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发

合集下载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ppt)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 的加拿大、中国、委内瑞 拉、俄罗斯等地。
稠油资源储量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 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和中 国的克拉玛依油田。
热采开发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热采开发技术定义
热采开发技术是一种利用热能将 稠油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状态,然 后进行开采的技术。
热采开发技术特点
率的稠油开采方法。
原理
火烧油层法通过向油层注入空气 或氧气,并点燃油层中的轻质组 分,使燃烧反应持续进行。燃烧 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
原油流向生产井。
适用范围
火烧油层法适用于粘度高、油层 厚度大、渗透率较高的稠油油藏。 该方法可以提高采收率,但开采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火势和燃烧
条件。
热水驱法
投资回报低
由于技术难度和开采效率问题,稠油热采项目的 投资回报率较低。
市场风险
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稠油热采项目的经济效 益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环境挑战
排放控制
稠油热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需要严格的排放控制 措施。
生态保护
稠油热采活动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生态 保护措施。
案例二: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
蒸汽驱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稠油热 采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 汽,将稠油驱赶到生产井,进一
步提高采收率。
某油田的蒸汽驱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井网布 置等方式,提高了蒸汽驱的开发
效果和经济性。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表明,蒸汽驱 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稠油油藏的开 发,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
其降粘并提高流动性。
采收和运输
通过采油树和采油管线将稠油 采出地面,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摘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稠油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稠油成因的机理性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并且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归纳。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阐明了稠油的成因主要为原生因素与次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难动用等问题,总结了常见的开发应用技术及特点,明确了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实现稠油的高质量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成因;高效开发;1 引言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大概在6万亿桶左右,三分之二为非常规油气,其中稠油占比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第四大稠油资源国,目前已发现70多个稠油油藏,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辽宁、内蒙等地,但油藏成因机理型认识相对较为薄弱。

从开发状况来看,目前稠油开发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工业化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基本稳定在一千五百万吨至一千六百万吨,是我国总体原油稳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稠油的高效持续性的开发,对我国能源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稠油的成因稠油,又称重油或沥青[2],一般来说黏度超过100mPa·s、密度超过0.934 g /cm3的原油便可归类为稠油。

稠油的生成与生油母质及热演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生油母质的成熟度是决定生成原油密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有机质的类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生成的原油成熟度也有所不同,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使得原油性质有所差异。

因此稠油的生成与两种因素有关。

一是原生因素,既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未熟或低熟稠油。

二是油气发生氧化还原、生物降解、水洗作用等次生因素而形成的重质稠油或沥青等[3]。

2.1原生因素原生因素指干酪根在热演化中生成的低熟或未熟稠油,其主要因素与有机质的类型、含量、成熟度、沉积环境有关。

在低成熟阶段,生成的重质组分较多,中、高成熟阶段则生成的轻质组分较多。

腐泥型或偏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咸化—半咸化的湖相沉积环境,低成熟演化的烃源岩生成的重质油潜力往往较大。

