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七 红外光谱测定苯等化合物

实验七 红外光谱测定苯等化合物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七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指导教师:米宏伟报告人:习雯影学号:2006141075 班级:06应化同组人员:习雯影赵倩冯倩张秋吉郑艳萍陈丰音杨菲实验时间:2009-5-27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09-6-3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原理;2、了解红外光谱的应用,以及掌握红外光区分析时试样的制备方法;3、观察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从红外光谱图中识别基团以及从这些基团确定未知化合物的主要结构。

二、实验原理1、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红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棱镜或光栅进行分光的红外光谱仪。

由光源发出的红外线分成完全对称的两束光:参考光束与样品光束。

它们经半圆型调制镜调制,交替地进入单色仪的狭缝,通过棱镜或光栅分光后由热电偶检测两束光的强度差。

当样品光束的光路中没有样品吸收时,热电偶不输出信号。

一旦放入测试样品,样品吸收红外光,两束光有强度差产生,热电偶便有约10Hz的信号输出,经过放大后输至电机,调节参考光束光路上的光楔,使两束光的强度重新达到平衡,由笔的记录位置直接指出了某一波长的样品透射率,波数的连续变化就自动记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或透射光谱。

红外光谱的测绘原理是,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IR光谱主要是定性技术,但是随着比例记录电子装置的出现,也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定量分析。

光源:红外光谱仪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

常用的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两种。

能斯特灯是由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钍烧结而成,是一直径为1~3mm,长约20~50mm的中空棒或实心棒,两端绕有铂丝作为导线。

实验七 二极管开关混频器实验

实验七  二极管开关混频器实验

实验七 二极管开关混频器一、实验目的掌握变频原理及开关混频原理。

掌握环形开关混频器组合频率的测试方法。

了解环形开关混频器的优点。

二、实验原理1、环形开关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变频原理方框图图中υi 为信号电压,υL 为本地振荡电压。

当这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电压,同时作用到一个非线性元件上时,就会在它的输出电流中,产生许多组合频率分量,选用适当的滤波器取出所需的频率分量ωo ,此时就完成了频率变换,这就是变频原理。

根据所选用的非线性器件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混频器。

如二极管混频器、晶体管混频器、场效应管混频器和差分对管混频器等。

这些混频器各有其优缺点。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二极管组成的平衡混频器和环形混频器较之晶体管混频器具有:动态范围大、噪声小;本地振荡无辐射、组合频率少等优点,因而目前被广泛采用。

环形开关混频器工作在开关状态时,输出电流中的组合频率只有本振电压的奇次谐波与信号电压频率的基波的组合,用一通式表示组合频率为()ωω±+L P 12其中p=0、1、2、……。

即使环形混频器不工作在开关状态时,它的输出电流也只含有本振电压的奇次谐波与信号电压的奇次谐波的组合,也可用通式()()s L q P ωω1212+±+来表示,其中p=1、2、3、……。

较之其他的混频器,组合频率干扰少是其突出的优点之一。

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附图G7,图中MIX41为集成环形开关混频器,型号为HSPL —1。

其内部电原理如图2-6。

图2 集成环形开关混频器内部电路原理图封装外引脚功能如下:其中,1脚为射频信号输入端,8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3脚、4脚为中频信号输出端,2、5、6、7接地。

3.实验线路本混频器的本振输入信号在+3dBm — +13 dBm 之间,用高频信号源输入本振信号,频率选为10.7MHz ,而射频信号是由正弦振荡部分产生的10.245 MHz 的信号。

实验七:精馏塔板效率测定实验

实验七:精馏塔板效率测定实验

实验七精馏塔塔板效率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精馏单元操作过程的设备与流程;2、了解板式塔结构与流体力学性能;3、掌握精馏塔的操作方法与原理;4、学习精馏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蒸馏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组分间挥发度的不同来分离组分,经多次平衡分离的蒸馏过程称为精馏。

