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
煤化工

第一章1.煤化工定义: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2.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
3.煤干馏定义: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成煤气、焦油、粗笨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或者称炼焦、焦化。
4.按加热终温的不同:500~600℃为低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700~900为终温干馏,高温干馏称为炼焦。
5.低温干馏的种类:半焦、煤焦油、煤气。
6.半焦的用途:一;用于电炉冶炼和化学反应;二一部分用作优质的民用和动力用燃料;三半焦是铁合金生产的优质炭料。
半焦可用作生产冶金型焦的中间产品,褐煤半焦也可用作高炉炼铁的喷吹料,以减少冶金用量,褐煤半焦用于粉矿烧结,也是适宜的。
7.干馏炉的供热方式:外热式和内热式。
8.鲁奇三段炉由上到下分为三段:干燥段、干馏段、煤炭冷却段。
(鲁奇三段炉为气流内热式炉)第三章1.炼焦定义: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化学产品(焦油)、化学产品和煤气。
2.成焦过程:煤由常温开始受热,温度逐渐上升,,煤料中水分首先析出,然后煤开始发生热分解,当受热温度在350~480℃左右时,煤热解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产物出现胶质体。
由于胶质体透气性不好,气体析出不易。
产生了对炉墙的膨胀压力。
当超过胶质体固化温度时,则发生粘结现象,产生半焦,在由半焦形成焦炭的阶段,有大量气体生成,半焦收缩,出现裂纹,当温度超过650℃左右时,半焦阶段结束,开始由半焦形成焦炭,一直到950~1050℃时,焦炭成熟,焦炭过程结束。
简言之:成焦过程分为煤的干燥预热阶段(小于350℃)、胶质体形成阶段(350~480℃)、半焦形成阶段(480~650℃)和焦炭形成阶段(650~950℃)。
3.胶质体特性:胶质体比较稠厚时,透气性较差,故在炼焦时能形成较大膨胀压力,此膨胀压力有助于煤的黏结作用,提高煤的膨胀压力,可以提高煤的黏结性。
煤化工概念

1 煤化工概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
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条主要生产链。
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
2 煤化工技术2.1 煤焦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
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
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
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2 煤气化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热化过程。
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
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
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
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
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
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
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
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固定床常压气化气,鲁奇加压气化气、考伯斯—托茨气流床气化气(K—T)、德士古流床气化气(Texaco)、改良型温克勒流化床气化气等。
2.3 煤液化所谓煤液化,是将煤中有机质转化为流质产物,其目的就是获得和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制品,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两部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化学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

1.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化学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工。
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等。
2.煤化工的发展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学工业体系。
3.1932年发明由一氧化碳加氢合成液体燃料的费托合成法,柏杰斯成功地由煤直接液化制取液体燃料,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
按加热终温度的不同,可分为3阶段500-600为低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700-900中温干馏。
5.低温干馏比煤的气化和液化工艺过程简单,加工条件温和,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如果只要产物半焦性能好,又有销路,煤低温干馏生产在经济上也是有竞争能力的。
6.褐煤,长焰煤和高挥发分的不黏煤等低阶煤适于低温干馏加工7.低温干馏温度为600,所得焦油是煤的一次热解产物,称一次焦油。
8.煤干馏终温是产品产率和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区别干馏类型的标志。
9.内热式低温干馏于外热式低温干馏相比的优点是,一,热载体向煤料直接传热,热效率高,低温干馏耗热量低。
二,所有装入料在干馏不同阶段加热均匀,消除了部分料块过热现象。
三,内热式炉没有加热的燃室或火道,简化了干馏炉结构,没有复杂的加热调节设备。
10.气流内热式炉的主要缺点是,一,装入煤料必须是块状的,并且希望粒度范围窄。
二,气体热载体稀释干馏气态产物,容积曾大,增大了处理设备的容积和输送动力。
11.煤在竖式炉中料层下行,热气流逆向通入进行加热。
对于粉状褐煤和烟煤要预先压块,煤在由炉上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分为三段,首先是干燥段,其次是干馏段,最后是焦炭冷却段,故名鲁奇三段炉。
12.焦炉由废热式发展到蓄热式焦炉,即具备了现代焦炉的形式。
