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话局光纤接入网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这一需求,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应运而生。

本标准旨在规范宽带光纤接入工程的技术要求,保障工程质量,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信息化发展。

二、术语和定义1. 宽带光纤接入:指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方法。

2. 光纤传输:指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的介质。

3. 光分纤箱:指用于宽带光纤接入中,对光纤进行分布、连接和保护的设备。

三、技术要求1. 光缆线路规划- 光缆线路应避免与高压电缆、强电设备平行敷设,以降低电磁干扰风险。

- 光缆线路应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标准布线,避免拐弯过多、拉力过大等情况。

2. 光纤接头施工- 光纤接头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连接质量和稳定性。

- 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保证施工质量。

3. 光纤连接设备- 光纤连接设备应具备防水、防尘、防腐蚀等性能。

- 连接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实际工程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4. 光分纤箱安装- 安装光分纤箱时,需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设备固定可靠、连接稳定。

- 光分纤箱应设有合适的温控装置,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5. 光纤测试与验收- 光纤接入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光纤测试,确保传输质量符合要求。

- 工程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质量控制1. 实行严格的工程流程管理,确保各项工程环节按照标准进行。

2. 设立专门负责监督和验收的质量管理部门,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管。

3. 对施工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光纤接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

五、安全管理1. 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2. 明确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4.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前言在电信网络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处,目前正是硝烟四起、竞争惨烈。

个网络运营商都在“跑马圈地”,竭尽全力争夺更多的用户;各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在“最后一公里”处纷纷登场,显示出各自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

电信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

目前,全球都在针对接入网进行电信网历史上最昂贵的升级,有人甚至把这次升级称为第二次电信革命。

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1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信网的最低层,是各运营商电信业务落地的必经之路,是网络运营的基础。

接入网是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某种业务网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设施。

接入网的概念来自电话业务网,现代接入网的特点表现为综合业务的接入,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和IP业务的综合接入。

一般来讲,接入网是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以及为传送信息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所以说接入网实际就是完成用户终端/网络与业务节点的连接。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故通常电信网指公用电信网部分。

公用电信网又可划分为三部分,即:长途网(长途端局以上部分)、中继网(即长途端局与市话局之间以及市话局之间的部分)和接入网(即端局至用户之间的部分)。

按照ITU-T G.902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 Node Interface,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IP接入网是IP用户和IP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接入能力的实体组成,由这些实体提供承载IP业务的能力。

光纤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光纤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朝阳区教育“校校通〞工程光纤网工程光纤施工标准及验收标准北京北控电信通信息技术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目录1.光纤施工标准 (2)概述 (2)光缆器材规格及路由走向 (2)光缆线路敷设安装 (3)光缆接续安装 (6)开工文件编制 (7)2.光缆线路工程验收 (8)随工检验 (8)光缆线路工程开工验收 (9)光纤施工标准及验收标准1.光纤施工标准1.1概述为适应通信开展的需要,进步通信光缆建立工程的质量管理程度,促进建立工程施行、验收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新建通信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的根据。

改建、扩建及其它类似光缆线路工程也应参照执行。

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检验、及工程开工验收。

工程承包单位编制施工操作工程或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方案以及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施行细那么均应认真贯彻执行本标准的要求。

工程中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进步施工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本标准未尽事宜,可参考现行相关验收标准及工程设计文件。

1.2光缆器材规格及路由走向1.2.1光缆器材的规格⏹光缆、器材规格、程式及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要求。

⏹光缆、光纤连接器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和传输特性参数的出厂测试记录。

⏹光缆、光纤连接器运到现场后应进展单盘检验,确保其传输性能、长度等到达设计要求。

光缆单检完毕后应对端头作密封处理。

⏹其它器材应及时运到现场,其数量、质量应到达设计规定要求。

⏹光缆接盒的检验还应包括气闭性检查。

接头密封材料必须在使用有效期内。

必要时还需要进展气闭性试验。

1.2.2光缆路由走向⏹光缆线路路由及敷设方式,应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根据进展路由复测工作。

较小的路由变更,由监理、施工人员提出,经甲方同意确定;较大的路由变更,设计单位应至现场与监理、施工协商,甲方批准。

⏹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应按设计规定方式过河。

1.3光缆线路敷设安装1.3.1一般规定⏹光缆的敷设安装方法,可根据地段环境、条件,选择人工或机械敷设;对采用直埋硅芯管时,光缆应采用气流法敷设方式。

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FTU技术规范(0916)

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FTU技术规范(0916)

配网自动化远方终端(FTU)技术规范北京市电力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1 总则 (3)2 引用标准 (3)3 定义 (3)4 环境条件 (3)5 功能技术要求 (4)1总则1.1本规范适用于柱上开关应用的FTU远方终端。

1.2本规范正文提出了对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

对本规范未进行规定的技术细节,参照最新版本的GB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技术标准中未明确要求的条款,应执行最新颁布的IEC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当标准中的条款与本规范存在偏差时,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721—200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定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定京电调[2005]20号北京电力公司配网自动化101/104通信规约实施细则3定义3.1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设备的统称。