常见的精馏单元过程由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贮槽、料液贮槽及测量仪表等组成。

精馏塔本身又分为板式精馏塔和填料精馏塔,本产品为板式精馏塔。

可进行连续或间歇精馏操作,回流比可任意调节,也可以进行全回流操作。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气逐板上升,在塔顶冷凝后回流液逐板下降。

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实现热质传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果在每层塔板上,下降液体与上升蒸气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为理论板。

然而在实际操作的精馏塔中,由于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的时间有限,气液两相不可能完全达到平衡,亦即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理论板的作用,因此精馏塔所需要的实际板数总是比理论板数要多。

对于二元物系,如已知其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精馏塔的原料液组成、进料热状况、操作回流比及塔顶馏出液组成、塔底釜液组成,即可以求出该塔的理论板数N t。

1、精馏塔的正常与稳定操作精馏塔从开车到正常稳定操作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不正常到正常的渐进过程。

因为刚开车时,塔板上均没有液体,蒸汽可直接穿过干板到达冷凝器,被冷凝成液体后再返回塔内第一块塔板,并与上升的蒸汽接触;而后,逐板溢流至塔釜。

首先返回塔釜的液体经过的塔板数最多,达到的气液平衡次数也最多,所以其轻组分的含量必然最高;而第一块塔板上的液体轻组分含量反而会比它下面的塔板上的液体轻组分含量低一些,这就是“逆行分馏”现象。

从“逆行分馏”到正常精馏,需要较长的转换时间。

对实验室的精馏装臵,这一转换时间至少需30分钟以上。

而对于实际生产装臵,转换时间有可能超过2小时。

所以精馏塔从开车到稳定、正常操作的时间也必须保证在30 分钟以上。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业:材料物理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2、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3、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4、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二、实验原理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导致液体中微小气泡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与崩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效应。

液体声空化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裂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s;空化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冷却速率可达109K/s。

这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

这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通过将超声探头浸入反应溶液中就可将超声波引入到一个有良好控温范围的反应系统。

利用超声来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反应,从而制备出颗粒分布、大小尺寸均匀的纳米多孔氧化物。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1.循环伏安曲线在恒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为闭合曲线,且扫描速率越快,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2.恒流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曲线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设定电压从0V充到0.6V,再放电到0V。

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放电总时间增长,曲线的峰点向时间增加的方向移动。

3.电容与充放电电流的关系通过公式C=I×∆t/∆v计算样品的电容值,做出电容-充放电电流曲线图,发现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加,测定的电容值减小,电容与电流几乎呈线性关系四、思考与讨论1、超声化学法来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过程中,超声波起了什么作用?答:超声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的作用源自空化效应。

实验七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及分析

实验七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及分析

实验七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测定的制样方法。

2、学习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技术。

3、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

波长在0.78~300μm。

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 (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 number)σ表征。

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

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实验七、胶体金、免疫荧光

实验七、胶体金、免疫荧光
实验七、胶体金、免疫荧光
实验内容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 思考题
原理
A
B
A
B
A
B
实验方法
将试纸条从冰箱中取出,置室温 下放置一定时间,让其充分复温。
取出试纸条,将有箭头的一端插 入尿液中,其深度不得超过标志 线,约5s后取出平放,5min内 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1)打开层析条包装后应在1h 内应用。
(2)将层析条插入样品中,样 品的液面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 线。
思考题
1、试述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 诊断实验原理
2、金标法的优缺点?
结果判断
TC
阳性 阴性 无效
实验结果
结果报告
待测标本HCG检测

阳性:两条紫红色条带出现。一条 位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 控区(C)。表明已怀孕
阴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紫红 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紫红色 条带出现。表明未怀孕。
实验结果
弱阳性:5min内测试区(T)出现的 红色条带颜色浅于质控区的条带。表 示可疑,2天后重新检查,以免漏检
无效:测试区,质控区均无红色条带 标明试验失败或者试条失效。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结果讨论试剂条质控线与测试线的色带可因 尿中hCG含量多少而显现出颜色深 浅,结果判定按上述标准进行。
对照线与检测线均不出现色带,表明 发生检测错误应重试;当HCG浓度很 高时检测线很明显,对照线可能变得 很弱,为正常结果;
子宫肿瘤、葡萄胎或更年期病人,因 尿中HCG含量较高,可能会出现阳性 结果。