13.在胶质层外侧,由于胶质体和半焦热解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这些气态产物沿着胶饼裂纹以及炉墙和胶饼之间的空隙,进入炉顶空间,此部分气体称外行气体,外形气体是经过高温区进入炉顶空间的,故经历过二次热解作用。
通俗易懂讲解煤化工

通俗易懂讲解煤化工煤化工是利用煤炭作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过程转化为化工产品的行业。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而煤化工则是将煤炭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能源的利用和化学品的生产。
煤化工的主要过程包括煤气化、煤炭液化和煤炭气化。
煤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和压力下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合成气体的过程。
合成气体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油、合成天然气和合成醇等燃料和化工原料。
煤炭液化是将煤炭在溶剂或催化剂的作用下,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液化煤主要用于生产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煤炭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和高压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合成气体的过程。
合成气体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油、合成天然气和合成醇等燃料和化工原料。
煤化工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
其中,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是煤化工的重要应用领域。
煤制油是将合成气体通过催化剂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可以生产出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燃料。
煤制天然气是将合成气体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处理,去除杂质和硫化物,得到高纯度的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可以替代传统天然气,用于供暖、发电和工业用途。
煤化工还可以生产出一系列化工原料和化学品。
比如,通过合成气体可以生产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化合物,用于制造溶剂、塑料和涂料等化学品。
通过液化煤可以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化合物,用于制造染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化学品。
煤化工在能源转化和化学品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这一丰富的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化学品的多样化生产。
与此同时,煤化工也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和化工原料的供应稳定性。
此外,煤化工还可以减少煤炭的排放和污染,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煤化工是将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的重要技术领域。
通过煤气化、煤炭液化和煤炭气化等过程,可以生产出合成气体、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等产品。
煤化工概念

1 煤化工概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
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条主要生产链。
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
2 煤化工技术2.1 煤焦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
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
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
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2 煤气化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热化过程。
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
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
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
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
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
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
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
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固定床常压气化气,鲁奇加压气化气、考伯斯—托茨气流床气化气(K—T)、德士古流床气化气(Texaco)、改良型温克勒流化床气化气等。
2.3 煤液化所谓煤液化,是将煤中有机质转化为流质产物,其目的就是获得和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制品,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两部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煤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02
煤化工发展现状
国内外煤化工产业现状
国内煤化工产业
我国煤化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煤化工生产国。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资源
丰富的地区。
国外煤化工产业
