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数据扎实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

合集下载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张安安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K 擀询谥!l E dn -將鳖 ;册嗥»:酣:作者简介:张安安(1998-) +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

研究方向:工程投 与。

基金项目:教育厅《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 建设》项目(皖教秘科〔2015〕49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7359( 202( )04-0024-02DOI : (0.( 6330/j.c n ki.1007-7359.2021.0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隹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 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足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强调,表明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 和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亟需补齐,特别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

我 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不够等难题,这些一直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要。

鉴于此,东莉教授、汪青松摘要:文章针对陈莉教授,汪青松教授的专著《“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评述。

安徽农业实施方案

安徽农业实施方案

安徽农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安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业在安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目标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4.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三、实施措施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智能农机装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的监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计划,促进农民增收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农业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健全农业发展工作领导体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业发展格局。

3.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农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业发展。

五、总结安徽农业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推动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够有效解决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安徽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安徽农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数据助力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与智能农业

大数据助力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与智能农业

大数据助力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与智能农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助力,尤其是在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方面。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如何助力农业现代化,并分别从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精准农业是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农业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耕作管理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精确监测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农田的土壤含水量、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这些数据可以被整合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时间,调整种植密度等,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预测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建立病虫害的病候预警模型,结合实时的气象和土壤数据,可以及早发现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作物的大面积损失,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微型卫星和遥感技术对农田的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度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长时间的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被动态更新和分析,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农业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

例如,在温室蔬菜种植中,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环境的实时变化调节温度和湿度,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总结
2024年安徽农业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以下是对这一年的农业工作进行总结:
一、农业生产水平提升:2024年安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农田利用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农产品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产品销售市场逐渐扩大。

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安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的种植技术,包括新的耐旱、耐寒、耐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使得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加强:2024年安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农业废弃物管理等措施,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

农田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024年安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

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农村农民不仅从农业收入中获得利益,还通过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增加收入的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总的来说,2024年安徽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这些成绩对于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1. 引言1.1 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性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发展数字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数字农业的发展可以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数字农业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出。

数字农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数字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控和管理全程信息化,数字农业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追溯和监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数字农业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资源节约型、效益最大化的方向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安徽省数字农业发展举措方面,可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建立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培育数字农业人才等措施,推动安徽省数字农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数字农业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数字农业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农户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施肥和灌溉方案,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数字农业还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准农药施用和病虫害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数字农业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无人机等技术的运用,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这不仅可以让农民更加轻松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和损耗,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江淮粮仓的“丰收密码”

江淮粮仓的“丰收密码”
Xu turned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solutions. He wanted to find good crops and raise their output and quality. In 2010, Xu led the villagers to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called Taihe County Congxiang Modern Agricultural Planti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He rented land from fellow villagers and implemente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wheat, corn, and soybeans. In return, the villagers became shareholders of his cooperative. ey receive xed rent income every year,
徐淙祥的儿子徐健、孙子徐旭东现在也跟着他干起了粮食生 产。徐淙祥说,祖孙三代将“拧成一股绳”,继续钻研农业科 技,争取研制更多新品种,种出更多品牌粮。
供图:徐旻昊 Xu Minhao来自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Xu Congxiang is a farmer in Zhanghuai Village Taihe County, Fu 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The 70-year-old man has spent his whole life in the eld. He owned more than 10 mu of land at the beginning. Now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s and stock buying, his family runs a 1,200-mu farm. He even went on TV for it in 2022 and became a local celebrity.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1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为重点,以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为着力点,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服务体系为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统筹推进。

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融合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坚持农民自愿。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大数据扎实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摘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市场环境复杂,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困难等严峻挑战,安徽省农业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和提质增效。

大数据作为一种与材料和能源一样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在生产要素耦合、农业系统协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安徽省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精准生产决策、食品安全保障、消费需求挖掘和市场贸易引导等方面开始应用。

面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和漫长性,安徽省应该建立大数据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双重驱动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安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引言纵观农业发展历史,农业每一次大的跨越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的飞跃,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和李比希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型主导力量。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需要信息化这个新型杠杆的强力撬动。

据相关研究测算,信息化投入增长1.00%,GDP增长1.14%,是资本投入贡献率的1.60倍,是劳动投入的4.50倍[1]。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互联网+”等的发展,海量数据爆炸式增长,人类社会正在快步进入DT大数据时代。

信息化已经成为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已经成为支撑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

一、大数据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安徽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效率不高、效益不强、效能不够,原因在于各生产要素缺乏耦合效应,产业链衔接不紧,农业大系统循环性、协同性不够。

这导致了农业发展较为粗放,而这种粗放是与长期以来农业基准数据资源薄弱、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细节程度不够、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差等原因紧密相连。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突破,更多的数据得到收集,数据流动性得[1]吕小刚.论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经济,2016,(1):9-11.到了最大程度释放,数据分析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大数据逐渐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

(一)大数据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定位仪”安徽省农业从业人员5043万人,但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的64%;有效灌溉面积4375.2千公顷,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喷洒农药6万吨,但利用率仅为35%,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化肥施用折纯量337万吨,但综合利用率大概在30%左右;农机总动力66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6%[9],但仍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75%以上)[1]。

显然,这种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难以为继。

大数据的兴起,恰恰为改变这种困境找到了出路。

农业大数据可以挖掘农业资源间的发展潜力、搭配关系和最佳使用途径,精确计算最优化配置模式,帮助农业实现生产需求变化与资源变化的深度耦合,做到农业“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生产的一体化。