JAVA实验7

JAVA实验7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报告系部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成绩实验七JAVA 面向对象编程(3)【实验目的】1.掌握JAVA语言类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JAVA语言对象的声明和使用。

3.掌握JAVA语言构造方法的概念和使用。

4.掌握类及其成员的访问控制符的区别和使用。

【预习内容】1. JAVA 类的定义格式;2.JAVA对象的使用三步骤:声明、创建以及初始化;3.访问控制修饰符: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的功能和区别;4.JAVA构造方法的概念和特点;5.JAVA多态的概念,及重载和覆盖的区别;【实验内容及步骤】1.上机验证题1.阅读下面的程序,在main()方法里添加语句完成如下功能:(1)创建一个MyValue类的对象myValue.(2)为myValue对象中的value域赋值10。

(3)使用getVaule()方法获得myValue对象中的数据并将它打印在屏幕上。

class MyValue {private int value;public void setValue(int x) {value = x;}public int getValue() {return value;}}public class UseVal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Value myvalue = new MyValue();myvalue.setValue(10);System.out.println(myvalue.getValue());}}[程序运行过程]2.(1)程序功能:通过LX7_1_P类产生子类LX7_2,其不仅具有父类的成员变量xm(姓名)、xh(学号),还定义了新成员变量xy(学院)、xi(系)。

实验七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七_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图5-1 使用traceroute 工具成功追踪192.168.1.185主机后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Baiducom(61.135.169.125 是百度的IP地址.也可以直接使用域名 wwwBaiduCom).追踪成功后将显示如图 5-2 所示的结果图5-2 使用 traceroule 工具成功追踪 wwwBaiducom 的显示结果如果使用 t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由于该主机不存在(已关机),因此将显示如图 5-3 所示的结果。

实验时,读者可以用一个不存在的主机域名来代替本实验中的 wwww3schoolcom。

图5-3 使用iraceroute 工具追踪 wwww3schoolcom 失败后的显示结果步骤4:dmitry工具的应用。

首先,进入/usr/local/bin 日录.找到 dmitry 工具:然后使用“./dmitry”命令查看其帮助文档;输人“./dmitry-p 192.168.168.153 -p -b”命令扫描机 192.168.68.153,操作过程和显示结果如图 5-4 所示.读者会发现该主机开放了 SSH的22端口图5-4 使用 dmitry 工具扫描主机 1921681185的显示结果如果扫描 wwwbaiducom 开放的 TCP 80 端口,将会显示如图 5-5 所示的结果。

图5-5扫描wwwbaiducom开放的TCP80端口后的显示结果步骤 5: itrace 工具的应用。

itrace 工具有 raceroute 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itrace 使用ICMP反射请求。

如果防火墙禁止了 traceroute,但允许ICMP 的反射请求,那么仍然可以使用itrace 来追踪防火墙内部的路由。

执行“./itrace -ietho -d wwwbaiducom”命令,可以看到如图 5-6 所示的回复信息说明已经进行了成功追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管理端系统测试报告目录1导言 (3)1.1目的 (3)1.2范围 (3)1.4术语定义 (3)1.5引用标准 (4)1.6参考资料 (4)2. 测试时间、地点和人员 (4)3 测试环境描述 (4)4测试执行情况 (5)4.1 功能测试执行情况 (5)4.2性能测试执行情况 (6)4.2.1活动用户视图 (6)4.2.2每分钟点击数 (7)4.2.3吞吐率 (7)4.2.4事务概要 (8)4.2.5事务响应时间 (8)5测试结果分析 (9)5.1 测试进度和工作量度量 (10)5.1.1 进度度量 (10)5.1.2 工作量度量 (10)5.2 缺陷数据度量 (10)5.3 综合数据分析 (11)6 测试评估 (12)6.1 测试任务评估 (12)6.2 测试对象评估 (12)1导言1.1目的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端系统测试的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环境简介●系统数据度量●系统结果评估本文档的预期读者是:●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1.2范围该文档定义了管理端系统测试的结果,总结了测试管理端的岗位查询、职工基本信息查询、职工工资查询及调整,以及支持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性能,给出了测试的结论。