稠油开发技术综述201405讲解

稠油开发技术综述201405讲解

四、新疆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5、 火驱
稠油吞吐和汽驱后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2009年在红浅1井区废弃油藏 (采出程度在20-30%)开展了火驱开发试验,目前点火9口井,已见到 效果。
2013年拟建第二个火驱试验区。 是新疆油田普通稠油吞吐和汽驱后期转换开发方式的首选技术。
1
红 浅 井 区 火 驱 试 验 部 署 图
产油量(104t)
新疆油田稠油产量构成图
450
汽驱年产油量
400
吞吐年产油量
350
77.55 77.1
412
351.
63.2 62.1
65.2
82.6 82.7
89.6 79.8
300
83.9 90.0
87.6 85.4
250
323.4 335.7
75.2
48.8 42.3 36.0 37.8
31.2开采技术
4、 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2008年开始试验SAGD开发技术,在风城油田先后开辟了两个先导试验区 2012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目前120对SAGD水平井,已投产井对平均日产油30吨 SAGD技术已成为开发风城超稠油的首选技术
中国石油
三、新疆稠油开发概况及油藏特点
中国石油
3)储层物性好、胶结疏松、易出砂
新疆稠油油藏多数属于辫状河流相沉积,部分为洪积相,主要含油岩性 为中-细砂岩,砂砾岩次之,欠压实,胶结疏松,易出砂。
孔隙度(%) 渗透率(10-3um2)
40
35 孔隙度
30
25
23
20
15
10
5 238
0 砂砾岩
渗透率 28
1409 含砾砂岩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a d n n zea F r e S v t inMi lE s, td ts a d i . n te V e u l om r i U o , de tU i Sae , C n h e , o e n d a ne t n ha T ee e i iomain o t rs r i caa tr ts L o e d h r a b e n r t a u te ev r rc ii o i h a r r f f o b h e o h e sc f a n
Xnag ay fl iC i ad hay rsr i i U id t , ii h v o id n n n t ev o ee os ne S e jn e i e s h a h l e i l v r n t t s a
C n d , V nz e e . h p p r a a a a d eu l t ite e n e a n a . c o e ie p nae r u A p s n, po ut n h o g s sd h ay d v l me t H f& t e tte d ci tcn l i ue fr v ol eo r e h r o e o e d Pr du t 。S GD I su o ut n a d e o ci on A , i C mb si , n t - o n t h P f Se m o dn ,Col u , a f o i t l g e ri tc n l i ae P X T A, ro tl la d w h l St megn eh oo e r V E , I oi n Wel n D noe eam g g s A H H z a , o Ge eao ec T e p lain e h n m n cn i n o al t es n r r . t t h a pct i o m ca i a d o d i s s t o f o h e l f tc n l i h v b e d c se ite p r eh o g s e n u sd h p e. o e a e i s n a T e p r ilfcs te r n d v l m n s ts La h ad na g h p e ma y u o h c r t eo e t u o i e X j n a n o n u e e p t a f o n ii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范文

《稠油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范文

《稠油油藏滲流机理研究及开发方式优选》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稠油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稠油因其高粘度、高密度等特点,其开采难度较大,因此,研究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及开发方式的优选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稠油油藏的滲流特性,提出优化开发方式的方法和策略。

二、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研究稠油油藏的滲流是指在地层条件下,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由于稠油的粘度高,流动性差,其滲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温度、压力等。

首先,岩石的物理性质对稠油的滲流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决定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此外,岩石的润湿性也会影响稠油的滲流过程,润湿性较好的岩石更有利于稠油的流动。

其次,温度和压力对稠油的滲流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稠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而压力的变化则会影响到滲流的驱动力和阻力。

三、开发方式的优选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发方式的优选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首先,热采技术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向地下注入热能,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便于开采。

同时,热采技术还可以改善岩石的润湿性,有利于稠油的滲流。

其次,水平井技术也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水平井能够增加泄油面积,延长井筒与油层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采收率。

同时,结合多段塞注气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此外,注蒸汽技术、注CO2技术等也是值得考虑的开发方式。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地下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同时,这些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四、结论通过对稠油油藏的滲流机理及开发方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稠油油藏的滲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温度、压力等。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

2. 热采技术、水平井技术等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方法。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含硫量和高粘度的重质原油。

由于其黏稠度高,稠油的开采和提炼相对要困难和昂贵。

稠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其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稠油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发了许多热采技术。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藏层,使稠油产生稠油-水混合物,降低了稠油的黏度,从而促进油藏产液。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源要求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2. 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稠油产生流动,从而提高了油藏产液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层、高黏稠度稠油层,可以挖掘更多的稠油资源。

3. 燃烧加热法:燃烧加热法利用地下燃烧或地面燃烧的方式,通过高温热能将稠油层加热,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从而促进了油藏的排放。

这种方法具有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技术。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提高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

2. 能源替代: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燃料来产生热能,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可能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能源替代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热采。

3.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可能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油藏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油田整体化管理: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整体化管理成为未来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稠油开发技术

稠油开发技术

稠油开发技术
稠油是指粘度比较高的原油,其粘度通常大于 10 cp,甚至可以达到 1000 cp 以上。

由于稠油黏稠度大,难以通过管道进行输送,传统的采油采气技术也无法有效提取,因此需要采用稠油开发技术。

稠油开发技术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包括热采、重力驱动和化学驱动。

热采是指通过注入热能,将稠油的粘度降低,使其容易流动起来,方便进行采集。

重力驱动则是利用油藏中原油和水的密度差别,通过注入水或气体降低原油的密度,从而使其上升到地表。

化学驱动是在原油中注入一些化学物质,使得原油遇到化学物质后变得更加流动。

与传统的石油开采相比,稠油开发技术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同时也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稠油开发需要更加慎重地进行评估和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集肤效应
1、定义:对于导体中的交流电流,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趋肤效应亦称为“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