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煤化工领域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这些国家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中注重环保和能效,积极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煤化工的重要性和意义
能源安全
煤是全球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之一, 发展煤化工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煤化工可以推动煤炭产业链的延 伸,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优化产业
结构。
替代能源
通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 工,可以实现能源多元化,减少对石 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促进经济发展
煤化工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技 术含量,发展煤化工有助于促进经济 发展和技术进步。
煤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煤化工概述 • 煤化工发展现状 • 煤化工发展趋势 • 煤化工的未来展望
01
煤化工概述
煤化工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加工将其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 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分类
根据加工深度和产品类型,煤化工主要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 化工包括煤焦化、煤电石和煤合成氨等,新型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 、煤制烯烃等。
煤化工技术现状与水平
煤化工技术
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掌握了一系 列先进的煤化工工艺和技术。例如,煤气化技术、煤焦化技 术、煤液化技术等都已经达到或领先国际水平。
对煤化工的认识

对煤化工的认识
煤化工是指利用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而煤化工则是将煤炭转化为各种有用的化学产品的过程。
煤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煤化工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
煤化工的主要产品包括煤焦油、苯、酚、苯酚、甲醇、乙烯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合成纤维、涂料、塑料等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化工的优势在于煤炭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与石油和天然气相比,煤炭资源更加广泛,而且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煤化工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在能源资源方面的短缺问题,推动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煤化工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煤化工技术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此外,煤化工产业链条较长,涉及到多个环节,管理和协调难度较大。
为了促进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煤化工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更加清洁、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煤化工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煤化工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希望未来煤化工产业能够在技术创新、环保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化工及主要产品介绍

煤化工及主要产品介绍什么是煤化工?煤化工是利用煤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反应,并生产出各种化学产品的过程。
煤作为一种丰富的化石燃料,可以通过加工转化成多种有价值的化学产品。
煤化工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等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煤化工的主要产品煤炭气化产物煤炭气化是将煤在高温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产生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
合成气是煤化工的重要中间产品,可以用于合成化学品、燃料和能源生产。
根据不同的气化技术和煤种,合成气的组成和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煤焦化产物煤焦化是将煤在高温下进行脱挥发的过程,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煤气。
焦炭是一种含碳高达90%以上的固体燃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制造业等领域。
煤焦油是一种黑色油状物质,可用于制造沥青、涂料、油墨等产品。
煤气则可以用于供热或作为燃料使用。
煤基液体燃料煤基液体燃料是通过煤转化工艺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
煤基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煤油、煤制柴油和煤制润滑油等。
这些液体燃料在化学性质和燃烧性能上与石油产品相似,可以用于代替石油燃料,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煤基化学品煤基化学品是利用煤或煤炭气化产物作为原料生产的化学品。
煤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橡胶、染料、涂料、肥料等领域。
煤基化学品在石油基化学品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品来源,并且可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煤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是利用煤资源生产的新型材料。