1.4术语定义LoadRunner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个对Windows和UniX环境的负载测试工具。

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功能定义部分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非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非功能定义部分(如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等)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测试用例测试人员设计出来的用来测试软件某个功能的一种情形。

1.5引用标准[1] 《企业文档格式标准》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2] 《软件测试报告格式标准》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1.6参考资料[1] 《LoadRunner使用手册》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2] 《网上招聘客户端需求说明》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3]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古乐史九林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4] 《软件测试:第二版》Paul C.Jorgense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 测试时间、地点和人员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总结如下:●测试时间:2010-12-9至2010-12-22,基本按照计划进行。

●地点:寝室●人员:测试组的全体成员共计2人3 测试环境描述本测试的测试目的是验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管理端能否实现管理者的岗位查询、职工基本信息查询、职工工资查询及调整,以及并发访问的性能。

为此,采用Mercury 的 LoadRunner 7.51测试工具进行压力测试,验证是否满足系统的需求。

测试机器是安装了LoadRunner 7.51测试工具的管理机,可以执行功能也可以采用工具录制功能,并模拟多人并发访问系统,监控系统的性能,得出分析结果。

如图G -1。

安装了LoadRunner 7.51的管理机图G-1:测试机器的环境这个测试机器的配置环境如下:●操作系统:Micrsoft windowXP Professional SP1●浏览器:Micrsoft IE 6.0.2800.1106●CPU:P4 2.8G●内存:512M●硬盘:80G4测试执行情况测试数据总结如下。

4.1 功能测试执行情况表G-2是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的综述。

表G-2:测试用例的度量数据被测对象用例执行总数发现缺陷数首页TestCase-FUNC-01TestCase-FUNC-02TestCase-FUNC-03TestCase-FUNC-048+1 3管理者登陆页面TestCase-FUNC-05TestCase-FUNC-0629+1 9岗位信息查询页面TestCase-FUNC-05TestCase-FUNC-0712+1 1职工详细信息查询页面TestCase-FUNC-05TestCase-FUNC-0810+1 1职工工资查询及调整页面TestCase-FUNC-05TestCase-FUNC-094+1 2修改后显示页面TestCase-FUNC-05TestCase-FUNC-106+1 6并发访问系统TestCase-Perf-20+1 0 4.2性能测试执行情况性能测试是通过Loadrunner测试工具模拟20个人同时访问系统的客户端。

首先录制客户端的基本操作,然后设置参数以保证20个脚本的输入是不完全一致的。

通过设置执行情景来实施性能测试,打开监控窗口监控系统运行状况,最后得到执行结果报告。

4.2.1活动用户视图图G-3是20个模拟用户的运行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到有20个虚拟用户在同时访问系统的客户端。

4.2.2每分钟点击数图G -4是20个用户并发访问客户端时,每分钟的点击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设定了集合点,点击数大的集中在每次填写完表单提交数据时。

4.2.3吞吐率图G -5是20个用户访问时吞吐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样由于在每次提交数据时设定了集合点,吞吐率大都集中在每次填写完表单、提交数据的时候。

而前4个页面由于需要下载图片,因此吞吐率也相对较大。

图G -3:20个模拟用户图G -4:每分钟的点击数4.2.4事务概要图G-6是20个模拟用户的事务图。

说明:事务分别对应于每次点击进入下一个界面。

顺序依次是: init, login, config1,config2,config3,config4,config5,end4.2.5事务响应时间图G -7是模拟20个并发用户的设置的事务的响应时间图,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最后一次提交页面时,反应时间最长。