3.2F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和开关柜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4环境条件4.1运行环境温度范围-20℃~+55℃4.2极限环境温度范围-40℃~+70℃4.3相对湿度5%~100%4.4大气压力70kPa~106kPa4.5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8g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持续三个正弦波,安全系数1.675功能技术要求5.1 电源技术要求5.1.1装置电源5.1.1.1装置支持双PT电源供电和直流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供电的供电方式。

IMS网络AGCF技术要求V2.0-2011920

IMS网络AGCF技术要求V2.0-2011920

IMS 网络综合接入控制设备AGCF 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GCF in IMS(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录目录 (1)前言 (3)IMS网络综合接入控制设备AGCF技术要求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缩略语 (1)4 AGCF在网络中的位置 (2)5 业务和功能要求 (2)5.1 业务要求 (2)5.2 功能要求 (3)6 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 (7)6.1 维护界面 (7)6.2 配置管理 (7)6.3 维护管理 (7)6.4 故障管理 (8)6.5 业务量统计和测量 (8)6.6 协议跟踪与监视 (10)6.7 安全管理 (10)6.8 人-机系统 (10)7 接口要求 (10)7.1 以太网接口 (10)7.2 本地维护接口 (11)7.3 与网管中心接口 (11)7.4 端口配置要求 (11)8 协议要求 (11)8.1 H.248 协议要求 (11)8.2 SIP 协议要求 (11)9 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11)10 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1)10.1 系统容量 (11)10.2 系统处理能力 (11)10.3 呼叫建立时延 (11)10.4 时延 (11)10.5 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11)11 系统安全性 (12)12 定时和同步要求 (12)12.1 同步方式 (12)12.2 外定时方式 (12)13 硬件要求 (12)13.1 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12)13.2 对处理机的要求 (12)13.3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12)14 软件要求 (12)14.1 基本要求 (12)14.2 软件功能要求 (13)14.3 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13)15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13)16 环境要求 (13)17 电源及接地要求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令流程要求 (14)A.1 概述 (14)A.2媒体网关注册注销流程 (14)A.3 AGCF用户注册注销流程 (15)A.4 呼叫建立流程 (18)A.5 传真和MODEM处理流程 (24)A.6 补充业务实现流程 (29)附录B 接入和接入控制设备加插P-Access-Network-Info头域的要求 (29)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电信其它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电信中国电信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电信中国电信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光纤传输网及接入网简介

光纤传输网及接入网简介
第 3 页
SZKJ
第二部分 数字光纤传输网介绍
一、概述 为各专业网的数字信号(如:电话网的2Mb/s中继信 号)提供 透明传输通道。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 传输媒介,如 铜缆、光纤、微波。 光纤传输优点: 宽带宽 保密性好 传输距离长、容量大 节省有色金属
第 4 页
SZKJ 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组成 复用/解复用单元
第 7 页
SZKJ
n1 n2
多模光纤
n1 n2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结构
第 8 页
SZKJ
3. 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
衰减:α =(10 / L)Log10 pi / po (dB/Km)
pi ---- 光纤的输入光功率 po ---- 光纤的输出光功率
L ---- 光纤长度
衰减是光纤的重要指标 它表明光纤对光能的传输损耗 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有决定性影响 单模光纤有两个低衰减窗口:1.31m , 1.55 m
SDH: Synchronize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
1. SDH 优点
PDH 上下电路 信息结构 光接口信号 网管功能 网络结构 不方便,不能直接从高速信 号中分出低速支路信号 全世界不统一。 2Mb/s 欧洲、中国:2Mb/s 美国:1.5Mb/s 各厂家不同,不能横向兼容 开销比特少,网管能力不强 简单,点对点传输 SDH 方便,可从高速信号中一次直接分插 插出低速支路信号 全世界统一,有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 级,称同步传送模块 STM-1 具有国际标准光接口信号和通信协 议,可实现横向兼容 开销比特丰富,网管能力强 具有高可靠性的自愈环形网结构 SDH 具 有 后 向 兼 容 性 和 前 向 兼 容 性,可兼容 PDH 各种速率,又可容 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如 ATM 信元

电话网工程设计规范

电话网工程设计规范

电话网工程设计规范篇一:CECS119-2000(综合布线设计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119﹕2000)1 总则1.0.1 为了适应城镇住宅商品化、社会化以及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需要,配合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城市住宅小区与住宅楼中电话、数据、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住宅小区和住宅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对于分散的住宅建筑和现有的住宅楼应充分利用市内电话线开通各种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1.0.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城市住宅小区或住宅楼相应的规划中。

1.0.4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适用于组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应与有线电视(CATV)、家庭自动化、安全防范信息等内容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1.0.5 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并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

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T 50311—2000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术语和符号3 一般规定3.0.1 建设城市住宅小区或住宅楼时,应在住宅小区或住宅楼建设用地范围内预埋地下通信配线管道;在楼内预留设备间、交接间、暗配线管网系统。

