构
外层:
磷壁酸 膜磷壁酸:结合在细胞膜上 壁磷壁酸:结合在细胞壁上
G+菌细胞壁结构
膜磷壁酸
GM GM GM
壁磷壁酸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浓缩后形 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细菌的芽胞
1.形成条件
- 遗传因素 - 体外、营养缺乏时
2.特点
- 休眠状态 - 环境适宜可发芽成为繁殖体 - 本身不致病
葡 萄 球 菌 ( 革 兰 阳 性
D-谷 作 菌
G D-谷
G L-赖 用 )
L-赖 -甘-甘-甘-甘-甘- D-丙
点
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
M -L丙-D谷-DAP-D丙
D丙-DAP-D谷-L丙- M G
G
M -L丙-D谷-DAP-D丙 D丙-DAP-D谷-L丙-M G
G
2.革兰阳性菌(G+菌)结构
四、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 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 科学
五、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675, Leeuwenhoek (1632-1723) 观察到微生物
1796,Jenner (1749-1823) 牛痘苗预防天花
1861,Pasteur (1822-1895) 证明空气中存在细菌
(一)大小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直径:1m 长 :2~3 m 宽 :0.3~0.5m 与杆菌相似
测量单位: μm ,1μm=1/1000mm
(二)形态 1. 球菌 双球菌:一个平面分裂,成双排列
链球菌: 一个平面分裂,成链排列
四联球菌: 二个平面分裂,成正方形排列
八叠球菌: 三个平面分裂,成立方体排列
①脂质A:内毒素毒性部分 ②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 ③特异多糖:G-菌菌体(O)抗原
G-菌细胞壁结构
MG BP
MG
特异性多糖 核心多糖
类脂A
外膜 脂蛋白 M 肽聚糖 M
G-菌细胞壁结构
4.功能
(1)维持细菌外形 (2)维持细菌渗透压
G+菌:20 ~ 25大气压 G-菌:5 ~ 6 大气压 (3)物质交换 (4)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磷壁酸、LPS
(三) 细胞质
1.核糖体
完整 大亚基 小亚基
细菌 70S 50S 30S
人
80S 60S 40S
2.质粒 (plasmid)
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
3.胞质颗粒
(四) 核质
一条染色体, 双股环状DNA
细菌核质与质粒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capsule)
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 物质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的核质,细胞器不完整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螺旋体、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核、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真菌
三、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 构、生理、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动植 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877,Koch (1843-1910) 发现炭疽杆菌
1928,Fleming (1881-1955) 发现青霉素
Fleming Chain
Florey
青霉素溶菌现象
青霉素研究组
第一篇 细菌学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bacterium)
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GM Nhomakorabea细
GM
胞 肽聚糖 壁
GM
(达50层)
磷脂 细 胞
蛋白质 膜
G+菌细胞壁结构
3.革兰阴性菌(G-菌)结构
大肠杆菌为例
内层:肽聚糖(聚糖骨架、丙谷DAP丙
氨基酸四肽侧链、无五肽交联桥) 特点: 含量少: 10%~20%
层次少: 1~3层 薄: 10 ~ 15 nm 疏松: 二维平面结构
外层:由内向外 (1) 脂蛋白:脂质+蛋白质 (2) 脂质双层 (3) 脂多糖 ( LPS ):由内向外
1.主要成分: 肽聚糖(粘肽)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 经β-1,4糖苷键连接,交替排列形成
四肽侧链:连接于N-乙酰胞壁酸上 交联桥:四肽侧链间,有五肽交联桥
溶
M
M
菌
L-丙
L-丙
酶 作 用 点
G
M L-丙
D-谷
G
L-赖 -甘-甘-甘-甘-甘-
D-丙
M L-丙
D-谷
L-赖 D-丙
青 霉 素
葡萄球菌: 多个平面分裂,葡萄串状排列
肺炎双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2. 杆菌
杆状, 两短顿圆或平切
3. 螺形菌
弧菌:一个弯曲 螺菌:几个弯曲
杆菌
炭疽杆菌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布鲁菌
弧菌
螺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菌的荚膜
1.形成条件
- 遗传因素 - 大机体内 -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2.意义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抗吞噬、抗杀菌、粘附作用)
(二) 鞭毛 (flagellum)
某些细菌在菌体外长有的细长、波状 弯曲的丝状物
1.分类
- 单毛菌 - 双毛菌 - 丛毛菌 - 周毛菌
细菌的鞭毛
细菌的鞭毛
2.组成
5.细菌的L型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分类:原生质体:来源于G+菌
原生质球:来源于G-菌
意义:①只在高渗环境下生存
②可致病(慢性病) ③抗药
原生质体
(二) 细胞膜
1.结构:镶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层 2.功能
①物质交换作用 ②细胞呼吸作用 ③生物合成作用 3.中介体 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囊状结构 拟线粒体
鞭毛蛋白
3.意义
-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 鉴别细菌
(三) 菌毛 (pilus or fimbria)
某些细菌在菌体外长有的短、直、细 的丝状物 分类及意义: 1.普通菌毛: 100~1000根
黏附作用 2.性菌毛: 1~4根,仅见于G-菌
传递遗传物质
细菌的菌毛
普通菌毛 性菌毛
细菌的菌毛
(四) 芽胞 (s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