图G -5:访问吞吐率图G -6:事务图图G-7:性能测试的事务响应时间综述上图得到如下结论:●并发用户数:20●通过交易总数:220●总吞吐量:(bytes)5436861●平均吞吐量(bytes/second):22844●总hits数:920●每秒平均hits数:3.866事务时间响应,见表G-3。

表G-3:事务的响应时间查响应时间差交易事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化率开始0 0 0 0 显示管理者登陆页面43.974 36.399 37.544 1.802 岗位信息查询56.687 49.689 54.868 1.677 职工详细信息查询42.157 32.094 36.211 1.966 职工工资查询及调整30.577 19.286 25.640 2.262 调整后信息显示17.736 11.563 14.975 1.267关闭网页0 0 0 0结束0 0 0 0 5测试结果分析从测试的时间、工作量、缺陷等角度分析如下。

5.1 测试进度和工作量度量功能测试的进度和工作量计划与实际比较结果如下。

5.1.1 进度度量表G-4是测试进度的计划与实际结果比较。

从度量数据看实际进度与计划基本相符。

表G-4:是测试进度的度量数据任务计划开始计划结束实际开始实际结束测试计划与设计2010-11-29 2010-12-8 2010-11-29 2010-12-8 测试执行2010-12-9 2010-12-20 2010-12-9 2010-12-20 测试总结2010-12-21 2010-12-22 2010-12-21 2010-12-225.1.2 工作量度量表G-5是实际测试工作量的数据,与计划基本相符。

表G-5:是测试工作量度量执行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作量(人时)测试计划与设计2010-12-10 2010-12-13 20×3人时测试执行2010-12-14 2010-12-18 15×3人时测试总结2010-12-19 2010-12-22 6×3人时5.2 缺陷数据度量表G-6是测试过程缺陷数据的总结情况,从缺陷的严重程度看,严重和致命的缺陷占的比例较大,说明系统还是存在严重问题,需要重新修改,产品不能提交。

从缺陷的类型看,功能缺陷、赋值缺陷和设计缺陷占比较大的比例,说明设计和编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表G-6:测试过程的缺陷数据被测对象总数严重程度缺陷类型致命严重一般提示设计错误赋值错误算法错误接口错误功能错误其它首页 3 0 1 0 2 2 1 0 0 0 0 管理者登录9 0 0 4 5 0 0 0 0 9 0 岗位信息查询 1 1 0 0 0 0 1 0 0 0 0 职工详细信息查询1 1 0 0 0 0 1 0 0 0 0 职工工资查询及调整2 2 0 0 0 0 2 0 0 0 0 调整后信息显示 6 6 0 0 0 0 6 0 0 0 0 5.3 综合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的分析数据。

用例执行效率=执行用例总数 / 执行总时间(小时)= 128 / 45= 2.84(个/小时)用例质量=缺陷总数 / 用例总数× 100= 31 / 128 *100= 24.2%根据缺陷跟踪结果得出缺陷的严重程序分布和的缺陷的类型分布,如图G-8和图G-9。

缺陷严重程度分布饼图:致命35%严重29%一般13%提示23%致命严重一般提示缺陷类型分布饼图:设计错误6%赋值错误65%算法错误0%接口错误0%功能错误29%其它0%设计错误赋值错误算法错误接口错误功能错误其它6 测试评估6.1 测试任务评估本次测试执行准备充足,完成了既定目标。

但由于经验以及对工具使用不熟练,因此对系统性能测试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6.2 测试对象评估测试对象不符合测试阶段质量要求,存在较多的缺陷,尤其是缓冲区溢出缺陷,所以,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这个客户端的系统需要进行修正,而后重新组织系统测试。

图G -8:缺陷严重程度的分布图G -9:缺陷类型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