煤基新材料主要包括煤基活性炭、煤基石墨等。
煤基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吸附性能的材料,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脱硫等领域。
煤基石墨是一种高纯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可用于制造电池、导电材料等。
结束语煤化工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在能源和化学品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煤化工技术,煤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并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产品。
煤化工产品包括煤炭气化产物、煤焦化产物、煤基液体燃料、煤基化学品以及煤基新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化工行业的三条分支煤焦化我们不可避免地正面临着高油价时代,原油价格的高企不仅全面提高了我国下游各行业的生产成本,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原油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的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家能源安全。
相反,由于煤炭占到中国化石能源92.7%,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达到10,421亿吨,可采储量为2,040亿吨,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9%和38%,远高于我国石油已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占全球1.3%和4.6%的比例。
所以,我国富煤、少油的局面决定了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崛起。
虽然,煤化工还面临着水资源制约、二氧化碳排放等一些问题,但考虑原油成本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因素,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煤化工的崛起是大势所趋。
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煤化工行业主要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分支。
其中:及下游电石、PVC,煤气化后续的合成氨、尿素等为传统煤化工技术,而煤气化制醇醚、烯烃,煤液化则属于新型煤化工范畴。
三条产业链中煤液化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煤化工产业链图不同分支国家政策导向完全不同1) 煤焦化—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煤焦化这条产业链为我国传统煤化工品种,焦炭、电石作为其中的主要产品,近年来由于发展较快,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并且伴随环境污染的代价,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治理品种之一。
2004年底以来,国家先后制订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严格控制新增焦炭和电石产能,淘汰1万吨以下或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土法炼焦和改良焦炉等。
我们认为,国家希望通过政策导向,淘汰小规模装置,提升大规模装置来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所以未来行业新增投资较少。
行业投资机会在通过技术提升达到煤焦化产业链一体化,向下游BDO、PTMEG等精细化工品发展的公司,如山西三维。
2) 煤液化—先行示范。
煤液化也就是煤制油技术,可分为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制油两大技术,煤直接液化是高温高压下将高比例的煤溶解,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蒸馏分离出汽柴油、石脑油等产品。
而间接液化是将煤气化合成气,再通过费托反应,最终产生油品和化学品。
煤液化技术是整个煤化工产业链技术壁垒最高,并且投资成本最高的一条分支。
目前在全球只有南非Sasol 公司拥有唯一800万吨油品的间接煤制油工厂,据其测算,产能为300万吨煤制油的工厂,需要的投资成本约在50-70亿美元,在原油价格不低于25美元的前提下,内部收益率在8%-12%。
由于煤制油的高壁垒、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国家对该产业链的政策是适当发展。
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
目前我国直接液化项目只有神华集团在内蒙的500万吨油品工程,而间接液化有神华、宁煤、兖矿的多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1,000亿元,最早投产的也在2008下半年。
我们注意到,进行煤制油项目的都是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他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进行建设,所以煤制油工程前期只有在这些大型煤炭企业内进行。
如果未来2-3年油价仍维持在35美元以上的高位,并且先行项目达到较高转化率和预期收益率,在2010年后可能建设更大规模的煤制油项目。
我国在建煤液化项目3) 煤气化—稳步发展。
煤气化分支的产品最多,应用最广泛,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部分。
由煤气化合成气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中间产品,合成氨可生产尿素,而在煤基醇醚产业链上,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生产甲醛、DMF、甲胺、合成橡胶、醋酸、二甲醚等一系列有机化工品,并且甲醇、二甲醚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替代能源品种,我们预计煤基醇醚产业链近几年将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而国家对该产业链也给予了稳步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
随着相关工作的展开,煤基醇醚行业的标准也渐行渐进。
在2007中国合成燃料大会上,全国醇醚燃料协会透露,M85 (高比例车用甲醇汽油)的产品标准将在今年底完成报批稿,交国家标准委,2008年初有望出台。