安徽省要依靠数据驱动,使传统农业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才能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大数据是现代农业市场消费的“导航灯”2015年安徽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10821元,同比增长9.1%。

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26936元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从整体情况来看,安徽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大市场小生产背景下,农产品“滞销卖难”仍然频繁出现,增产不增收,已渐成当前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头号杀手和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

究其原因是信息滞后,信息利用程度不高,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难以与消费匹配[2]。

一方面,农民缺乏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不知道,只能凭经验种植,上年什么赚钱种什么,结果扎堆种植,生产过剩,造成“滞销卖难”;另一方面,即使有信息,但是因为信息更新慢、推送不畅、针对性差,农民面对这些信息往往收不到、看不懂、用不上。

[1] 李静,付金沐.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6):1-3,54.[2]郭作玉.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3,(5):7-9.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在实时捕捉消费需求、跟踪市场变化、个性化推送等方面,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启了“导航灯”。

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业态,促使农业生产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帮助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三)大数据是现代农业管理决策的“指挥棒”当前,国内外农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一体化,中国已经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

但是安徽农业市场信息数据资源研究与建设仍然滞后,大量“三农”信息的缺失、滞后、封闭严重制约了全球视角下开展农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和精准性[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诸如消费数据缺失,信息交叉重复、匹配性差,部门内外信息难以充分共享等问题,导致安徽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或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时,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源头,不能迅速制定应急方案,以致于延误了解决事件的最佳时机。

大数据时代要求数据做到公开共享,强调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数据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数据驱动决策,用大数据支撑话语权,用大数据支撑决策权,真正把数据作为管理决策的指挥棒。

安徽省要想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就必须抓紧建立数据采集、利用、共享的体系。

二、大数据在安徽农业现代化中的实际应用成效大数据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立体反映客观事物,洞悉全样本数据特征,促进事物之间的深度耦合,提升效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数据间的关联特征,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增强预见性。

目前,从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市场、贸易等不同环节来看,安徽省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数据在精准生产决策、食品安全监管、精准消费营销、市场贸易引导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发挥要素耦合效应,提升精准生产决策大数据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更好发现自身价值,还在于帮助其他要素更好认识自身,发挥要素间耦合作用,提升他物价值,促进“价值双增”。

安徽省在改变农业粗放生产上,围绕气象预报、水肥管理、作物育种、病虫害预报、高效养殖[1]邴建伟,何静.利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5,(6):67-67.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应用。

安徽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执行农业部印发《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积极在全省推进配方肥到田和施肥方式转变,利用“大数据”与相关化肥生产企业合作推广配方肥。

(二)跟踪流通全程,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受制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层级繁多,监管不透明,公众缺乏知情权和监督权,安徽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伤害。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全面、多维感知农产品流通成为可能。

技术层面上,安徽省在产地环境、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销售、消费全产业链条上,物联网、RFI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制度层面上,安徽省利用大数据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方便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查询。

(三)挖掘用户需求,促进产销精准匹配传统的农业发展思维更多关注生产,在乎的是够不够吃的问题,而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情况下,应该转向怎么才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大数据在这方面正在驱动商业模式产生新的创新。

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预售和直销等模式创新,安徽省电商企业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衔接和匹配,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著名的坚果类品牌“三只松鼠”就是安徽的本土企业,依靠大数据挖掘客户需求,短短几年,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不断增加。

三、大数据在发展安徽农业现代化的建议农业从转型升级到迈向现代化,必然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要推动其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双轮驱动。

一方面,以大数据为核心,围绕数据学科与农业学科体系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基准数据构建、智能模型研发、系统平台搭建,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系统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意识,完善数据立法,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开放共享[2]。

(一)加强数据科学与农业科学的融合,完善数据科学理论方法体系[1]柳晓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2]林惠虾.农业大数据助力农业现代化研究[J].经济师,2016,(8):81-82.农业信息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创新,是引领农业信息技术重大变革,促使农业生产发生巨大飞跃的重要引擎。

今后安徽省应该在大数据生命周期、演化与传播规律,数据科学与农业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融合机制,以及大数据计算模型、作物模型与模拟、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农业监测预警技术,大数据可视化呈现与精准化推送等方面加强研究,形成系统性、全面性、深入化的理论支撑。

(二)构建农业基准数据,夯实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现代农业基准数据,是指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种活动所依赖的标准化、基础性、系统性数据。

通过建立现代农业自然资源基准数据、现代农业生产基准数据、现代农业市场基准数据、现代农业管理基准数据,以基准数据建设为契机,制定和完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汇交标准,对数据采集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数据传输的速率、方式、冗余和编码标准,数据存储格式、存储方式、存储安全、数据结构汇交方法以及数据汇交内容、汇交分类、汇交范围等制定标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1]。

(三)倡导数据开放,服务引领安徽农业发展数据的应用是大数据的最终目的,数据开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助推器。

目前,数据公开、软件开源与数据共享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重要潮流。

数据的开放共享有助于新常态下安徽农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信息对市场的服务和引领是一门必修课。

一是要加强数据立法,为农业信息公开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形成数据开发的体制和机制,保证在数据会商、开放标准、发布规范等方面的切实可行,为生产决策、市场监测、农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引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1]戴小文,漆雁斌,陈文宽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7.参考文献:[1]邴建伟,何静.利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5,(6):67-67.[2]吕小刚.论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经济,2016,(1):9-11.[3]郭作玉.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3,(5):7-9.[4]柳晓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5]戴小文,漆雁斌,陈文宽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7.[6]林惠虾.农业大数据助力农业现代化研究[J].经济师,2016,(8):81-82.[7]李静,付金沐.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6):1-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