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预习复习)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含答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含答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22分)1.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____________;风越大,水蒸发得越____________。

2.测得水温为____________℃3.当水温降到____________℃时,水开始结冰。

4.一种物质在水中完全溶解后,它在水中一定是____________分布的。

5.一杯盐水的杯底还有少量未溶解的食盐,这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少量食盐继续溶解。

6.要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要经历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三个主要阶段。

7.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将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放在滚烫的热水中,它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具有这种性质。

二、选择题(27分)8.水变成水蒸气体积()。

A.变小B.变大C.不变9.打开锅盖,一阵“白气”扑向小科,这些“白气”是()。

A.水蒸气B.小水珠C.无法确定10.早餐后,小科帮辛苦的妈妈泡了一杯牛奶,泡牛奶需要合适的水温,于是小科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A.B.C.11.爸爸说完,小科想到在学校做的水结冰实验,如图,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A.让碎冰结成块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C.让碎冰变得更多12.在水结冰实验中,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A.固态→液态B.固态→气态C.液态→固态13.爸爸告诉小科,冬天,黑龙江地区的河水会全部结冰,等春天来临,冰又会融化,等冰全部融化后,河里的水位会()。

A.上升B.降低C.不变14.下午,爸爸陪小科一起利用调味品做科学实验,下列物体不能在水中“消失”的是()。

A.味精B.面粉C.小苏打15.下列四种情况,糖块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或℃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水、水蒸气、冰。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水》知识复习要点1-1《水到哪里去了》1.(常温)状态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变成水蒸气是有(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4.蒸发(面积)越大、(温度)越高、(风力)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5.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被压缩。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不能被压缩。

1-2《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的酒精的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和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4.水沸腾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白雾。

1-3 《水结冰了》1.水温在(0℃或者0℃)以下就会结冰,体积(变大);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化成水,体积变小。

2.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冰还是水,是固态的水,本质没变。

3.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4.碎冰里加(盐)可以使温度更低。

5.冰和水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他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不同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冰是固体,硬、光滑,会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更大。

1-4 《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或者冰的温度升至(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会从周围吸收热量。

2.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一是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1水到哪儿去了(1)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水就干了,这是蒸发现象。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水蒸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水蒸气在受冷的情况下会凝结成小水滴。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进行,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1.2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的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3)当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时由小变大。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温度计受热时,液柱会上升,当温度计受冷时,液柱会下降。

读温度计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1.3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时候,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得更低,可以采用加食盐的方法。

1.4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融化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2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3)冰、水蒸气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在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比较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所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

1.6加快溶解(1)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和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3)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和水是否被搅拌有关,搅拌越快溶解速度就越快。

1.7混合与分离(1)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食盐能溶解在水中。

(2)我们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水和沙子。

我们可以用蒸发法分离水和食盐。

(3)用小勺装少量食盐水放在蜡烛上加热,最后勺子底部会出现白色颗粒,这是食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8、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9、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5、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6、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1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