2、集肤效应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是一种基于电流的集肤效应及邻近效应原理的电伴热系统,在应用中电流由耐温电缆将电流送到发热钢管的尾端,由于上述原理,电流通过发热钢管返回时,电流仅沿着钢管很薄的内表面流动并发热,而钢管的外表面不带电。

根据管径的大小,伴热温度的高。

集肤效应伴热分为单管、双管和三管伴热等。

耐热集肤电缆穿在伴热热管内,在热管的终端,电缆的芯线和热管相连。

在电源端,热管和集肤电缆之间连接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流经耐热集肤电缆和热热管时,由于热管的铁磁特性和临近效应。

集肤效应现象迫使电流只能在热管的内壁流动,产生热能,而热管的外表面没有电流,热管因此可以安全的接地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主要由工艺管道、伴热热管和耐热集肤电缆、保温层及保护外壳四部分组成。

伴热热管为具有铁磁性的钢管.耐热集肤电缆穿在伴热热管中.外面是是保温层和保护外壳.集肤伴热管道构成。

因此,在稠油开发和运输中可以应用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维持温度往往高于外界的环境温度,可以达到加热、保温、降粘的目的。

二、注采冲防一体管柱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它是在油井内依次下入注采管柱、冲砂笔尖、砂锚、空心、实心抽油杆和抽油泵来实现注汽、采油的,由于在开采过程中实现了不动管柱即注采冲防管柱技术;因而可在注汽同时有效地保护套管,减少了事故,还具有减少作业成本提高油井时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能耗,有利保护环境,节能效果显著特点,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可靠,下井工艺简单,因此可广泛用于稠油、特稠油井开采。

三、越泵技术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
电杆越泵加热技术是把整筒抽油泵改制成空心环流抽油泵.把空心抽油杆直接穿越过秉下到泵下一定深度,电缆下八空杆中,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同时对泵上、泵下及泵体内的原油加热,降低原油拈度及原油八泵阻力,提高油井产量。

诚技术解决了特桐油、超稠油入泵难的难题,是开采深层特桐油、超桐油这类无击动用油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采油工艺方法。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是在电热空 L-抽油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电熟空心抽油泵,将空心抽油杆和整体电缆穿过电热空心抽油泵的柱塞内孔、游动阀总成、固定阀总成,并延伸至尾管的一定长度。

通过回路短节使整体电缆和空心抽油杆内壁拘成回路,由地面控制柜送入单相工频交流电,利用集肤
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

从而实现泵上、泵中、泵下同时加热,降低泵下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解决高粘、高凝、高含蜡原油不入泵及在生产过程中泵筒、油管内壁结蜡的采油工艺难题。

工作原理:
空心抽油杆越泵电热采油装置的特种电缆由电缆引入器插入空心抽油杆内,穿过空心环流泵,进入泵下特种空心杆,到达下端电路连接器与特种空·t3杆、柱塞中心杆及空心抽油杆接通形成回路。

通电后使两个载流导体基本上形成电流方向相反、其值大小相等的条件,在空心杆内壁产生工频集肤效应。

使电流集中在管肤壁极薄层内流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交流阻抗。

在集肤效应、铁损、临近效应和屏蔽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量实现电热转换。

由于加热体在油管内部,故产生的热量随时被所举升的介质(油流和水等)带走,实现了从泵下、‘泵内到泵上对油井产液的全过程加热。

发热量的大小,根据稠油井的实际情况,可由加热电功率控制、调整,完全可满足稠油井的各种状态,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空心抽油杆越泵电热采油装置,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
(1)空心抽油杆,包括泵上空心抽油杆,柱塞中心管( 32 x 5ram)和泵下特种空
心杆( 32×5nm)。