而M15等车用甲醇汽油的产品标准也预计在2008下半年产生。
我们认为,随着甲醇汽油标准的出台,将有效规范甲醇作为替代燃料的相关细则,为在市场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我们预计,2008年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甲醇替代能源时代的元年,我国部分地区将先行进入该时代。
另外,从国家能源办的发展规划也可以看出我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焦炭和电石产量将维持在一定水平,到2020年甚至有所下滑,而甲醇、二甲醚、烯烃和成品油的产量和需求量在未来十年将有大幅提升。
我国煤化工相关产品发展目标煤基醇醚系列产品前景分析鉴于煤基醇醚产业链未来面临较大发展机遇,并且国内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涉及该项业务,我们下面着重对煤基醇醚的系列产品,特别是市场需求较大的甲醇、二甲醚和醋酸的前景进行分析。
甲醇:甲醇作为一种基本的化工中间品,广泛使用于甲醛、汽油助剂(MTBE)、醋酸、甲胺、合成橡胶等产品,目前前三者分别占到全球36%、24%和12%的需求量。
得益于全球经济近几年的健康增长,2002-2007年甲醇的年均需求增长率在3.2%,预计2007年消费量达到3,787万吨,全球主要消费地区是亚太、北美和西欧,三者合计占到78%的市场份额。
预计未来5年全球甲醇需求的主要增长地区来自亚太,特别是中国地区,除了该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外,中国致力于煤基醇醚的替代能源的发展,将大大拉动甲醇及其下游产品需求增长,据亚洲甲醇市场服务公司(MMSA)预测,2007-2012年全球、亚洲和中国的甲醇需求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3%,11.9%和16.9%,预计到2012年全球甲醇需求总量将达到5,380万吨。
全球甲醇供给和需求而甲醇的产能一直大于实际需求,2007年预计产能达到5,000万吨左右,2002-2007年实际产量的增长率接近4%。
由于除亚洲外的大部分地区使用天然气作为甲醇原料,天然气成本的高企和欧美部分甲醇减弱的原因(考虑环保原因,MTBE在欧美的车辆燃料油中逐渐禁止使用),北美和欧洲的甲醇产能逐渐减少,而天然气成本低廉的中东、南美和需求旺盛的亚洲地区甲醇产能增长迅速,目前全球甲醇供给呈现从欧美向中东、南美和亚洲转移的趋势,全球甲醇贸易呈现从中东和南美地区向欧美、亚洲地区出口的格局。
全球甲醇需求和供给按区域分布图据美国化工市场协会(CMAI)预测,未来5年全球甲醇新产能达到近2,600万吨,新增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到2012年总产能将超过7,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8.7%。
由于中东地区天然气和中国煤炭相对低廉的成本,现有的甲醛产能有超过50%正受到新的、低成本产能装置的威胁。
其它一些项目正在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俄罗斯、中国和伊朗进行研究,这将肯定会导致该行业的产能在2009至2010年的这段时间内出现过剩。
就全球市场的甲醇价格分析,据CMAI预测,由于未来全球仍然面临产能大于需求增长,并且生产装置向底成本地区转移趋势,长期甲醇价格将是下行趋势。
但我们分析,2008年全球甲醇价格可能仍然处于相对高位,主要是国际天然气在2007年由于产量较高,价格一直低醚,与原油价差不断加大,我们预计在2008年国际天然气价格有补涨的趋势,从而拉动下游甲醇价格处于相对高位。
我国目前甲醇主要应用于甲醛、醋酸、农药、甲基丙烯酸甲脂等行业,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2000-2006年甲醇需求平均增速高达17%,2006年需求量达到856万吨。
供给面来看,我国甲醇生产主要以煤炭为原料,行业规模普遍较小,能耗大,未来整合空间较大。
随着装置规模的提升,甲醇产能释放在2003年以后快速上升,2000-2006年国内甲醇产量的平均增速达到25%,甲醇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0%下降到2006年的11%。
我们预计未来5年我国甲醇行业将进入更快发展期,不仅是传统的化工行业需求将维持在10%以上的增速,并且由于煤基醇醚作为替代能源的需求将逐渐提升。
业界关于甲醇替代汽油作为燃料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甲醇掺烧在汽油里的优点是经济性好,动力性好,易降解等,但缺点是易挥发,对人体的毒性和汽车的腐蚀性等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针对甲醇汽油对人体的毒性问题进行解决,行业内乐观人士认为目前已有可行解决办法,而对于汽车腐蚀性问题,M85等高比例甲醇汽油需要改动汽车发动机,而M15甲醇汽油可不改造或稍加改造直接使用。
对于甲醇使用中的问题,需要汽车厂商和相关部门一起参与解决,所以我们认为,在国家有关政策明晰后,国内大汽车厂商和大型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等)的参与程度是决定国内甲醇替代燃料的进度的重要考量,未来3-5年是其发展的关键阶段。
从燃料的环保、清洁角度看,由于二甲醚具有无腐蚀、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并且具有优良的压缩性,非常适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因此是替代柴油的较好选择。
从长期看,我们认为更好的车用替代燃料是二甲醚,由于我国汽车使用柴油的比例较低,所以甲醇替代汽油在中短期时间是较好的替代能源选择。
未来随着汽车厂商开发出更多柴油动力汽车(现代TDI技术可以使得柴油机环保性能更好,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汽油少33%),我们预计将有更多的二甲醚可应用于替代能源。
由于煤化工一些计划项目是为了圈得上游煤炭资源,尽管国内上报的新建甲醇、二甲醚项目众多(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前国内将新增3,000多万吨的甲醇产能),但真正投入产能一直很难有准确数字,以我们目前统计的2007年数字为例,全国2007年新增产能在445万吨,但实际新增产量在350万吨左右,实际产出率在78%左右,以该比例推算,2008年我国新增甲醇产量在300万吨左右,到2008年我国甲醇产量将大于需求量200万吨(该数字是基于我国15%的甲醇需求增长率得出,如果替代能源启动高于我们预期,则市场供大于求状况也好于我们预期),多于部分将依靠出口来解决。
二甲醚:二甲醚可由甲醇脱水而成,具有反应惰性、无腐蚀性、无毒性,是理想的优质清洁燃料。
同时由于其具有石油液化气(LPG)相似的蒸气压,可作为民用燃气使用。
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表明二甲醚可以正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推广。
国家计划在部分天然气供应紧张或尚未铺设天然气管线的地区推广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