3.0.2 对于综合布线的系统分级、传输距离限值、各段缆线长度限值和各项指标等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的有关规定。

电信ODN光接入网施工规范

电信ODN光接入网施工规范
缆进入箱体的位置。 室内安装的时候,光缆可以选择从箱体的上方进入,并在箱体的 上方盘留 3-5 米,固定后套波纹管保护。
室外安装的时候,光缆必须从箱体的下方进入,并且盘留在箱体 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盘留 3-5 米,固定后套波纹管保护,光缆在箱体 的下方形成一个较大弧度的滴水弯,以便防止雨水顺着光缆进入箱体。 最后在光缆进入箱体后在光缆固定位缠绕多圈胶布并箍紧,在光 缆的入孔处封堵防火泥。
箱体内资源标签
对于设备标签,在箱体需要粘贴面板成端图,需要显示出分光 器的数量和分光器的端口对应关系,以及排列方式,薄覆盖需要写明 覆盖范围,全覆盖的需要写明用户所对应的端口。而在尾纤上同样需 要粘贴尾纤标签,一级分光的需要显示出光路编码,上联的 OLT 端 口,局端机房 ODF 位置,本端一级光分路器编码;一级至二级的尾 纤标签上则需要显示光路编码以及一级至二级的光路光路名称;对于 备用标签的需要注明两端的光分路器箱编码,并且写上(备用)两 字。 全覆盖建设时,皮线光缆布放入户,需要在户内挂好指示牌; 在开通用户时,需要在皮线光缆的两端,即光分路器端和 ONU 端都 要黏贴皮线光缆标签。
ODN光接入网施工规范
宋晖
一、OLT安装施工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在 PON 技术 应用中,OLT 设备是重要的局端设备,中国电信使用的 OLT 设 备分别有华为 MA5680T 设备、中兴 ZTEC220 设备,烽火 AN5516 设备等。在 OLT安装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员对工程设计 文件的相关内容熟悉和了解,以便指导施工。 OLT 机架安装的位置、方向应严格设计要求,并且结合实 际情况,安装于合适的位置和方向。安装时应端正牢固,列内 机面平齐,机架间隙不得大于 3mm,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 高度的 1‰。机架必须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用“L”型铁做 好上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电话局光纤接入网技术规范
北京市电话局光纤接入网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1.1 光纤接入网的功能,是在各业务网的业务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行连
接,对各种业务信息进行透明传输,它是实现各种业务综合接入的关键,接入
网技术能够利用系统固有的集线功能,使用户线的利率大大提高,同时使交接
机的网络管理、日常维护等工作量都相对减少。

1.2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参考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发展首都的接入
网技术,使通信业务种类不再是单一的音频电路,而是要迅速发展宽带数据通
信、光纤租用、会议电视、多媒体通信、多媒体 CATV 等业务,并逐步向数字
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迈进。

1.3 传统的接入网采用市话电缆中的铜绞线对,将交换机的用户接口与用户终
端设备连接,仅能满足用户对话音等窄带业务的需要,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
大和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 发展光纤接入网技术已成为我局刻不容缓的任
务,同时也是提高全网通信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4 为是市话光纤接入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范。

1.5 本暂行技术规范,根据邮电部(1997)50号文”关于加强用户接入网规划
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电话局接入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

适用于北京市
话地区光纤接入网的新建、扩建工程。

它是市话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主要依
据。

1.6 光纤接入网建设,必须依据业务需求,网络特点,充分考虑主/备用及
近、中、远期的发展需要,分期分批到位。

确保网络平稳升级及扩容,保证网
络安全运行。

1.7 关纤接入网中所采用的设备几器材,必须是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技术标准,
经由质量体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准许入网的产品。

1.8 规划、设计工作中,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设
计规范>、<市话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等本着规
定。

1.9本暂行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

1.10本规范的解释权、修改权属北京市电话局总工室。

第二章用户光缆网组网原则2.1 组网方式
2.1.1 用户光缆网原则上以局间的服务区域为基础建设。

其结构以#型为主、星
型为辅。

2.1.2 用户光缆网首先实现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小区(FTT#),光纤
到路边(FTTC),最后实现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家庭(FTTH)。

2.1.3 用户光缆网的配纤宜采用交接方式,加强灵活配纤功能。

2.1.4光缆环中,选择纤序1-12为每个交接点的公用纤,接入每个交接点的主干
ODF,以满足诸如SDH等设备的技术要求。

见附件#。

2.1.5光交接点的容量以48芯(24进24出,不含公用纤),为#本单元,特殊情
况可依覆盖面积及业务量状况,以24芯为单元增减。

2.1.6基础网络中,每一平方公里左右地域应设一个光交接点,每个光交接点以
带4-6个光终端点的容量为宜。

2.1.7光交接点至光终端点一般采用星型结构,重要用户应选用两个不同的物理
路由进纤,形成环形结构,确保光通路安全。

2.1.8光交接点应分设主干ODF和配线ODF, 主干光纤与配线光纤的沟通采用光
跳线跳接形式,减少配线光缆对主干光缆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