现场一般采用同壁厚单级杆,可满足下井深度在1000m以内的要求。

根据最大负荷要求,采用-级壁厚混合杆柱,可以达到下泵深度1500m,加热深度1800m。

(2)特种电缆,根据井筒温度的高低、下井深度、加热需要而选用特制的专用电
缆。

电缆的使用电压为1000V,直流电阻≤O.625 km(20℃)。

长期使用温度分别是I1O~一40℃和205~一60℃两种
(3)空心环流泵,主要由泵筒及内套柱塞两大部分组成。

包括泵筒、固定凡尔座、
固定凡尔体、拉杆、活塞、游动凡尔体、滑动密封套和提升接箍1等。

主要参数有:泵筒长6 7m,冲程4 8m,过流面积648mm ,冲次<6次,泵常数2.54立方米每天,最大外径 107mm,耐温205℃。

(4)电气控制柜,它是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实现电气控制保护和电气参数显示功能。

主回路电源来自特种变压器,火线输出端引出经接触器送至油井加热电缆,零线输出端经电流传感器进至空心杆。

主要参数有:主回路电压为o~lO00V,主回路额定电流250A,加热电缆温度显示范围O一150℃。

供电电源的主回路额定电压0—1000V,控制回路为220V,额定电流0~200A。

四、稠油开采工艺
空心抽油杆蒸汽伴热稠油开采工艺
在稠油井蒸汽吞吐生产中后期,利用空心抽油杆掺人中低压蒸汽方法进行井筒加热,能大幅度提高近井口处的产液温度,改善油井工作条件.从而延长生产周期.建立了描述该工艺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井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蒸汽参数对井简温场及抽汲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伴汽量的增加,井简的有效加热深度也增加.有效加热范围内的产液温度和井口油温也台明显提高.该工艺特别适用于中浅层稠油生产井.
空心抽油杆掺热污水稠油开采工艺技术
由空心抽油杆向井下掺入热污水,充分发挥原油脱出水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对稠油加温、稀释、湿润,然后由抽油泵举升到地面。

采用能实现空心杆电加热、泵上掺热污水、泵下掺热污水、泵下热水循环泵上掺入、泵下配置加重杆、井筒化学降粘等多功能综合管柱,适应各种不同生产要求,根据油层条件,选取
一种或多种组合、配套。

进行热力计算,按照油层供油能力和油品性质,提出掺污水的流量和温度,由计算的有效加热深度,确定掺污水的位置及合理的工作制度。

试验井的抽油机冲次由原来的0.5~/min,提高到1.5~/nfin,产量提高5~7 t,d。

生产试验证明,该5-艺技术装置简单,结构紧凑合理,施5-方便,操作简单,降低能耗.对于有一定供液能力的稠油区块,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原理
空心杆掺热污水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在原油套管掺污水伴热采油工艺基础上,研制的一套新型开采工艺技术。

从空心抽油杆向井下掺入热污水,充分发挥原油脱出水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对稠油加温、稀释、湿润,然后由抽油泵举升到地面。

该技术采用专利产品——空心环流抽油泵,能够实现泵下掺污水、加药,改善稠油入泵效果,同时在泵下连接大密度的加重杆,从底部加大抽油杆柱负荷,有效缓解抽油机下行时的软卡现象,提高冲次,增加产量。

在工业性应用试验的基础上,该技术进⋯步完善,采用能实现空心杆电加热、泵上掺热污水、泵下掺热污水、泵下热水循环泵上掺人、泉下配置加重灌铅杆、井筒化学降粘等多功能的综合管柱,结构简单功能强,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要求,可根据油层条件,选取一种或多种组合、配套。

按掺入热污水量的多少,该技术还可分为污水伴热和污水湿润2种方式。

污水伴热是指采用大流量(40 m3/d以上)掺入热污水,其作用主要突出携带热量,有效地提高全井筒温度,升温降粘,有利举升。

污水湿润是指采用小流量(10 m3,d 以下)掺入热污水,其作用主要突出充分发挥原油脱出水中所含表面活性剂的功能,或者间断补充少量降粘剂等其它助剂,改善油水乳状液形态,以利于流动,湿润管壁,降低油流摩损,提高产量。

根据油井具体情况,在掺热水中也可加入适量降粘剂、降凝剂或其他采油助剂,提高掺入水效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